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教融合育人教学模式对护生应对方式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将403名高职护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98名,对照组205名。实验组采用医教融合育人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教学,分别于教学前后采用应对方式问卷、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评价两组护生应对方式及职业自我效能感,并分析应对方式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结果 教学后,实验组护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入组时及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护生教学前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03名护生中有163名(40.45%)护生倾向于采取成熟型应对方式,有62名(15.38%)护生倾向于采取不成熟的应对方式,178名(44.17%)护生采取混合型应对方式。教学后,实验组护生成熟型应对方式得分均较对照组及入组时升高,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得分较对照组及入组时降低(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入组时,护生成熟型应对方式与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订计划、问题解决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均呈正相关,不成熟型应对方式与上述指标呈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团体沙盘游戏治疗对考试焦虑的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应付方式及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广西某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120人,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总分均>15分,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实验组进行共8次的团体沙盘游戏治疗干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后一周采用TAS、应付方式问卷及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GSES)对两组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前后对照组各个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TAS得分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01).干预后实验组应付方式问卷的解决问题、合理化因子得分均升高(P<0.05),自责、退避因子得分均降低(P<0.05);实验组的解决问题、合理化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GSES各量表得分均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沙盘游戏治疗对改善考试焦虑的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应付方式及自我效能感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应付方式的关系,为制定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659名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医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且存在性别差异,男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高于女大学生(P < 0.05)?②总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各维度与应付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因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 < 0.05);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各维度与自责?幻想?退避这三种消极应付方式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 < 0.05);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自我评价?问题解决维度与应付方式的合理化因子存在负相关(P < 0.05)?③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者多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而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者多使用消极的应付方式?结论:医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应付方式间存在一定关系,应注重大学生积极应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团体认知行为心理辅导对高职高专护生低自我价值感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1 818名护生进行测试。筛选35名人际维度低于全国常模的护生作为干预对象,实验组18名,采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17名不予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人际维度得分均衡可比(t=0.10,P>0.05),实验组干预前后人际维度自我价值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1,P<0.001),对照组实验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P>0.05)。两组干预效果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可有效提高人际自我价值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人际敏感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SCL-90对546名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新生进行实名调查,筛选出人际敏感因子分≥2.5的被试30名,其中15名作为实验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15名作为控制组。采用前测—后测的实验设计,6周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再测。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人际敏感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P=0.984)。实验组和控制组人际敏感因子后测得分均显著低于前测得分(t=6.896,4.241,P<0.01);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人际敏感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控制组人际敏感因子得分(t=-2.813,P=0.011)。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新生的人际敏感有显著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复模拟体验教学在骨科护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骨科50名实习护生,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实验组采用重复模拟体验教学.比较两组护生考核成绩、职业自我效能感.结果:实习结束后,实验组护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职业自我效能感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护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分析职业规划辅导对职业认同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护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护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对225名在校护生进行调查;随机抽取一年级2个班级76名护生分别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由护理专业教师参与,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0周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结果:实验组职业认同总体得分由(84.16±13.17)分提高到(97.87±8.73)分;目标计划、自我提升、反馈修正3个维度得分均提高(均P〈0.05)。结论:在校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有助于提高护生职业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念冥想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护生考试压力、焦虑和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19年11月98名护理专业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未施加任何干预,实验组在考试前进行为期4周的正念冥想训练联合音乐疗法,观察两组压力、焦虑情况和护理操作得分。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护生的CPS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护生的SAI、TAI得分降低,且实验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生的护理操作得分为(87.56±4.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71±7.93)分(P<0.05)。结论:正念冥想训练联合音乐疗法的护理教育能有效减少护生压力和焦虑,提高护生的护理技能得分。  相似文献   

9.
丛潜  丛征途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40(10):928-929,933
 目的评估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一医学生自动思维模式及行为应付方式的效果和作用。方法采用自动思维问卷(ATQ)和应付方式量表(CSS),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大一医学生进行2 次评估,比较2 次问卷评估结果的差异。结果在2 次自动思维问卷评估中,干预组及对照组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应付方式问卷评估中,团体辅导后干预组自责因子得分显著降低( P <0.05),求助因子得分显著增加( 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因子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对照组团体辅导前、后应付方式问卷评估各因子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显著改善学生的自责、求助等应付行为,而对其他应付行为及自动思维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涯团体辅导对护理专业本科生生涯规划的影响.方法:以某护理学院大三、大四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按照入组标准选出的64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人,实验组接受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每周1次,每次2h,共8次;对照组不接受辅导.采用自编本科护生生涯规划问卷、自编团体成员满意度调查表、自编团体辅导效果调查表、访谈等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①辅导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生涯规划问卷各问题肯定同答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辅导后:实验组对护理及相关行业认识清楚的比率高于对照组(p<0.01),对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认识清楚的比率高于对照组(p<0.01),对自己未来3~5y发展计划认识清楚的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生涯定向类型中自主决定型的比率率高于对照组(p<0.01),对生涯规划步骤和方法了解清楚的比率高于对照组(p<0.01),对现在所学与未来职业关系认识清楚的比率高于对照组(p<0.01),对生涯规划感兴趣的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护理及相关行业认识清楚的比率较实验前提高(p<0.01),实验组对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认识清楚的比率较实验前提高(p<0.01),实验组对自己未来3~5y发展计划认识清楚的比率较实验前提高(p<0.05),实验组生涯定向类型中自主决定型的比率较实验前提高(p<0.01),实验组对生涯规划步骤和方法了解清楚的比率较实验前提高(p<0.01).