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12例病人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应用微导管插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行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均一次栓塞成功,症状消失,其中4例病人视力改善,2例失明病人视力分别恢复至0.1及0.3。1例于栓塞后1年出现患侧脑梗塞,表现为对侧肢体瘫痪,积极治疗后恢复。结论于动脉瘤近端载瘤动脉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是治疗本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技术治疗高流量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技术治疗的高流量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明确诊断.结果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后,瘘口闭合且颈内动脉通畅97例(87.6%),瘘口闭合但颈内动脉闭塞15例.术后随访2个月至9年,复发4例,行二次栓塞后无复发.本组病例均无合并症.结论可脱性球囊栓塞技术是治疗高流量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操作技术、近期疗效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回顾分析9例TCCF病例的临床资料。9例均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明确诊断,单纯可脱性球囊栓塞7例,可脱性球囊结合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联合栓塞1例,GDC栓塞1例。术后造影复查观察瘘口是否闭塞,并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所有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均获成功,经DSA复查见所有瘘口均闭塞,无造影剂漏入海绵窦,Meta试验证实痊愈。术后随访1年,其中1例球囊泄漏,无临床症状。结论:血管内介入微创治疗TCCF疗效确切,创伤痛苦小,并发症少,是较安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一般系指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本身,或海绵窦段内的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其中外伤引起占75%。几乎所有的CCF部可以首先考虑介入治疗。随着介入治疗技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的发展,选用可脱球囊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使患者在创伤小、且较为安全的前提下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其中,术前、术后的护理及术中配台的好坏直接影响治疗的成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鼻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52例外伤性顽固性鼻出血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全脑血管造影发现,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14例,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颈外动脉分支破裂出血38例,采用颗粒栓塞剂栓塞,全部患者治愈,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是控制外伤性顽固性鼻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微侵袭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技术。方法:应用法国Bait公司的可脱性球囊,在数字检影脑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对32例TCCF患者施行可脱性球囊治疗,其中27例效果满意,另5例结合GDC弹簧圈,3例单纯用GDC弹簧圈栓塞治疗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果:7例患者闭塞瘘口同时闭塞了颈内动脉,术后13例失明未恢复,其余病例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血管内治疗技术,尤其是可脱性球囊技术是目前治疗TCCF的最好方法,其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和疗效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球囊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在DSA下进行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结果:11例患者中8例行可脱性球囊闭塞瘘口,颈内动脉通畅,2例行球囊闭塞颈内动脉远端和近端,1例行孤立闭塞术,术后复发。结论:DSA检查和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是TCCF理想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正侠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422-1423
目的探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对18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颅内外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以及狭窄部位进行分析。结果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7例脑血管正常,175例颅内外血管异常,110例颅内血管异常,65例颅外血管异常,50例血管狭窄程度<50%,85例血管狭窄程度达50%~70%,40例血管狭窄程度>70%;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明确狭窄部位以及对狭窄程度进行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严重程度高于颈内动脉颅外段(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可对患者病变部位以及狭窄程度进行明确诊断,并对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侧支代偿以及动脉回流情况进行检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球囊封堵术1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效果。方法经股动脉穿刺入路,将造影导管送入颈动脉进行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再将同轴微导管超选入瘘口内,将可脱球囊充盈脱下栓塞瘘口,达到治愈目的。结果本组140例病人中有126例治疗后痊愈,14例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未出现永久性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3年,15例病人复发。结论经导管介入栓塞瘘口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一种行之有效方法,其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为治疗该病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3例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致鼻腔大出血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3例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合并鼻出血,院外采用颈动脉压迫鼻腔填塞止血。3例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前Mata′s实验后行血管内治疗,术中采用可脱性球囊闭塞假性动脉瘤开口及颈内动脉的方法。结果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确诊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瘤体位于蝶窦内。3例均经球囊闭塞获得成功。结论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破裂所致鼻腔大出血,应紧急处理的同时,尽快明确诊断,尽早行病因治疗。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的病例球囊闭塞颈内动脉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涛 《当代医学》2010,16(20):113-113,39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9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根据造影剂外溢及病变血管异常等征象诊断下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及病因。结果本组29例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发现出血24例,其中12例肠道肿瘤,6例肠血管结构不良,4例血管瘤,2例结肠溃疡,总阳性率为82.76%(24/29)。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阳性率高,还可对阳性患者行介入灌注、栓塞治疗达到止血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析蝶窦旁颈内动脉动脉瘤应用CT血管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入选我院蝶窦旁颈内动脉动脉瘤患者11例,进行CT血管成像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均表现为蝶窦内不规则软组织影与邻近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均匀同步强化,并与其沟通,边缘见浅分叶,边界清晰;周围部分动脉期不强化的软组织影边缘不整.病灶大小为1 mm×2 mm×3 mm ~ 27 mm× 30 mm×33 mm; CTA最早期病变表现为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管壁局部毛糙不整,瘤体小,发生于外伤后7d.11例邻近蝶窦骨壁均出现骨折,6例断端累及蝶窦外侧壁,4例累及蝶窦后外壁并错位,局部出现骨质缺损1例.结论 破入蝶窦的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应用颅脑CTA检查可明确诊断,联合应用CPR、MPR、MIP、VR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颈内动脉破口及蝶窦壁骨折位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2例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显示瘘口部位及大小后,21例行颈内动脉可脱球囊栓塞治疗,1例行眼上静脉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22例中,21例1次栓塞成功,1例2次栓塞成功,6例闭塞颈内动脉。结论 CCF血管内栓塞为首选治疗方法,创伤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对复杂的CCF可联合应用可脱球囊、微弹簧圈等栓塞。  相似文献   

14.
