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下颌前伸定位系统(CAMRS)用于提高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疗效的临床实效性。方法:采用交叉试验设计对11例男性OSAHS患者先后夜间戴用"经验式"口腔矫治器(凭经验确定下颌前伸量)和"测定式"口腔矫治器(由CAMRS确定下颌前伸量)治疗各1个月,分析比较2种口腔矫治器的主、客观疗效及下颌前伸量,以检验CAMRS的有效性和临床实用性。结果:2种方法确定的平均下颌前伸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CAMRS测定的最适下颌前伸量个体间变异大,变异范围为最大前伸量的33%~100%。"测定式"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的疗效优于"经验式"口腔矫治器(P<0.01)。结论:计算机辅助下颌前伸定位系统的临床应用,能够为OSAHS患者接受口腔矫治器治疗时提供个体化的最适下颌前伸位,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下颌前伸矫治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采集80例OSAS患者应用下颌前伸矫治器治疗前、后的CT数据,利用三维影像重建技术测量上气道结构及容积变化,评价口腔矫治器(0A)的疗效及机制,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下颌前伸矫治器治疗OSAS多数患者主观症状缓解或消失,客观检测指标相应改善.OSAS患者存在上呼吸道的解剖性狭窄,戴入OA后,气道各分段截面积和容积均有变化,腭咽、喉咽段增大(P<0.01),口咽段减小(P<0.05).结论:OSAS存在形态学病因机制,下颌前伸矫治器通过前伸下颌骨,使上气道减小,内部变化而更平滑稳定,减小涡流和狭窄,进而发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改良式Forsus矫治器两种前伸下颌方式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改良式Forsus矫治器两种前伸下颌方式矫治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病例所引起的髁突生长和下颌位置的变化。方法:应用改良式Forsus矫治器对19例安氏Ⅱ类男性患者采用逐步前伸下颌和跳跃性前伸下颌两种前伸下颌的方式进行功能性矫治,并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逐步前伸组比跳跃性前伸组获得了更多的髁状突矢状向生长量(1.3±1.2)mm和下颌骨前移量(1.4±1.8)mm,具有统计学差异(P&lt;0.05)。逐步前伸组患者的下颌平面角明显减小(-0.08°±1.1°),P&lt;0.05。前下面高度的增加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前伸下颌的方式可影响髁突的生长量和生长方向,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下颌骨向前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下颌前伸矫治器(Mandibular Protraction Appliance,MPA)和Herbst矫治器对Angle Ⅱ类错牙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6例Angle Ⅱ类错牙合病人,男14例,女12例,最大13岁,最小10岁.X线头影测量显示主要为下颌后缩及轻微上颌前突,手腕片显示为生长发育高峰期.将这些病人分成两组,一组用下颌前伸矫治器治疗(MPA组),另一组用Herbst矫治器进行治疗(HA组).功能矫治结束时,两组病例均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由专人定点、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两组病例中Co-Pg、Go-Pg及Co-Go均增大,其变化量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下颌前伸矫治器及Herbst矫治器均能促进下颌骨生长,尤其是下颌升支的生长;SNB、ANB、U1-L1、U1-NL及L1-MP的变化量经过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下颌前伸矫治器和Herbst矫治器都能有效矫治Angle Ⅱ类错牙合颌骨矢状关系不调,尤其是前者更有效,而Herbst矫治器易引起支抗丢失,即易使上颌前牙舌向倾斜、下颌前牙唇倾.结论:下颌前伸矫治器和Herbst矫治器治疗早期Angle Ⅱ类错牙合均可取得明显的骨胳改变,但前者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磁共振(MRI)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观察口腔矫治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气道形态的影响.方法:对12例男性OSAHS患者进行静态MRI扫描,使用咬蜡块的下颌前伸定位方法,在牙尖交错位与口腔矫治器测定的下颌前伸位获得MRI图像.利用三维重建软件重现患者上气道立体形态影像,计算分析患者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下颌前伸矫治器 (MandibularProtractionAppliance ,MPA)和Herbst矫治器对AngleⅡ类错牙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2 6例AngleⅡ类错牙合病人 ,男 14例 ,女 12例 ,最大 13岁 ,最小 10岁。