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自身抗体Rh血型特异性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某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AT)阳性,血清中有游离的自身抗体.游离的自身抗体如果具有血型特异性,在输血时未选择避开其血型特异性的血液输注,则可能影响血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1].现将我们遇到的4例AIHA自身抗体血型特异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的影响。方法用戴安娜(Diana)全自动血型仪对23例AIHA患者进行氯喹放散试验检测自身抗体掩盖的不规则抗体,用乙醚放散试验检测自身抗体血型特异性。结果23例患者中间接抗人球试验阳性者17例,氯喹放散后检出不规则抗体4例(抗E2例,抗E,c1例,抗M1例)。自身抗体具有血型特异性者于间接抗人球试验阳性者中检出6例(抗E4例,抗c2例),于间接抗人球试验阴性者中检出1例(抗E)。结论采用氯喹放散试验、乙醚放散试验等检测被自身抗体掩盖的不规则抗体及鉴定自身抗体的血型特异性对AIHA患者安全有效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血清中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及其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方法应用抗球蛋白和微柱凝胶技术,对2008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需要输血的196名AIHA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血型血清学检测,并且利用谱细胞鉴定AIHA患者血清中和红细胞上的抗体,进一步选择合适的抗原细胞,通过吸收放散试验区分同种抗体与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同时对检出抗体的患者红细胞进行相应抗原检测。结果 196例AIHA患者中,共检出自身抗体伴同种抗体86例占43.9%(86/196),单独自身抗体65例占33.2%(65/196),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45例占23.0%(45/196)。其中,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中,Rh血型系统抗原占77.8%(35/45),Kidd血型系统抗原占11.1%(5/45),Rh血型系统抗原混合Kidd血型系统抗体占6.7%(3/45),Duffy血型系统抗原占4.4%(2/45),MNSs血型系统抗原占2.2%(1/45)。此外,不同性别患者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P0.05)。结论 AIHA患者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相当常见,多见于抗Rh血型系统抗原,少数见于Kidd血型系统抗原和Duffy血型系统抗原。了解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发生频率和分布规律,为其制订适宜的输血方案,可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中以温抗体多见,约占85%[1]。AIHA患者在病程过程中常反复输血,但是由于患者的红细胞上致敏了自身抗体或血清中存在游离的自身抗体,输血前试验中给ABO血型鉴定造成困难。现把我们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AIHA)在治疗中由于反复多次输血,可产生同种抗体。有自身抗体的病人,由于自身抗体的干扰,往往掩盖同种的存在,以致再次输血时可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而在血型血清学检查中,鉴别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比较困难。最近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一例AIHA病人,血清中除有自身抗体外还伴有同种抗体抗一E,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扬XX,女,62岁,汉族,住院号13044,诊断:’AIHA。1994年元月因感头昏,乏力,发热住院治疗,查体:体温38C,贫血貌,精神差,WBC4.6X109/LRBC2.4X109/LHb50g/L.直接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稀释技术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指导临床安全有效输血。方法对51例体内存在高效价自身抗体的AIHA患者,采用血清稀释技术进行抗体筛选及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选择合适的血液进行输注,并观察其输血疗效。结果 51例AIHA患者通过血清稀释技术进行抗体筛查及鉴定,检出类同种自身抗体14例(27. 45%),疑似同种抗体12例(23. 53%),无法确定其抗体特异性7例(13. 73%)。采用血清稀释技术指导21例AIHA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其输注总有效率为61. 90%,部分有效率为33. 33%,总无效率为4. 77%,所有输血病例均无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存在高效价温自身抗体的AIHA患者中,采用血清稀释技术可有效检出同种抗体及类同种自身抗体,其多为Rh血型系统相关抗体。应用血清稀释技术对AIHA患者进行相关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制定适宜的输血方案,可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产生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6000例就诊者,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检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调查不同就诊人群中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特异性分布及产生规律;对检出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输血患者采用相容红细胞输血;对检出IgG类不规则抗体的孕妇,分娩时对新生儿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分析孕妇血浆IgG不规则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关系;对检出非特异性红细胞自身抗体者,分析抗体与临床诊断的关系。