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8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83例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右室面积变化率、右室横径、右房横径、主肺动脉内径)水平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指标(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峰值充盈率及右室每搏量)水平。结果 研究组常规超声右室面积变化率、右室横径、右房横径、主肺动脉内径分别为(44.87±2.24)%、(35.14±3.78)mm、(32.76±3.32)mm、(24.81±3.58)mm;对照组常规超声右室面积变化率、右室横径、右房横径、主肺动脉内径分别为(45.62±4.23)%、(34.62±3.64)mm、(33.08±3.36)mm、(25.20±2.07)mm;两组常规超声右室面积变化率、右室横径、右房横径、主肺动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峰值充盈率及右室每搏量分别为(38.83±3.91)ml、(94.23±11.32)ml、(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经剑下测量右室游离壁厚度对肺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入选肺心病患者50例,以及同期在某院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及剑下四腔切面测量右室游离壁厚度,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人群比较发现,肺心病患者右室前后径、右室前壁厚度、右房横径、右室舒张末期横径、右室游离壁舒张末期厚度较健康人群显著升高(P<0.01).结论 超声心动图经剑下测量右室游离壁厚度能够反映肺心病患者的右心室重构,为临床评价疗效.估测病情及判断预后提供一种新的评价依据,对于早期诊断肺心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9,(24):12-16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早期未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右室心肌功能,探讨其在右心功能受损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于福建省立医院风湿科住院的30例未合并PAH的SLE患者作为病例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GE-E9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右房内径(RAD)、右室内径(RVD)、肺动脉主干内径(MPA)、肺动脉收缩压(PASP),三尖瓣环运动参数:包括收缩期位移(TAPSE)、运动峰值速度(S),三维超声测量右室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RVESV)、射血分数(EF)、右室整体纵向应变(GLS)。结果病例组的RA、RV、MPA、PASP、TAPSE、S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三维超声测量的右室参数与对照组比较:仅GL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RT-3DE的GLS指标能够早期检测出SLE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受损的情况,对该类患者早期临床干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大小与心房纤颤的关系。方法对本院住院的60例持续性心房纤颤(研究组)及60例非房颤患者(对照组)行心脏超声和心电图检测,检测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d)及心房纤颤(AF)的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心房纤颤患者较非房颤患者患者LAD显著增大。结论左房内径大小与心房纤颤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脑动脉硬化患者左房内径及左室舒张功能诊断价值.方法 对收治的62例脑动脉硬化患者(观察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果 观察组左心房内径扩大30例(48.38%)、左心室发生舒张功能障碍32例(5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例(6.67%)、6例(10.00%)(x2=14.5、14.9,均P<0.05).结论 脑动脉硬化患者发生左房内径扩大及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接收的采用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0例,对其治疗方法、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之间的关系。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增加,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QRS间期加宽。心率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412,P<0.05),检测患有窦性心律的病例的PR间期与室间隔的厚度呈负相关(r=-0.59,P<0.05)。而QT与心脏超声检查相关指标均无相关性。QRS间期与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收缩末内径呈正相关(r=O.52和0.45,P<0.05)。结论随着扩张型心肌病病情不断发展,心房、房室传导系统和左心室会出现严重的传导障碍,当患者出现扩张型心肌病类似异常症状时是应及时心电图和X线检查,然后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确诊,尽早进行相应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借助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评估完全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m,UCG)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术后心脏结构与大小的近、中期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外科在UCG引导下行经皮ASD封堵术的102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超声心动图资料,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1月、术后3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收缩峰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和右室内径(RVd)大小及变化.结果 在完全UCG引导下经皮ASD封堵术后1月、术后3个月中LVEF与LAd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中LVEDd、RVd与肺动脉收缩峰压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能有效改善房间隔缺损患者近、中期心脏重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HHCME ) 的疗效.方法 HHCME患者28例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比索洛尔治疗.每月记录肱动脉血压及心率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 LVPWT)、室间隔厚度( IVST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采用Deve reux公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血压、心率、LVEDD、LVESD、LVPWT、IVST、CI及 LVMI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LVEF较治疗前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比索洛尔治疗HHCME能平稳控制血压及心室率,有效逆转左室心肌重构,改善左室舒张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早期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我院肾内科及门诊随访的36例CRF早期患者,另选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心脏结构及功能检测。