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牙周炎是口腔临床实践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牙龈卟啉单胞菌与牙周炎密切相关,牙龈卟啉单胞菌表面的牙龈素(gingipains)、菌毛和脂多糖被认为是其最重要的毒力因子,是近年来牙周炎机制研究的热点,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就牙龈卟啉单胞菌gingipains的结构、引起牙周炎症的机制和所涉及的信号通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张迪亚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5,32(6):455-457
革兰阴性厌氧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牙周炎密切相关,脂多糖是革兰阴性菌外膜中的主要结构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被认为是革兰阴性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本文就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所启动炎症信号通路及其起始受体,引起牙周炎症的机制和特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牙周炎症状态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l gingivalis,P.gingivalis)rag-1基因mRNA的表达规律.方法:收集15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PCR法检测P.gingivalis和rag-1基因.对P.gingivalis rag-1基因阳性的菌斑样本,采用RT-PCR法检测rag-1 mRN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炎症状态下的表达差异.应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秩相关检验.结果: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的rag-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9±0.06、0.46±0.05和2.22±0.10(P<0.05).结论:rag-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随着牙周组织破坏程度及炎症状态的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4.
革兰阴性厌氧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牙周炎密切相关,脂多糖是革兰阴性菌外膜中的主要结构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被认为是革兰阴性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本文就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所启动炎症信号通路及其起始受体,引起牙周炎症的机制和特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口腔医学》2017,(9):796-799
目的研究辣椒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生长影响及对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选用pg标准株ATCC33277,采用对倍稀释法测定辣椒素对pg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采用菌落计数法,通过时间—杀菌曲线的变化,分析辣椒素对细菌生长速度的影响。将无菌的28号结扎线放置在大鼠右侧第一磨牙颈部牙槽骨周围,以制备实验性牙周病模型;采用ELISA法分析16 mg/L(MIC)辣椒素处理后实验动物牙周组织中TNF-α、IL-1β、IL-4、IL-6、IL-10和IL-12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辣椒素对pg的MIC和MBC分别为16 mg/L和64 mg/L;辣椒素能有效抑制pg的生长,较高浓度时对其还具有杀菌作用。辣椒素对pg的抑菌和杀菌能力呈现时间依赖性。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提示,除IL-4外,辣椒素明显抑制牙周组织中TNF-α、IL-1β、IL-6和IL-12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但提高IL-10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论辣椒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通过选择性改变牙周组织中TNF-α、IL-1β、IL-6、IL-10和IL-12等的表达水平,辣椒素可缓解牙周炎的免疫炎症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6.
不同牙周状态下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kgp基因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kgp基因型P.gingivalis在慢性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不同牙周状态下的龈下菌斑样本104个,根据kgp—cd基因序列的不同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将P.gingivalis分为4个基因型。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病变重部位和病变轻部位检出率最高的分别为kgpcdⅡ型(56.25%)和Ⅰ型(51.72%),对照组仅检出kgp--cdJ型(25%)和Ⅲ型(75%)。结论:kgpcdⅡ型P.gingivalis可能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最密切,在致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kgp—cdⅠ型可能与慢性牙周炎无关,为健康人群或牙周健康部位的定置菌。 相似文献
7.
有关牙周炎病因的关键致病菌假说近年来引起学者们的关注,该假说认为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牙周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牙周炎的关键致病菌.牙龈素是牙龈卟啉单胞菌产生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它可以协助牙龈卟啉单胞菌逃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补体系统的杀伤作用.本文就牙龈素促进牙龈卟啉单胞菌免疫逃逸的机制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对这一机制的深入了解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牙龈素的致病机制,同时也可以为牙周炎的防治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维吾尔族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fimA毒力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52例维吾尔族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采用16SrRNA PCR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并根据菌毛fima毒力基因型的特异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Ⅱ型fimA和Ⅳ型fima菌株的分布。结果:16SrRNA PCR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在龈下菌斑中阳性检出率是76.9%。牙周袋PPD〉6mm位点龈下菌斑标本的P.gingivalis检出率高于4〈PPD≤6mm采样的位点,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fimA毒力基因型在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者的检出率分别是:Ⅱ fimA型为37.5%,ⅣfimA型为22.5%。结论:维吾尔族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有较高的检出率。牙龈卟啉单胞菌存在fima毒力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9.
