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其法  王军慈 《重庆医学》2013,42(17):2040-2042
转变不良健康行为习惯是预防慢性病的有效措施,而习惯却难以改变,如何转变不良健康习惯是预防慢性病的重要问题。习惯具有自动性与固定化等特征,面对多样性的世界,习惯的这种固定行为模式不能有效地提高人们的适应性。但由于人们的理性具有有限性,以及理性不能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等原因,使习惯这种固定行为模式依然成为主要的行为模式。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健康基线调查,发现社区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危险人群目前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疾病预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加强慢性病及其危险人群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围绕健康管理,强调健全管理机制、注重团队服务能力、体现服务人文温馨、严格质量控制与效果评价等;通过健康管理,逐步改变慢性病居民及慢性病危险人群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促进健康行为形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慢性病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长期饮食的不健康、体力活动的缺乏以及过度的精神紧张等不良的行为习惯于生活方式是造成慢性病出现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乡镇社区的居民。因此,强化对乡镇社区居民慢性病现况及其与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相关的危险因素的调查与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某企业3184名知识分子慢性病发病行为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越来越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慢性病的发生与不良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为了解慢性病发病行为危险因素存在情况,以便为开展健康促进,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提供基础资料,2003年对某大型企业35~60岁参加健康体检的知识分子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5.
中山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探索中山市慢性病发病主要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社区干预和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 ,并应用多因素分析的基本方法 筛查危险因素.结果 中山市社区人群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8.51%、6.65%、0.89%、2.79%、0.78%、2.07%;中山市社区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吸烟、超重和家族史.结论 慢性病的防控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关系密切,积极引导社区群众戒除不良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病的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6.
口腔疾病是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如龋病、牙周病、牙列不齐、口腔恶性肿瘤等 ,目前在我国仍是发病率很高的疾患 ,其中龋病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列为继心血管、恶性肿瘤之后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非传染性慢性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社会因素在口腔疾病的发生及控制上的作用已被人们所认识。目前普遍认为 ,不良口腔习惯(不刷牙、吸烟 )等、错误口腔卫生观念、高糖饮食、高氟或低氟饮水等是口腔疾病的危险因素 ,它们有着明显的社会属性 ,与心理因素、生活方式、文化修养、行为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应该重视口腔疾病…  相似文献   

7.
张瑞桥  周胜勋 《中外医疗》2011,30(26):143-143
慢性病已成为影响社区职工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问题,不良行为、不良生活方式等高危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密切相关,健康管理是综合防治慢性病、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有效方法,综合医院体检中心开展慢性病健康管理更具有优势。本文结合我院体检中心11642名健康体检资料,进一步讨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可行性、方法及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8.
朱红洁 《当代医学》2011,17(31):118-119
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开展自我管理课程,让慢性病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身心力行健康行为,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疾病,改变其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在社区选择30~4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授课及干预,6个月后进行干预效果评价:患者及家属了解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患者能主动管理自己的健康问题,积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疾病,从而达到了改善健康状况的目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社区35~79岁居民生活习惯与主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调研中老年人生活习惯与慢性病的发病趋势的相关性,提出促进健康的建议和措施。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方法,在广州市越秀区梅花村街社区抽取650名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生活和行为习惯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糖、血脂等检验,对相应调查和检查结果用字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及完成体检者589份,有效回收率为90.6%。社区中老年人中男性有吸烟史者占52.8%,女性仅占1.1%;有喝酒习惯的男性占25.5%,女性仅占3.5%;有规律运动习惯者占7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混杂因素后,男性(OR=188.39)、有喝酒习惯(OR=3.84)以及被动吸烟每周3~5d者比基本没有被动吸烟者(OR=2.96)是中老年居民吸烟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则为保护因素,尤其是大专及以上学历者相比文盲而言(OR=0.04),吸烟者少。本调查发现,中老年居民的慢性病发病率较高,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7.4%、12.3%和70.3%;而且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患病知晓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老年居民吸烟习惯与性别、喝酒习惯、被动吸烟时间和文化程度有关。城市社区中老年人主要慢性病患病率高,知晓率低,健康教育和定期体检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某社区卫生服务站所管辖的常住居民1500人作为抽查对象,分层抽样法随机选取300名作为调查对象,调查300名常住居民慢性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居民日常的不良生活,并对300名常住居民多次开展健康教育。对300名常住居民在此进行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居民日常不良生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300名常住居民健康教育后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健康教育之前,同时对300名常住居民进行健康教育之后,其生活上的不良生活习惯有所改善,健康教育前后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不良习惯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开展健康教育不仅仅提高了居民的健康素质,同时对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北京市某社区知识分子人群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按照辖区人口5%的比例,抽取2467名该社区的知识分子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该人群进行为期2年的健康行为干预研究。结果:干预前,该社区知识分子人群的两周患病率为28.62%,两周就诊率为18.71%,慢性病患病率为31.26%;慢性病前5位分别是高血压(25.01%)、高脂血症(19.90%)、肥胖症(10.99%)、糖尿病(8.23%)和冠心病(7.13%);32.18%的知识份子存在各类心理健康问题,26.47%的知识份子需要心理康复与干预治疗。干预后,两周患病率下降至23.28%,吸烟、酗酒、久坐、饮食不均衡,三餐无规律、超负荷工作等不良生活和工作方式有所改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结论:社区知识份子人群健康状况较差,慢性病危险因素与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和健康行为形成等相关;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为干预能有效降低慢性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12.
