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对职业倦怠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末才开始关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医护人员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本文通过回顾国内相关研究,着力从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国内医护人员职业倦怠调查现状。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理论的提出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对职业倦怠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末才开始关注,医护人员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职业倦怠对其影响及危害不容忽视。因此,探讨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寻求干预职业倦怠的方法,已成为医疗职业群体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程度。方法: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对228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分明显高于常模。其中护理组高于医生组,以中级职称和30~50岁组明显。结论:关注精神科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减轻他们的压力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干预对策.方法:采用MBI-HSS对两家医院216名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体现在情绪衰竭、情感疏远和个人成就感缺乏等三方面,并表现出性别与学历差别,女性、低学历者易职业倦怠.结论:医护人员是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女性和低学历者是预防和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水平并探讨影响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问卷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上海嘉定区342名精神科、内科及外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未婚医护人员成就感低落得分显著高于已婚医护人员(P<0.01)。18~30岁、31~40岁的医护人员玩世不恭得分显著高于41~50岁的医护人员(P<0.05),18~30岁的医护人员成就感低落得分显著高于41~50岁的医护人员(P<0.05)。工作年限在11~20 a的医护人员情绪衰竭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工作年限的医护人员(P<0.05),而≤5 a和11~20 a的医护人员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得分显著高于≥21 a的医护人员(P<0.05)。上海户籍医护人员情绪衰竭及玩世不恭得分显著高于外地户籍的医护人员(P<0.05)。内、外科医护人员情感衰竭得分显著高于精神科(P<0.01);外科医护人员玩世不恭得分显著高于内科和精神科(P<0.01);精神科医护人员成就感低落得分显著高于内、外科(P<0.05)。医护人员情绪衰竭与健康状况、收入状况及人际关系状况呈显著负相关(P<0.01);玩世不恭与健康状况、收入状况、家庭状况及人际关系状况呈显著负相关(P<0.01);成就感低落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家庭状况、人际关系呈显著负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收入状况、健康状况、人际关系、客观支持4个因素能有效预测医护人员情绪衰竭程度(P<0.05)。收入状况、人际关系及健康状况3个因素能有效预测医护人员玩世不恭程度(P<0.05)。主观支持、工作年限、人际关系及年龄4个因素能有效预测医护人员成就感低落程度(P<0.05)。结论各科室医护人员均有不同程度职业倦怠,应关注未婚及上海户籍的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年龄、工作年限、收入状况、身体健康状况、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病院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倦怠。方法采用M aslach倦怠量表为评定工具,对116名精神病院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在情绪衰竭一项目上高于均值3分,在倦怠的三个维度中,医护人员的情绪衰竭程度相对较高;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上,倦怠的三个维度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只有不同工龄的员工在情绪衰竭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与人际关系、收入情况和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的主观满意度有关系。结论精神病院医护人员在情绪衰竭项目上相对较高,且与他们人际交往、身体健康和收入情况的满意度水平具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各行各业从业人员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其中以基层医护人员产生职业倦怠尤为突出。为进一步探索基层医护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将从影响基层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内外因两方面展开分析,并就可行性干预措施进行研究,期待解决基层医护人员职业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独生子女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及与人格的相关性。方法对411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职业倦怠调查、埃森克人格问卷调查,其中,独生子女209名,非独生子女202名。分析独生子女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情况以及其与人格的相关性。结果职业倦怠评分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在人格解体[(6.7±1.8)分]、低成就感维度得分[(13.9±3.4)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5.9±1.3)、(11.7±3.0)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情感耗竭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医护工作者在低成就感维度的分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独生子女在该维度的低倦怠分布较低(34.4%),而中倦怠(56.0%)和高倦怠(9.6%)分布相对较高;两者在情感耗竭、人格解体维度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独生子女医护人员与非独生子女医护人员在神经质人格特征方面得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独生子女医护人员得分[(12.9±1.4)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医护人员[(10.3±1.5)分];两组在内外向和精神质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内外向与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低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P<0.01);神经质和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低成就感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P<0.01);精神质与人格解体、低成就感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P<0.01)。结论独生子女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情况较严重,并且其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二级综合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和其工作时间强度的关系。方法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对471名妇产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现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者、不同婚姻状况者、不同文化程度者、不同月收入者、医生与护士、轮值夜班次数不同者、每周工作10h以上的天数不同者的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职业倦怠评分:≤30岁年龄组低于31~44岁年龄组;未婚者高于已婚者;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者高于大专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月收入高于6000元低于月收入少于6 000元;医生高于护士;轮值夜班次数越多和每周工作10h以上的天数越多,职业倦怠总分越高。结论二级综合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应关注妇产科医护人员的工作状况、思想动态,及时做到职业倦怠的预防和职业倦怠发生后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0.
