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阳性药物对照的三期临床研究比较两种预混人胰岛素(甘舒霖50R与诺和灵50R)治疗1型和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拟入选480例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按3∶1的比例随机进入甘舒霖50R组(360例)或诺和灵50R组(120例),比较治疗12周前后受试者HbA1c、FPG、2hPG水平以及低血糖事件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甘舒霖50R组与诺和灵50R组HbA1c分别下降了0.91%和0.92%,FPG分别从10.05mmol/L和10.20mmol/L降至8.44mmol/L和8.64mmol/L,2hPG分别从14.72mmol/L和15.35mmol/L降至11.38mmol/L和11.81mmol/L。两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P均〈0.01,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低血糖事件(31.94%和30.25%)、夜间低血糖事件(13.33%和12.61%)及不良事件发生率(19.17%和23.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诺和灵50R与甘舒霖50R在治疗1型和2型糖尿病方面有相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均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米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国产米格列奈和进口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平行方法,40例患者经16周治疗,比较两组组内和组间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血糖。结果治疗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小时血糖均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国产米格列奈组为(7.94±1.14)%与(6.65±1.22)%,P<0.05;进口那格列奈组为(7.82±1.10)%与(6.64±1.27)%,P<0.05。餐后2小时血糖:国产米格列奈组为(12.52±2.96)mmol/L与(9.87±2.56)mmol/L,P<0.05;进口那格列奈组为(14.14±3.11)mmol/L与(10.89±3.09)mmol/L,P<0.05。治疗后,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胃肠系统异常。结论国产米格列奈与进口那格列奈均显著降低餐后血糖且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甘舒霖30R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应用甘舒霖30R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吡格列酮治疗对照组患者,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4 h尿蛋白、血肌酐水平分别为(5.3±1.5)mmol/L、(7.8±1.6)mmol/L、(0.8±0.2)g/24h、(84.3±16.5)μmol/L,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舒霖30R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西他列汀和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成胰高糖素样肽-1、西他列汀和吡格列酮治疗组,每组50例,分别接受相应药物治疗3 m。结果 胰高糖素样肽-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BMI、AST、ALT、空腹血糖、HbA1c和AST/血小板计数比值分别为【(67.3±5.2) kg、(27.3±3.1) kg/m2、(52.6±11.5) U/ml、(75.5±10.8) U/ml、(9.4±1.7) mmol/L、(8.4±1.2) mmol/L、何(0.75±0.21)】,西他列汀组患者治疗后ALT、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分别为【(78.8±14.2) U/ml、(9.8±1.4) mmol/L、(8.7±1.5) mmol/L、)】,吡格列酮组患者治疗后AST、HbA1c和甘油三酸脂水平分别为【(48.4±8.9) U/ml、(8.0±1.6) mmol/L、和(2.8±0.8) mmol/L、】。结论 相比之下,胰高糖素样肽-1能够显著降低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改善肝功能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5.
祝恒山  方汉军  漆秦  席晓 《心脏杂志》2016,28(3):302-304
目的 观察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对临床疗效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来咸阳医院就诊的12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按患者血糖水平,将其分为3组:非糖尿病组〔空腹血糖(FPG)<7.0 mmol/L,n=30〕、糖尿病低血糖组(8.0 mmol/L>FPG≥7.0 mmol/L,n=50)和糖尿病高血糖组(FPG≥8.0 mmol/L,n=40)。记录临床资料以及分析生化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水平、三酰甘油(TG)、纤维蛋白原(Fib)以及尿酸(UA)水平〕,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糖尿病高血糖组TC、LDL-C、载脂蛋白、左室舒张末内径水平分别为(4.9±1.4)mmol/L、(3.3±0.9)mmol/L、(1.6±0.5)mmol/L和(55±7)mm,显著高于糖尿病低血糖组的(4.1±0.8)mmol/L、(2.7±0.5)mmol/L、(1.1±0.4)mmol/L、(51±8)mm (均P<0.05),糖尿病低血糖组相应指标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的(3.7±1.2)mmol/L、(2.2±0.6)mmol/L、(0.7±0.1)mmol/L和(44±7)mm(均P<0.05)。3组TG、Fib以及U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非糖尿病组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AMI并发心衰以及病死率分别为:13%、10%、10%和3%;糖尿病低血糖组为:24%、26%、24%和8%。糖尿病高血糖组为30%、32%、30%和12%。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低血糖组和糖尿病高血糖组相应指标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糖尿病高血糖组指标水平较糖尿病低血糖组高(均P<0.05)。经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血糖的OR值(95%CI)为4.6(0.8~21.7),P<0.05,结果显示血糖水平是独立的预测因素。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对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社区综合治疗105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患者105例,按同等病情分为综组和普组.