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患者就医道德的实质进行了探析,阐述了我国患者就医道德现状以及患者就医道德与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要提高患者的就医道德,需要教育患者正确认识医疗行为;医务人员要通过积极的医患沟通,赢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医务人员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大众传媒应客观公正的报道医疗事件,并积极进行医学知识宣传;司法机关要公正执法,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相似文献   

2.
杜萍 《医学与社会》2012,25(3):39-41
我国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主要来源包括3个方面:古代医德要求、西方医德要求、现代医德要求,而当前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已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根据最新调查结果,患者对医务人员道德评价总体情况良好,但仍存弊端。针对于此,公立医院医务人员道德建设工作机制应从以下3方面着手:医改政策跟进落实、职业道德监督审查和职业道德长效教育。  相似文献   

3.
医患关系的伦理和法律属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前人们从法律道德方面对医患关系缺乏比较规范的研究,本文对此加以对照,同时,认为当前医患之间的法律冲突主要是由于医务人员的道德缺陷,而承担法律责任的却是医疗卫生单位,从而得出医疗卫生单位进行医德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乡村两级医务人员所处的独特的医德关系及道德环境现状,探寻其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并结合乡土社会的具体情境提出适宜的伦理改善之策。 方法 选取北京市北部某远郊区县,分层抽取3个乡镇,进行实地观察研究,观察访谈村民及乡镇卫生院患者48人,同时对该区14个涉农乡镇进行分层随机问卷调查,调查村民及乡镇卫生院患者350人,基于需方视角分析乡村两级医务人员置身的医德关系及道德环境,分析其中存在的伦理问题。 结果 被调查的村民及乡镇卫生院患者,对于当前乡村两级医患关系性质的认知,均以"诊疗关系"为主。在村级,村民认为医患之间处于第二位的关系是庄亲关系,这一比例(11.79%)明显高于乡镇卫生院患者的选择结果(1.10%)。村民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疗机构信任度分别为78.69%和80.67%;对乡镇医务人员和村医的信任度分别为81.88%和85.55%。 结论 乡村两级医务人员所处的道德环境有所差异,村级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受家庭道德和公共道德的交互影响,乡镇医务人员更多地呈现出职业道德的原貌。被调查对象对于村级医务人员及村卫生室的信任程度略高于其对乡镇级的信任程度。乡村两级医务人员要想与患者之间建立起持久的信任关系,均须在强化自身诊疗服务技能的同时,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行,使患者从对其能力信任的建立上升至为终身的德行信任。   相似文献   

5.
医德是在社会道德和医学科学发展制约下,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医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医学院校学生的医德教育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社会医德现状进行了再思考,提出一些可行的医学院校学生医德素质培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改革与医德     
我国当前的改革对医学道德影响如何?对此,不少人持悲观态度,本文对此有不同认识。从当前医疗卫生工作的实践上看,医疗活动中确实存在着不少不正医风。如有些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一切“向钱看”,甚至见死不救”,有些医务人员见人行事,对患者不一视同仁,为了达到某些个人目的,对领导、“权势者”以及华侨、外宾等热情周到,甚至奉承谄媚,而对无“利”可图的服务对象则随便应付,甚至不予理睬;有些医务人员以医业营  相似文献   

7.
周雪萍 《大家健康》2016,(3):283-284
青年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状态是医院思想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通过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医院青年义务人员的思想政治状况、职业心态现状、道德价值观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青年医务人员在思想政治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注重对青年医务人员的心理辅导和有效引导,改善促进青年医务人员思想状态的健康发展,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实施.  相似文献   

8.
科技查新对医务人员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极其重要的基础作用.根据医务人员提交的科技查新材料,结合科技查新分析结果,认为当前医务人员信息素质状况亟待提高,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青年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状态是医院思想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通过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医院青年义务人员的思想政治状况、职业心态现状、道德价值观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青年医务人员在思想政治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注重对青年医务人员的心理辅导和有效引导,改善促进青年医务人员思想状态的健康发展,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实施。  相似文献   

10.
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因为医务人员的服务对象是人,医德高尚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程度和生命安危,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也体现了一定社会精神文明的程度。医科学生是未来的医务人员,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因而对他们加强医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医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自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独立性,但也受到当时社会道德总体水平的制约,实际上也表现了社会的道德水平。另一方面,医务人员的医德品质对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是中医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学习和继承传统医德的精华思想,对于培养现代医务工作者正确的职业观、提升其职业理想;对于改善现代医患关系;对于帮助医务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廉洁行医;对于加强医德修养、提高医务人员医德品质和境界、推动医德医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于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医学教育及实践偏重于科学知识及技术训练,大批工作者被培养成为患了医德情感缺失的医学技术工人,促成了医学技术伦理矛盾的形成。医务人员要理解,医学不仅要始终盯住病魔,更要重视在痛苦中呻吟的病人。在从医素质的储备期就应重视医德情感的养成,自觉接受医备锻炼,唤回对生命的关爱。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央苏区医学道德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苏区医学道德是在革命斗争的熔炉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新型的革命人道主义的体现,是无数革命医务人员用生命和鲜血构筑、凝聚而成的一种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通过回顾历史,概述了中央苏区医学道德的基本精神包括:革命信念、服务宗旨、奋斗精神和工作作风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代医学技术临床应用中产生的医学道德滞后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医院医学研究人员和医生、患者、家属对现代医学技术伦理问题的调查,分析当前医学技术应用引发的医学道德问题现状,以新型医德观念为指导,诠释现代医学发展产生的医德理论困惑,为使医学道德对医学的发展起积极的导向、支持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拜金现象与医德底线和医疗风险责任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倡导和界定医德底线的警示作用,是摒弃拜金现象渗入医疗服务行业,进而提高医务人员人格素质的一个现实命题.拜金现象授意下的医疗服务对医德底线构成威胁,是医疗违规行为、医疗风险责任和医疗消费者投诉的重要诱发因素.拜金现象构成了医疗违规行为和医疗风险责任举证的要害.  相似文献   

16.
浅论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精湛的医疗技术水平和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师德建设关系到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着眼于目前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实际,创新师德教育的新途径,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临床教学中教师应当把医德医风教育贯穿始终,使学生平稳地度过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夯实口腔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口腔医师。  相似文献   

18.
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使外在的医德原则、规范和要求,内化为医务人员自身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信念,并且在医疗活动中通过医德行为表现出来。伴随医疗实践活动而进行的医德修养,提升了医务人员的医德境界,在医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德教育是社会公共道德教育和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总称。现代医学教育告诉我们,面对守望生命的神圣事业,完善医学生的医德养成教育是医学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对医德养成教育的价值、价值分析、价值冲突、价值导向以及构建医德养成教育的约束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刻的、积极的哲学思考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学科知识“枯燥”辨楠柯学科知识“枯燥”吗?“枯燥”一词常与“无味”或“乏味”搭配。是枯燥便无味,是无味便枯燥。无味了,那还有谁品尝呢?更不用说贪食了!即是饿人也乏食欲的。有文不厌其烦的在文中反复说他教的学科知识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那么这个学科还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