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踝关节损伤是创伤骨科常见的损伤,踝部损伤常合并内侧三角韧带损伤.目前临床上对三角韧带损伤治疗存在争议,部分医师认为踝部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后,可在外踝骨折或下胫腓韧带修复后,使三角韧带自行恢复.但是,临床观察大部分患者后期存在慢性踝关节不稳和慢性踝部疼痛.笔者收集我科踝部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15例,均采用外踝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同时应用带线锚钉在三角韧带内踝止点处拧入,并修复和重建三角韧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近一步探讨用手术的方法治疗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患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对进入我院治疗的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患者共计30例进行回顾性资料统计,通过对3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的观察(根据leeds制定的治疗标准),确定用手术的方法治疗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结果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者26人(86.7%),踝关节功能一般性好转者4人(13.3%)。结论用手术治疗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患者具有稳定的,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按照入院挂号尾数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奇数)和对照组(偶数),各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关节复位后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评分(2.13±0.34)分低于对照组的(3.46±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减轻疼痛,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4~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短肌腱移位法治疗,观察组患者以钢板螺钉固定内外踝、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修复下胫腓联合韧带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统计。结果 (1)观察组治疗后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5.83%(23/24),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16/24)](P <0.05)。(2)观察组(1例,占4.17%)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11例,占45.83%)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两组患者在出血量方面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患者固定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都比对照组短(P <0.05)。(4)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明显比对照组更轻,足踝功能Marylan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将钢板螺钉固定内外踝、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修复下胫腓联合韧带...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56例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手法复位和手术方法治疗,并进行疗效比较。结论三踝骨折手术优良率较高,主张对移位明显的三踝骨折或有韧带骨膜嵌入关节者应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腓骨骨膜转位法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对照组采用腓骨短肌腱移位法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的手术时间及骨折痊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腓骨骨膜转位法能有效修复踝关节骨折时出现的下胫腓联合损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载荷关节,生理功能要求很高。踝部的严重损伤包括合并距骨脱位的踝关节骨折,此类损伤的发生条件通常为踝部受到较大的暴力作用,故常伴有关节四周韧带同时受到损伤的情况。踝关节骨折伴距骨脱位手法整复及手术内固定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但经手术治疗后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不稳定性踝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不稳定踝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以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式分析,并对患者进行术后1年的电话随访。结果60例患者中踝部功能评分在90分以上(优)的有34例,80分以上(良)的有21例,70分以上(恢复一般)4例,70分以下(差)1例,总体优良率为91.7%。结论手术治疗对于不稳定性踝部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少。在手术过程中对关节软骨损伤进行有效探查以及治疗是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几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项辉  郑曙翘  贾其余  俞宇  曹溢 《安徽医药》2013,34(7):967-968
目的探讨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对16例伴三角韧带损伤的外踝骨折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并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结果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年,按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11例,良5例。其中有2例外踝伤口有轻度感染,经换药等对症治疗后愈合良好。结论治疗伴三角韧带损伤的外踝骨折时,除使骨折解剖复位外,对损伤的三角韧带进行重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股骨干骨折合并踝部骨折患者采用内、外固定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0年10月—2012年9月接诊的股骨干骨折合并踝部骨折患者55例,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5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外固定治疗,而研究组采取内、外固定相结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骨折不愈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合并踝部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与外固定结合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临床治愈率相较于单纯外固定治疗更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取非手术的方法 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30例中,跟骨体宽度变化为(10±3.1)%,对照组为(4±1.2)%,Bohler角改变(15±4.2)°,对照组为(3±2.1)°.观察组踝部后遗不适3例,占10%,对照组后遗不适10例,占33.3%.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使跟骨解剖形态最大限度的恢复,包括跟骨宽度、Cissane角和Bohler角,跟骨负重轴线和关节面的平整.降低了踝部疼痛不适和功能受限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关节镜在微创环境下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50例,根据患者的骨折程度、自愿原则以及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复位固定法,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24例,其中优7例,良6例,可4例,差7例,优良率70.8%;观察组26例,优15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8,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的有限切口结合手术的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具有创伤小并能够同时处理关节腔内的其他损伤等优势,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96例踝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两组分别采用手术复位以及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骨折复位情况良好,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可吸收螺丝钉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踝部骨折的患者,将使用可吸收螺丝钉治疗的62例作为治疗组,使用钛合金金属螺丝钉的5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的AOFA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愈后功能的恢复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中优29例,良27例,可5例,差1例;对照组中优16例,良14例,可18例,差7例。治疗组中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吸收螺丝钉对组织无刺激,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对金属无腐蚀作用,可以免除二次手术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孙皓 《中国医药指南》2013,(19):650-65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126例踝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组126例患者中,左侧骨折68例,右侧骨折58例。所有患者骨折愈合均良好,骨折断段未发现移位,优良率达93%,随防患者,患肢活动功能恢复均良好。结论踝部骨折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前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治疗方案,明确解剖复位的重要性,内固定不能松动断裂,钢板加拉力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旋前/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本组38例,Ⅳ度旋前-外旋型15例;旋后-外旋型23例,其中Ⅲ度6例,Ⅳ度17例。全部手术治疗,骨折暴露顺序为内踝→外踝→后踝,内固定顺序为外踝→后踝→内踝。下胫腓韧带、三角韧带损伤同时予以固定及一期修补或重建。结果经5个月-4年6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9-16周,平均12.5周,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根据Olerud-Molander标准评定,本组平均87分,其中优27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6.8%。结论治疗三踝骨折最重要的和首先需解决的环节是纠正腓骨短缩、移位、旋转畸形,恢复腓骨的解剖位置和腓骨的长度;暴露骨折顺序最好为内踝→外踝→后踝,有利于恢复踝关节内、外侧踝穴及后侧骨折块的正常解剖关系,而固定顺序以外踝→后踝→内踝为佳;内侧三角韧带损伤的修补或重建及维持下胫腓联合的正常间隙对恢复踝关节稳定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231-232
目的总结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外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1例,双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2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7例。结果术后随访均获临床愈合,伤口一期愈合29例,1例出现伤口感染,积极处理后愈合,优良率达96.7%。结论对于踝部骨折联合下胫腓损伤者,要在认真分析损伤基础上,积极恢复踝关节稳定性,可采用手术复位内固定,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以保证手术效果.避免后期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4例,内侧副韧带完全撕裂4例,外侧副韧带完全撕裂1例,余为部分撕裂。除3例SehatzkerⅡ~Ⅳ型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者于骨折愈合后修补,余均于骨折复位时行韧带修补术。随访6~24个月,未发生切口愈合不良、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部分撕裂的患者应早期手术治疗,而韧带完全撕裂患者需延期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提升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疗效,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10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综合考虑治疗组)61例与对照组(一般治疗组)39例。对其治疗方法、临床资料、治疗效果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其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显效42例,有效15例、无效4例(2例骨折不愈合、2例血管通畅性差,供血情况未见好转,行截肢手术);手术出血患者1例、术后感染患者1例,均在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3.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的治疗,综合个体骨折类型及血管损伤具体情况予以手术方案的选择,能提升疾病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针对踝关节外伤患者采用保守与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的比较探讨临床治疗最佳方式。方法104例踝关节外伤患者,依据病患的实际损伤程度分为保守组73例与手术组31例,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例韧带与移位情况划分为第1部分(骨折端无移位及周围韧带仅部分断裂者)与第2部分(存在骨折端移位及周围韧带完全断裂者),分别给予相应处理。结果第1部分病例中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的Mazu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部分病例中手术治疗患者的Mazur评分显著高于保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骨折端移位及周围韧带完全断裂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