综组采用量化饮食、运动、指导合理用药、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等治疗方法;普组为药物治疗和一般性教育.观察6个月.结果综组FBG为6.5mmol/L,低于普组7.8mmol/L(P<0.01);PBG为8.2mmol/L,低于普组的11.3mmol/L,HbA1c为7.7±1.3%,低于普组9.3±1.7%(P<0.01);体重指数、腰围、血脂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糖尿病的社区综合治疗疗效优越于普通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种消化道重建术对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2/2011-05在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接受BillrothⅠ术(10)、BillrothⅡ术(13)和Roux-en-Y术(16)治疗的39例合并有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比较3组手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的临床结局.结果:39例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3组术式术前与术后检测指标比较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下降分别为2.6mmol/L±0.7mmol/L、2.1%±0.7%、1.5mmol/L±0.5mmol/L、0.8mmol/L±0.3mmol/L和1.0mmol/L±0.4mmol/L,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胰岛素和空腹C肽增高分别为0.3mmol/L±0.07mmol/L、6.1mU/L±3.2mU/L、0.28nmol/L±0.06nmol/L.3组术式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式组间比较,Roux-en-Y术组术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均降至正常,与其他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在不需要药物和饮食控制的情况下BillrothⅠ术、BillrothⅡ术和Roux-en-Y术改善患者糖脂异常的有效率分别为40.0%、69.2%和81.3%.结论:三种消化道重建术可改善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异常,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已用其他口服降精药物治疗血糖不能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拜唐苹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全国17个中心的493例糖尿病患者参加了本次多中心、非随机、开放性、自身对照的临床研究,在患者已用其他口服降糖药物基础上加用拜唐苹治疗后观察12周,主要的疗效参数是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PBG)水平的变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变化.结果 联合拜唐苹治疗后总体FBG下降1.3 mmol/L,早餐PBG下降3.3 mmol/L,午餐PBG下降3.2mmol/L,晚餐PBG下降3.44 mmol/L,HbA1c降低了0.90%,P均<0.001.拜唐苹联合非胰岛素促泌剂组、磺脲类组和格列奈类组的FBG分别下降1.24 mmol/L、1.30 mmol/L和1.13 mmol/L;早餐PBG分别下降3.36 mmol/L、3.35 mmol/L和2.25 mmol/L;午餐PBG分别下降3.57 mmol/L、3.61 mmol/L和3.15 mmol/L,晚餐PBG分别下降3.65 mmol/L、3.48 mmol/L和3.09 mmol/L;HbA1c分别降低了0.99%、1.06%和1.01%;P均<0.001.联合拜唐苹治疗后无严重低血糖反应,体重无增加,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0%,多为腹胀和(或)排气,但可耐受.结论 当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一种或多种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不能达标时,联用拜唐苹可使血糖控制获得明显改善,达标率显著提高,且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国产奥利司他片和进口奥利司他胶囊治疗超重和肥胖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中国7个中心228例年龄18~65岁、BMI 24~<40 kg/m~2的受试者,在轻度低热卡饮食基础上随机双盲给予国产奥利司他片或进口奥利司他胶囊,治疗24周后评价两种奥利司他的减重疗效以及不良事件.结果 经过24周的治疗,国产奥利司他组受试者体重显著降低(5.0±3.7)kg,进口奥利司他组下降(4.5±3.5)kg(P=0.3922).国产奥利司他片减重治疗后受试者收缩压、血TC、LDL-C与基线比较,P值均<0.0001.收缩压降低(4.4±11.5)mm Hg(1 min Hg=0.133 kPa),血TC下降(0.54±0.79)mmol/L,LDL-C下降(0.32±0.64)mmol/L,下降幅度与进口奥利司他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产奥利司他组和进口奥利司他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3.7%和63.7%(组间比较P=0.1167),多为轻度脂肪排泄增多的胃肠道症状,可自行缓解.试验中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国产奥利司他片与进口奥利司他胶囊结合轻度低热卡饮食治疗具有相同的减重疗效,并能改善部分肥胖相关疾病,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精蛋白锌胰岛素30R(万苏林30R)和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对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于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将14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A和治疗组B。两组受试者分别接受精蛋白锌胰岛素30R和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治疗,根据受试者血糖初步拟定治疗剂量并随时调整,每日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并继续使用既往口服药物,治疗为期12周,12周后2组交换胰岛素继续治疗12周。观察比较2组交换胰岛素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胰岛素抗体(IAA)水平。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A和B的HbAlc[(7.7±1.3)%VS(7.5±0.9)%,t=1.24,P〉0.05]、FBG[(8.0±2.0)VS(7.4±1.6)mmol/L,t=1.05,P〉0.05]、PBG[(13±4)vs(12±4)mmol/L,t=0.90,P〉0.05及IAA[(19±12)VS(19±13)mU/L,t=0.11,P〉0.05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后两组HbAlc[(8.3±1.5)%VS(7.5±1.0)%,x。