②辅导结束时,成员满意度较高,辅导效果较好.③访谈显示团体经验对成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结论: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可以改善本科护生的生涯规划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临床导师团体辅导实训模式在护理专业学生(护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21名四年级五年制高职护生分为试验组(176人)和对照组(145人),两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课及对照组实训课均由学校统一组织,试验组实训课则由临床导师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团体辅导。教学结束后,使用护生职业认同问卷、护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及团体辅导主观评价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试验组护生职业认同问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护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总分及职业认识和自我规划两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团体辅导满意度较高。结论临床导师团体辅导实训模式有利于提升护生职业认同和职业规划水平,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前移的有益尝试,能促进护理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团体辅导对改善铁路新入职职工人际困扰、情绪及工作倦怠状况的效果。方法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和工作倦怠问卷对铁路新入职职工进行测评,选取状况最差的30名职工,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经初步面谈后,实验组按设计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进行10次的团体辅导,两组再进行量表后测,实验组增加"团体活动效果评估表"评估。比较两组量表得分。结果实验组团体辅导后待人接物、异性交往及总得分低于辅导前(t=1.99,2.21,2.7,P0.05),和低于对照组后侧结果(t=2.30,4.21,3.41,P0.05,0.01),实验组团体辅导后正性情绪得分高于辅导前(t=4.06,P0.01)、负性情绪得分低于辅导前和对照组后测结果(t=4.78,2.28,P0.01,0.05),实验组团体辅导后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及总得分低于辅导前(t=2.56,2.78,3.21,P,0.05,0.01)、低于对照组后侧结果(t=3.67,3.03,2.34,P0.01,0.05)。效果评估15各条目有效率均在70%以上。结论团体辅导能降低铁路新入职职工部分人际困扰,提高正性情绪和降低负性情绪,能降低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但对成就感低落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职生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及其有效的干预策略。方法采用Beck抑郁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对81名高职生进行团体施测,并对筛选出的56名具有抑郁症状的高职生作为试验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35名抑郁高职生作为对照组,不接受任何试验处理。结果试验组干预后测抑郁得分在统计学上显著低于干预前测抑郁得分(自编抑郁量表:t=4.103,P=0.000;Beck抑郁量表:t=2.885,P=0.005);并显著低于对照组后测抑郁得分(t=21.029,P=0.019)。结论团体心理咨询对高职生抑郁情绪的改善有显著效果。因此,团体心理辅导值得在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资本在高职护生社会支持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某高职院校三年制护理专业3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分别测量护生心理资本、社会支持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采用AMOS24.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护生社会支持总分和各维度得分与心理资本得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得分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228~0.857,P < 0.01)。Bootstrap检验显示,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间起部分中介作用(P < 0.01),在社会支持利用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间起完全中介作用(P < 0.01)。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0.8%;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三个维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间的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54.9%、63.9%、83.7%。结论社会支持及心理资本均能正向预测三年制高职护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且社会支持通过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分析内隐学习于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我校100名高职护生当作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护生各为50名,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学习的方式,观察组采取内隐学习的方式,经干预后利用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应付方式问卷以及一般性自我效能量表来实施调查。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干预,观察组一般性自我效能、考试焦虑以及应付方式等方面均比对照组优,二者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观察组护生课堂教学效果、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均比对照组好,二者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高职生基础护理教学中应用内隐学习,不仅可有效弥补在传统教学中所存缺陷,同时还可有有效改善与发展护生一般自我效能、考试焦虑以及应付方式等方面的实际状态,提高其技能成绩以及理论成绩,继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周娟  王惠丽  杨帆 《新疆医学》2015,45(1):59-61
目的:探讨动机访谈路线图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教育,实验组给予动机访谈路线图的糖尿病行为改变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生化指标和自我效能状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干预前(P<0.05),试验组自我效能总分及6个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动机访谈路线图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良好方法和工具,值得在临床健康教育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急诊科实习护生进行自我效能干预的效果。方法将在急诊科实习的护理专业本科生76名,随机分为实验组38名和对照组38名,对实验组进行自我效能理论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行为的干预。结果实验组护生的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技术、护理基础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学习态度、总评等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劳动纪律情况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对在急诊科实习护生的认知行为干预,可增强护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急救技术和急救知识。提高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动机性访谈的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自我效能、自护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52例CHF患者,根据患者意愿选择的护理干预方式分为干预组(n=72)与对照组(n=80)。对照组进行常规住院护理和出院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动机性访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自护行为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各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动机性访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CHF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护行为和生存质量,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自我效能理论对临床实习护生管理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对临床护理实习生的认知行为进行干预,为临床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对策。方法将2006~2007年临床护理实习的76名本科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干预,促使护生通过他助,提高自知,依靠自助,达到自觉培养、维护及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感;对照组按常规进行临床实习。结果实验组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服务态度、学习态度、总评等五个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劳动纪律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我效能理论可增强实习护生的的自我效能感,临床带教老师在护生自我效能提高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我认知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影响,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遵义医学院临床心理专业学生26例为实验组;对照组为遵义医学院临床其他专业学生52例,以性别、年龄、民族、家庭经济状况、双亲或单亲家庭或父母离异、农村或城市为配比条件,采用1∶2配对.对实验组进行连续7学期的自我认知的团体辅导,两组分别作辅导前后测评比较.测量工具为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结果 实验组团体辅导后解决问题、求助、自尊水平、总支持、主观支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自责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实验后的解决问题、求助、自尊水平、总支持、主观支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自责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实验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我认知团体辅导可以提高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调节能力,指导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自我调适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