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经》“病发而有余”及“治其先发病”原则浅识宋子云山东省乳山市中医院264500关键词内经标本有余不足先发病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221“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语出《灵枢·病本》及《素...  相似文献   

2.
林珮琴著《类证治裁》,理明辞晰,言简意赅,辨证施治,无不根柢圣经,发挥精义。该书问世后,大为国内医家所推崇,被誉为理论结合实践之佳著。笔者在深入学习过程中,受益多多,故拟探讨先生学术思想,以就正于同道。1宗经立论,参酌古今林琴对《素问》、《灵枢》、《难经》诸书及张仲景等大家名言,无不“深求之,以通其变;精思之,以会其微;博观约取,触类旁通”。1.1径引经文,融会贯通林氏非常强调学习医经的重要性,认为:“不先窥《内经》奥旨,则皆无本之学也。”因此,他对《内经》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除在《类证治裁·首卷·内经综要》中依据《内经…  相似文献   

3.
谈“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曹大明(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灵枢》,中医名词《灵枢·本神》篇说:“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素问·保命全形论》载:“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在《内经》的其它篇章如《灵枢·官能》篇亦说:“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相似文献   

4.
《理瀹骈文》外治法辨证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瀹骈文》充满了辨证论治的思想,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治病求本的思想,确定八纲辨证为外治辨证论治的总则;创新地提出“三焦分治”的外治辨证论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 ,指出《注解伤寒论》的学术特色为据经释论 ,以《内经》、《难经》理论为指导思想。首提“半表半里证”;首提太阳府病说 ;首次详析伤寒方药之治则 ,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等理论将《伤寒论》之治则及配伍方法作了理论性的概括 ;阐释病机 ,在应用六经辨证法的同时 ,亦结合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方法 ,是虽无八纲辨证之说 ,然已有八纲辨证之实 ,进一步揭示和丰富了《伤寒论》的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6.
“要极”考释许学东(医古文教研室250014)关键词要极;内经;考释《素问·移精变气论》:“帝曰:愿闻要道。岐伯曰: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倒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要极”,古来名家无注,究系何意,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翼》为清·柯韵伯主要学术思想集中体现之作 ,是《伤寒来苏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伤寒论翼·制方大法》从辨证、立法、处方、选药等方面论述了仲景的辨证论治思想 ,主要表现为 :临证立法处方应“知其机得其情” ;“六经各有主治之方 ,而他经有互相通用之妙” ,“合是症 (证 )便用是方” ;独重桂枝、柴胡二方 ;重传变 ,重预防 ;六经为百病立法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等。其学术思想极大地拓宽了后世医家的眼界和思路 ,为运用仲景学说指导辨证论治 ,为扩大经方的临床运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最大特色,而“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又是“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关于“同病异治”这个课题,早在《内经》中就有所论述。《素问·五常政大论》:“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此段经文明确地指出,同是一种外感病,由于患者所处的地理环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六经是辨证论治体系的纲领,它继承于《内经·素问·热论》六经。所以,准确理解《伤寒论》六经与《内经》六经的异同是学习《伤寒论》六经概念的首要前提。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管见。 《伤寒论》六经以脏腑、经络、气血等为物质基础,其中脏腑是核心,阴阳之胜复消长是辨证之纲,并脉证合参,结合自然界  相似文献   

