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
目的评价动态三维超声造影(3D-CEUS)在肝癌消融治疗后近期疗效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肝细胞肝癌共89个病灶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或化学消融,治疗后1个月行动态3D-CEUS判定局部疗效,以同期对比增强CT(CECT)或对比增强MRI(CEMRI)作为金标准,评估动态3D-CEUS的诊断效能。结果 CECT或CEMRI判定80.9%(72/89)的病灶达到完全消融,19.1%(17/89)的肿瘤消融不全;动态3D-CEUS判定82.0%(73/89)的病灶达到完全消融,18.0%(16/89)的病灶消融不全。与CECT或CEMRI比较,动态3D-CEU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8.2%(15/17)、98.6%(71/72)、93.8%(15/16)、97.3%(71/73)和96.6%(86/89)。结论动态3D-CEUS在判定肝癌消融局部疗效中,与CECT或CEMRI具有同等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判定肝癌消融局部疗效的价值。 方法对183例肝细胞性肝癌共248个结节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化学或热消融治疗,用超声造影判定局部疗效,造影剂为声诺维,使用低机械指数连续成像技术。以同期的增强CT或MRI作为金标准,作诊断性试验评估超声造影的判定效能。 结果增强CT或MRI判定78.2%(194/248)的病灶达到完全消融,21.8%(54/248)的肿瘤消融不全;超声造影判定79.O%(196/248)的病灶达到完全消融,21.0%(52/248)的病灶消融不全。同增强CT或MRI比较,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90.7%(49/54)、98.5%(191/194)、94.2%(49/52)、97.4%(191/196)、96.8%(240/248)。 结论超声造影判定肝癌消融局部疗效具有与增强CT或MRI同等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8个病灶)和4例转移性癌患者(8个病灶)经射频消融治疗后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评价治疗后肿瘤灭活、残存或复发情况。结果 36个病灶中,27个病灶在造影各时相均未见增强,提示肿瘤完全灭活;9个病灶在动脉相呈局部形态不一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消退,提示有残存肿瘤。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性为91.7%,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2.9%。结论超声造影判断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准确性较高,可作为肝癌局部治疗疗效评价的重要方法,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MR-超声造影融合成像在肝癌消融术中即时评价疗效并指导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计划行消融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分别采用 CT/MR-超声造影融合成像和常规超声造影即时评估疗效并指导进一步治疗,术后1个月行增强 CT/MR 检查判断消融疗效。结果融合成像组共101例患者131个病灶,根据术中评估结果,15.1%的病灶术中即刻进行了补充消融,完全消融率为99.2%;常规超声造影组共93例患者122个病灶,4.2%的病灶进行了补充消融,完全消融率为94.3%,前者补充消融病灶比例及完全消融率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中CT/MR-超声造影融合成像较常规超声造影能更准确地评估肝癌消融疗效并指导有效再治疗,减少病灶残留,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引导无水酒精消融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0年3~12月对10例复发性肝癌患者共10个复发病灶进行超声内镜引导无水酒精消融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造影、增强CT及超声内镜扫描。增强CT及超声内镜可显示所有病灶,而超声造影仅显示9个病灶。10个病灶中有5个病灶位于肝尾状叶,3个病灶位于肝门部,2个病灶位于腹膜后。病灶最大径为1.8~3.2cm,平均为(2.5±0.6)cm。结果使用超声内镜引导,对10例复发性肝癌患者共10个复发病灶均成功进行无水酒精注射,无水酒精注射量为20~30mL,平均为(25.0±4.1)mL。无治疗相关并发症。术后1个月增强影像学评价,经单次治疗后肿瘤完全消融率为6/10,4例残留。补充1次治疗后完全消融率为9/10。截至2011年4月,1个病灶发生局部肿瘤进展。此复发病灶接受了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cool-tip射频消融。结论超声内镜引导无水酒精消融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位于肝尾状叶、肝门部及腹膜后等特殊部位的肿瘤可作为一种微创的可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经皮双极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局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以治愈性治疗为目的的24例肝癌患者32个病灶,对所有患者均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双极射频消融进行治疗,术后1个月观察患者影像学(超声造影、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结果,以评价局部疗效,以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以观察患者复发情况。结果病灶完全消融(CA)率96.9%(31/32),其中最大径3cm病灶CA率为100%(27/27),最大径≥3cm病灶CA率为80%(4/5);原发性肝癌完全CA率95.7%(22/23),转移性肝癌CA率100%(9/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与手术相关的死亡。随访2~19个月,局部复发率为6.3%(2/32)远处复发率为33.3%(8/24)。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双极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安全可靠、局部疗效确切,对小肝癌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7.
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评价肝癌射频消融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比较动态灰阶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评价肝癌射频消融(RFA)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对54例病理证实的69个肝癌病灶进行RFA治疗,并与增强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如果以RFA治疗后消融灶各期均无增强为肿瘤完全灭活的依据,则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肝癌灭活的敏感性分别为96.8%、96.7%、特异性为85.7%、83.3%、准确性为95.7%、95.5%;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检验,P〉0.05)。病灶最大直径测值超声造影与增强CT无差异。超声造影显示新病灶数增多。 结论 超声造影是评价RFA疗效的有效方法,具有与增强CT同样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中腹腔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adie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7例肝癌患者共25个病灶在术中腹腔镜超声引导下穿刺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结果 23个病灶术后1个月经超声造影和增强CT或MRI复查显示病灶完全坏死;2个病灶术后1个月复查显示病灶部分坏死,经过进行第2次治疗,其后1个月复查显示病灶完全坏死。现15例患者健在,生存期在5~22个月之间,仍在随访之中。结论术中腹腔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疗效良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40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行RFA治疗.比较治疗后1个月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RFA后疗效评价的差异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耐受RFA治疗,过程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28个病灶在常规超声引导下行RFA治疗,12个病灶在CEUS实时引导下行RFA治疗.40个病灶最终证实34个(85.0%)病灶完全消融,6个(15.0%)病灶部分消融.术后1个月,CEUS和增强CT对病灶完全消融判定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和91.2%,83.3%和66.7%,97.1%和93.9%,83.3%和57.1%,两种方法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CEUS可以很好地引导原发性肝癌RFA治疗的精确定位,而且是评价RFA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35例肝癌49个病灶行超声引导下RFA治疗,对治疗前后病灶的超声影像、超声造影、螺旋CT检查、肝功能、AFP变化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等进行综合研究以评价疗效。结果RFA后5min,超声造影,肿块中83.7%(41/49)各个时相无增强,即回声缺失;1周后彩超示肿块中87.8%(43/49)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或消失;1个月后螺旋CT扫描肿块中81.6%(40/49)大小无明显变化,但肿块内无强化。肝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甲胎蛋白下降,CD4 、CD4 /CD8 明显升高,sIL-2R明显降低。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是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其为操作简便、损伤小、安全性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