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探经鼻腔造影CT扫描对鼻咽癌的诊断意义,以达到对鼻咽癌早期诊断的目的。方法对16例CT平扫疑似鼻咽癌患者进行经鼻腔造影CT扫描,阅片采用双盲法。结果 16例造影效果均满意。其中11例显示咽隐窝双侧对称、轮廓柔软光滑;3例显示一侧咽隐窝口粘连,堵塞,咽隐窝狭窄、变浅或消失;2例造影示双侧咽隐窝闭合未充盈。咽隐窝异常的5例活检报告中,鳞癌3例,未分化癌1例,1例为黏膜鳞状上皮化生。结论经鼻腔小剂量造影对提高鼻咽癌的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放疗后早期复发CT诊断价值及影像表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放疗后早期复发CT影像表现。方法收集78例NPC放疗后早期复发CT检查资料。全部病例行CT平扫,其中58例平扫后再行增强扫描。结果78例患者中,有40例咽旁颈动脉鞘区出现复发,肿瘤主要在咽旁、颈动脉鞘区生长;30例颅底海绵窦复发;4例咽旁和咽隐窝复发;4例在咽壁处复发。有62例CT平扫可以确诊,另有16例需增强扫描后才能确诊为复发。结论NPC放疗后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诊断NPC早期复发有重要意义,能为临床尽早治疗提供依据。但对存在于咽旁微小肿块的复发,CT扫描尚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经螺旋CT检查并病理证实后50例鼻咽癌患者,其中放疗前后复查8例。年龄20-70岁,男性32例,女性18例。结果螺旋CT扫描表现为以下情况8例患者咽后璧局部软组织稍增厚局限隆起。8例表现为咽隐窝变平,前后壁融合。18例见肿块向邻近软组织侵犯咽旁间隙不同程度移位、变形,甚至消失,其中3例有淋巴结转移。18例除明显的肿块向周围广泛浸润,向颅内侵犯伴不同程度颅底骨质破坏,其中部分病例有双侧或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螺旋CT对于鼻咽癌诊断、分期、放疗野设计及放疗后复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全  许林  黄东琼  章东映  陈帆 《西部医学》2007,19(1):121-122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鼻咽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517例鼻咽癌CT资料进行分类总结,全部患者都做鼻咽部横断CT扫描。其中45例加做冠状扫描,51例做CT增强扫描。结果 CT确诊的431例;CT怀疑而建议活检的66例,其中28例活检证实为鼻咽癌I怀疑为鼻咽癌,CT扫描鼻咽部无明显改变的15例中,2例活检证实为鼻咽癌转移;临床医生高度怀疑而CT检查为早期鼻咽癌漏诊的5例。结论 CT扫描可为临床提供较为可靠的影像依据,在鼻咽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加深对鼻咽癌CT表现的认识,以提高鼻咽癌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应用全身CT机对650例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患者进行鼻咽部轴位扫描成像。结果:CT轴位扫描可以显示鼻咽癌的CT特点,包括鼻咽壁不规则增厚或形成肿块向鼻咽腔内突入;咽隐窝和(或)咽鼓管咽口变浅、闭塞、隆起;肿瘤向外侵犯,累及咽旁软组织间隙使各间隙的脂肪消失,呈现双侧不对称性改变;颅底和(或)鼻咽周围骨质破坏,以破裂孔、蝶骨体部和岩尖最多见,侵犯途径为:向前、向前上、向上、向外上和向后上5种;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CT能较准确地显示鼻咽癌的原发灶及侵犯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收集我院经螺旋CT检查并病理证实后50例鼻咽癌患者,其中放疗前后复查 8例.年龄20~70岁,男性32例,女性18例. 结果螺旋CT扫描表现为以下情况8例患者咽后璧局部软组织稍增厚局限隆起. 8例表现为咽隐窝变平,前后壁融合.18例见肿块向邻近软组织侵犯咽旁间隙不同程度移位、变形,甚至消失,其中 3例有淋巴结转移.18例除明显的肿块向周围广泛浸润,向颅内侵犯伴不同程度颅底骨质破坏,其中部分病例有双侧或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 螺旋CT对于鼻咽癌诊断、分期、放疗野设计及放疗后复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CT诊断及鉴别诊断鼻咽癌的价值,提高鼻咽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鼻咽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30例患者中,鳞状上皮癌21例,未分化癌6例,腺癌3例。单侧咽隐窝变浅或消失26例,双侧发病4例;绝大部分病例显示病灶侵犯咽旁间隙及邻近组织结构;癌肿直接向上侵犯颅底10例,颅内侵犯3例;伴有颈淋巴结肿大17例;增强扫描,病灶出现不同程度强化。