职业倦怠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精神病医院医护人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置身于特殊的职业环境,面对的是失去理智的精神病患者和病因不明以及高复发、高致残性的精神疾病,社会认同感和成就感明显降低,这类医护人员更易发生职业倦怠。本文从社会价值观、社会因素、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精神病医院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从不同层面提出了精神病医院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阮婷  胡丹  李静娴  周俐敏  朱靖 《现代医学》2022,(10):1263-1268
目的:评价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心理干预效果,分析影响干预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2021年9月至10月,采用普查方式纳入经职业倦怠量表(MBI-GS量表)判定为职业倦怠的515名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并计算干预有效率,评价干预效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心理干预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心理干预后,267例不再处于职业倦怠状态,干预有效率为51.84%。医护之间干预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结果表明,人员分类(OR=1.23, 95%CI 1.02~0.49)以及对薪酬体系的满意度(OR=0.15, 95%CI 0.08~0.31)是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心理干预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医护之间干预效果的差异提示,职业倦怠心理干预需要根据医护之间不同的工作特点改进内容与方案。建议在完善心理干预措施的同时改进薪酬激励机制,提高医护人员劳动价值的认同感,巩固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华新区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医患关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0名深圳龙华新区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SS评估所有被调查对象的职业倦怠情况,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情况,根据评分情况分为职业倦怠组与正常组,采用医患关系量表DDPRQ-10进行评分,并讨论职业倦怠与医患关系的相关性。结果:49.2%(246/500)的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总评分高于临界值,情感衰竭、玩世不恭评分较临界值略高,成就感低落评分略低于临界值;不同性别、年龄、工龄、工种均与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有关(P<0.05~P<0.01)。职业倦怠组医护人员病人/家属客观行为、医务人主观感受、客观行为与主观感受结合3个维度及总医患关系评分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与医患关系各维度评分均正相关(P<0.05)。结论:加强医护人员思想教育,缓解工作中的厌烦情绪,规范病人及家属行为,是医院解决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瑜伽练习对精神科女性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感的有效性。方法于2012年5月从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女性医护人员中随机挑选出100名,采用方便取样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实验组进行为期半年的瑜伽练习,对照组不做瑜伽练习。在练习前及练习结束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马斯勒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评估;并对焦虑及职业倦怠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练习前精神科女性医护人员中对照组的焦虑水平为(37.06±6.94)分,职业倦怠感为(36.00±12.33)分,实验组的焦虑水平为(40.24±9.75)分,职业倦怠感为(42.70±20.8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实验组的焦虑水平为(39.46±8.37)分,职业倦怠感为(36.67±13.66)分,与实验前及对照组实验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其焦虑水平跟职业倦怠呈正相关性。结论瑜伽练习可有效降低精神科女性医务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提升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就业压力的增大,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医护人员的“高发病”,并且成为危害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运用环形医患关系模型阐述了职业倦怠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据此提出了积极应对职业倦怠、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危急重病症学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危急重病症学科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68份有效问卷中,116人(69.0%)存在职业倦怠;不同文化程度和从医时间医护人员的情感衰竭存在显著性差异;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维度与心理资本和工作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焦虑和压力呈显著正相关;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与心理资本和工作满意度(包括内部满意度和外部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文化程度和从医时间对危急重病症学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有一定的影响;工作压力越大,职业倦怠越高;心理资本越强大,职业倦怠越低;职业倦怠越大,将会引发越严重的焦虑、抑郁、压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甲型副伤寒防治研究近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甲型副伤寒是 1996年以来亚洲尤其是印度次大陆发病率上升的疾病[1,2 ] 。