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急性胰腺炎(AP)常伴有胃肠功能障碍,并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最常见的器官功能障碍之一,进而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针刺能明显改善AP患者的结肠转运时间(CTT),调节多种胃肠激素水平,改善胃肠道微循环障碍,重建抗炎-促炎细胞因子平衡,从而改善AP患者胃肠动力障碍.目前针刺治疗AP的研究在不断增多,针刺也被证实能改善胃肠动力障碍,但针刺在调控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障碍方面的机制仍不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2.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一种腹部手术后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外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属于中医学“肠结”、“关格”范畴。其临床表现为术后3d后,肛门不能排气排便,出现持续性腹胀腹痛,恶心,嗳气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恢复,对这一并发症的处理目前尚无好办法。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56例,并设对照组53例进行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加味四逆散治疗肝硬化患者胃肠动力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患者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暖气、早饱、恶心、呕吐等胃动力障碍症状,笔者采用疏肝解郁法的主要方剂四逆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胃肠动力障碍75例,并与西药治疗75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采用远端取穴针刺的方法治疗腹部脏器手术后胃肠动力不足的疗效。方法:我院外科行腹腔内脏器手术后胃肠动力不足的患者40例,采用远端取穴针刺治疗,10次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82.5%。结论:远端取穴治疗腹部脏器手术后胃肠动力不足临床疗效较好,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肝硬化患者胃动力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 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西药组,各30 例。埋线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选穴:肝俞、脾俞、中脘、足三里;西药组口服西沙比利片,4 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1 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胃电参数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胃电参数情况均明显改善(P<0.05);与西药组比较,埋线组症状、肝功能及胃电参数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5);埋线组总有效率90.0%,西药组总有效率60.0%,埋线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是治疗肝硬化患者胃动力障碍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胃肠电图是检测胃肠动力的重要手段,是反映胃肠道平滑肌电活动的一项客观电生理学指标,也可以反映外界干预下胃肠道机能状态的改变情况,在针刺调节胃肠动力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胃肠电图在针刺调节胃肠动力研究中的作用、胃肠电图在针刺研究调节胃肠动力研究中的特色与优势以及胃肠电图应用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胃肠运动异常所致的一组疾病。目前国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复习了有关文献,对针灸治疗本病的现状介绍如下。治疗1.肠易激综合征:本病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等,但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属中医泄泻范畴,脾肾虚弱是其病理基础。付氏等根据辨证分型治疗本病40例,对14例脾胃虚弱型选足三里、脾俞、肝俞、天枢、中脘、阴陵泉,行补法;8例脾肾阳虚型选足三里、脾俞、肾俞、天枢、中脘、命门,用温针法;10例肝脾不和型选足三里、脾俞、肝俞、天枢、太冲,用…  相似文献   

