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和成分输血治疗范围日益扩大,人们更加重视血液质量、输血疗效和输血安全,常规的输血模式已不适应临床的要求。目前,常见的各种血液和血液成分均含有大量的白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常可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异体免疫反应。而使用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可以减少和避免输血导致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及病毒传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白细胞输入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时有报道〔1〕,其中主要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同种免疫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及病毒感染等。减少这些不良反应,应减少血液及成份中的白细胞含量,虽然去除白细胞的方法有多种,但其中以白细胞过滤器去除能力最强,操作方便,而得到认可。笔者所在的科室于1999年3月起使用国产的白细胞过滤器,将去白细胞血液应用于临床各科,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胡建  林武存  李兵 《重庆医学》2006,35(12):1070-1071
目的观察血液经白细胞滤器滤过处理(滤除血液白细胞)后红细胞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选择42例入库合格血液,应用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过滤前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检测。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游离Hb等红细胞相关参数的测定。结果经白细胞滤器处理后,红细胞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血液黏度轻度下降。结论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去除血液中白细胞对红细胞、血液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患者输入含白细胞的血液及其成分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如常见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相关移植抗宿主病等,这主要是由于不同人血液中的白细胞抗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抗原)不同所引起的免疫反应[1]. 另外还有许多病毒,如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多存在于白细胞内,可通过白细胞输入而传播疾病[2].为此,作者采用白细胞过滤器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并观察临床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后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5.
杨悦饶  蔡玲君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797-4798
目的:观察去白细胞输血对免疫性发热性输血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以及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60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4600例和对照组2000例,观察组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对照组输未滤除白细胞的血液,观察对比两组情况。结果:白细胞过滤器对白细胞的去除率为99.4%,红细胞的回收率在93.1%以上,去除白细胞组能显著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结论:去白细胞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预防白细胞产生副作用的一种方法,在恶性肿瘤患者输血时应该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  相似文献   

6.
去除血液成分中白细胞的临床意义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建国 《中外医疗》2011,30(12):90-90
目的探讨去除白细胞血液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抽取670例有临床输血指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335例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对照组335例输注非过滤白细胞血液,观察2组输血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率为0.3%(1例),非过滤白细胞输血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6%(12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去除白细胞输注法,可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使白细胞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白细胞过滤器对全血或SAGM(氯化钠-腺嘌呤-葡萄糖-甘露醇)悬浮红细胞进行白细胞去除,比较白细胞去除前后血液的质量及临床应用现状,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方法将全血或悬浮红细胞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来分析白细胞去除和红细胞回收情况,并且比较去除白细胞组与未去除白细胞组发生的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率。结果在400ml全血或悬浮红细胞中白细胞去除率〉99%(99.26%~99.41%),红细胞回收率〉90%(90.97%~92.32%),血红蛋白回收率〉99%(99.62%~99.84%)血小板去除率〉38%(38.11%~39.89%)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35%,较未去白细胞组发生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4.1%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过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制品能显著降低非溶血性反应率、白细胞携带病毒相关疾病的传播、由HLA抗体引起同种免疫反应,真正满足了临床输血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前后血液质量比较及临床应用。方法:对100份全血进行白细胞过滤前后的血液学指标检测。结果:白细胞滤除率为99.6%,红细胞回收率92.7%。结论:白细胞过滤器能显著性降低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并能滤除相关病毒,可提高输血的疗效和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临床成分输血治疗日益扩大,人们对血液质量、输血疗效和输血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05年2月17日起,我市中心血站开展的“去除白细胞”技术,临床用血全部去除白细胞,特别是去除白细胞后制备的悬浮红细胞(简称去白红细胞),广泛应用于临床,大大提高了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去白细胞血液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去白细胞血液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98例使用去白细胞过滤器的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妇产科疾病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样例次、相同疾病未使用去白细胞过滤器的病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输血反应情况,并通过去白细胞过滤器对输血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198例发生输血反应1例,反应率0.5%,对照组198例发生输血反应12例,反应率6.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去白细胞使血液中的白细胞大量减少,可有效预防由白细胞抗体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能预防和降低输血后传染和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并可滤除血液中的微小凝块,使血液输注畅通,提高了输血安全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王军  聂慧芳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5):107-108
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关注着输血后白细胞引起的各种反应。早在60年代,国外学者发现一次输入的血液中,白细胞总数低于0.5×109,病人就不会有发热反应,因此0.5×109个白细胞被认为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阈值。要防止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减少输血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必须从血液中去除白细胞,这类从血液中去除了白细胞的制品被称为“去白细胞血液制品”。近年来,去白细胞血液制品,正在被临床逐渐接受,但去白细胞血液制品,在我国尚无规范管理的办法,因此去白细胞血液制品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作用和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血…  相似文献   

12.
