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将2009年2月~2012年8月于我科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7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97.4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米非司酮,不良反应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2.
孕三烯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红萍 《广西医学》2009,31(5):694-695
目的探讨孕三烯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内异症患者月经来潮第2天开始服孕三烯酮,2次/周,2.5mg/次;米非司酮12.5mg,1次/d。连服12周为1个疗程,同时加服护肝药。用药前、后测定性激素水平。结果41例患者月经得到控制,阴道无不规则性流血。缓解24例占58.5%,改善14例占34.1%,总有效率92.6%;治疗前后FSH、LH、PR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孕三烯酮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内异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王开花 《实用医技》2007,14(33):4560-4561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以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的疗效。方法:我院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患者9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9例,观察组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术后口服孕三烯酮,观察其疗效及副反应。结果:两组98例患者在服药期间的症状控制率为100%,观察组4例患者在停用米非司酮后3个月复发,对照组5例患者在停用孕三烯酮后2个月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2例患者在服药2个月一4个月时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对照组7例,停药后经口服肝泰乐、联苯双酯后,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体重增加3kg以上、面部出现痤疮分别2例、4例,对照组12例、11例,均在停用药后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以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疗效相同,副反应前者明显少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陆杨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3):91-92
目的观察应用5mg米非司酮和12.5mg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4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随机服用米非司酮5mg/d组(A组)和12.5mg/d组(B组),于月经周期的第1天开始服用,连续6个月,比较两组的症状、体征的改善,副反应的轻重及停药后的复发率。结果A组的总缓解率和复发率分别为100%、28%;B组分别为100%、25%。胃肠道反应和围绝经期症状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5mg/d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与12.5mg/d相比疗效相同。且副反应小,可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痱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经腹部手术后应用米非司酮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经腹部手术后应用米非司酮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经腹部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米非司酮组68例,术后第5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5mg,每日1次,连续6个月;孕三烯酮组52例,术后第5天开始口服孕三烯酮2.5mg,每周2次,连续6个月,所有患者随访1~3年。结果:米非司酮组有效率达73.5%,孕三烯酮组有效率达73%,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服用米非司酮的患者仅有5例转氨酶升高;孕三烯酮组12例转氨酶升高。结论:经腹部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较佳的诜柽青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方法。方法:对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给予米非司酮,1次/d,每次12.5mg,同时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连用12周,以孕三烯酮2.5mg/次,1周2次,连续用药12周,为对照,观察其临床疗效、副作用及对血清E:的影响。结果: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和孕三烯酮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前者疗效更好,可使血清E:保持在卵泡期水平。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优于孕三烯酮,副作用少、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且不出现雌激素缺乏症状,停药后排卵功能恢复快,月经复潮时间短,有利于早日受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米非司酮配合孕三烯酮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已经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以患者月经来潮后的第二日开始口服孕三烯酮,每周两次,每次2.5mg,连续服药十二周;观察组同样在月经来潮后的第二日开始口服孕三烯酮,每周两次,每次2.5mg,连续服药十二周,在此基础上另外服用米非司酮,一日一次,每次12.5mg,连续服药十二周。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观察组的要低,血清对比结果,同样,对照组要差于观察组。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进行治疗,在患者体能有协同增效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联合不同药物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笔者单位收治的80例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本文研究资料;并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孕三烯酮组40例,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后,口服孕三烯酮胶囊;2.5mg/次,2次/周;GnRH—a组40例,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后,皮下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3.75mg/(次·4周)。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痛经、非经期下腹痛、性交痛等特征性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GnRH—a组术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孕二三烯酮组(P〈0.05);同时,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GnRH—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明显好于孕三烯酮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联合GnRH—a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全面提升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米非司酮组、孕三烯酮组和未用药组。术后月经第1天开始用药,米非司酮组每日1次,10mg/次,连续3~6个月,孕三烯酮组每周2次,2.5mg/次,连续3~6个月,术后半年复查1次。了解其症状、体征、妊娠情况,B超情况及监测CA125。每月复诊,了解副反应。复查肝功能。结果: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在服药期间的症状控制率为100%,米非司酮组4例患者在停用米非司酮后3个月复发.孕三烯酮组5例患者在停用孕三烯酮后2个月复发,未用药组有12例痛经和性交痛基本消失。15例症状较前减轻,13例复发,米非司酮组与孕三烯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米非司酮组2例患者在服药2~4个月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孕三烯酮组7例,未用药组0例,停药后经口服甘利欣,联苯双酯后恢复正常,用药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米非司酮组患者体重增加〉3kg,面部出现痤疮分别2例、4例;孕三烯酮组12例、11例。均在停药后恢复正常,未用药组均0例,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盆腔子宫内膜异住症术后辅以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能有效地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减少其复发,但用药组副反应前者明显少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龙晓悦  肖正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2):3454-3456,345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副反应。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病例90例,随机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组45例,自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每日1次,每次10mg;孕三烯酮组45例,自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3d后服用第2次,每周2次,每次2.5mg。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用药后的副反应。结果两组症状、体征缓解率相似。米非司酮组潮热、阴道出血、体重增加和痤疮等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米非司酮组无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而孕三烯酮组出现肝功能异常率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米非司酮组停药后基础体温上升书月经复潮时间较孕三烯酮组为短。结论手术后加用米非司酮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疗效与孕三烯酮类似,但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不同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服用米非司酮及达那唑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仁化县人民医院选择进行保守性手术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3组:观察1组40例,服用米非司酮10mg/d;观察2组40例,服用达那唑400mg/d,两组均于手术后第一次月经来潮5天内开始用药,疗程6个月;对照组20例患者,不用药物巩固治疗,定期随访。比较应用不同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副反应情况及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3组病人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观察1组和观察2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7.5%和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5.0%和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骨质密度均无明显变化。观察1组恶心症状发生率(20%)明显低于观察2组(37.5%),观察1组血清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米非司酮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巩固治疗,安全,有效,而且副反应少,对内分泌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2.
