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KIP蛋白和NPRL2蛋白在52例口腔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26例癌旁腺样囊性癌组织及1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RKIP和NPRL2的表达与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腺样囊性癌组织、癌旁及正常涎腺组织中RKIP和NPRL2的阳性率分别为48.08%、76.92%、93.33%和46.15%、80.77%、93.33%;腺样囊性癌组织中RKIP和NPRL2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及正常涎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口腔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RKIP和抑癌基因NPRL2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口腔黏液表皮样癌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8例口腔黏液表皮样癌组织和13例正常组织中RKIP和NPRL2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KIP和NPRL2均表达于黏液表皮样癌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Dermo-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Dermo-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Dermo-1表达与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20例正常涎腺组织作对照。结果 Dermo-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P〈0.05)。Dermo-1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的病理分型、嗜神经侵袭、术后复发及远位转移有关(P〈0.05)。结论 Dermo-1蛋白表达可能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分化调节、嗜神经侵袭及远位转移有关系,检测Dermo-1的表达水平对判断腺样囊性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涎腺腺样囊性癌P53、P16基因mRNA与蛋白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与正常涎腺组织P53、P16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收集6例人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肿块和其周围正常腮腺组织采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对肿瘤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P53与P16mRNA表达进行研究后,进一步采用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技术对两种组织的P53与P16蛋白表达研究。结果: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与正常涎腺细胞细胞相比其P53基因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16基因mRNA,及其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甚至缺失。结论:P53基因的过度表达或者P16基因的阴性表达二者都可以作为诊断ACC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口腔医学》2017,(4):298-301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发生嗜神经侵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和2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嗜神经侵袭的关系。结果 MK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2.9%(29/35),在正常涎腺组织中低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0.0%(2/20),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K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理分型无关(P>0.05);与肿瘤是否发生嗜神经侵袭有关(P<0.05)。结论 MK蛋白可能参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其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涎腺腺样囊性癌发生嗜神经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MHC)Ⅰ类分子(HLA-Ⅰ,HLA-G)在腺样囊性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应用HLA-I、HLA-G特异性单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2例腺样囊性癌、30例正常涎腺组织内HLA-Ⅰ、HLA-G抗原的表达。结果:正常涎腺组织内HLA-Ⅰ抗原表达阳性,HLA-G抗原基本上不表达。腺样囊性癌内HLA-Ⅰ类抗原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涎腺组织(χ2=17.17,P<0.05),同时HLA-G抗原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涎腺组织组(χ2=13.18,P<0.05),但二者与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分型并无明确的关系。结论:HLA-Ⅰ抗原表达降低和HLA-G抗原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腺样囊性癌的发生过程。HLA-Ⅰ、HLA-G抗原可作为腺样囊性癌发生过程中的标志物,对判断腺样囊性癌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层粘连蛋白及其受体在涎腺腺样囊性癌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中层粘连蛋白 (laminin ,LN)及其受体 (lamininreceptor ,LN R)表达特征及其与腺样囊性癌的某些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用超敏S 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3 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LN和LN R的表达。结果 :LN R的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分型、临床分期有关 (P <0 .0 5 ) ,LN的表达仅与腺样囊性癌的组织分型有关 (P <0 .0 5 ) ,而与临床分期无关 (P >0 .0 5 )。结论 :LN及其受体LN R的表达可作为涎腺腺样囊性癌恶性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TEN在正常涎腺组织及涎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鄄P法分别检测8例正常涎腺组织,24例粘液表皮样癌,26例腺样囊性癌中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PTEN蛋白在正常涎腺组织及涎腺癌中表达率分别为87.5%、2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TEN在高、中分化组粘液表皮样癌高表达率为35.3%,低分化组为28.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腺样囊性癌中PTEN蛋白表达率低于粘液表皮样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提示PTEN蛋白与涎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TEN蛋白表达与涎腺癌组织类型有相关性,而与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抑癌基因TIP30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表达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抑癌基因TIP30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 (SaliveryAdenoidCysticCarcinoma ,SACC)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我院 1 983年至今病理诊断为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标本 2 0例 ,男性 9例 ,女性 1 1例 ;另选 8例正常涎腺 (颌下腺、腮腺 )组织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组织中TIP30蛋白的表达。用显色指数和灰度值两个指标表示TIP30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TIP30蛋白在正常涎腺组织中高表达 ,显色指数为强阳性 ;在2 0例肿瘤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组织中 ,TIP30蛋白呈低表达 ,80 % (1 6 / 2 0 )为阴性 ;1 6例显色指数 <5 % ,4例为弱阳性。TIP30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灰度值为 1 86 4 5 ,在正常涎腺组织中表达的灰度值为 1 2 3 2 5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结论  抑癌基因TIP30蛋白在SACC组织中表达量与正常涎腺组织相比显著性降低 ,由此可推论TIP30基因在SACC中表达是缺失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6例不同亚型的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病理切片、20例正常腮腺组织切片及ACC-2细胞爬片进行EGFR的检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ACC-2细胞中EGFR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EGFR呈过度表达,其阳性率要明显高于正常腮腺组织(P<0.05);EGFR的表达在腺样囊性癌的恶性程度相关(P<0.05);ACC-2细胞中也检测到了EGFR的过度表达。结论:EGFR表达与腺样囊性癌恶性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K)、微血管密度(MVD)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以及两者之间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0例SACC组织及26例正常涎腺组织中MK、MVD的表达状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K在SACC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0.0%(42/60),正常组织中未见MK表达,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CC中MVD计数为38.73±8.96,正常涎腺组织中MVD计数为11.15±3.33,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K、MVD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分型无关(P>0.05);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MK和MVD在SACC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560,P<0.05)。