结果 46000例被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0.57%(260/46000),其中男性检出率为0.36%(79/21769)、女性检出率为0.75%(181/24231),孕妇检出率为1.14%(63/5520);女性高于男性(χ2=30.10,P〈0.001),孕妇高于非孕女性患者(χ2=14.99,P〈0.01)。抗体特异性以抗-Lea、抗-M、Rh系统抗体、抗-P1及非特异性抗体多见;抗体来自母体的新生儿13例,有输血史或妊娠史者174例,无输血史或妊娠史者73例;检出非特异性红细胞自身抗体的23例中有19例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结论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多分布于有妊娠史或输血史者及新生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ABO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方案。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46例AIHA患者试管法进行ABO正反定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及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判定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氯喹放散或自身红细胞吸收自身抗体后,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46例AIHA患者DAT均阳性,IAT阳性患者20例。在20例IAT阳性患者,抗筛阳性者6例(30%),抗体特异性鉴定:抗-E 4例,抗-c 1例,抗-c E 1例。此外,ABO正反定型不一致者18例,IAT阳性者11例,28例ABO血型未受干扰者中,IAT阳性者9例,间抗阳性者比间抗阴性者更容易发生ABO血型鉴定困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P0.001)。结论正确判定AIHA患者ABO血型及抗体筛查,选择合适血液输注,有利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由于某种原因,体内产生了自身抗体,这种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或游离于血清中。鉴于AIHA的免疫血清学特点,AIHA患的自身抗体能与所有正常红细胞起反应,输血时会遇到配血不合。用二磷酸氯喹处理AIHA患的红细胞后,能消除自发性凝集,使ABO定型更为准确,输血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Rh类抗体的血清学特征,分析其在输血医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盐水法、抗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同时对免疫性溶血病患者血浆中抗体及自身红细胞血型抗原进行鉴定,分析其抗体的特异性并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了Rh血型分型。结果该5例患者血浆中的抗体均被鉴定为Rh类抗体:抗-Ce、抗-e、抗-c、抗-Ec抗体,具有明确的抗体特异性,并且相关抗原为阳性。针对血浆中抗体的特异性,均配合了相容性血液供临床输注。结论 Rh类抗体在AIHA病患者中是最具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在临床输血中同样会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基于Rh血型抗原等位基因与抗原免疫力强弱的表现,如何科学并合理地选择相关抗原的血液以避免Rh其他连锁抗体的产生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后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血浆中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阳性时,不规则抗体鉴定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的选择,处理措施及输血策略。 方法一例AHSCT后的3岁男性患儿因重度贫血为改善贫血症状需输注红细胞入住四川省人民医院。通过盐水试管法确定了患儿ABO、Rh血型后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发现患儿与多个同型供者血液不相合,考虑到患儿贫血严重,于是采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来判断红细胞是否被致敏;通过盐水介质试管法、微柱抗球蛋白法和聚凝胺法进行ABO血型系统以外的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以确定血浆中有无不规则抗体;根据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结果选择聚凝胺法来确定抗体的特异性;通过盐水介质试管法、经典抗球蛋白法和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实验,结合抗体鉴定的结果,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供者红细胞输注。 结果本例患儿ABO血型为AB型,Rh分型为CCDee,ABO血型已转变为供者血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强阳性,红细胞被抗体致敏。血浆中检出了不规则抗体,红细胞上放散下来的致敏抗体与血清中检出的不规则抗体均为类抗-Ce自身抗体。选择了避开类抗-Ce抗体的Ce抗原阴性的AB型红细胞输注后血色素升高,3 d后复查血常规Hb为79 g/L,输血有效。 结论任何类型的AHSCT后都有可能发展成AIHA,也就是血浆中可能存在某种自身抗体(类抗体)而破坏自身红细胞,若能够明确患者血清中存在的类抗体,即可避开这种抗体而筛选红细胞无相应抗原的供者,也就避免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以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12.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抗体筛选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观察自身免疫溶血性贫性(AIHA)患者的同种抗体,用氯奎放散试验检测自身抗体掩盖的同种抗体,用乙醚放散试验检测自身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表明:38例AIHA病人中,间抗阳性者19例.其中含同种抗体者7例(抗-D1例,抗-E4例,抗-CE2例),自身抗体具有D-型特异性者5例(抗-E3例.抗-C1例.抗-c 1例)。结论:采用氯奎放散试验、乙醚放散试验等检测被自身抗体掩盖的同种抗体,对AIHA患者的安全输血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为患者自身抗体引起红细胞破坏的1种溶血性贫血。AIHA发生率3/(100 000·年),多数为温抗体,少数为冷抗体。《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红细胞输注前必须做血型鉴定(ABO,RhD)、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3项试验,而AIHA患者体内存在的自身抗体不仅凝集自身红细胞,也凝集所有供  相似文献   

