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时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肌钙蛋白Ⅰ(troponinⅠ,cTnI)异常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CHF患者60例。其中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各20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以化学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血清CRP及cTnI水平。结果:CHF患者血CRP和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衰越重,其水平增高越明显;不同程度CHF患者,其组间差异性显著,呈正相关(P<0.01,r=0.735)。CHF纠正后,血CRP和cTnI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CHF患者血CRP和cTnI变化与CHF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且CRP和cTnI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 (CRP)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111例失代偿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 (为CHF组 )和 2 1例心功能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为对照组 )血浆CRP水平。结果 CHF组血浆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并随心功能衰竭的加重而升高 ,其水平与原发病无关。结论 ,CHF患者血浆CRP水平显著升高 ,心功能分级越高CRP水平越高 ,提示炎症可能在CHF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作用  相似文献   

3.
蛋白激酶C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激酶 C是体内广泛存在的一大类苏 /丝氨酸激酶家族 [1]。神经递质、激素和生长因子大多可通过激活磷脂酶 C产生脂源性第二信使 (如甘油二脂 ) ,从而激活蛋白激酶 C,后者通过磷酸化靶蛋白的苏 /丝氨酸残基或调节其基因表达来影响细胞的多种功能 [1]。近年来研究发现过度激活的蛋白激酶 C可导致心肌肥厚、降低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或可能改变心肌的电生理特性。研究提示蛋白激酶 C抑制剂可预防和 (或 )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和 (或 )发展 ,这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提供了一个新的策略。目前已经发现蛋白激酶 C有 11种同工酶 ,根据其对激活…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临床表现,是心血管疾病死亡和致残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老年人多见,常伴有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ESS),患者的游离甲状腺素(FT4)和总甲状腺素(T4)正常或降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降低,通常促甲状腺激素(TSH)在正常范围内。C反应蛋白(CRP)为体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可反映机体免疫和应激状态。近年来有证据表明,C反应蛋白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CRP的变化,探讨甲状腺激素和CRP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来的研究表明,神经激素-细胞因子系统的长期、慢性激活促进心室重构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不断进展的病理生理基础.由于初始心肌损伤(心肌梗死、血液动力负荷过重及炎症),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细胞因子和感染物质在心力衰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测定CHF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探讨IL-6和CRP在CHF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歆  王燕  蔡尚郎 《山东医药》2007,47(7):35-36
6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血清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治疗组LVEF提高,血清CRP水平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CHF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并降低CRP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400 m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 mL中静脉输注;口服卡托普利30 mg,一日3次。两组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并降低炎症因子hs-CRP、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8.
对2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及10例健康正常人的24h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每4min计算1次R-R间期标准差(s),以s<50ms、50~100ms、>100ms的心跳所占的时间百分比(Ps<50、Ps50~100、Ps>100)作为评价心率变异性(HRV)的指标,发现CHF患者较正常人Ps<50、Ps50~100增加,而Ps>100降低(均P<0.05),证明了CHF患者存在HRV降低的现象。并认为其降低可能与心衰时交感神经系统反射调节异常有关;HRV可作为CHF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尿酸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的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67例NYHAⅡ一Ⅳ级老年CHF患者(心衰组)及29例正常老年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UA、hs-CRP的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衰组患者血清hs-CPR[(8.78±4.35)mg/L∶(1.27±0.48)mg/L]、UA[(451±83)μmol/L∶(289±25)μmol/]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且随着NYHY心功能级别增高,血UA水平逐渐升高,其组间差异性显著(P0.01),二者呈正相关(r=0.39;P0.01)。血清hs-CPR随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r=0.187,P=0.079)。血UA水平与血清hs-CRP无显著相关(r=0.389,P=0.06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衰分级有很好的相关性,它结合NYHA分级方法及左室射血分数能更好地反映心衰患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尿液水通道蛋白-2的改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们已经报告了肾脏水通道蛋白 (aquaporin ,AQP) 2基因表达增加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的水潴留中起的作用[1,2 ] 。现应用Western蛋白印迹的方法 ,检测尿液AQP 2水平 ,初步观察了充血性心衰患者尿液AQP 2浓度的变化。1 对象与方法 :我科的 1998年 10~ 12月住院的心衰患者 10例。年龄 37~ 6 8岁 ,平均 (6 1± 13)岁。其中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 7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3例 ;按美国纽约心脏学会 (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 :Ⅱ级 2例 ,Ⅲ级 5例 ,Ⅳ级 3例 ;正常血钠 4例 ,低钠血症 (<135mmol/L) 6例。 6名健康…  相似文献   