结论:CT对准确判断鼻咽癌灶的大小、范围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便于分析鼻咽癌患者的表现 ,对 85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的CT扫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鼻咽癌患者的CT表现为鼻咽腔内软组织肿块 ,密度不等 ,咽隐窝消失 ,部分患者有颅底骨质破坏及周围软组织受侵 ,咽旁间隙变窄、消失 ,提示CT对鼻咽癌的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本科近年来CT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49例鼻咽癌的CT分析,体现CT检查对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分期有着重要作用。方法:采用Siemens Somatom AR Star螺旋CT扫描机,患者取仰卧位,以OM线为基线,从硬腭水平往上扫描,层厚5mm或2mm,间距5mm,扫完颅底。其中30例平扫,19例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49例鼻咽癌中,鳞状上皮癌22例,腺癌12例,泡状核细胞癌10例,未分化癌5例。结论:CT检查,特别是薄层CT扫描,已成为对鼻咽癌诊断、分期、放疗野设计及放疗后复查的主要检查手段。尤其对早期发现鼻咽癌及其侵犯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圆枕部的CT改变对早期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鼻咽癌患者的圆枕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5例均发生在单侧,其中左侧16例,右侧9例。均表现为圆枕球形增大。黏膜表面光滑5例,黏膜表面毛糙或不规则20例,咽鼓管口受累17例,伴有咽隐窝狭窄15例,腭帆提张肌受累17例。结论单侧圆枕的黏膜不规则肿胀结合咽鼓管口、咽隐窝的狭窄及鼻咽黏膜线消失对早期鼻咽癌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58例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克 《右江医学》1999,27(1):14-15
对58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作CT扫描,发现咽隐窝变浅、僵直或消失,咽壁或咽旁软组织增厚和局限性隆起为鼻咽癌早期CT的显示。它以膨胀性和浸润性生长方式可直接浸润破坏邻近组织,又有向阻力小的部位扩展的趋势,而咽旁间隙和颈动脉鞘区为鼻咽癌蔓延常见的区域。晚期可出现颅底骨质破坏和颈淋巴结转移等。对颈淋巴结的侵犯以咽后淋巴结为最常见,其次是角淋巴结。提出鼻咽癌患者如发现颈部肿块,CT检查不仅对鼻咽部扫描,还应包括颈部,特别是上颈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经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的鼻咽癌病例68例,经工作站多平面重建,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鼻咽壁增厚(>1.2 cm)或一侧咽隐窝变浅消失40例,咽鼓管圆枕肿大15例,鼻咽部软组织肿块23例,鼻咽腔变形62例,咽旁间隙受累20例,鼻窦炎性改变18例,颅底骨质破坏10例,颈部淋巴结转移25例。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对鼻咽癌的原发部位、范围、周围结构侵犯、淋巴结转移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杰  李晓阳  张德江  邢国凤  赵林 《医学综述》2009,15(20):3189-3190
目的分析鼻咽癌误诊为中耳乳突炎病例的临床以及CT资料,探讨误诊原因。方法本组15例患者先后分别进行中耳乳突骨算法CT扫描和软组织算法CT扫描或利用存储原始数据的光盘进行软组织算法重建。结果15例鼻咽癌患者经临床医师首诊均诊断为中耳乳突炎,首次CT诊断为慢性中耳乳突炎6例,发现并且诊断鼻咽癌伴中耳乳突积液9例;同组第2次软组织算法鼻咽扫描均诊断鼻咽癌伴中耳乳突积液。结论少数鼻咽癌首发临床症状与中耳乳突炎极其相似,首诊极易误诊。临床症状孤立、临床医师诊断武断、CT医师阅片不全面为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自CT应用于鼻咽癌的诊断以来,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鼻咽腔、咽旁软组织及间隙的正常和病理解剖,能达到正确诊断病变范围的目的。本就我院60例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CT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陈奕 《微创医学》2006,25(4):627-629