近几年来成为我国一些地区传染病突发事件的主要病种 ,因其症状无特异性而易误诊 ,使疫情早期不发现而常发展成重大疫情。1 流行情况甲型副伤寒自 1996年广西全州县 1个初级中学生爆发、同年浙江舟山发生流行以来 ,已在广西、浙江、江苏、贵州、湖南和云南等地引起爆发或流行。爆发流行可发生于任一季节 ,罹患率 1/10万~ 10 0 0 /10万不等 ,发病年龄最小 3个月 ,最大 75岁。传播途径最常见的是水源 ,其次是食物 (如袋装牛奶 )和水产品(如牡蛎、毛蚶等 )。饮食从来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邯郸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护一体化协作对降低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效果,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降低职业倦怠,稳定医疗护理队伍. 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择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4个临床科室医生、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对照法,即对照组按照常规工作的方法,实验组采取医护一体化协作,包 括建立医护合作小组,医护同组排班,医护联合查房等措施,职业倦怠感采用MBI-GS量表进行调研,测量医护一体化协作前后医生、护士职业倦怠得分情况.结 果 对照组医生、护士均存在职业倦怠感,护士职业倦怠感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实验组医生、护士整体职业倦怠感程度不同,对照组医护人 员职业倦怠感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实验组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感随着医护一体化协作实施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 <0.01),护士职业倦怠感降低程度较 医生更显著.结论 采用医护一体化协作可以降低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感,尤其显著降低护士职业倦怠程度,提高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倪萍萍  蔡雨清  张小宁 《安徽医学》2023,44(9):1136-1140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及与心理弹性、负性情绪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宿迁市人民医院、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宿迁市钟吾医院等多家医院NICU医护人员125名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正负情绪量表(PANAS)调查,采用单、多因素方式分析NICU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利用乘法及加法模型评价心理弹性与负性情绪交互作用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结果 NICU医护人员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均高于国内常模,个人成就感降低评分低于国内常模(P<0.05)。工作年限、CD-RISC评分是NICU医护人员情感耗竭的保护因素(P<0.05);职称、CDRISC评分是NICU医护人员去个性化的保护因素,日工作时间是NICU医护人员去个性化的危险因素(P<0.05);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龄、职称、CD-RISC评分是NICU医护人员个人成就感降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宿迁多家医院院内NICU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影响因素涉及工作年限、职称、心理弹性等,建议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成都市社区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及正负情绪状况.方法 采用职业倦怠问卷(MBI)和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对378名社区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①社区医生的情感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高于护士(t=2.00,2.11,P<0.05).②社区医生的负性情绪高于护士(t=7.86,P<0.05).③MBI与负性情绪的心烦、心神不宁、敌意、易怒、紧张、坐立不安、害怕等因子呈正相关(P<0.05).结论 社区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不容忽视,且职业倦怠与负性情绪明显相关,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减少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造成急性肝损伤的原因主要有病毒感染、服用药物不当、食物添加剂、酒精摄入过量、误服有毒食物如毒蕈、放射线损伤,除此之外肝外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简接造成其损伤的也不少见。这些因素还和患者的身体对导致损伤的因素的反应性不同而呈现出很大差异。如不同基因型导致的病人个体药物生物转化的差异,称为遗传多态性药物性肝病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