结果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心脏结构超声参数比较,病例组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VDd)增大,室间隔舒张末期厚(IVST)、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LVPW)增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射血分数(EF)亦明显下降。结论肾功能衰竭早期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改变主要为:左室肥厚(LVH),舒张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右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右心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50例OSAS患者右心结构和功能。结果中、重度的OSAS患者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搏出量(SV)、右肺动脉内径(RPAD)均较正常组增大,而右室E峰速和A峰速比值(E/A值)较正常组减小。结论OSAS不仅使右心结构发生明显异常,而且使右心舒张功能及收缩功能也受损,成为右心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得Tei指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2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测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心室早期充盈速度及心房充盈速度,计算心室早期充盈速度/心房充盈速度比值,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期内径、舒张末期左室壁相对厚度,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等容舒张期、等容收缩期、左室射血分数,计算左室Tei指数,并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明显延长,射血分数明显缩短,导致左心室Tei指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i指数为临床评价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提供了一个简便、敏感、准确且全面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重要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原位心脏移植术后的作用,以避免心内膜下心肌活检带来的损害。方法 2例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进行床边的密切跟踪,随时记录心脏移植术后的解剖结构、心脏血流动力学特别是二尖瓣E、A峰的变化等综合判断可能出现的排斥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明显特征改变是供、受体心房缝合缘的清楚显示,及右心房上下径增大;右室短期内肥厚扩大,1例出现室间隔和左室后壁一过性增厚;心包积液的出现,以扩张性心肌病心脏移植术后增加明显;房室瓣返流及1例出现主动脉瓣返流。本组2例心脏收缩功能正常及舒张功能一过性轻度降低,二尖瓣E、A峰轻度变化。结论 心脏移植术后处理是确保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在术后24小时开始检测跟踪,随时准确地提供以上各项指标变化,对临床治疗决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的能力。方法选取60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60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使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所有患者的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二尖瓣斜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PWT、LAD、IVsT、LVEF和Fs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二尖瓣斜率则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吴云英  张广宏  左春洁 《中国医药》2014,(10):1433-1435
目的 通过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异性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表现,提高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2008-2011年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2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对其超声心动图心腔内径、前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内径及观察有无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左室流出道最大血流速度(Vmax)及流速压差(PGmax)等以及对心电图的ST段、T波及QRS波群进行分析.结果 2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心电图出现ST-T改变19例,左心室高电压或左心室肥大15例,心律失常4例(其中心房颤动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P波高尖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显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7例(其中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或左心室流出道血流加速者4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5例,左有心室壁均肥厚1例.23例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定量测定:主动脉根部内径(32 ±4)mm,左心房内径(41±7)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4 ±8)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27 ±8)mm,前间隔厚度(20±4)mm,左心室后壁厚度(12±2)mm,左心室射血分数(69±12)%.结论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是目前临床心血管领域中最常用且无创性检查方法,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宁全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943-1944
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住院和门诊收治的病程超过一年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脑栓塞组(34例)和非脑栓塞组(32例),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两组患者最大心室率、最小心室率、平均心室率;用彩色多普勒心动图仪测定两组患者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左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栓塞组最大心室率、最小心室率、平均心室率明显快于非脑栓塞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脑栓塞组(P〈0.05)。结论慢性心房颤动患者降低心室率对预防脑栓塞、左心功能降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对左心房内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持续时间与左心房大小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78例阵发性房颤、48例持续性房颤、22例永久性房颤患者,利用入院后首次超声心动图检测其左心房收缩末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24~41(36.3±5.8)mm,增大2例(2.6%);持续性房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29~49(43.7±6.8)mm,增大26例(54.2%);永久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32~50(49.8:±5.6)mm,增大18例(81.8%).