1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生长激素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近研究表明 ,血清生长激素 (GH)不仅调节生长、营养代谢和骨骼肌的活动 ,而且在对心血管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1 ,2 ]。 GH已用于治疗各种心力衰竭 (心衰 ) ,但对心衰本身的 GH改变却研究较少。作者旨在探讨 GH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中的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CHF组 :自 1998- 0 1~ 1999- 12收治的 CHF130 (男 68,女 62 )例 ,年龄 64± 14(18~ 87)岁。其中肺原性心脏病 41例 ,风湿性心脏病 36例 ,冠心病 2 3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18例 ,心肌病 12例 ;心功能分级 : 度 30例 , 度 61例 , 度 39例 ;住院期间死亡 1…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危险因素。方法:788例年龄60岁的老年住院患者,其中162例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为对照组,其余626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且LVEF≤40%患者为CHF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分析,探讨老年患者CH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快速心房颤动比例显著增高,收缩压、血清尿酸、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也增高,且增高程度随心功能恶化而加重;但CHF组血红蛋白水平降低。CHF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快速心房颤动、高尿酸血症、贫血、肾功能不全、hs-CRP和NT-proBNP增高是老年患者发生CH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CHF受多个危险因素的影响。血清肌酐、hs-CRP和NT-proBNP水平可能部分反映老年CHF患者的病情严重性。  相似文献   

13.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神经肽Y含量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了4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NPY)的含量,结果发现心衰病人血浆NPY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366±28ng/L,正常人89±22ng/L,P<0.001),并发现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血浆NPY含量逐渐升高。并观察了20例经抗心衰治疗,病情好转的病人,血浆NPY含量下降(由333±42ng/L降至157±25ng/L,P<0.01)。进一步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显示血浆NPY是影响心衰及心衰程度的重要和独立起作用的因素。初步探讨了NPY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线粒体DNA(mtDNA)5.0kb缺失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病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72例CHF患者的mtDNA。结果显示,CHF患者mtDNA5.0kb缺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254%±0.08%比0.032%±0.01%,P<0.01);CHF组内扩张型心肌病组及冠心病组mtDNA5.0kb缺失率高于风心病及高血压心脏病组(P<0.05)。研究中还发现,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mtDNA5.0kb缺失率增高(P<0.05)。提示mtDNA缺失影响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心肌能量供应障碍与CHF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异常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甲状腺激素异常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组及45例CHF患者,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浓度。结果CHF组T3、T4明显低于对照组,而rT3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力衰竭越重,降低越明显,不同程度CHF患者,组间T3、rT3差异显著,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TSH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T3、rT3的变化可作为反映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态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LPO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4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静脉血中的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SOD活性以及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进行了对比观察,并用超声心动图仪测定了CHF患者心功能有关参数.结果揭示;①CHF患者红细胞SOD和血浆SOD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心衰程度越重,SOD活性越低;②CHF患者血浆LP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衰程度越重,LPO水平越高;③CHF患者血浆LPO水平与心功能参数CI、EF、MVCF均呈明显的正相关.表明CHF患者体内抗氧化酶系活性降低,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减退,进而抑制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者C反应蛋白(CRP)、心率变异性(HRV)变化的意义,了解CHF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心功能和CRP的关系。方法用24h动态心电图(DCG)分析40例CHF者(A组),22例心功能代偿的心血管病者(B组),20例健康体检者(C组)的HRV时域指标和CRP。比较三组间HRV指标和CRP的差异,分析A组24hHRV指标变化、CRP与心功能NYHA分级的相互关系。结果B组24hHRV时域指标SDNN、SDANN和较C组显著下降(P〈0.01、0.05),rMSSD和pNN50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的HRV各指标均显著低于C组(P〈0.01),将A组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21)和心功能≥Ⅲ级(n:19)两亚组,结果发现心功能≥Ⅲ级的HRV各指标明显低于心功能Ⅱ级组(P〈0.01)。同时,A组CRP明显高于C组,且与心衰程度成正相关。结论心血管病患者在心功能代偿期时自主神经的平衡可能受到损害。当出现CHF时交感活性增强,迷走神经张力进一步下降,HRV指标的下降与心功能损害程度相关。因此HRV时域指标可作为评价CHF预后指标之一,而CRP可能是HRV指标的下降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测定QT离散度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163例CHF患者临床、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的预后价值,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29个月,心脏性死亡59例,其中猝死34例,泵衰竭死亡19例,心肌梗死死亡6例;多因素分析示,平均主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和QTc是心脏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率分析示,平均主动脉压≤12kPa,平均肺动脉压≥3.33kPa,QTc≥440ms,射血分数≤25%及有束支阻滞者,生存率显著降低。结论:低血压、QTc延长及伴肺动脉高压者预后不良,治疗中应防止过度降压和延长心肌复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血浆 C-反应蛋白 ( CRP)的浓度作为体内细胞因子激活程度的指标 ,研究心力衰竭时细胞因子激活后 CRP的变化及对肾上腺髓质素 ( ADM)及内皮素 - 1( ET- 1)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方法 :CRP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 ,ET- 1及 ADM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对 3 0例失代偿性心功能衰竭患者 (为心力衰竭组 )及 2 5例心功能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为心功能代偿组 )血浆 CRP、ADM及 ET- 1的浓度进行测定。  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浆 CRP、ADM及 ET- 1浓度较心功能代偿组均明显升高 ;在心力衰竭组 ,不同心功能 ( NYHA)分级的患者随心功能衰竭加重 ,血浆 CRP及 ADM的浓度均有所升高 ,而 ET- 1浓度在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中无显著差异 ;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 CRP浓度及 ADM浓度呈正相关。  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存在着细胞因子、ADM及 ET- 1的激活 ,细胞因子活化可能通过促进 ADM等的合成作用于心力衰竭的体液调节 ,但与 ET- 1的活化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