李宁燕  王卫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8):1042-1042,F0003
目的了解宣武区15岁以上居民主要的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宣武区6950名15岁以上居民进行主要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问卷调查。结果全区15岁以上人群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呈多样化,仍存在许多不健康的行为和饮食习惯。结论普及健康常识、促进健康行为及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深圳大学城研究生院研究生的行为习惯及健康保健知识的获得途径,以便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指导学生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方法 体检同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校园内的470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43.64%的同学存在不规律睡眠;从整体上看存在运动量不足;学生素质较高,有不良嗜好者少,在偶饮酒及吸烟人数中男同学较女同学多。结论 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行为习惯,调动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培养更多优秀的研究生。  相似文献   

14.
社区老年人健康相关行为与慢性病现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和健康相关行为的基本情况,以便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和进行老年人的健康行为干预,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方法 采用自编社区老年人健康调查问卷,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入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的一般状况、健康相关行为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等。结果 调查发现,吸烟、缺乏运动、超体重等在老年人群中存在,慢性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3.9%,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患病也比较高。结论 应加强老年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别是应系统地、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卫生知识的知晓率,通过行为干预纠正老年人的不良生活习惯,促进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生活方式的作用。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采用类实验研究的方法,对30名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的住院患者开展包括讲授、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的健康教育,教育过程中综合应用“知信行模式”和“健康信念模式”,强调对患者健康信念的确立,出院3个月后使用生活方式问卷,以评价其生活方式的变化。另用30名病情相似的患者作为对照。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除了知识的传递,健康信念的确立对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促进患者建立适合心脏康复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南通地区2008-2011年居民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技能形成率,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慢性病知识和行为/技能的问卷调查。结果:(1)共调查4 652例,男2 020例,女2 632例。2008-2011年4年间居民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5.88%、44.72%、57.83%和60.93%;行为/技能形成率分别为33.46%、26.18%、44.46%和44.95%。(2)居民的行为/技能形成率均低于知识知晓率。城市居民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4.14%、65.60%、57.60%和54.22%,乡村居民慢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3.73%、65.30%、51.81%和53.76%。城市居民行为/技能形成率分别为41.10%、51.80%、44.80%和41.06%;乡村居民行为/技能形成率分别为46.52%、56.34%、47.43%和46.47%。城乡居民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男女性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人群中以25-34岁人群行为/技能形成率最高。2011年乡村居民的行为/技能形成率48.51%,城市居民44.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008-2011年不同文化程度居民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8-2011年各年度不同文化程度居民慢性病行为/技能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应采取适应不同人群的对策,侧重信念的提高、行为的改善,从而有效地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A clinician reflects on how nutrition and exercise assessments are integral to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more broadly, how these assessments can increase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ient. Nutrition, metabolic control, self-esteem, and self-care are often intertwined. Using a team approach and acknowledging patient effort and attitude change can help patients modify lifestyle patterns, although the road to change may be slow. Exercise counseling should be part of nutrition recommendations. Poor nutritional habits represent a major challenge to improving health status and will require the coordinated efforts of health care provider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in society.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动机访谈对社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和健康行为改变的效果,为社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行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澳大利亚和中国专家共同设计的美好生活俱乐部调查问卷,以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部分社区287名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人口学资料、慢性病患病情况和健康相关指标,以及中老年人自我健康评价、心理压力测量、生活满意度量表、行为改变阶段评估。共回收有效问卷265份,有效率为92.3%。结果经过动机访谈干预后的慢性病患者自报症状、生活满意度得分高于干预前(F=8.527,7.697;P〈0.05),心理压力量表、行为改变阶段得分低于干预前(F=229.483,91.613;P〈0.01),在身体状况自评、功能状态和社会功能评价这两个指标中的得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22,2.084;P〉0.05)。经过干预后,认为自己的健康程度在比较好及以上的从102人上升到114人、生活满意度中等及以上的人数从255人增加到265人;心理压力高度危险的从5人降低至1人;行为改变阶段中,处于行动期的人数从1人增加到20人、处于准备期的人数从138人上升到215人。结论动机访谈技术能明显加强社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促进健康行为改变。但由于行为改变阶段的渐进、分阶段、螺旋式的复杂发展过程,有必要对社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持续的动机访谈支持,巩固其行为改变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三峡坝区宜昌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其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全宜昌市年龄≥35岁在该地区居住5年以上的常住居民5997人进行调查。结果:自报慢性病的高血压患病率11.5%;冠心病患病率2.5%;脑血管病患病率1.8%;糖尿病患病率2.1%;肿瘤患病率0.8%;近5年未健康体检率为65.3%;人群慢性病患病率高低与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有关。结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人群保健意识淡漠;健康教育活动对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起着较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与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诱导人们建立科学合理地膳食结构和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是预防控制慢性病唯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农村妇女的饮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农村妇女饮食行为存在的问题,为农村妇女的饮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沈阳市郊区农村妇女进行整群抽样,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20名农村妇女进行一般状况、饮食行为方式及饮食相关知识的调查。结果:农村妇女中普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饮食行为,膳食不平衡、食物种类单一、缺乏营养饮食健康知识。结论:有必要对农村妇女进行有针对性的饮食营养健康教育,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提高其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