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观察明胶-羟基磷灰石-米诺环素(Gel-HA-M)纳米复合物与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复合(GEL-HA-M/PRP)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效果,探讨其作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普通健康杂种犬6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3个月后每侧拔牙处植入3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为支架材料、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为生长因子,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能力。方法:兔下颌骨体部15mm×15mm全层骨缺损分别采取:A组,组织工程骨;B组,自体髂骨;C组,单纯nHAC材料;D组,对照组修复。术后1、3、6个月行放射性核素骨检测、骨密度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放射性核素骨检测:术后1、3个月,A、B组成骨代谢能力明显优于C、D组,术后6个月时,各组之间骨代谢能力无明显差异;骨密度测定:A、B、C组骨缺损区域骨密度逐渐增加明显高于D组,术后3个月A组、B组骨密度较C组明显提高;组织学检查:A组术后1个月可见小片状类骨质出现,nHAC开始降解,术后3个月时新生骨成大片状结构,术后6个月nHAC几乎全部降解,缺损由骨组织修复,其成骨量与B组无明显差异却明显大于C组,D组仅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本实验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颌骨缺损能力与自体髂骨相似而强于单独使用nHAC,且nHAC材料于体内可完全降解,因此BMSCs与nHAC及自体PRP复合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是一种良好的骨缺损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3.
组织工程用于修复慢性牙周组织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应用细胞型和/或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牙周组织移植修复慢性牙周缺损的动物实验,探讨其用于牙周再生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人工构建5只成年杂种狗慢性牙周缺损病变模型,分别随机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术+富血小板血浆+B ioOss(GTR+PRP+B ioOss)、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术+富血小板血浆+B ioOss+自体牙周膜细胞(GTR+PRP+B ioOss+PDLCs)、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术+自体牙周膜细胞(GTR+PDLCs)和GTR治疗,其中GTR组6颗牙,其余3组各为8颗牙。12周后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情况。结果:动物实验发现GTR组的新生牙槽骨、牙骨质和牙周组织高度分别为(0.52±0.21)mm、(0.8±0.13)mm、(1.9±0.10)mm。而另外3组的新生牙槽骨、牙骨质和牙周组织高度分别为GTR+PRP+B ioOss组:(1.36±0.17)mm、(1.92±0.18)mm、(2.62±0.16)mm;GTR+PRP+B ioOss+PDLCs组:(1.42±0.22)mm、(2.07±0.19)mm、(2.68±0.20)mm;GTR+PDLCs组:(1.39±0.19)mm、(1.82±0.16)mm、(2.55±0.12)mm,这3组牙槽骨、牙骨质和牙周组织的修复再生效果均明显优于GTR组(P<0.05),而它们之间的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应用GTR技术结合组织工程可显著促进狗牙周组织缺损的再生。 相似文献
4.
胶原膜与羟基磷灰石修复牙槽骨缺损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国产BME-10X型医用胶原膜与羟基磷灰石(HA)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治疗牙周炎、根尖囊肿造成骨缺损的I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例患者的9颗Ⅱ度根分叉病变牙的9个位点、11颗近远中二、三壁骨下袋牙的16个位点、6颗根尖囊肿牙,在骨缺损区填入HA后,用胶原膜覆盖,观察1年以上的愈合情况。结果:骨下袋病变成功率75%,根分叉病变成功率77.8%,根尖囊肿成功率100%。结论:胶原膜/HA引导再生术在牙槽骨缺损修复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富血小板血浆(PRP)提取方法,以探讨作为自身复合生长因子来源的可行性,并研究其在修复牙周组织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二次离心法(1000 rpm×15 min;3000 rpm×8 min)分离全血,获得PRP。将PRP设3个浓度组(5%,10%,30%),比较各浓度PRP+植骨术与单纯植骨术治疗牙周骨内袋缺损的效果,以评价PRP在牙周组织再生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所获得的血小板浓度均超过全血的4倍,实验组各浓度的PRP+植骨术均可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当PRP浓度在5%~30%时促再生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二次离心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提取PRP的方法。PRP可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n HA/Mg/壳聚糖膜的合成及检测,探索制备一种新型优质可降解支架材料。方法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n HA/Mg复合材料,选用碳酸氢铵作为造孔剂,浸泡法在n HA/Mg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壳聚糖膜,SEM观察复合材料表面、截面形态结构及在模拟体液浸泡腐蚀后表面形态的变化。结果 n HA/Mg平均孔隙率达50%,孔径约50~120μm,碳酸氢铵为合适的造孔剂,壳聚糖膜可显著改善材料降解的时间及p H值,减缓了镁合金的腐蚀速率。结论 n HA/Mg/壳聚糖膜复合材料是多孔隙结构、耐腐蚀性良好的可降解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7.