=0.01,P〉0.05]、FBG[(7.8±2.0)VS(7.9±2.1)mmol/L,x^2=0.04,P〉0.05]、PBG[(12±4)VS(12±4)mmol/L,x^2=0.82,P〉0.05]、IAA[(19±11)VS(18±12)mU/L,X^2=1.26,P〉0.05]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A在交叉前后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16.4%和6.4%,治疗组B则分别为15.O%和2.9%。2组受试者未发现有局部过敏、脂肪萎缩和硬结等不良事件。结论用万苏林30R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与诺和灵30R具有相同的疗效且不会引起更多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物对照评价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思灵R)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共人选糖尿病患者211例,按1∶1比例随机进入优思灵R组(106例)和诺和灵R组(105例).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12周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混合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以及低血糖事件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12周后,优思灵R组和诺和灵R组HbA1c分别从10.77%和10.33%下降至7.72%和7.62%;2hPG分别从15.49 mmol/L和15.33 mmol/L下降至9.72 mmol/L和10.07 mmol/L;FPG分别从10.90 mmol/L和10.22 mmol/L下降至7.31 mmol/L和7.21 mmol/L.两组上述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P值均<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此外,优思灵R组和诺和灵R组低血糖事件(26.42%比30.48%)、其他不良事件(13.21%比16.19%)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89%比1.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优思灵R控制总体血糖的能力与诺和灵R相当,并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Abstract:
Objective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and open-labled clinical trial was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combinant human insulin injection ( Yousilin R) and treated with Yousilin R versus Novolin R for 12 weeks respectively. Results Compared with baseline,the levels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 ( HbA1c ) at the end of 12 weeks treatment decreased from 10. 77% to 7. 72% ( P <0. 05 ) in Yousilin R group and from 10. 33% to 7. 62% ( P <0. 05 ) in Novolin R group,2-hour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 ( 2hPG ) decreased from 15.49 mmol/L to 9. 72 mmol/L ( P < 0. 05 ) in Yousilin R group and from 15.33 mmol/L to 10. 07 mmol/L( P < 0. 05 ) in Novolin R group, and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decreased from 10. 90 mmol/L to 7. 31 mmol/L( P <0. 05 ) in Yousilin R group and from 10. 22 mmol/L to 7.21 mmol/L (P <0. 05) in Novolin R group. The changes of HbA1c, 2hPG and FPG from baseline to endpoint in Yousilin R group was similar to those in Novolin R group ( P > 0. 05 ).Furthermore, hypoglycemic events(26. 42% vs 30. 48% ), other adverse events( 13.21%vs 16. 19% ) ,and serious adverse events( 1.89%vs 1.90%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Yousilin R and Novolin R groups(P >0. 05 ). Conclusions Yousilin R has similar efficacy, safety and compliance profiles to Novolin R group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预混型人胰岛素制剂(甘舒霖30R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由中国9家医院参加的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临床研究,甘舒霖30R组人选2型糖尿病200例,诺和灵30R组100例,治疗12周。结果(1)治疗12周甘舒霖30R组和诺和灵30R组的HbA1c分别下降了1.08%和1.01%,2h餐后血糖分别下降了3.79和3.05mmol/L,空腹血糖分别下降2.0和2.2 mmol/L,治疗前后有明显变化(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低血糖事件分别为22%和14%,大部分为轻度。胰岛素抗体阳性率在两组间无差别。结论甘舒霖30R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有效安全的胰岛素剂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促泌剂瑞格列奈单一治疗及联合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后血糖水平的差异。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3年1月北京军区总医院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n=24)及联合治疗组(n=24),单药治疗组仅餐前口服瑞格列奈(初始计量0.5 mg),联合治疗组除餐前服用瑞格列奈外,每晚8 pm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初始计量6 u)。根据血糖水平调整用药剂量,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空腹静脉血糖(FBG)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2 hPB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血糖达标时间。结果与单药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FBG[(5.9±1.6)mmol/L vs.(6.8±1.5)mmol/L]、2 hPBG[(8.8±0.9)mmol/L vs.