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测量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WV的影响.方法 对113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时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和PWV测定.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113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杓型组,<10%为非杓型组.全部病例均记录性别、年龄、心率、测定PWV值、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非杓型组24小时收缩压(24hSBp)、24小时舒张压(24hDBp)、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PWV值均比杓型组明显增高.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WV与24hSBp、24hDBp、夜间SBp、夜间DBp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增加PWV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特点。方法使用美国AcuutrakerⅡ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对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对照组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日间血压每20分钟、夜间每45分钟记录1次,对各种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4小时、日间、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血压负荷值等参数,老年对照组明显高于青中年对照组;老年高血压Ⅰ、Ⅱ、Ⅲ期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各组间比较收缩压和血压负荷值有较大差异。结论24小时、日间、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负荷值等参数诊断是高血压较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伴高血压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ADS)、心钠素水平.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2DMH组)72例,我院住院或门诊新诊断2型糖尿病不伴高血压患者(2DM组)68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C组)54例.对所有入选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昼夜血压的正常节律是否存在,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和舒张压(24 h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和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舒张压(nDBP),计算△MBP.并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血浆醛固酮、心钠素水平. 结果 2DM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显著高于C组(47/68 vs 9/54,P<0.05),其中以24hDBP、dDBP及nDBP显著升高(P<0.05).2DM组PRA、AngⅡ、ADS均显著高于C组(P<0.05).2DMH组PRA、AngⅡ、ADS显著高于2DM组(P<0.05).2DMH组及2DM组ANP显著低于C组(P<0.05). 结论 新诊断的不伴有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已有血压昼夜节律的紊乱且血清PRA、AngⅡ、ADS已开始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方法:对45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和27例高血压无脑卒中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24小时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白天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脑卒中组较无脑卒中组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血压下降负荷值,两者均呈非杓型,但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夜间平均血压升高,昼夜节律消失严重。  相似文献   

5.
霍嘉欣  马丽琳 《广西医学》1998,20(2):163-166
通过对24例老年健康者,21例老年高血压病人I期,26例老年高血压病Ⅱ期及15例老年高血压病Ⅲ期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日间每30分钟,夜间每60分钟记录一次,每例监测时间22~24小时,通过计算机分析计算后显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24小时,日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老年健康者(P〈0.05)。老年高血压病各期的血压负荷值与老年健康者比较,增高更明显(P〈0.01),尤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对治疗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血压、血浆醛固酮(aldosterone,Aldo)、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以及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 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高血压合并OSAHS的患者40例,测量晨起(7:00)、中午(12:00)、傍晚(17:30)、睡前(22:00)4个时间点血压,并抽血检测其血浆PRA、AngⅡ及Aldo水平.患者连续4晚使用CPAP治疗,再次测量患者血压和血浆PRA、AngⅡ及Aldo水平,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及PRA、AngⅡ、Aldo的变化.[结果]治疗4d后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血浆PRA、AngⅡ较前增加(P<0.01); Aldo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CPAP治疗降低了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的血压,并能有效的改善血管紧张素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夜间高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 30例正常人、3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 (必须同时具备夜间血压增高 )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同时采用放免法测定 8∶0 0、16∶0 0、2 2∶0 0、2∶0 0血浆肾素活性 (PRA)及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浓度。结果 :30例患者与 30例正常人 2 4h动态血压变化曲线相似 ,均呈双峰 谷状。高肾素型患者PRA、所有患者和正常人的AngⅡ水平昼夜变化规律相似 ,都在 2∶0 0时最低 ,8∶0 0达最高 ,此后 16∶0 0、2 2∶0 0时依次降低。高肾素型患者不同时间点的PRA活性均高于正常人 ,并与平均动脉压 (MAP)呈正相关 (P <0 0 5 )。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点AngII水平均高于正常人 (P <0 0 5~ 0 0 1) ,与MAP呈正相关 (P <0 0 5 ) ;其夜间AngII水平与夜间SBP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夜间高血压及血压昼夜变化节律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位睡眠障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仪观察82例伴睡眠障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4h的血压变化。设46例住院高血压不伴睡眠障碍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伴睡眠障碍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白天平均血压及夜间平均血压均高于对照组,且以夜间血压增高更明显。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白天及夜间血压均较高,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夜间血压负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夜间血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与高血压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37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资料。结果ⅡⅢ期高血压组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与平均舒张压,及收缩压,舒张压负荷均高于Ⅰ期高血压组(P〈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观察无症状脑梗死(ACI)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对38例高血压伴ACI(HT-A)组患者及70例高血压病不伴脑中风(HT-B)组患者分别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HT-A组夜间及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检出率均显著高于HT-B组(P<0.01)。表明ACI与动态血压均值、血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密切相关,以夜间血压负荷的持续时间及昼夜节律消失的关系为明显。