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珊瑚羟基磷灰石修复下颌骨节段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应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HA)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成骨诱导扩增犬BMSCs,将第2代细胞复合CHA后修复5只犬自体下颌骨右侧3cm的节段缺损;6只犬植入单纯CHA作为对照,术后12、26、32周通过影像学、大体形态、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的方法检测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BMSCs-CHA复合物生长良好。随时间延长,X线片和CT显示实验组连接处骨痂形成,实验对照组连接处始终愈合较差;32周大体观察实验组骨修复较好,组织学显示有板层骨形成,连接处骨性愈合,实验对照组有编织骨形成,连接处纤维愈合。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下颌骨力学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成骨诱导BMSCs复合CHA形成的组织工程化骨可修复犬下颌骨节段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天博(珊瑚转化型羟基磷灰石CHA)和Cerasorb(羟基磷酸三钙β-TCP)两种骨粉单独及分别联合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对骨缺损再生修复效果研究。方法:选用15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全麻下在距下颌骨下缘3mm,下颌角前缘5mm处,用球钻制备大小约15mmx6mmx4mm的缺损,左右侧缺损中各植入A PRP CHA+PRP;B PRPβ-TCP+PRP;C CHA+PRPβ-TCP+PRP;D CHA CHA+PRP;Eβ-TCPβ-TCP+PRP,三组兔子分别饲养4周,8周,12周。并在术后第1周,第3周,第5周分别给予钙黄绿素(10mg/kg),茜素红(30mg/kg),钙黄绿素(10mg/kg)处死后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及骨密度测量,分析结果,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小于0.05为有显著差异性。结果:组织学检查:4周时,PRP组、CHA组及β-TCP组只有极少量的成骨细胞;8周时,少量的新生骨的生成,但仍有大部分的纤维组织包绕;12周时,有部分成熟骨出现;4周时,CHA+PRP组及β-TCP+PRP组开始有成骨细胞及少量未成熟的骨质出现;8周时开始有部分成熟骨出现,成骨细胞核固缩多见;12周时已基本充满成熟骨质。在4、8、12周时,X线上骨缺损区密度百分比分析值PRP组、CHA组及β-TCP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β-TCP+PRP组及CHA+PRP组的分析值高于上述三组,但该两组间无明显差异。HE染色的骨定量分析,PRP组、CHA组及β-TCP组之间骨再生情况无显著差异,而两混合组的骨再生值高于上述三组,但该两组间的骨再生无显著差异。结论:1.PRP与骨粉联合应用较PRP单独应用对骨缺损再生效果好。2.β-磷酸三钙联合PRP较羟基磷灰石联合PRP应用对骨缺损再生效果无明显差异。3.β-磷酸三钙与PRP联合应用较β-磷酸三钙单独应用对骨缺损再生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应用组织工程技术进行犬下颌骨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犬骨髓基质干细胞(DMSSC)体外培养 ,并向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将细胞与可吸收性珊瑚羟基鳞灰石 (Interpore 5 0 0R)复合体外温育 4~ 6h后 ,将细胞 -支架复合物填充于犬下颌骨缺损中 ,分别于术后 5 0d、10 0d观察缺损区域内新骨形成情况。结果 术后 10 0dX线片示骨缺损区域仍较周围正常骨质密度低 ,但与植入初期、中期相比较密度增强 ,局部已出现明显的阻射影 ;HE染色显示大片的新骨形成。结论 组织工程骨修复缺损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Beagle犬脂肪干细胞在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的诱导作用及其在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支架上的附着增殖情况.方法:酶消化法获得脂肪干细胞,分别采用含100mL/L FBS的DMEM培养液、常规成骨细胞诱导液和添加PRP的成骨细胞诱导液培养脂肪干细胞,21 d后经Von Kossa染色,观察PRP对脂肪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并将脂肪干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共培养7d,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附着情况.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脂肪干细胞在PRP的作用下,能生成更多的钙化结节,钙化结节细小致密,复层生长更加日月显,而且脂肪干细胞能在支架材料上充分的附着伸展.结论:脂肪干细胞是良好的牙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PRP具有细胞因子诱导脂肪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可以做为牙周组织工程良好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1.