从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到永久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逐渐增大;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相比,及永久性与阵发性房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8±10)%、(54±25)%、(50±15)%,随房颤持续时间而逐渐下降.持续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分别与阵发性房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颤是左心房扩大的原因之一,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左心房扩大越显著.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three type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on left atrial size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left atrium. Methods Totally 78 patients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48 patients of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22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analyzed by echocardiography. Left atrial end systolic diameter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were measured.Results Of the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the largest left atrial dimension was found in and the left atrial dimension in group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was the lowest ( P < 0.05 ). Meanwhile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was the highest in the group of permanent atrial fibrillation(P <0.05). Conclusions Atrial fibrillation is one of the causes of left atrial enlargement. The longer the dur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s, the more significant enlargement left atrium show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早期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告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无心力衰竭症状(心力衰竭A、B期)心血管病住院患者按血浆NT-proBNP水平分为高NT-proBNP组80例,低NT-proBNP对照组78例,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每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峰),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峰)和E/A比值,E峰下降时间(EDT)及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高NT-proBNP组与对照组LAD、LVEDD、LVEF、EDT、IVRT、E/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与LAD、LVEDD、EDT、IVRT呈正相关(分别为r=0.683、0.325、0.563、0.664,均为P〈0.01),与LVEF、E/A呈负相关(分别为r=-0.432、-0.643,均为P〈0.01)。结论临床上对心力衰竭A、B期的患者进行血浆NT-proBNP测定,并结合超声心动图指标有助于心力衰竭早期的预告和诊断。  相似文献   

18.
蒋建宇 《淮海医药》2010,28(3):210-21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状态下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趋势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住院患者89例,基础疾病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瓣膜病、心肌痛,心功能按NYHA分级分为Ⅰ~Ⅳ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左房内径(LAD)。结果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心功能Ⅱ、Ⅲ、Ⅳ级显著高于心功能Ⅰ级(P〈0.01),心功能Ⅳ级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P〈0.01);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变化与患者左房内径、左室舒张内径成正相关,与左室收缩功能EF呈负相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高凝状态、继发纤溶,随着心衰程度加剧而加重;并且与左房、左室的结构重构有相关性;而且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可用于心衰病情评估和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超声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对左室(LV)舒张功能及动脉顺应性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70例分为LV构型异常(A组,28例)和正常(B组,42例)两组。7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C组)。A、B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室内径、LV壁厚度和相对室壁厚度、LV质量指数、LV射血分数;记录二尖瓣口的血流频谱(E、A)和二尖瓣环的组织运动速度(e’、a’),计算E/e’;测左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最大及最小径,计算颈动脉顺应性(AC)、血管僵硬参数(β)及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结果 A组的左房、室较B组及C组扩大(P<0.05)。A、B组E/e’高于C组(P<0.05),e’/a’低于C组(P<0.05),A组E/A低于B组和C组(P<0.05)。A、B组IMT、β、Ep高于C组,AC低于C组(P<0.05);A组的β、Ep高于B组(P<0.05)。结论 EH可致LV舒张功能及动脉顺应性降低;组织多普勒评价LV舒张功能优于二尖瓣血流频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右室流入道间隔部(RVIS)和右室心尖部(RVA)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神经内分泌激素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106例行DDD起搏器治疗的患者:男86例,女20例,年龄45~86岁,平均76岁,随机分为: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组(RVIS起搏组)56例,右室心尖部起搏组(RVA起搏组)50例。2组心房电极均植入右心耳梳状肌内,RVIS起搏组心室电极植入右室流入道间隔部、RVA起搏组心室电极植入右室心尖部。分别观察2组在起搏器植入时、起搏3个月和6个月不同时期,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心钠肽(BNP)和去甲肾上腺素(NE)等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含量;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结果 RVA起搏组治疗后其神经内分泌激素和心功能,较起搏治疗前恶化,且随着起搏时间的延长趋于明显,而RVIS起搏组,其神经内分泌激素和心功能改变,较起搏治疗前明显改善,且随着起搏时间的延长改善的越明显,与RVA起搏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IS起搏优于RVA起搏,可明显改善心功能,纠正神经内分泌激素失调,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