结论MK蛋白的表达、MVD计数的增加与SACC的发生有关,可能是SACC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carcinoma,SACC)患者体内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处保存的2000-2007年涎腺手术切除后的石蜡标本,其中SACC30例,多形性腺瘤(PA)26例,以正常涎腺组织10例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法检测PTEN、VEGF在SACC、PA及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SACC中PTEN阳性表达率(43.33%)显著低于PA(92.30%)和正常涎腺组织(100%)(P<0.01),SACC中VEGF阳性表达率(86.67%)显著高于PA(23.09%)和正常涎腺组织(0)(P<0.01);PTEN与VEG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0,P<0.05)。结论PTEN与VEGF在SA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TEN蛋白表达的降低或缺失可能增加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导致肿瘤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联合检测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MMP-9、CD147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存档的腺样囊性癌组织标本21例(癌组),正常涎腺组织6例(对照组)。21例腺样囊性癌分别依据临床分期、有无侵犯神经进行分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MMP-9、CD147,结果用SPSS 13.0软件分析。结果:MMP-9及CD147在腺样囊性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和81.0%)明显高于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和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1)。Ⅲ+Ⅳ期腺样囊性癌病例MMP-9及CD147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明显高于Ⅰ+Ⅱ期病例(分别为44.4%和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有无侵犯神经的病例组间比较,MMP-9及CD147的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和CD147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均呈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表达者分别为4、5、7和3例,表达一致率为90.5%,Kappa值为0.870。结论:MMP-9和CD147均可作为反映腺样囊性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客观参考指标,其表达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且二者之间的表达有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FAK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和PTEN基因蛋白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唾液腺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FAK和PTEN蛋白的表达。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FAK与PTEN蛋白表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50例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FAK的阳性检出率为94%(47/50),FTEN的阴性检出率为70%(35/50);而在对照组中,FAK的阳性检出率仅为17%(2/12),FTEN的阴性检出率为0(0/12)。2者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与正常唾液腺腺组织中的检出率和染色强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FAK和PTEN在SACC的3种组织病理学分型,即腺样型、管状型、实体型中的检出率及染色强度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1)。FAK与PTEN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FAK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该肿瘤的发生有关。腺样囊性癌组织中存在PTEN表达缺失,PTEN在部分腺样囊性癌病变发展中起一定作用。FAK和PTEN表达异常与SACC的组织病理学分型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肌动蛋白聚合蛋白-1(Fascin-1)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1月至2009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切除涎腺组织的患者63例,其中SACC患者46例,涎腺正常患者17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ACC和正常涎腺组织中Fascin-1的表达水平,比较并分析其与患者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Fascin-1在SACC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P<0.01)。Fascin-1在SACC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无关(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的癌组织Fascin-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Fascin-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Fascin-1表达与SACC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粘着斑激酶(FAK)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SACC、15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FAK、VEGF、CD34的表达情况。实验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方差分析和Fisher′s精确经验,FAK和VEGF表达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40例SACC组织中FAK阳性表达率为87.5%(35/40),对照组为33.33%(5/15),Z=-4.44,P= 0.001;VEGF阳性表达率为90%(36/40),对照组为26.67%(4/15),Z=-4.84,P=0.001;CD34阳性表达率为85%(34/40),对照组为40%(6/15),Z=-4.18,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AK和VEGF在SACC中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之间具有关联(FFAK=8.86、PFAK=0.01;FVEGF=8.18、PVEGF=0.01);FAK和VEGF在SACC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以及远处转移有关联(P < 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和大小、神经侵犯、病理分级、复发情况和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FAK和VEGF在SACC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0.479,P=0.002)。 结论FAK和VEGF与SACC的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酪氨酸激酶B(Trk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的表达情况,探讨TrkB和VEGF在SA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两者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SACC患者组织病理切片中TrkB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评价TrkB,VEGF在SA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TrkB,VEGF在SA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是89.36%(42/47例)和85.1%(40/47例),在有神经侵袭、转移及实性型SACC患者组织切片中TrkB和VEGF的表达率均高于无神经侵袭、转移及腺样管状型者,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TrkB和VEGF的表达率成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TrkB,VEGF的表达强弱与SACC的嗜神经侵袭,血行转移能力成正相关关系,表明两者在SACC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且TrkB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并由此推测TrkB可以作为抗血管治疗SACC的潜在的靶向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gland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SACC)组织中盘状结构域受体1(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DDR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的表达,探讨两者在SACC中的表达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SACC标本和3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DDR1与MMP2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DR1在SA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7.0%,显著高于正常唾液腺组织(10%,P<0.01)。DDR1的高表达与SACC的神经侵袭、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MP2在SA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5%,显著高于正常唾液腺组织(13.3%,P<0.01)。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DDR1与MMP2呈现显著正相关(r=0.332, P<0.05)。结论:在SACC中,DDR1与MMP2共同高表达,与SACC的发生与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