纳米羟基磷灰石/PRP修复牙槽突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PRP(nano-HA/PRP)修复牙槽突裂的生物性能及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日本大白兔随机平均分成nano-HA/PRP和nano-HA两组。每只动物的两侧下颌骨均外科形成类似牙槽突裂样缺损。2个月后各组动物分别以上述两种材料充填修复牙槽突裂。于2周、4周、8周、12周和24周处死动物,采用组织学、组织形态学等方法观察样本。结果:组织学检查发现,nano-HA/PRP组在术后2周时成骨活性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在两周后骨痂改建期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2周,两组材料均基本吸收。术后第24周,nano-HA/PRP组和对照组新骨平均丧失高度分别为修复高度的11.9%和12.4%。结论:nano-HA是牙槽突裂修复的良好生物材料,PRP在骨修复早期对骨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载乳铁蛋白壳聚糖微球/nHA/Co复合材料作为组织工程材料拟修复骨缺损。方法:通过乳化交联法法制备载乳铁蛋白壳聚糖微球,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改良酸酶法提取Ⅰ型胶原,应用京尼平交联制备复合材料,SEM检测材料的微观结构,测定壳聚糖微球对乳铁蛋白的载药率和包封率。结果:复合材料及各组成成份扫描电镜观察均具有较好的微观形态,壳聚糖微球对乳铁蛋白的载药率为(1.06±0.06)%,包封率为(88.2±2.9)%。结论:载乳铁蛋白壳聚糖微球/nHA/Co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微观形态。 相似文献
13.
胶原/纳米磷酸三钙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观察胶原(Collagen,简称Co)/纳米磷酸三钙(Nano-Tricalcium Phosphate,简称N-TCP)复合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Co/N-TCP植入骨缺损区促进骨创愈合的能力。方法 家兔24只,颅骨制成直径8.0mm圆形穿通型缺损,左侧植入Co/N-TCP复合人工骨作为实验组,右侧植入非纳米Co/TCP人工骨作为对照组;于2,4,8,12周后处死各组动物取材,行肉眼,组织学方法观察。结果 两组材料除早期(2周内)轻微炎性2细胞浸润外,其余各时间点均未见异物巨细胞反应,4-8周骨新生活跃,有骨岛形成,12周时可见骨性连接。结论 Co/N-TCP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引导活性,能促进骨缺损的早期修复,是一种颇有潜力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4.
低温保存成骨细胞复合生物活性玻璃陶瓷修复兔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经低温保存的兔骨膜源性成骨细胞(POBs)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与生物活性玻璃陶瓷(BGC)体外复合后修复颌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将经鉴定的幼兔骨膜源性成骨细胞置入液氮罐中保存,取冻存6个月的细胞做生物学鉴定,并进行体外培养扩增,然后与BGC复合培养,植入兔下颌骨缺损处,对照组为植入单纯BGC组。术后第2、4、8、12周取材,行X线摄片及组织学检查,观察复合材料的成骨能力。结果 复苏的成骨细胞仍具有典型的成熟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与BGC复合植入体内后,能继续生长增殖并形成骨组织,能较快较好地修复骨缺损。结论 利用冻存复苏的成骨细胞进行组织工程学研究是可行的,细胞与材料复合所形成的组织工程化骨,可望在骨组织的修复与重建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PGA无纺网与PDLCs的3D共培养物在裸鼠体内的生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人牙周韧带细胞(PDLCs)与聚羟基乙酸(PGA)无纺网共培养物在裸鼠体内的生长,探讨PGA无纺网作为支架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可能性。方法:将共培养7d的人PDLCs与PGA无纺网复合物接种于BALB/C裸小鼠一侧背部皮下,另一侧植入空白PGA为对照。分别于1、2、3、4周取材进行大体及HE和Masson‘s染色及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进行新生毛细血管记数。结果:随着。PGA无纺网在体内的逐渐降解,PDLCs同步增殖,分泌胞外基质。体内2周时即可见实验侧植入物血管化良好并有胶原束的形成,Ⅰ型胶原表达阳性。结论:PGA无纺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并易于新生血管的形成,作为牙周组织工程的细胞支架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材料复合兔骨髓基质细胞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nHAC/PLA复合兔BMSCs的异位成骨能力.