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方法 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以及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PF-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最后对两组患者的CT、肺功能改变、临床表现以及血气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OPD患者均出现肺气肿,有36例患者出现肺大泡;PF-COPD患者均出现了肺气肿,胸膜下有蜂窝状影,其中呈现网络状以及毛玻璃样的有8例,7例患者出现肺大泡。COPD患者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PF-COPD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病情反复。同时还有肺部湿啰音、杵状指等相关体征。在用力肺活量(FVC)方面,COPD组患者高于PF-COPD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方面,COPD组患者下降明显高于PF-COPD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方面,降幅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以及PF-COPD属于两种疾病,治疗时要进行分类,根据PF-COPD疾病独特的临床特点,治疗时要严格控制污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文章系统探讨和总结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F-COP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来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医院确诊后入院治疗的22例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检查结果。结果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特点表明,此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肺功能各项检查显示其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同时伴有低氧血症表现。结论 COPD与肺间质纤维化具有COPD和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表现融合的特点,使得原来临床变现突出的单一性疾病变得成非典型性或兼有两种疾病的特点,这为临床诊断带了挑战。因此,准确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其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25例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胸部X线、肺高分辨CT(HRCT)、肺功能检查等.结果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多数界于上述两种病变之间,X线和CT兼具二者特点,肺功能多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血气分析表现以低氧血症为主,部分合并二氧化碳潴留.结论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其独特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其中临床症状及胸片是诊断的重要线索,HRCT对诊断的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PF-COPD与单纯COPD患者的症状、体征、X线胸片、胸部CT、肺功能测定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结论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以后,由于双重的病理损伤造成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势必影响COPD患者的预后。因此,进一步研究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发病机制,寻求早期预防措施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点、诊治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首先表现为支气管扩张者为A组,以首先表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为B组,对比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肺功能特点以及影像学特点;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噻托溴铵药物治疗)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与B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均存在一定差异;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好转,但观察组患者呼吸室中空气下动脉血氧饱和度、峰值时呼气流速、最大通气量等情况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病情较为复杂,利用CT检查以及肺功能检查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噻托溴铵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多索茶碱治疗硅沉着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硅沉着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多索茶碱300mg/d,对照组给予氨茶碱250mg/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血清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血气分析及血清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多索茶碱治疗硅沉着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将82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按照给氧的差异分为:研究组,共40例,予以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对照组,共42例,予以常规吸氧.比较观察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pH值、PaO2、SaO2及PaCO2等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R)等肺功能指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改善患者气流受限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OPD患者合并冠心病(CHD)多见于老年人.且COPD是CHD的一个危险因素,两者具有相关性[1].本研究选取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CHD住院患者,以及年龄、性别相对应的同期住院单纯AECOPD患者,对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电图ST段改变、生化指标、血气分析结果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士随访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家庭氧疗的疗效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出院患者进行家庭随访,并将其分成随访观察干预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的健康指标,评估护士随访对家庭氧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进行家庭随访的30例患者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呈持续改善趋势,氧疗后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定期的家庭随访能促使患者的预后积极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家庭氧疗、改善肺功能指标的效果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 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 h、治疗后48 h的血气分析结果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 h、48 h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 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可以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是救治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老年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抽签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以及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3 d 后观察两组血气指标、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气指标、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更有助于改善老年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方法选取晚发支气管哮喘(晚发哮喘组)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患者各55例,并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以及气道反应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最大呼气流量(PEF)、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气道阻力(Raw)1、Raw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检查以及气道反应性检测均可用于鉴别诊断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准确性较高,可指导后期临床治疗,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呼吸功能训练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期患者的血气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120例COPD患者进行呼吸肌训练1年后观察锻炼前后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有108例完成了1年呼吸肌训练,锻炼后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测指标均较锻炼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经过呼吸肌训练后,患者肺功能和血气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并研究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5例以及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0例,分别称为合并组及单纯组,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综合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等存在的差异性。结果肺部干湿啰音并存主要见于单纯组,而单纯哮鸣音存在主要见于合并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主要以咳喘为首发症状,而单纯组则主要以咳嗽为首发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测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敏感程度上,合并组敏感度大于单纯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干湿啰音并存为主,而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常出现单纯哮鸣音且变化复杂多变,这些肺部听诊以及实验室检查项目、临床资料分析等对于鉴别支气管哮喘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与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病诱因:屏气用力(如举重物、用力排便等)10例(20%),呼吸道感染且伴有严重咳嗽患者22例(44%),情绪出现异常波动患者4例(8%),未发现明显诱因14例(28%).临床表现:41例患者呼吸困难情况加重,烦躁不安患者3例,具有刺激性咳嗽患者6例,有胸痛现象患者2例.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并且要注意有无气管移位和单侧呼吸音减弱,及早检查胸部X线片,及时明确气胸诊断.治疗时要以综合措施为主要措施,及早排气,缓解患者病情,以减少死亡人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1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OPD的漏诊率及肺功能检测情况.结果 135例COPD患者漏诊63例,漏诊率为46.7%.漏诊率随COPD的严重程度增加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COPD组患者的FEV1%、FEV1/FV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COPD的严重程度增加,FEV1%、FEV1/FVC(%)均呈降低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肺功能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必要作为常规检查项目,以利于COPD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患者日益增多。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表现,极易误诊、漏诊,影响疾病的治疗与预后,尤其在老年患者。许多文献指出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提出了有效的诊断方法与治疗对策,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2例,患者均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同时监测心率、呼吸及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O2)、pH]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83.3%。治疗后心率、呼吸及血气分析等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血气指标、肺功能及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其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检查的结果。方法病例选取年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一共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同期选择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0例进行对照研究,两组患者均接受支气管舒张试验,采用沙丁胺醇进行吸入,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水平。结果组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FVC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合并组FEV、FEV1/FVC、MMEF明显低于COPD组,治疗后合并组FVC更高,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FEV1/FVC、MMEF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基础肺功能指标具有相似性,通过支气管舒张试验能够有效地鉴别二者,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重叠综合征(OS)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特点以及睡眠结构特点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5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多导睡眠监测(PSG)后按结果分为单纯COPD组29例,OS组16例,测定并分析其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OS组肺功能受损尤其气流阻塞较COPD组严重;与COPD组对比,OS组SaO2A,SaO2L,TST,PLMI,S3+4,REM娃著降低(P<0.01).SLT90%,TL,TA,AI和S1+2显著升高(P<0.01).结论:OS较COPD更易缺氧,并易导致严重肺功能损害及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