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郑丽 《光明中医》2009,24(11):2186-2188
通过探讨中风后遗症的病因病机,认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中风后常见证型,而本虚多以气血亏虚多见,标实则与痰、瘀、风、火相关,临床常以痰瘀、痰湿、痰火、风痰或夹杂多见。因此,从虚实辨证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基本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2.
泻下通腑法在中风急性期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鸿雁 《河北中医》2008,30(5):491-492
中风又名卒中。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謇涩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形成主要以气血亏虚、肝肾阴虚为本,饮食不节、忧思恼怒、房劳过度或风邪外中为诱因,导致气血运行受阻,阴阳失调而发病。为本虚标实证。中风急性期则以标实为主,风、火、痰、瘀互见,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老年高血压病为本虚标实,气血失和。病变在肝,病源在肾,一般早期偏于阳亢,中期多见阴虚阳亢,后期又多为阴阳两虚,并兼夹风、火、痰、瘀等症。本病若失于调治,可发为气血逆乱之中风,也可因肝脾肾虚,心脉痹阻,气血瘀滞,夹痰浊阻塞胸阳发为胸痹心悸等。治疗宜从肝脾...  相似文献   

4.
郭根艳 《河南中医》2014,(12):2344-2344
中风的基本病机是气血逆乱,阴阳失调,肝肾阴虚为本,风、火、痰、气、瘀、虚为标。瘀血是出血性中风的重要病理因素。从现代医学脑出血的病理角度分析,可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该病,但运用时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使用。  相似文献   

5.
概言之,中风后遗症的病机多为本虚标实。中风之后,由于脏腑虚损或功能失调,引起人体气血津液逆乱,血瘀、气滞、浊阻、痰结、火郁遂作,正气亏耗,病邪稽留,日久缠绵,致使经脉阻滞、气血失畅,面存如语言蹇涩、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等中风后遗之疾。中风后遗症与急性期之病机虽均属本虚标实,但两者不尽相同。急性期以标实为突出,风、火、痰、瘀或单现,或兼见,较为显著,而本虚则相对不够明显;后遗症之见证,标证相对较少,以血瘀、痰浊最为常见,其本虚证则较显著,其中尤以气虚、肝肾阴虚、心脾肾阳虚为多。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当前大抵注重半身不遂、  相似文献   

6.
从病因病机与治疗两方面探讨气血两虚,肝肾不足,瘀阻脑窍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血管性痴呆多继发于中风等脑血管疾病,乃本虚标实之证,以久病气血两虚,肝肾不足为本,痰浊内生,瘀阻脑窍,神机记忆受损为标,标本互结为基本病机,贯穿该病始终,故滋补肝肾,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是治疗该病的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7.
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8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又名“卒中”,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以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所致,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常以痰热、腑实、瘀血的症状为突出表现,根据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类。2000-01—2006-12,我们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89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风其病机不外风、火、痰、气、虚、瘀六端,病性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弱;在标为风火相扇,痰湿壅盛,气逆血瘀。而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为其基本病机。治疗原则为急则治其标,以醒脑开窍、通肺泻热、活血化瘀为主,恢复期应涤痰通络、活血化瘀与扶正并用,后遗症期应注意益气养血、补益肝肾及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9.
张腾  聂志玲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097+1106
<正>1中风病的发病机制中风的发病虽然有外风与内风之说,但其病理性质乃属于本虚标实证,其中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阴虚阳亢,风火痰瘀相互为患,一遇诱因激发,阴阳严重失调、气血逆乱,导致卒中。中风病的发生病机虽然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虚(阴虚、血虚)、火(肝火、心火)、风  相似文献   

10.
中风是一种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以中老年人为多发人群。中风病发病后,虽经有效救治,但大多数患者会遗留神志不清、口眼歪斜、言语謇涩、肢体不遂等后遗症,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李智杰教授基于络病理论及现代研究,认为中风病本虚标实,病程缠绵,以肝肾阴虚或气血亏虚为本,以风、火、痰、瘀为标,病程半年以上,气虚血亏,痰瘀阻络,络脉不通,肌肉筋脉失于濡养进入中风后遗症期。李智杰教授基于“久病入络”运用虫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总结其治疗经验,以供临证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多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以致产生痰、瘀、气滞,影响血脉的运行。以脏腑虚损,气血阴阳失调为本,痰瘀气滞为标。若本虚为主,兼有标实,当以补为主,以通为辅。宜用清养心肺,温阳活血法。心阳不足,痰瘀痹阻,当祛邪为重,以补为辅,宜通阳理气,豁痰宽胸。气滞痰瘀,气机失和,当宜泻火导滞,清热利湿。  相似文献   