方法:通过负压吸附使BMSCs与nHAC/PLA材料复合,将nHAC/PLA+自体BMSCs、自体BMSCs、nHAC/PLA材料分别植入新西兰兔背部肌袋内,术后4、8周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来研究其异位成骨能力.结果:自体BMSCs组与nHAC/PLA材料组在新西兰兔背部肌袋内均无骨质形成,nHAC/PLA+自体BMSCs组8周时有大量较成熟的骨质形成,同时材料本身部分吸收.结论:通过负压吸附的方法制备出的nHAC/PLA+自体BMSCs具有良好的异位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富血小板血浆用于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Ⅰ、PRP的提取及对PDLFs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建立富血小板血浆(PRP)提取的方法,以探讨作为自身复合生长因子来源的可行性,并研究其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s)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二次离心(1000 rpm×15 min;3000 rpm×8 min)分离全血,获得PRP.将PRP设5个浓度组(5%,10%,20%,30%,50%),与对照组(不含PRP)比较,观察它们对PDLFs增殖的影响.结果所获得的血小板浓度均超过全血的4倍,实验组各浓度的PRP均可促进PDLFs增殖,实验组间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当PRP浓度在5%~30%时促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二次离心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提取PRP的方法.PRP可促进PDLFs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试图研制可注射型热敏仿天然骨材料,测定其理化特性,并将其初步应用于体外根尖孔破坏的离体牙模型上。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载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的脂质体,考察其包封率、活性率及相变温度。将载ALP、载钙离子(Ca^24)和磷酸盐(Pi)3种脂质体与β-甘油磷酸盐(β-glycerophosphate,β-GP)混合制备矿化液,观测矿物质的形态、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曲线;将I型胶原与以上矿化液混合制备的复合材料应用于根尖孔破坏的离体牙根尖周围,根管充填并统计分析。结果:载ALP的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25.1%,平均活性率为16.5%,相变温度为37.3~40.1℃,峰值为39.2℃;与未加ALP者相比,所得矿化物形态和Ca/Pi比与天然骨中矿化物更接近,红外光谱曲线表明其为羟基磷灰石;体外模型显示该复合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支托根充材料,预防超充。 相似文献
19.
颊肌黏膜瓣在腭裂术后硬腭穿孔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颊肌黏膜瓣在腭裂术后硬腭穿孔修补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方法 10例6~13岁唇腭裂患者腭裂术后并发硬腭部穿孔及前庭瘘,穿孔大小约5~10mm×8~15mm ,手术方法:将硬腭前分穿孔周边偏口腔侧切开达骨面,在口腔侧向鼻腔侧翻瓣,鼻腔侧黏膜作内翻缝合。制作同侧颊肌黏膜组织瓣并将瓣旋转绕过牙槽裂达腭侧与口腔侧黏骨膜对位褥式加间断缝合,碘仿纱布加压固定,术后10d拆线,无需断蒂。结果 所有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组织瓣血供良好,未出现复裂。结论 应用颊肌黏膜瓣修补腭裂术后硬腭前分穿孔能达到良好效果,该组织瓣血供丰富,可操作性强,为修补腭裂术后穿孔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骨髓基质干细胞—改良藻酸钙凝胶修复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无外源性生长因子作用下,应用体外培养扩增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a)-改良藻酸钙凝胶混合物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同基因大鼠的BMSCa,经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与改良藻酸钙凝胶混合后充填颅骨缺损。在不损伤硬脑膜的情况下,切除全层颅骨,造成动物标准缺损。用含或不含BMSCs的改良藻酸钙凝胶充填颅骨缺损,无充填物缺损作为空白对照,将颅骨缺损分为3组:第1组(n=6),空白对照组;第2组(n=6),缺损处仅置藻酸钙,第3组(n=6),BMSCs-改良藻酸钙复合增强,而第1组与第2组均无新的钙化灶。组织学显示第1、2组在缺损边缘骨变薄,少量骨向内生长,致密纤维组织和藻酸钙充填于腔隙。BMSCs-改良藻酸钙组有大量的新生骨、植入的BMSCs-改良藻钙在缺损处自行生长。结论:移植同基因BMSCs-藻酸钙复合物可促使骨骼再生,在骨缺损者还可有效再生骨。因此,自体BMSCs-改良藻酸钙凝胶移植是治疗各种骨缺损颇有希望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