孕三烯酮与米非司酮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用于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保守手术治疗的11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术后应用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辅助治疗的复发率和药物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孕三烯酮组和米非司酮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5.52%、13.33%,较文献报道中单纯手术治疗的复发率明显降低。两组问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米非司酮组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孕三烯酮组的43.10%(P〈0.05)。结论: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用于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治疗术后复发均是有效的,米非司酮副反应较少且轻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保守性或半保守性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38例,随机分为3组:米非司酮组46例,给予米非司酮12.5 mg口服,每天1次;孕三烯酮组46例,给予孕三烯酮2.5 mg口服,每周2次,两组均于术后1周开始用药,疗程6个月;对照组46例,手术后不用药物巩固治疗,定期随访。结果:3组患者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总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巩固治疗,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4.
王慧玲 《当代医学》2016,(4):136-136
目的:研究和观察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EM)合并不孕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口服孕三烯酮,观察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4%明显高于对照组88.3%,观察组患者的排卵恢复时间(14.24±3.18)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24.12±4.39),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40.0%明显高于对照组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口服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不孕的疗效。方法:68例腹腔镜下内异症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腹腔镜手术组30例,联合治疗组38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续3个月。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结果: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优于单纯手术治疗,可以作为内异症不孕临床治疗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6.
曹瑞勤 《广西医学》2014,(3):318-321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的临床效果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49例行腹腔镜手术后加服孕三烯酮胶囊。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妊娠率、输卵管通畅率和复发率及治疗前后血清卵泡刺激素( FSH)、雌二醇( E2)水平。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血清FSH、E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 P<0.05)。腹腔镜术后12个月,观察组输卵管再通率为83.7%,妊娠率51.0%,均高于对照组的53.1%、24.5%(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能有效改善输卵管功能,提高妊娠率,效果优于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辅助治疗中疗效对比.方法 选择67例妇产科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并行保守(保留生育功能)或半保守(保留卵巢功能)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研究组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术后口服孕三烯酮,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复发情况,激素变化水平,观察患者药物治疗产生的副作用.结果 研究组显效率为68.6%,有效率为28.6%,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显效率为62.5%,有效率为34.4%,有效率为96.6%.2组药物的治疗疗效相同,P〉0.05;2组患者的副反应发生中,阴道异常出血,停经,恶心,体重增加,痤疮以及烦躁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恶心和痤疮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率高,需要药物持续治疗.患者口服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疗效相当(P〉0.05),但是孕三烯酮存在可逆性的肝功能损害并且仍然存在阴道流血,米非司酮用药剂量较大(25~50 mg/d)长期使用有抗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各自存在副作用需要联合用药,辅助肝脏保护药物,增强疗效,减少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后给予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口服治疗预防囊肿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56例,行腹腔镜手术后给予米非司酮(A组33例)及孕三烯酮(B组23例)预防复发的疗效观察。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剥除术后给予米非司酮组较孕三烯酮组临床症状显效率及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防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米非司酮组与孕三烯酮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剥除术后给予米非司酮在改善患者痛经等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孕三烯酮,两组预防巧囊复发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入孕三烯酮组(n=36)与米非司酮组(n=40),2组患者均接受保守性手术治疗,术后分别给予2组患者孕三烯酮及米非司酮口服。结果米非司酮组治疗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孕三烯酮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及孕三烯酮组1年内妊娠率分别为43.8%和7.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孕三烯酮组33.3%相比,米非司酮组患者复发率7.7%显著降低(P<0.05);米非司酮组患者关节酸痛、痤疮、肝功能损害及体重增加发生率显著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结论与口服孕三烯酮相比,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妊娠率高,复发率低,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治疗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孕三烯酮组和米非司酮组,每组41例.孕三烯酮组,按2.5 mg/次,2次/周,口服给药.米非司酮组,按12.5 mg/次,1次/d,口服给药,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米非司酮组缓解率90.3%,与孕三烯酮组缓解率8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米非司酮组血清P(12.96±7.33)nmol/L,与孕三烯酮组血清P(11.88±7.29) n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期间,米非司酮组出现恶心症状患者6例(14.6%),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21例(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较孕三烯酮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