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流性食管炎是常见病,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并能判断反流性食管炎病变的程度、形态、范围及有无并发症.现将我院2005年2月~2008年2月内镜检查的108例反流性食管炎及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结果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分析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7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以LA分级标准为基础对其进行分级,深入分析患者的内镜表现以及感染情况和一些临床症状.结果:87例患者为A和B级别的内镜检测结果,13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C和D级别的内镜检测结果.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有23例女性患者,77例男性患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HP感染率为20.0%,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反流性食管炎与HP感染之间并未存在联系.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与HP感染之间并未存在联系,女性患者显著低于男性患者,中老年患者居多,需对临床症状引起重视,及时诊治,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本地区不同年龄段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患病情况及特点,为进一步加强了解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12月共5年间我院经内镜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结合内镜表现,同时填写临床症状调查表,结合并存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我院反流性食管炎内镜检出率为8.5%,与国内北京、上海等地的报道相一致。结论:提高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规范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临床治疗上应遵循个性化原则。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据内镜下表现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和糜烂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损害程度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同,随内镜分级损害越重,其治疗效果越差。本文对87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分级损害程度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约半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见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称反流性食管炎,但相当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可无反流性食管炎表现,这类胃食管反流病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中上段糜烂的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和内镜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9月间31例经胃镜检查证实的食管中上段糜烂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炎分级按洛杉矶标准,探讨其发生机制及其与性别、年龄、伴发疾病等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食管中上段糜烂的反流性食管炎人数占反流性食管炎人数的3.2%,男女之比为1.58:1,中位年龄57.63岁,A、B级占83.9%,中重度少见(16.1%),伴发慢性胃炎24例(77.5%),食管裂孔疝5例(16.1%),胃溃疡3例(9.7%),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6.5%).结论:食管中上段糜烂的反流性食管炎的胃镜检出率低,患者以男性老年人多见,以轻度糜烂为主;合并胃炎、消化性溃疡、食管裂孔疝可能是发生食管中上段糜烂的反流性食管炎的危险因素,内镜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内镜套扎术和硬化剂注射后预防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意义。方法 :本文随机比较了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组和非门静脉高压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的差异 ,比较内镜下套扎术和硬化剂注射后对食管黏膜的影响以及反流性食管炎对内镜治疗的影响。观察质子泵抑制剂和促动力药预防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及出血的重要性。结果 :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者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高于非门静脉高压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明显反流性食管炎的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可加重反流性食管炎 ,并且再出血发生率亦高于无或有轻度反流性食管炎者。术中、术后常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和促动力药可促进内镜治疗后黏膜愈合及预防出血的发生。结论 :门静脉高压易合并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引起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诱因 ,预防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促进内镜下治疗后黏膜的愈合 ,并可预防术中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诊治的反流性食管炎767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并且按照洛杉矶标准(LosAngeles classifica-tion,简称LA)进行分级。结果 767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男577例,女190例,男女比例3.04∶1,患者发病高峰年龄41~60岁。结论反流性食管炎男性患者检出量多于女性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主要以A、B级为主,A、B级患者占94.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和对照组(奥美拉唑)各43例,比较2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内镜下病变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8周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内镜下病变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且起效迅速,作用持久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梁庆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1):1002-1003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对反流性食管炎(RE)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洛杉矶分级法诊断标准,对7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电子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以A~B级为主,年龄40岁~59岁以上患病率高,临床表现以反酸、烧心为主,胸骨后疼痛次之。结论内镜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RE的诊断准确性,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1.
梁聚民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0):142-142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根据内镜下有无黏膜糜烂、溃疡等损伤,GERD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如反流持续存在,食管粘膜受到反流物的长期刺激,其鳞状上皮可化生为柱状上皮,发展为Barrett食管(B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总结非典型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和韶关市铁路医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0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分为典型症状组(30例)和非典型症状组(30例),对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内镜表现以及合并疾病等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进行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症状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及调查结果显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非典型症状主要以31~49岁年龄段人群为主;临床检查中非典型症状患者主要以食管外症状为主,占66.7%,食管相关症状占33.3%。结论:非典型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诊断中依靠临床症状难以准确鉴别,对此需要加强内镜检查和其临床特征的把握,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常见病,反流性食管炎时,齿状线常较模糊,长期反流的食管下段毛细血管增生,部分患者伴有食管裂孔疝,表现为齿状线上移,与裂孔水平间可见疝囊,贲门常示开放状态。为使反流性食管炎检查不漏诊,在进行内镜检查时,需掌握患者的病史、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本研究主要分析与探讨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的表现及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内镜治疗等方面对近年来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治疗方式进行简述,总结反流性食管炎的最佳治疗方案,并进一步探讨一种理想的防反流支架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据内镜下表现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和糜烂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损害程度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同,随内镜分级损害越重,其治疗效果越差。本文对87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分级损害程度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左金丸加味合洛塞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lmgealrefluxdisease,GERD)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粘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 hagitis,RE)。消化内镜是RE的主要诊断方法。内镜检查食管粘膜有破损者为I也。其主要表现为胃灼痛、反酸、胸骨后灼痛等。最新报道我国患病率为1.92%。目前《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推荐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但存在治疗疗程长,停药后易复发,长期用药副作用多等问题。反流性食管炎中医临床多属肝火犯胃之证。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明显的优势,笔者采用左金丸加味配合口服洛塞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6例,并与单纯使用洛塞克治疗的32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fis,RE)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发病率为1.92%~2.02%。本文应用舒必利配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南阳地区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7月-2009年12月经胃镜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488例,分析其发病率及年龄分布、伴发疾病主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并与同期其他胃肠疾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相对照。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为4%,男女比例为5.1∶1,发病年龄以中年为主,平均年龄45岁。反流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21.1%,明显低于同期其他胃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45.2%(P<0.01);主要伴发疾病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病、食管裂孔疝。本地区常见的高危因素为大量饮酒、大量吸烟及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根据洛杉矶标准,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分级以A、B级为主(发病率90.9%)。结论本地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以轻中度为主,中、老年男性为高发人群;幽门螺杆菌在反流性食管炎有较低的感染率;反流性食管炎主要伴发疾病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食管裂孔疝。其主要症状发生的高危因素为大量饮酒、大量吸烟及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  相似文献   

19.
陈樵  冯燕 《西部医学》2012,24(10):1943-1945
目的观察红霉素肠溶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采用红霉素肠溶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48例只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内镜下病症改善的程度。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有效率为79.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改善程度治疗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红霉素联合雷贝拉唑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 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食管,对食管粘膜刺激或造成损伤,从而引起的临床症状(嗳气、反酸、胸痛、咳嗽等)或食管炎症,临床表现为内镜阳性GERD,即有食管黏膜破损、糜烂、溃疡等形成反流食管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也可表现为内镜阴性GERD,即无糜烂性食管炎(non-erosive refluxdisease,NERD)。广义的GERD还包括系统性硬化症,妊娠等引起的继发性GERD。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