(9.2±0.8)mmol/L]、HBA1c[(7.4±0.5)% vs.(7.8±1.3)%]均更低,且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6.1±1.3)d vs.(8.9±2.5)d]。结论胰岛素促泌剂与长效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初始治疗较单独应用胰岛素促泌剂效果更好,并能促使血糖尽快达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50治疗肝源性糖尿病(H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7例HD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58例和门冬胰岛素50治疗59例,观察12 w。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等指标的变化,从而比较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在治疗12 w末,门冬胰岛素50治疗组FBG为(5.97±1.26) mmol/L,与甘精胰岛素治疗组的【(5.54±1.48) mmol/L】比,无显著差异(P>0.05);门冬胰岛素50组PBG为(7.45±2.56) mmol/L,显著低于甘精胰岛素组【(8.95±2.44) mmol/L,P<0.05】, HbA1c为(6.81±0.23)%,显著低于甘精胰岛素组的【(7.56±0.31)%,P<0.05】,每日胰岛素用量为(37.2±7.0) U·d-1,与甘精胰岛素组的【(35.1±6.8) U·d-1】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血糖达标时间为(14.2±2.8)d,与甘精胰岛素组的【(14.5±3.2) d】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轻微低血糖发生率为3.5%,与甘精胰岛素组的5.1%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50治疗HD患者疗效肯定,对餐后血糖的控制存在优势,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临床疗效、社会效益及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评价96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按是否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分为教育组和未教育组,通过“患者一般情况及糖尿病基础知识”问卷、“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的调查,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直接医疗费用、生存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及医疗报销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教育组和未教育组空腹血糖[(7.0±2.5)mmol/LVS(8.9-1-3.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9.0±2.3)mmol/Lvs(12.5±2.1)mm01]、糖化血红蛋白[(7.0±2.2)%VS(8.3±2.4)%]、胆固醇[(4.6±0.8)mmo]/LVS(6.1±1.4)mmol/L]及甘油三酯[(2.1±0.6)mmol/LV8(3.9±1.0)mmol/L],每年医疗费用[(4523.60±1532.60)元VS(5783.40±2272.60)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11.5%VS22.6%)及周围神经并发症(22.3%VS46.4%)低于未教育组(P〈0.01),教育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糖尿病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代谢控制水平,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联合门诊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联合门诊治疗组(62例,在常规门诊指导的基础上实施联合门诊治疗的形式)和常规门诊治疗组(58例,常规治疗模式门诊治疗),比较1、2、4、8、12、16、20和24个月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病人生活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24个月后,与常规门诊治疗组比较,联合门诊治疗组FBG[(9.2±1.2)mmol/L比(6.8±0.5)mmol/L]、2hBG[(11.2±0.6)mmol/L比(8.4±0.4)mmol/L]、糖化血红蛋白[(8.35±1.47)%比(7.27±1.14)%]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控制更好、更稳定,轻度和重度低血糖发生率更低(29.31%比19.35%,10.34%比1.61%),病人生活质量满意度得分更高[(2.57±0.15)分比(2.78±0.23)分],P均〈0.05。结论:联合门诊治疗模式有助于老年糖尿病病人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使低血糖发生率更低,有助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糖尿病门诊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68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自我管理教育组(自我管理组,88例)和常规健康教育组(常规管理组,80例)。自我管理组接受专职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人员提供的自我管理教育课程,即AADE7^TM,包括健康饮食、积极活动、监测、服药、解决问题、健康心理应对、降低风险等7项,常规管理组则给予常规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测定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和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一1(ICAM-1)三种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干预前均有显著下降(P均〈0.05),与常规管理组比较,自我管理组患者的空腹血糖[(7.14±1.3)mmol/L比(6.0±1.1)mmol/L]、餐后血糖[(9.5±1.6)mmol/L比(8.8±1.4)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7.9±1.5)%比(7.2±1.1)%]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较干预前均有显著下降(P均〈20.05),与常规管理组比较,自我管理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降低[TNF-α:(201.0±57.3)pg/ml比(100.7±49.2)pg/ml,ICAM-1:(25.2±3.6)ng/ml比(18.2±2.9)ng/m1](P均〈0.05)。结论:专职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人员提供的自我管理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常规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提示可改善β细胞功能及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