10.
试论“以右治左,以左治右”段如胜,邓国志(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56603)关键词以右治左,以左治右,巨刺,缪刺“以右治左,以左治右”《内经讲义》(程土德,等。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经讲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5,以...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疗咳(喘)求本理论,始见于《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仲景亲身实践,平脉辨证、勤求古训,重视发病之本,其论中疗咳喘原文病案甚多,笔者依据原文对此略加整理,以供临床及教学参考,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12.
《理瀹骈文》充满了辨证论治的思想,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治病求本的思想,确定八纲辨证为外治辨证论治的总则;创新地提出“三焦分治”的外治辨证论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内经》所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为后世以脏腑辨证治疗咳喘症,奠定了理论基础。考诸医籍,有关“肝咳”的论述与验案颇多,从肝治喘,似较少看到。笔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医案梦记》运用《内经》的治案进行探析,为《内经》理论的临床应用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整理、分析《医案梦记》中运用《内经》理论的相关治案,分析医案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选方用药,总结归纳医案中《内经》理论的相关应用,探索反思《内经》理论如何应用于当今临床。[结果]徐守愚、徐子麐父子对《内经》深有研究,善于运用《内经》脏腑生克制化理论指导辨证,以肝脏、肺脏为例,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指导辨证论治;善用《内经》理论指导治则治法,开鬼门、洁净府治腹胀,以温导法治石瘕,半夏秫米汤治失眠;善用《内经》理论指导病后调护,注重疾病初愈四时养生、精神调摄、饮食、劳逸、欲望等方面。[结论]徐氏父子擅长将《内经》理论运用于临床,守正且创新,疗效颇佳,对当今《内经》理论的文献研究及临床应用都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意义,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5.
奇经八脉理论散见于《内经》 ,至《难经·二十七难》集中作了阐述 ,明·李时珍著《奇经八脉考》[1] 旁征博引 ,论证详实 ,发《灵》、《素》未发之秘旨 ,使这一理论大为丰富 ,而有“医不知此 ,罔探病机 ;仙不知此 ,难安炉鼎”之叹 ,谓“内景隧道 ,惟返观者能照察之”。清代医家叶天士继承前人的经验 ,在内妇科的辨证用药方面特为重视奇经八脉的作用 ,全面运用经络理论 ,将脏、十二经与奇经八脉有机结合起来 ,从辨证到用药均有独到的阐发 ,对近代影响颇大。笔者拟结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2 ] 对其症治奇经八脉病症的用药特点概析如下。1…  相似文献   

16.
疒徵瘀血系指血液运行不畅,甚至停滞凝聚,或离经之血积于体内。《内经》中有关于“恶血”、“脉不通”、“血泣”等记载,也曾论及其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然首次提出“瘀血”之名者为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金匮要略》许多篇章中详细论述了瘀血证的病因病机及其病证特点,并用活血化瘀诸方治疗与瘀血有关的病证,为后世医家对瘀血理论和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1何为瘀血《内经》中虽有关于瘀血的论述,但很不明确,如《素问·调经论》云:“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脉络水溢,则经有留血。”《素问·缪刺论》云:“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张…  相似文献   

17.
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精神的体现。本文以六经辨证为指导,以病因病机为核心,试探讨其主要原则和方法。谬误之处,恳请大方斧正! 一、病因病机是辨证求因、 审因论治的关键 在《伤寒论》中,病因包括内因(素体阴阳盛衰及正气强弱)、外因(风寒等六淫之邪),  相似文献   

18.
黄疽病为现代之常见病,如肝,胆,胰腺疾患、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均可出现黄疽。本文试从黄泣的古医籍证治、病因病机阐发、辨证论治大法三个方面探讨之。1探讨概念三复医榜求古训黄疽病名,起源于《内经》而只有简单的病因症状体征记载,(素向·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疽;……目黄者日黄疽。”《灵抠·论疾诊尺篇》较详细描述了黄疽病的临床表现,“寒热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疽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六元正纪大论》说:‘得身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民痛黄疽而腑肿。”1.1《全…  相似文献   

19.
“阴阳自和”是中医学的一项重要理论,其思想肇始于《内经》,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素问·阴阳别论》则说:“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  相似文献   

20.
甘温除热法是金元时期医家李东垣秉《黄帝内经》及《伤寒论》等经典著作所创立的。它是针对该年代某些发热病证过用寒凉治法的时弊而设立的,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温之”之训,以“补中益气场”为代表的一类方剂,治疗中气不足或气虚血亏而导致的内伤热证及虚人外感发热。1中医对炎症的认识:《素问·五行大论》曰:“其变炎烁。”《索问·金匮真言论》曰:“其类火”。王冰注:性炎上而燔灼,引申指火。概括炎症为火热症候群。《内经》病机十九条中皆属于热、皆属于火的七个条文,也反映了临床常见的内科炎症。从辨证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