8.
中药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平虎  邱枫  李玲 《新疆中医药》2006,24(5):102-104
胃肠动力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早在19世纪初国外就开始,取得显著进展是近10年的事,我国研究起步较晚。中医理气类中药大部分都有促进胃肠动力作用。清热和胃的中药在特定的情况下,也能起到促胃肠动力作用。上百种类的中医处方、验方都有明显胃肠动力促进作用,“以通为用,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是祖国医学关于胃肠动力理论之精髓所在,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对肝硬化大鼠胃肠动力和肝脏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肝硬化的相关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采用四氯化碳油剂皮下注射配合饮食乙醇和高脂饲料的复合方法制作肝硬化模型。针刺组电针双侧"后三里""三阴交""太冲"15min,西药组予吗丁啉药液灌胃,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观察进食情况,测量小肠推进率、肝脏指数和门脉外径,取肝脏行HE染色和网状纤维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较空白组进食量减少,小肠推进率降低,肝脏指数升高,门脉外径增加(P0.05);针刺组和西药组的进食量和小肠推进率均较模型组增加(P0.05);针刺组肝脏指数和门脉外径较模型组下降(P0.05)。空白组肝小叶结构清晰,肝血窦无异常改变;模型组呈典型肝硬化改变,肝间质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间质内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西药组与模型组相仿,纤维增生较重,肝细胞变性和炎性坏死现象明显;针刺组较模型组改善,纤维组织间隔较细,变性和炎性反应坏死反应减轻。结论:针刺能增强肝硬化时减弱的胃肠动力,改善肝脏病理变化,对肝硬化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程珠琴  郑立升 《中医药学刊》2006,24(10):1894-1897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客观上未能证实有病理学变化的情况下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就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GERD)、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等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上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针灸配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非洲儿童疟疾的疗效差异。方法:132例非洲疟疾患儿随机分为针灸加西药组(67例)和西药组(65例),西药组采用喹啉以及对症治疗,针灸加西药组采用针灸配合西药(同西药组)治疗,疗程均为1周。对疟疾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针灸加西药组与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和95.4%,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灸加西药组在降低疟疾患儿的发热、血中疟原虫密度,缩短病程以及Hb和RBC的恢复时间上都优于西药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灸配合西药治疗疟疾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针刺与西药治疗小儿多动症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学兵  刘红姣  彭剑虹 《中国针灸》2007,27(12):904-906
目的:观察比较针刺和西药治疗小儿多动症(MBD)的疗效差异,探寻临床治疗MBD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4例。针刺组采用针刺大椎、神阙,西药组采用口服西药氟哌啶醇。疗程1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美国康奈尔儿童多动症诊断行为量表评分和总有效率。结果:针刺组量表评分、总有效率分别为10±0.37,97.1%;西药组分别为15±0.93,82.4%。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或极显著性意义(P<0.01,P<0.0005),针刺组优于西药组。随访2~10个月,针刺组效果仍能维持。结论:针刺大椎、神阙能更有效地治疗小儿多动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合并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2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水剂;对照组对只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两组患者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3.33%,而对照组为73.33%。在肝肾功能的指标检查结果中,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用针药结合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治疗组把黄褐斑分成4型,予以针灸结合中药内服的辨证论治方法治疗,对照组予维生素C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90例经3个疗程治疗后,有效率达76.67%,对照组40例有效率为40%。针灸结合中药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中药治疗黄褐斑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8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治,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两组患者治疗之前及治疗后的腹围、体重、24h尿量对比中,其24h的尿量、腹围、体重都有较为明显的改善,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对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以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缓解,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磊  吕志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5):939-945,1242
目的:评价30年来国内乙肝肝硬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用国内权威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等作为资料源,对其1980年1月-2010年1月正式刊载的且Jadad量表评分2分以上的39篇乙肝肝硬化中西医结合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30年来国内乙肝肝硬化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存在发表性偏倚,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获益具有潜在的优势。结论:亟需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中西医结合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gastric motility, plasma motilin and serum gastri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gastroparesis (DGP) and evaluate its clinical efficacy.

Methods

A total of 100 eligible case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an acupuncture group (n=50) and a control group (n=50). Patients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were treated by needling Zhongwan (CV 12), Zusanli (ST 36) and Neiguan (PC 6), wherea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ral administration of Domperidone.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changes in gastric motility, plasma motilin and serum gastrin in both group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symptom scores, gastric motility and contents of plasma motilin and serum gastrin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P<0.05). There were between-group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ymptom scores, gastric motility and levels of plasma motilin and serum gastrin after treatment (all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78% in the control group, showing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is effective for DGP and can reduce the levels of plasma motilin and serum gastri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AP)伴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7例AP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对比分析2组胃肠功能改善的差异性。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在腹胀缓解时间、自主排便好转时间、肠鸣音好转时间方面均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AP患者的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疏肝健脾法针刺与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每组35例.针刺组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冲等穴行常规针刺,并在双侧天枢加电针刺激,每日1次,每周治疗3~4次;西药组口服匹维溴铵(得舒特),每次50 mg,每日3次,均4周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评价量表(IBS-QOL)评分,并评定两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IBS-QOL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1),且针刺组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均P<0.01);针刺组有效率为94.3%(33/35),优于西药组的77.1%(27/35,P<0.01);3个月后针刺组复发率为36.4%(12/33),明显低于西药组的72.0%(18/25,P<0.01).结论:疏肝健脾法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西药匹维溴铵,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西医联合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7月铜陵市立医院和我院收治127名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4例,选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对照组63例,选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腹水吸收情况和治疗前后肝功能、HBV-DNA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腹水吸收情况优为54(84.4%)例,良为9(14.1%)例,差为1(1.6%)例;对照组腹水吸收情况优为50(79.4%)例,良为7(11.1%)例,差为6(9.5%)例,两组腹水吸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各指标改善程度远远大于对照组, HBV-DNA 降低情况例数多于对照组,两组肝功能恢复程度和 HBV-DNA 应答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联合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好,肝功能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