X线头影测量显示主要为下颌后缩及轻微上颌前突 ,手腕片显示为生长发育高峰期。将这些病人分成两组 ,一组用下颌前伸矫治器治疗 (MPA组 ) ,另一组用Herbst矫治器进行治疗 (HA组 )。功能矫治结束时 ,两组病例均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由专人定点、测量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两组病例中Co -Pg、Go -Pg及Co -Go均增大 ,其变化量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表明下颌前伸矫治器及Herbst矫治器均能促进下颌骨生长 ,尤其是下颌升支的生长 ;SNB、ANB、U1-L1、U1-NL及L1-MP的变化量经过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说明下颌前伸矫治器和Herbst矫治器都能有效矫治AngleⅡ类错牙合颌骨矢状关系不调 ,尤其是前者更有效 ,而Herbst矫治器易引起支抗丢失 ,即易使上颌前牙舌向倾斜、下颌前牙唇倾。结论 :下颌前伸矫治器和Herbst矫治器治疗早期AngleⅡ类错牙合均可取得明显的骨胳改变 ,但前者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下颌前伸矫治器(Mandibular Protraction Appliance,MPA)和Herbst矫治器对AngleⅡ类错He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6例AngleⅡ类错He病人,男14例,女12例,最大13岁,最小10岁。X线头影测量显示主要为下颌后缩及轻微上颌前突,手腕片显示为生长发育高峰期。将这些病人分成两组,一组用下颌前伸矫治器治疗(MPA组),另一组用Herbst矫治器进行治疗(HA组)。功能矫治结束时,两组病例均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由专人定点、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两组病例中Co—Pg、Go—Pg及Co—Go均增大,其变化量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下颌前伸矫治器及Herbst矫治器均能促进下颌骨生长,尤其是下颌升支的生长;SNB、ANB、U1—L1、U1—NL及L1—MP的变化量经过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下颌前伸矫治器和Herbst矫治器都能有效矫治AngleⅡ类错He颌骨矢状关系不调,尤其是前者更有效,而Herbst矫治器易引起支抗丢失,即易使上颌前牙舌向倾斜、下颌前牙唇倾。结论:下颌前伸矫治器和Herbst矫治器治疗早期AngleⅡ类错He均可取得明显的骨胳改变,但前者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经腭咽成形术(UPPP)后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辅以下颌前移器治疗,探讨UPPP手术后口腔矫治器前移下颌辅助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10例OSAHS患者接受UPPP手术后,辅以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所有患者在戴用矫治器后1个月再次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同时,按标准头颅定位片拍摄方法分别拍摄戴用口腔矫治器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由作者应用正颌外科模拟预测系统(CASSOS 2001)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头影测量数据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各个测量项目的差值分别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差值作相关分析。结果:戴用矫治器后,X线头影测量显示颅中窝和上颌骨后部的相对位置(MCF)有显著改变(P<0.05),而舌骨的上、下位置(∠C3-Rgn-H)以及前颌间高度(Ant In Mx.Ht)有非常显著的变化。各个测量项目的差值分别与AHI的差值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HI值的变化与前颌间高度(Ant In Mx.Ht)以及正中矢状面上舌面积和颌间面积的比例(T/In Mx.Area)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经UPPP手术后戴用口腔矫治器的患者,其下颌前移的作用机制主要不是发生在口咽腔,而是由于下颌骨本身的位置改变而产生的一系列效应,从而导致AHI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用FR3矫治器矫正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矫治10例替牙早期反(牙合)病例.对治疗前、矫治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比较.结果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的前后间隙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FR3矫治器可使前伸的下颌及髁突后退,并稳定于正常关节位.