14.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系体内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从而导致溶血.AIHA 患者有时会出现严重的贫血从而需要输血治疗,但红细胞被自身抗体强烈致敏后,会干扰ABO 血型的正确鉴定,影响输出治疗,现把我们对AIHA 患者ABO 血型鉴定及影响因素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AIHA 患者26例(其中23例为1986年8月到1989年5月在河南医科大学附一院就诊  相似文献   

15.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型检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观察自身抗体对ABO和RhD血型检定的干扰,对38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患者血液标本进行ABO和RhD常规定型,氯奎放散试验后定型及基因定型。结果表明:38例AIHA患者中,ABO血型难定者11例(31.6%),均为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及正反定型不合。RhD(-)误定RhD( )1例,并含抗-D。采用氯奎放散试验后血型皆正确检定。结论:AIHA患者的自身抗体干扰血型检定,必须采用多种技术才能正确检定血型,确保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对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意义。方法对2000例预输血患者进行抗体筛查,对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统计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和检出率。结果共筛出不规则抗体阳性者8例,阳性检出率为0.4%。其中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患者6例,占75.0%,高于其他疾病患者所占比例(2例,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 Rh系统抗体占62.5%,MNS系统抗体(抗-M抗体)占37.5%。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利于选择适合患者的血液,有效减少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中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及各种特异性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在安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手术备血患者23000例,其中男19769例,女13231例,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卡进行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对初筛阳性者进行特异性抗体鉴定;对需要输血的患者准备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结果①23000例样本中检测出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者118例,检出率0.51%,其中男性检出率为0.29%(58/19769)、女性检出率为0.45%(60/13231),其中以抗-Lea、抗-M、Rh系统的抗体、抗-P1及非特异性抗体较为多见;②118例抗体阳性者,有输血史或妊娠史者89例,其中检出的Rh抗体均有输血史及妊娠史;无输血史或妊娠史者29例,以抗-Lea、抗-M、抗-P1为多见,无Rh系统抗体;③为37例初筛阳性的患者准备了相合红细胞,其中4例进行了相合输血。结论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χ^2=30.10,P〈0.0001),其中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多分布于有妊娠史或输血史的患者,这对保证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部分病理性冷自身抗体的特异性鉴定及其对临床输血工作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血型血清学方法,在常规的血型鉴定、抗体筛选试验中,发现冷自身抗体;应用谱细胞,结合脐血O细胞、成人A、B、O细胞,确定冷自身抗体的特异性。分析冷自身抗体的特点及其与ABO血型、贫血和输血的关系。结果本实验室近年来在临床患者标本和献血者标本中,共检出冷自身抗体588例,其中效价较高的抗体均来自临床患者组。冷自身抗体与ABO血型及贫血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部分患者输血后未发生临床输血反应。结论大部分正常人体内存在低效价的冷自身抗体,对血型鉴定及配血试验影响不大。少数患者体内存在病理性冷自身抗体,可引起患者严重贫血,对血型鉴定及配血试验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正>输血在抢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时确保治疗安全性是仍需解决的问题~([1])。AIHA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全凝集素,血型鉴定比较困难,还有可能使共存的同种抗体难以被检测,交叉配血也不相合,加大输血的风险~([2])。本研究对400例AIHA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输血前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2015年收治的AIHA患者400例,其中男210例,女190例,年龄20~73岁,  相似文献   

20.
Rh血型系统抗体会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为确保输血安全,对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患者有必要提前进行抗体鉴定及配血。因为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系统之一,其临床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患者血清中存在Rh血型抗体致配血不合的报道多见[1],而含自身抗体患者的配血常困扰输血工作者,多数红细胞自身抗体是有特异性的,只是平时不查或条件不允许。类抗-e是最常见的自身抗体"特异性"之一。本实验室遇到1例类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