血管造影与栓塞成功治疗外伤性脾破裂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技术在外伤性脾破裂中的作用。方法:对12例诊断为外伤性脾破裂的伤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脾动脉栓塞止血治疗。结果:12例脾破裂出血伤者行超选择脾动脉栓塞止血均一次成功止血。结论:脾动脉栓塞是外伤性脾破裂伤者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入神经放射学用于颅内及血管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介入神经放射学用于颅内及血管性病变的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氏法股动脉径路,对30例脑血管病变及11例脑膜瘤患者作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然后将同轴微导管经6F引导导管作超选择性插管,送入颅脑靶血管内。结果:成功地栓塞治疗了大脑动静脉畸形11例,须硬膜动静脉瘘2例,脑动脉瘤6例,脑膜动脉静脉瘘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7例,脑膜瘤11例,以及将血管内支架置入1例颈内动脉狭窄伴慢性脑梗塞患者的病灶处。结论: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技术可有效 治疗颅内血管性病变。  相似文献   

16.
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可脱性球囊栓塞技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技术治疗的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全部治愈.21例一次栓塞成功,2例两次栓塞成功.颈内动脉通畅率为91.3%.随访10月至7年 ,无复发,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操作方便、损伤小、安全可靠,可作为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治疗,2例内科保守治疗随访,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血管造影8例患者中的10个动脉瘤显示:6个动脉瘤不显影,4个绝大部分不显影;2例患者中的2个动脉瘤无变化。随访122个月,8例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2例内科保守(未介入治疗者)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有症状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通过完善的术前评估,采取个性化血管内治疗可以减轻、甚至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治愈的疗效,是综合治疗海绵窦段动脉瘤的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少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对无症状或者轻微症状的小动脉瘤定期随访观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难治性妇科大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和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难治性妇科大出血患者采用Sddinger技术行急诊双侧髂内动脉DSA造影,根据髂内动脉造影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造影,所有患者均用明胶海绵栓塞出血侧髂内动脉或双侧子宫动脉。结果7例髂内动脉造影动脉期见造影剂外渗并聚集于子宫体旁;3例双侧髂内动脉造影未见造影剂明显外渗而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其中2例右侧子宫动脉升支见造影剂外渗、聚集,1例宫底偏左侧造影剂外渗,双侧子宫动脉明显增粗。10例出血患者都采用明胶海绵栓塞,其中1例未能止血,后转上级医院治疗发现该患者患有“血友病”,1例刮宫术后大出血患者栓塞后出血停止,但过早取出阴道内填塞止血纱布条时再出血转手术治疗,发现子宫底部有-3cm裂口。其余患者栓塞后出血立即停止,血压恢复正常,观察1周无再出血后出院。结论DSA能定位诊断妇科大出血,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妇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系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动脉壁或该段的分支破裂(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TCCF),以致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既闭塞瘘口又保持颈内动脉通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因其风险大,并发症多,所以不易被人们所接受。目前采用经股动脉一颈内动脉途径行可脱性球囊栓塞术已成为首选删。该方法有简单、出血少、痛苦小、感染及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2004年12月-2008年9月,我科行可脱性球囊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7例外伤性CCF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性咯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表现,观察介入治疗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分析56例患者出血动脉表现,明确诊断后用稀释造影剂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21例,永久性颗粒栓塞治疗35例。结果单纯明胶海绵栓塞治愈率76%,永久性栓塞治愈率94%。结论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