对于矫治反牙合,防止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可调式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可调式阻鼾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可调式阻鼾器组 30例OSAHS患者(男 24例,女 6例),平均年龄(49 9±9 9)岁,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 (AHI) ( 33 1±22 7 )次 /h。对照组为同期治疗的 30例年龄、体重、病情相当的OSAHS患者(男 23例,女 7例),戴用普通下颌前移类矫治器。单盲法取证并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分析可调式阻鼾器组患者于治疗前、医师经验位和最终调整位的上气道、舌骨位置和下颌定位的差异。结果 可调式阻鼾器组的AHI值相对降低 85 8 %,高于对照组 (P<0 05);其最终调整位为下颌前伸(5 8±1 4)mm,上下切缘距(4 6±1 1)mm,占最大前伸量的(71±26)%。结论 可调式阻鼾器的疗效改善明显,其最终调整位可为下颌定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杜林娜  郭泾 《口腔正畸学》2010,17(3):144-148
目的 通过计算机体层摄影观察轻、中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戴用双侧拉杆式口腔矫治器前后上气道形态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经夜间多导睡眠仪监测确诊为OSAHS的男性患者9名,年龄25~43岁,平均37岁(中位数),戴用口腔矫治器治疗有效.3个月后分别行CT扫描,三维重建后行定量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戴用矫治器后上气道各段容积及总容积均增大.总容积的增加百分比与患者体重指数成负相关(r=-0.70,P=0.03),与患者下颌平面角(MP-SN)没有显著相关性(r=-0.43,P=0.25).上气道容积的增加与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的严重程度及改善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r=0.30,P=0.43;r=0.39,P=0.29).结论 双侧拉杆式口腔矫治器使OSAHS患者上气道大小、形态趋于正常.体重指数影响气道大小改善的程度.同时气道大小改善的程度与患者的睡眠呼吸状况改善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制适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计算机辅助下颌前伸定位系统(CAMRS),利用该系统初步判定OSAHS患者的下颌最适前伸距离,预测其口腔矫治器的疗效。方法CAMRS通过计算机控制微型步进电机,借助螺母与螺栓问的相对移动控制下颌前伸,结合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对14例OSAHS患者夜间睡眠进行下颌前伸定位和口腔矫治器疗效预测。结果CAMRS运行稳定,能有效前伸下颌,对睡眠干扰小。14例患者随着下颌的逐步前伸,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逐步改善,但每例患者的下颌最适前伸距离不同,与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72747)。结论新研制的CAMRS系统运行稳定有效,对睡眠干扰小。通过该系统可以预先确定OSAHS患者的下颌最适前伸距离,并预测口腔矫治器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对男性下颌前突患者舌骨位置和咽气道间隙的影响,探讨BSSRO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2017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BSSRO的男性下颌前突畸形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 ~ 2周及术后6 ~ 12个月拍摄头颅侧位片;选择同期具有正常矢状骨面型的30例男性成年正畸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正畸治疗前拍摄头颅侧位片。AutoCAD软件测量上下颌骨位置、舌骨位置及咽气道间隙相关测量项目,比较分析病例组术前、术后的上下颌骨位置、舌骨位置和咽气道间隙的变化以及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术后下颌骨后移。病例组术前与对照组相比,舌骨测量值中舌骨体最前上点(H 点)到X 轴的垂直距离(H-X)、H 点到下颌平面的垂直距离(H-MP)显著减小(P < 0.05),H 点到第三颈椎最前下点(C3点)的距离(H-C3)显著增加(P < 0.05);咽气道测量值中腭垂尖至中咽壁点距离(U-MPW)、下颌骨后下缘与舌背交点到咽后壁距离(MT-MTP)、过会厌最上点(E点)咽腔间隙距离(EPA-EPP)显著增加(P < 0.05)。病例组术后1 ~ 2周及术后6 ~ 12个月与术前相比,H-X、H-MP显著增加,H-C3显著减小,U-MPW、MT-MTP、EPA-EPP显著减小(P < 0.05);术后6 ~ 12个月与术后1 ~ 2周相比,H-X显著减小,H-C3显著增加,U-MPW、MT-MTP显著增加(P < 0.05)。