输血可导致因输入同种异体血液及其制品时白细胞所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去除白细胞则可有效地减低免疫抑制效应以及传播病毒的危险,目前临床应用滤器过滤法去除白细胞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医学科学的发展,临床成分输血治疗日益扩大,人们对血液质量、输血治疗和输血安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自2000年3月起,笔者所在医院开展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液输注,临床成分用血中全部使用此种血液,特别是去除白细胞后制备的悬浮红细胞(简称去白红细胞),广泛应用于临床,极大地提高了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去白细胞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患者在输注浓缩红细胞或浓缩血小板的过程中,接受大量同种异基因白细胞是无任何意义的,且血液成分中白细胞数量的多少与输血后副作用紧密相关。因此,近年来输血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如何从血液成分中去除白细胞的研究工作,本文将对去白细胞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白细胞去除方法 到目前为止,有许多方法如离心,冷冻/融化等均可以从血液成分中去除白细胞,但过滤法是目前在临床上最常用的去除白细胞的方法,此外利用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因不需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15.
近代医学研究表明,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一种“污染物”,国外有人称含有白细胞的血液为“垃圾血”,因为输人含有白细胞的血液会产生白细胞抗体(HLA),能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HLA同种异体免疫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等。去除白细胞输血可避免以上现象,并对输血安全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9月~2006年8月,我们对32例白血病患者采用去除白细胞输血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研究发现,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可以引起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血小板输注无效(PTR),传染病感染,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多种并发症(输血不良反应)。因此,白细胞在输血中是一种“污染物”已得到全世界的肯定,很多国家要求血站去除血中白细胞后再发往临床(去白细胞血液),这样会明显降低各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有些国家常规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已是一项强制性政策(如英国)。去除白细胞最先进的方法是使用白细胞滤器过滤血液,下面就目前去白细胞输血最新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去白细胞输血对术后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去白细胞输血已被广泛应用,是目前最有效的去除全血或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减少输血反应的1种最好的输血方法.我院自开发去白细胞输血以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笔者自2003年5月至2004年11月对我院217例外科手术病人术中输血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全、及时、有效是临床输血的原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重视血液质量、输血疗效和输血安全。近代医学研究表明…,血液中非治疗性成分,如白细胞,被视为是一种污染物,其在输血中的不良作用逐渐为临床所重视,如同种异体输注会产生白细胞抗体,而白细胞抗体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HLA同种异体免疫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等,同时白细胞还是一些嗜白细胞病毒如巨细胞病毒等的载体,输注含白细胞的血液制剂将具有传染这些病毒的危险。因此,血液及其成分去除白细胞对输血安全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去白细胞输血已成为现代输血的发展趋势。现对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除白细胞输血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减除或灭活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的输血方法,对白细胞极度底下的严重感染而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特殊情况下具有一定意义。但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发现,白细胞是主要罪魁祸首。因为白细胞经常引起严重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率极高的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血小板输注无效等。而且它还是多种病毒的宿主,例如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等危害人类的健康。去除白细胞输血可避免以上现象,并对输血安全和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从2005年1月开展临床及手术常规去除白细胞输血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有2例输血不良反应,大大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达到了安全输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张友良 《中外医疗》2011,30(13):79-79
目的探讨去除白细胞血液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及不良反应。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1~12月有临床输血指征的患者6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5例)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对照组(325例)输注非过滤白细胞血液,观察2组输血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仅出现1例体温升高1℃者(0.3%),对照组11例发生输血反应(3.4%),反应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11例输血反应者除出现体温升高外,还有明显畏寒、肉眼可见的皮疹等症状。结论血液制品中白细胞去除后再给患者输注,可以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率,达到了预防FNHTR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