目的 分析鼻咽癌的CT征象,探讨CT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活检病理证实的50例鼻咽癌的CT表现.结果 鼻咽癌50例,鼻咽部黏膜增厚或形成软组织肿块37例,咽隐窝变浅或消失46例,两侧咽隐窝不对称,肿块突向鼻咽腔36例,腭帆提肌受累肿大23例,咽旁间隙受累狭窄、消失29例;茎突内软组织肿块影17例,癌肿直接向上侵犯颅底16例,翼腭窝受侵7例,颈淋巴结肿大29例.结论 鼻咽癌CT表现有一定特征,且CT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家碧 《求医问药》2014,(21):51-52
目的:对比分析用CT检查和MRI检查诊断鼻咽癌的准确性。方法:对2012年8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这100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被确诊患有鼻咽癌。我院使用CT检查和MRI检查对这100例患者的鼻咽部和颅底部进行扫描,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从鼻咽部进行扫描时,用CT检查诊断鼻咽癌的准确率为50%,用MRI检查诊断鼻咽癌的准确率为80%。在从颅底部进行扫描时,用CT检查诊断鼻咽癌的准确率为30%,用MRI检查诊断鼻咽癌的准确率为78%。无论是从鼻咽部进行扫描还是从颅底部进行扫描,用MRI检查诊断鼻咽癌的准确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进行CT检查相比,用MRI检查诊断鼻咽癌的准确率更高。因此,进行MRI检查可作为临床上筛查鼻咽癌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奕 《医学文选》2006,25(4):627-629
目的分析鼻咽癌的CT征象,探讨CT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活检病理证实的50例鼻咽癌的CT表现。结果鼻咽癌50例,鼻咽部黏膜增厚或形成软组织肿块37,咽隐窝变浅或消失46例,两侧咽隐窝不对称,肿块突向鼻咽腔36例,腭帆提肌受累肿大23例,咽旁间隙受累狭窄、消失29例;茎突内软组织肿块影17例,癌肿直接向上侵犯颅底16例,翼腭窝受侵7例,颈淋巴结肿大29例。结论鼻咽癌CT表现有一定特征,且CT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林高娟  刘陶文 《医学文选》2005,24(3):359-360
目的评价电子鼻咽镜引导下经口腔、口咽行鼻咽部活检方法在早期鼻咽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电子鼻咽镜对临床疑为早期鼻咽癌的67例患者进行鼻咽部检查,并在电子鼻咽镜引导下经口腔、口咽行鼻咽部病理活体组织检查。术前临床拟诊鼻咽癌分期为:Ⅰ期14例,Ⅱ期53例。结果67例可疑为早期鼻咽癌病例中,电子鼻咽镜引导下经口腔、口咽行鼻咽部活检的病理类型:鳞癌58例,腺癌2例,未分化癌2例,淋巴瘤1例,结核1例,慢性炎症3例。确诊为鼻咽癌62例,重新修正鼻咽癌分期为:Ⅰ期10例,Ⅱ期52例。结论对临床上没有张口困难,舌根、口咽麻醉后无明显咽反射的早期鼻咽癌患者,推荐使用电子鼻咽镜引导的经口腔、口咽行鼻咽部活检法。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恶性肿瘤死因中居第 8位。放疗前 ,准确判断鼻咽癌的侵犯程度 ,对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MRI与 CT是诊断鼻咽癌及其侵犯程度的首选工具。 1994~ 1999年 ,我院共有 5 2例鼻咽癌患者进行了 MRI与 CT检查 ,目的在于找出 MRI与 CT对显示鼻咽癌向周围侵犯的特点。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2例 ,男 40例 ,女 12例 ,年龄 19~ 6 8岁 ,平均 42岁。病检为磷状上皮癌。1.2 方法  MRI扫描 :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扫描 ,层厚9mm,层距 0 mm,场强 0 .15 T。 CT扫描 :横轴位平扫 ,对平扫结果有疑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鼻咽癌放疗术后的MRI征象,并初步探讨咽隐窝变浅或消失与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搜集44例鼻咽癌放疗术后患者,分别行冠状位、轴位T1与T2快速自旋回波和T2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其中15例患者行增强MRI检查.随机选择20例正常人,分别测量其两侧咽隐窝深度,行t检验分析.42例患者分别测量双侧咽隐窝深度,并与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进行x2检验,分析两者间有无相关性.结果 44例鼻咽癌放疗后MRI征象:①局部黏膜明显增厚复发3例,黏膜萎缩2例;②鼻窦炎39例,乳突炎23例;③邻近结构侵犯5例.主要侵犯斜坡、翼内外肌、中颅窝底、咽旁间隙及颈前软组织;④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6例.结论 鼻咽癌放疗术后MRI复查,不仅可清楚显示放疗后改变,同时如一侧咽隐窝仍变浅或消失,高度提示肿瘤存在复发可能,有利于早期诊断,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