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茜  张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11):1689-1689
图1子宫底后壁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呈放射状穿入内膜图2宫颈呈低回声,血流信号丰富呈环绕状图3MR的T2像显示内膜信号局限于宫腔,与颈体交界及宫颈信号不同患者女,46岁,主因“阴道不规则出血4个月伴有下腹坠痛”于2006年4月入院。妇科检查发现宫口组织物,活检病理示子宫内膜样腺癌  相似文献   

2.
对超声显像子宫内膜癌误诊为子宫肌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43岁。因月经失调、量多0.5 a就诊。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稍大,双侧附件未扪及异常。超声所见:子宫前位,略增大,大小约7.7 cm×6.3 cm×5.7 cm,宫颈内口见节育环,肌部回声欠均匀,后壁见一偏低回声区约2.0 cm×1.8 cm,境界尚清,内部回声均匀。宫腔线居中,内膜厚约1.1 cm。左侧卵巢2.7 cm×1.8 cm,右侧卵巢2.7 cm×1.5 cm。超声诊断:(1)子宫肌瘤?(2)环位下移。患者遂行取环+诊刮术,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腺癌(高分化),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检查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原发灶的超声造影(CEUS)参数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术前接受CEUS检查的84例子宫内膜癌,根据术后病理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组(12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72例),比较2组CEUS参数[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强度(PI)]及临床病理特征(年龄、瘤体大小、肌层浸润程度、病理分型、组织分化程度及脉管浸润),对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T、MTT、瘤体大小(≥2 cm)、肌层浸润程度(≥1/2肌层)和脉管浸润(有)对盆腔淋巴结转移有所影响(P均<0.05);AT(OR=2.308,P=0.003)、MTT(OR=4.380,P=0.049)、瘤体大小(OR=1.575,P=0.032)及脉管浸润(OR=5.962,P=0.021)为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CEUS参数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对提示是否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可用于术前评估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4.
5.
6.
对我们2003-08~2006-05收集并经病理证实的超声误漏诊子宫内膜癌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超声造影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两种技术探讨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病灶的图像特征,并对子宫内膜癌进行分期评估.方法 运用超声造影和磁共振成像两种技术分别对74例(超声造影组和磁共振成像组各37例)病理证实为Ⅰ期子宫内膜癌伴有肌层浸润患者术前影像表现及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术前超声造影诊断Ⅰa期(3例)、Ⅰb期(17例)和Ⅰc期(11例)子宫内膜癌31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3.8%(31/37);31例子宫内膜癌病变超声造影表现:Ⅰa期(3例):病变区子宫内膜呈不均匀性低或等增强,与肌壁分界清,肌壁呈均匀性强化;Ⅰb期(17例):病变区子宫内膜呈不均匀性中等或高增强,与肌壁分界不清,受累肌壁厚度≤1/2肌层厚度;Ⅰc期(11例):病变区子宫内膜呈不均匀性高或中等增强,与肌壁分界不清,受累肌壁厚度>1/2肌层厚度,内膜及受累肌壁增强及消退多早于正常肌壁.(2)术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Ⅰa期(3例)、Ⅰ b期(18例)和Ⅰ c期(10例)子宫内膜癌31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亦为83.8%(31/37);31例子宫内膜癌病变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现:Ⅰa期(3例):病变的子宫内膜呈不均匀高信号,结合带完整;Ⅰb期(18例):病变的子宫内膜呈不均匀高信号,结合带中断且子宫肌层内缘边界不清,受累肌壁呈不均匀性高信号,受累肌壁厚度≤1/2肌层厚度;Ⅰc期(10例):病变的子宫内膜呈不均匀高信号,结合带中断且子宫肌层内缘边界不清,受累肌壁呈不均匀性高信号,受累肌壁厚度>1/2肌层厚度.(3)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术前超声造影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估Ⅰ期子宫内膜癌浸润肌层深度诊断的准确率均为83.8%(31/37).结论 术前正确认识超声造影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图像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诊断及术前分期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及术前分期有相同价值.  相似文献   

8.
俞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165-3165
对Ⅰa期子宫内膜癌伴输卵管积脓1例超声表现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51岁。因间断性腹痛1月余入院。妇科查体情况:外阴阴道未见异常,宫颈光滑、充血、抬举痛,子宫后位,轻度压痛,右侧附件区可触及一大小约5 cm×5 cm囊性包块。  相似文献   