12.
吴沛田 《中医杂志》2006,47(10):793
答:中风后遗症以“本虚”为主,兼以“标实”。“本虚”乃为气血不足,肝肾阴精亏虚,脑脉失养,髓海空虚,肢体功能活动障碍。“标实”即痰浊、瘀血阻滞脑窍脉络,而痰浊瘀血之稽留又为正气亏虚所致。中风后遗症的主要治法有以下几种。1通腑醒神:针对中风后腑气不通的病变。常见半身不遂,语言欠利,神志昏蒙,或胸闷呕恶,烦躁,便秘,失眠,苔薄黄腻,脉弦滑。此多因患者素有宿痰,发病后痰邪积滞;或素为阳盛之体,胃肠津亏;或正气虚损传导无力等导致便秘,腑气不通加剧了气血瘀滞,乃至阳亢风动。便秘既是中风诱发因素,又作为一种病理证候存在于后遗症病程…  相似文献   

13.
中风治疗中应注意的三个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智  宋德新 《河南中医》1999,19(2):56-57
中风乃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多责于肝肾不足,气血虚少;标实则有阳亢风动、痰浊内阻、气血瘀滞之不同。因其发病急骤,变化迅速,唯有诊断及时,把握时机,正确施治,才能救危急于顷刻之间。尤其在发病早期,若不能正确判明病证性质,给予正确治疗,常致遗患无穷。笔者在临...  相似文献   

14.
李留霞 《光明中医》2007,22(5):14-15
缺血性脑中风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病位在脑之脉络,病理基础是本虚标实,脏虚为本,痰瘀为标;痰瘀互结、阻络壅窍是中风发病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闫咏梅教授认为,痰瘀互结为中风发病之关键,贯穿疾病始终,痰邪雍盛则气机升降失职,瘀血阻滞则气血运行不畅,“痰、瘀”为中风发病过程中重要致病因素,痰可致瘀,瘀可夹痰,痰瘀胶着,相互为患,发为本病。因此在临证治疗时常从痰、从瘀辨治,一则注重祛风化痰,并擅用陈皮、半夏、茯苓、石菖蒲、远志、丹参等中药;二则注重行瘀通络,并擅用桃仁、红花、牛膝、地龙、水蛭、全蝎等中药。是以,则内风得熄,络瘀得化,风痰得消,方可事半功倍、中风告愈。  相似文献   

16.
血瘀与衰老的实验研究回顾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历代医家多认为脏腑气血虚损尤其是肾虚与衰老密切相关,抗衰老药物亦以补肾居多。近年来,许多学者探讨了实证(血瘀、痰浊、气滞等)与衰老的关系,特别是对血瘀与衰老,但观点不尽相同,如颜德馨等提出“人体衰老的本质在于气血失调、气虚血瘀”,认为“瘀是原因,虚是归宿;瘀是本质,虚是现象(1)。俞征宙等认为“中医衰老机理为多脏器虚损与气滞、血瘀、痰浊等实邪相互作用,即本虚与标实证的相互作用,本虚导致标实,标实使本更虚”(2)。姜惟等认为“在衰老的进程中,肾虚为本,痰瘀乃是标,本虚标实,互为影响,互为因果”(3…  相似文献   

17.
临床解惑     
《中医杂志》2006,47(10):793-794
中风后遗症的主要治法有哪些? 答:中风后遗症以“本虚”为主,兼以“标实”。“本虚”乃为气血不足,肝肾阴精亏虚,脑脉失养,髓海空虚,肢体功能活动障碍。“标实”即痰浊、瘀血阻滞脑窍脉络,而痰浊瘀血之稽留又为正气亏虚所致。中风后遗症的主要治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8.
中风病病因病机的探析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病皆源于肾的精气血衰竭。中风不论是标证还是里证,不论是虚证还是实证,不论是阳虚还是阴虚,不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不论是“心火暴甚”还是“肝火自旺”,都是因肾的精气血衰竭所致。肾的精气血衰竭是导致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同时也是致成五行逆乱,百病蜂起,损命短寿的重要根源。中风产发在外的风必痰瘀虚是标证,不是致病机因。家传治疗中风预兆症和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等秘方,都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医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理法方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血管病属中医“中风”病范畴。发病机理多为气血亏虚、肝郁化火 ,或痰湿内盛、脏腑功能失调 ,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酗酒饱食、用力过度等诱因 ,导致气血阻滞 ,脑脉痹阻而成。病位在脑 ,与心、肝、脾、肾脏器关系密切。病理属性为本虚标实、上实下虚。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本 ,痰浊、风火、肝阳、瘀血为标。笔者长期从事中风病的研究与防治工作 ,现结合个人经验和认识 ,对临床治疗急性中风病的理法方药探讨如下。1 通腑化痰法急性期中风患者虽有本虚之证 ,然治疗仍应侧重标实。由风、火、痰、瘀内结所致腑气不通 ,在中风病机变…  相似文献   

20.
成秀梅 《陕西中医》1991,12(10):439-439,451
本文认为中风急性期以风火痰瘀标象为急,中经络以痰瘀阻络为主,中脏腑以风火夹痰,蒙闭清窍为其病机之要,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患者以本虚之象较为明显。故治疗中风也应针对风火痰瘀虚而立法遣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