结论高血压患者预测高血压性脑血管损害方面,动态血压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ABPM)特点。方法:使用美国Accutraker Dx型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42例老年EH患者、38例老年健康者及39例非老年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EH患者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增高,以收缩期高血压为主要表现;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也明显增高,仍以收缩期血压负荷增加为主要表现;出现昼夜节律性紊乱,低谷及勺型发生率明显降低(分别为40.48%和26.19%)。结论:平均动脉压和血压负荷可做为高血压诊断的重要参数;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及勺型发生率减低可做为高血压预后判断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术后镇痛对高血压痛患者内皮素(ET),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40例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术后根据需要间断肌注哌替啶镇痛;B组术后行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术后镇痛(PCEA)。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毕3h、术后24h及术后48h血浆ET、肾素活性(PRA)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监测心率、血压及VAS评分。结果B组术毕3h、术后24h及48h血浆ET值显著低于A组(P〈0.01),而且B组术毕3h及术后24h血浆PRA,AngⅡ值低于A组,B组术后收缩压(SBP)及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同期值(P〈0.01)。结论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术后镇痛,能有效减轻病人疼痛,抑制高血压患者ET、PRA和AngⅡ释放和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寻找引起晨间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高血压患者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检测血液中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生长激素(GH)、皮质醇(COR)水平。分析晨峰睡-谷值与AngⅡ、ALD、GH、COR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主要为低肾素型高血压。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脂和高血压病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晨峰组的AngⅡ、ALD均高于非晨峰组(P<0.05),血GH和COR也均显著增高(P<0.01)。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晨峰组的晨峰睡-谷值与AngⅡ(r=0.42, P<0.01 )、ALD(r=0.28, P<0.05 )、GH(r=0.45, P<0.01 )、COR(r=0.32, P<0.01 )均呈现正相关。结论 晨间血压升高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密切相关,也与血液中生长激素、皮质醇浓度过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负荷值(BPL)及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21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是否有靶器官损害分为单纯高血压组(A组)和靶器官损害组(B组),并对两组的BPL及血压昼夜节律进行分析.结果 B组的BPL,尤其是夜间BPL以及血压昼夜节律较A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应重视降低血压负荷值,尤其是夜间血压负荷值,纠正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5.
邓明尧  刘希超  何亚  陈良 《海南医学》2002,13(11):20-2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伤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ABPM)变化特点,了解动态血压监测对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伤的诊断敏感性。方法:对34例原发性高血压伴明显靶器官损伤(心、脑、肾)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与31例原发性高血压而无明显靶器官损伤患者动态血压进行比较。结果:合并明显靶器官损伤患者夜间血压均值及血压负荷值增高,血压变异性增大,呈非勺型昼夜模式。结论:ABPM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伤的检查手段之一,可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愈后作出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6.
静息心率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高血压患者145例。按RHR水平分为RHR1组(46例):〈65次/min;RHR2组(50例):65次/min≤RHR〈80次/min;2RHR3组(49例):≥80次/min。对入选患者测定静息心率、动态血压、血糖、血脂等。结果三组间动态血压参数比较:RHR3组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脉压(24hPP)、白昼脉压(dPP)、夜间脉压(nPP)均高于RHR1、RHR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RHR增高与收缩压、脉压增高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升高与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清晨血压是否升高分为晨峰组(MBPS组,83例)和非晨峰组(Non-MBPS组,97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的血浆ET和AngⅡ水平,分析两组间的血浆ET和AngⅡ水平差异,并分别分析两组中的血浆ET、AngⅡ水平与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MBPS组血浆ET、AngⅡ水平〔(82.53±12.24),(78.82±32.47)pg/ml〕高于Non-MBPS组〔(75.56±3.74),(59.34±31.7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BPS组中,血浆ET与24 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清晨舒张压增高值、清晨(6:00~10:00)平均舒张压呈正相关性;血浆AngⅡ与24 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清晨收缩压增高值、清晨(6:00~10:00)平均收缩压呈正相关性。Non-MBPS组血浆ET、AngⅡ与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MBPS组血浆ET、AngⅡ水平明显高于Non-MBPS组。血浆ET、AngⅡ水平可能与清晨血压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对65例EH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胰岛素敏感性测定。结果:治疗后24h平均pSB、pDB,血压负荷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8例,较治疗前42例显著减少(P<0.01)。治疗后各时点胰岛素与血糖比值(I/G)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指数(ISD)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葡萄糖 耐量试验120min和180min两个时点C/I比值比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0.05)。结论: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EH患者动态血压水平和血压负荷,改善血压昼夜节律,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115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及对照组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在对照组中有24例(61.9%)血压昼夜节律性消失;老年高血压Ⅰ、Ⅱ期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血压昼夜节律性消失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老年高血压Ⅲ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提示血压昼夜节律性消失较多见于高血压有并发症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OISH)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其与血压负荷的关系.方法对80例OISH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按左室结构不同分左室肥大组(LVH)和无左室肥大组(NLVH)、按血压负荷程度不同分血压负荷增高组和正常组,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结果和左心室功能的比较分析.并设健康老人30例和舒张压增高而收缩压不高的高血压者30例作为对照.结果 OISH组的左室结构及舒张功能均发生改变,其中LVH组较NLVH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明显增高(P<0.05),且以夜间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增高更显著(P<0.01);血压负荷增高组较正常组E峰明显减低、A峰明显增高、E/A值明显减低(P<0.05).结论 OISH可引起左室结构改变和舒张功能的早期损害,且左室结构和舒张功能的改变与血压负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