9.
MRI及彩超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MRI及彩超表现,评价MRI及彩超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MRI及彩超征象,对18例行手术治疗者术前通过MRI及彩超对肿瘤进行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子宫内膜癌MRI表现:T2WI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宽,癌灶信号高于肌层,但略低于邻近尚残留的内膜和腔内黏液。分期准确度为77.8%,对肌层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度为87.5%。子宫内膜癌彩超表现:肿瘤内彩色血流信号丰富,呈现低阻力血流,RI=0.35±0.05, 彩超分期准确度77.8%,对肌层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度为75%。结论:MRI及彩超能多方位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癌癌灶及侵犯范围;对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有很高的价值。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对肌层浸润深度及邻近盆腔有无转移结节病变显示不如MRI清晰、直观,综合分析判断将大大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1病历摘要 例1:女,56岁。因阴道不规则出血2a,下腹坠痛3个月于2006—03—15入院。妇检:阴道上1/3见一肿物填塞,表面光滑,灰红色,质硬,无法暴露宫颈口。子宫不规则增大如孕20周,质硬界清,活动受限,无压痛。双附件区未及异常。B超提示:子宫肌瘤(宫颈肌瘤)。拟诊:宫颈肌瘤。于2006—04—12行开腹手术,术中见:子宫体增大,如孕7周大小,宫颈左前峡部下方可及肿物  相似文献   

11.
病例 女,28岁。因腰酸痛10天就诊。超声检查: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输尿管中上段未见明显扩张。膀胱充盈好,在膀胱三角区左、右输尿管末端膀胱开口处,可见两个向膀胱腔内突起的囊性暗区,囊壁薄,呈环状结构(图1),大小分别约:左侧1.3cm×0.9cm,右侧1.5cm×1.0cm。彩色多普勒:在输尿管喷尿时,可见囊性暗区扩大并见线状回声从囊内喷入膀胱。超声诊断:双侧输尿管末端囊肿。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TUR证实。  相似文献   

12.
假性静脉瘤的超声诊断(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性静脉瘤,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静脉平滑肌比较薄弱,加上受到机械性受力(外伤等)或者病理组织侵蚀破坏血管并致其破裂,静脉血涌入周围比较疏松的组织,并在血管周围形成局限的血肿,由纤维组织包裹而形成假性静脉瘤。假性静脉瘤在国内仅少数几例报道。笔者遇到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病例男,76岁,因背部无痛性肿块就诊。查体:左侧背部皮下触及一大小约70mmx60mm球形肿块,边界清,柔软有弹性,无明显压痛,可随皮肤移动。使用探头频率7.5-10MHz的线阵探头行超声检查:肿块位于皮肤与皮下层之间,大小约64mmx70mmx25mm,为中等偏低细密回声,内见敞在管道样无同声区,边界清楚,壁较厚,加压时肿块可轻度变形(图1)。  相似文献   

14.
病例 男,15岁。于8年前发现右上肢增粗,无明显疼痛及麻木感,未予治疗。近日发现增粗明显,偶有麻木感前来就诊。查体:右上肢较健侧增粗,皮肤有色素沉着,触诊有多个大小不等的肿物,叩击时有麻木感,右上肢肌力及活动尚可。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5岁.因下腹疼痛10余年,发现下腹肿块1个月,疼痛加重2天来我院就诊.超声检查:于左下腹探及一大小约103 mm×84 mm×92 mm,略低回声包块(图1),边界较清,内部回声不均匀,近包块边缘处呈不均匀低回声改变,嘱患者深呼吸,该包块后方与腹腔肠管未见明显相对移动,CDFI显示周边及内部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余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提示:左下腹实性肿物.  相似文献   

16.
病例男,13岁,近期发现颈部肿物,在基层医院诊断为颈部肿瘤拟手术治疗,后到我院行颈部彩超检查。彩超显示:颈前部舌骨上方皮下组织内见一肿块,大小11mm×14mm×7mm;舌骨右侧皮下组织内见另一肿块,大小24mm×24mm×7mm。2个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内部结构回声与腺体组织相似,但不同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彩色血流显像:  相似文献   

17.
病例男,22岁。因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入院行术前检查。腹部超声所见:肝脏左右叶大小一致,肝门位于中线。胆囊位于右上腹,内可见二枚1.0cm×0.5cm强回声团伴声影;胆总管上段见1.5cm×1.0cm强回声团伴声影。左季肋区未见  相似文献   

18.
图1 悬垂在前壁的部分胎盘 图2 附着在羊膜片上的部分胎盘(P),羊膜回声(短箭),羊膜片(长箭) 图3 子宫肌层内肌瘤(M)边界清楚,回声不均,中心低回声;P:胎盘;F:胎体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4岁,右上腹部隐痛不适半年;平素体键,无肝炎史.超声检查:肝左外、内叶及右后叶探及数个实性不均质略强回声团,形态欠规则,部分边界欠清,最大的4.0 cm×3.1 cm,左内叶探及5.2 cm×5.4 cm混合性包块,暗区为不规则片状;右侧腹部探及27.0 cm×11.1 cm×17.8 cm混合性包块,与肝右叶下缘无分界,随呼吸与肝同步移动,暗区为片状不规则,部分呈网络样;此包块占据右侧腹部,下达盆腔且压迫右输尿管致右肾轻度积水,余肝组织回声正常.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34岁,以右下腹痛20天、发现盆腔包块半天为主诉入院.平素体健,38天前因过期流产行清宫术,术后B超见子宫肌层内3 cm×3 cm团块状弱回声,疑为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