牙龈卟啉单胞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周炎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是中国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牙龈卟啉单胞菌在引发牙周组织破坏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口腔疾病和其他全身性疾病的关系、牙龈卟啉单胞菌全基因组,牙龈卟啉单胞菌与牙龈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等研究作一综述,以拓宽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研究思路,进血为牙周炎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牙周袋内硫化物的检出率、浓度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关系。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初诊患者20名,采集龈下菌斑,用定量PCR方法检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同时用金刚探针牙周诊断仪测量同一取样位点的硫化物水平,并记录临床探诊深度、出血指数。结果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检出率(92%)明显高于硫化物的检出率(34%)(P〈0.05);在深牙周袋、出血的位点,硫化物的检出率、浓度均明显高于浅牙周袋、不出血的位点(P〈0.05);而在深牙周袋、出血的位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检出率和浓度无显著性增高;在硫化物检测阳性的位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数量高于硫化物检测阴性的位点,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周袋内硫化物的水平不是反映牙龈卟啉单胞菌数量的敏感指征,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牙周组织的破坏程度和炎症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rgpB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rgpB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慢性牙周炎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选择不同牙周状态下的龈下菌斑样本104个,设计引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rgpB催化域基因进行扩增,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将牙龈卟啉单胞菌分为4个基因型。结果 慢性牙周炎患者病变重部位rgpB-cdⅣ型检出率最高为52.78%,与Ⅰ、Ⅲ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病变轻部位rgpB-cdⅡ型检出率为75.86%,显著高于其他型(P〈0.01)。结论rgpB-cdⅣ型可能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最密切,在致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rgpB-cdⅡ型可能与慢性牙周炎无关,为健康人群或牙周健康部位的定居菌。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检测并比较青春期龈炎患者的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临床分离株的分泌蛋白和菌体蛋白中牙龈蛋白酶K(Kgp)的活性,探讨Kgp在青春期龈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受试对象为36例14~17岁青春期龈炎患者,检测并记录受检者的各牙周临床指标GI、SBI、PD的测值,取龈下菌斑进行P.gingivalis的分离培养,16S rRNA聚合酶链反应(PCR)法鉴定。将P.gingivalis临床分离株复苏,在对数生长期末提取分泌蛋白和菌体蛋白,用N-p-硝基苯胺乙酸盐分析Kgp的氨基酸溶解活性。采用SPSS11.0软件包,分泌蛋白与菌体蛋白的Kgp活性比较用t检验;Kgp活性与各牙周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秩相关检验分析,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青春期龈炎的P.gingivalis临床分离株的分泌蛋白中Kgp的活性高于菌体蛋白(P〈0.01),Kgp的活性与GI、SBI、PD之间有正相关关系,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Kgp酶活性的高低与青春期龈炎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蛋白酶R基因原核表达系统,初步探讨蛋白酶R( gingipain R,Rgp)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方法 构建Rgp原核表达系统,以重组表达的rRgp作用于人单核细胞THP-1株,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膜表面CD-14表达的变化,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 扩增的Rgp基因与已报道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97%.THP-1细胞表达CD-14的平均荧光强度为68.97,rRgpAcat或rRgpB作用于THP-1细胞0.5h后,CD-14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减少到45.30、4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gp对THP-1细胞分泌IL-1β的水平也有明显的阻断作用(P<0.01).结论 成功构建了Rgp基因原核表达系统,rRgp蛋白酶能够降解CD-14,阻断THP-1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从而可能延缓炎症的进程,导致炎症的慢性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定量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健康人群唾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含量,比较其在各组人群分布的差异。方法:应用SYBR Green模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针对Pg特异基因Arg-gingipain设计引物,检测20例慢性牙周炎和20例牙周健康者唾液内Pg的含量,t检验分析比较在各组人群中Pg定植的差异。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中,Pg的检出数目为(1.78×103~1.99×105),检出率为85%;牙周健康者唾液中,Pg的检出数目为(2.19×103~2.30×103),检出率为10%。Pg在慢性牙周炎和牙周健康者唾液中检出数目和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唾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在今后的研究及防治中,不仅要观察龈沟液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也应注意其在唾液中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检测并比较青春期龈炎的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S)临床分离株的分泌蛋白和菌体蛋白中牙龈蛋白酶K(gingipain K,Kgp)-caspase样亚基的表达强度及酶活性,揭示Kgp与青春期龈炎之间可能存在的致病关系。方法检测并记录36例14~17岁的青春期龈炎患者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及探诊深度,取龈下菌斑进行Pg的分离培养,16SrRNA PCR法鉴定。将获得的10个Pg临床分离株复苏,在对数生长期末提取分泌蛋白和菌体蛋白,测定其酶活性,并用Kgp-caspaae样亚基的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Kgp的表达强度及酶活性与各牙周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等级相关系数。结果青春期龈炎的Pg临床分离株的分泌蛋白和菌体蛋白中,Kgp-caspase样亚基的表达强度及酶活性与各牙周指数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春期龈炎龈下菌斑中Pg的Kgp十分复杂,存在表现为低相对分子质量形式的caapase样活性分子,这些细胞内功能蛋白分子将影响Pg和宿主间的相互作用;Kgp对青春期龈炎有一定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8.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alysis of the Clonality of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and Collagenase Gene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牙龈卟啉菌基因型和其重要毒力因子胶原酶基因(collagenase gene,PrtC)的遗传异质性,了解细菌遗传变异与其对牙周致病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P-PCR)的方法,对从24例牙周炎患者口腔中分离的79株牙龈卟啉菌和参考菌株ATCC33277进行DNA指纹分析。并随机选择24株临床菌株,进一步检测是否存在特异性的胶原酶基因片段。对照菌株为伴放线放线标菌Y4和中间普氏菌ATCC25611,通过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了解PrtC基因遗传多样性的变化。结果:80株牙龈卟啉菌共获得7种基因型(I-Ⅶ),以Ⅶ所占比例最高(25.8%)。24株临床菌株和ATCC33277中均扩增出特异性的胶原酶基因片段(548bp)。将4株细菌的序列分析结果与国外的报道相比较,发现一些基因序列存在差异,其中有6个核苷酸碱基缺失。结论:临床分离的牙龈卟啉菌中可检测到多种基因型,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些菌株具有合成胶原酶的能力,不同菌株胶原酶基因之间存在遗传异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对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黏附及入侵情况,探讨Pg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损伤途径,为牙周病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D为100∶1 Pg感染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分别于8、16 h TEM观察Pg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黏附和入侵能力.结果:Pg感染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16h时,Pg能利用表面菌毛黏附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面并入侵胞质内.结论:Pg能够黏附于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并入侵细胞质,定植于细胞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