病例组术后6 ~ 12个月与对照组相比,反映舌骨位置和咽气道间隙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男性下颌前突患者行BSSRO术后短期内舌骨位置向后下移位,咽气道间隙减小,随时间推移,逐渐回复到正常范围,提示男性下颌前突患者行BSSRO术后发生OSAHS的风险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对男性下颌前突患者舌骨位置和咽气道间隙的影响,探讨BSSRO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2017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BSSRO的男性下颌前突畸形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 ~ 2周及术后6 ~ 12个月拍摄头颅侧位片;选择同期具有正常矢状骨面型的30例男性成年正畸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正畸治疗前拍摄头颅侧位片。AutoCAD软件测量上下颌骨位置、舌骨位置及咽气道间隙相关测量项目,比较分析病例组术前、术后的上下颌骨位置、舌骨位置和咽气道间隙的变化以及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术后下颌骨后移。病例组术前与对照组相比,舌骨测量值中舌骨体最前上点(H 点)到X 轴的垂直距离(H-X)、H 点到下颌平面的垂直距离(H-MP)显著减小(P < 0.05),H 点到第三颈椎最前下点(C3点)的距离(H-C3)显著增加(P < 0.05);咽气道测量值中腭垂尖至中咽壁点距离(U-MPW)、下颌骨后下缘与舌背交点到咽后壁距离(MT-MTP)、过会厌最上点(E点)咽腔间隙距离(EPA-EPP)显著增加(P < 0.05)。病例组术后1 ~ 2周及术后6 ~ 12个月与术前相比,H-X、H-MP显著增加,H-C3显著减小,U-MPW、MT-MTP、EPA-EPP显著减小(P < 0.05);术后6 ~ 12个月与术后1 ~ 2周相比,H-X显著减小,H-C3显著增加,U-MPW、MT-MTP显著增加(P < 0.05)。病例组术后6 ~ 12个月与对照组相比,反映舌骨位置和咽气道间隙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男性下颌前突患者行BSSRO术后短期内舌骨位置向后下移位,咽气道间隙减小,随时间推移,逐渐回复到正常范围,提示男性下颌前突患者行BSSRO术后发生OSAHS的风险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铸造改良型twinblock矫治器治疗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OSAHS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呼吸功能的改变与头影测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戴用矫治器后下颌在水平向和垂直向的位移平均为6.15mm和4.25mm。上气道平均增加4.88mm(P〈0.01)中气道平均增加4.45mm(P〈0.01),下气道间隙变化无差异性(P〉0.05)。50名患者的呼吸暂停指数(AI)平均下降9.89次/小时(P〈0.01),呼吸紊乱指数(AHI)平均下降19.88次/小时(P〈0.01),最低血氧平均从76.98%上升到89.38%(P〈0.01).结论:铸造改良型twinblock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Twin-block功能矫治器(Twin—block functional appliance,TBA)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改良TBA治疗25例伴有下颁骨发育不足的儿童OSAHS患者,对比分析患儿治疗前后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及颅颌面部的硬软组织变化,并通过锥形束CT三维重建分析上气道的改变。结果改良TBA治疗后,患者SNB角、Z角及软组织面角增加,ANB角及H角减小(P〈0.05);患者口咽气道总体积、气道最小截面积、最小截面矢状径、最小截面横径及最小截面矢状径/横径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患者睡眠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增加(t=-16.055,P〈0.05),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降低(t=20.358,P〈0.01)。结论改良TBA不仅有利于患者后期错猞畸形的矫治,还从病因上对儿童OSAHS进行早期阻断性治疗,达到双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应用外科-正畸联合矫治下颌发育不全畸形的效果。方法:2004~2008年收治的25例下颌后缩和小颌畸形。按照术前正畸→手术→术后正畸的序列,分别对20例下颌后缩进行术前术后正畸联合各种正颌手术,对5例重度小颌畸形行牵张(引)成骨术(DO)。结果:通过术后正畸和随访,本组病例中20例(80%)颌面外貌明显改善,咬合关系良好;其余5例(20%)颌面外貌和咬合改善。结论:坚持外科-正畸联合是取得佳效果的关键;轻度下颌后缩可行正畸掩饰治疗;SSRO是前徙下颌的首选术式;DO对矫治重度小颌畸形为优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