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ۺ������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病综合征是儿童常见的慢性疾病,估计儿童年发病率为(2~4)/100000,患病率为16/100000[1-2],我国部分省市、医院住院患儿统计资料显示,肾病综合征约占泌尿内科疾病患儿的21%~31%[3]。肾病综合征是由于尿中排出大量蛋白[成人>3·5g/d,儿童>40mg/(m2·h),或24h尿蛋白定量≥50mg/kg]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为主要临床特点,因此临床实践中依据“三高一低”的特点进行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并不困难。然而导致这一综合征临床表现的原因或病因却复杂得多,通常将各种病因分为两大类,一类原因不明,称为“特发…  相似文献   

2.
�����������21���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主动脉弓离断(IAA)的发病情况,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995—2004年收治的21例IA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IAA患儿年龄在12d至11岁(中位数1·5个月),男11例,女10例。占同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0·1%。其中A型18例(占85·7%),B型3例(占14·3%),无C型病例。所有病例均合并粗大动脉导管未闭及大型室间隔缺损,其它伴发畸形包括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主动脉瓣单瓣或两瓣畸形、主动脉瓣下狭窄。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10例,提示IAA或重度缩窄8例,未提示主动脉弓病变3例,漏诊率为14·3%。21例中3例超声心动图诊断比较明确且患儿心功能差,未做心导管检查直接手术治疗,术中发现与超声心动图一致;9例施行手术治疗;2例分期手术均为年长儿,手术效果理想;余7例施行一期根治术(6例为3个月以下婴儿,1例为5岁男孩),其中4例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3例围手术期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术后室颤、鱼精蛋白过敏和术后严重肺炎呼吸衰竭。结论超声心动图为初步诊断IAA的重要方法,但有一定漏诊率,确诊宜结合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婴儿期治疗采取一期根治术,病死率仍较高,围手术期并发症是导致死亡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儿童原发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0-10—2006-10在北京儿童医院病房收治的原发免疫缺陷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72例原发免疫缺陷患儿中以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病41例(57·0%),联合免疫缺陷病16例(22·2%),吞噬细胞数量和(或)功能缺陷8例(11·1%),以T细胞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病4例(5·6%),定义明确的免疫缺陷综合征3例(4·2%)。其共同特点为反复的、严重的、持久的感染,但病因不同,又有其各自的特点。如寻常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病史长者易合并肝脾大及关节炎。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发病年龄小,病死率高,除呼吸道感染外,迁延性腹泻较多见;而慢性肉芽肿病以反复的皮肤、淋巴结脓肿及易发生卡介苗播散性疾病为特点。结论原发免疫缺陷病以抗体缺陷为主。部分类型有其独有特点,根据症状、体征可进行相应的检查以明确诊断。约1/4患儿有阳性家族史,对此类患儿应慎重预防接种,以免为患儿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目前原发免疫缺陷病患儿管理仍极不完善,大量患儿失访或放弃治疗,形势严峻,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伴t(8;21)/AML1-ETO的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方法52例初治患儿,男34例,女18例,中位年龄12(4~18)岁,均进行了遗传学和/或AML1-ETO融合基因检测。诱导缓解治疗采用HA/DA/HAD方案,缓解后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7~12疗程的联合化疗。结果24%的儿童AML伴t(8;21)/AML1-ETO,男女比例1·9,FAB分型为M250例(96%);初诊时伴中枢神经系统浸润7·7%(4/52);WBC17·2(1·8~146·3)×109/L,初诊时WBC大于10×109/L者50·0%(26/52),大于50×109/L者3·8%(2/52),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者85·7%(36/42);细胞免疫分型CD19(44·4%),CD56(58·9%);单独为t(8;21)异常的13例(28·9%),Y染色体丢失22例,占男性患儿的64·7%;X染色体丢失3例,占女性患儿的16·7%,del(9q)6例;1疗程及2疗程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71·8%(28/39)和94·4%(34/36),4年的EFS率、DFS率和OS率分别为(25·4±9·6)%、(28·4±10·4)%和37·9±10·3)%。结论近1/4的儿童AML伴t(8;21)/AML-ETO,多见于FAB分型的M2型,男性居多,年长儿多发,易发生髓外浸润;高白细胞者少见,血清乳酸脱氢酶增高,细胞免疫分型较多表达CD19和CD56;细胞遗传学检查常伴有性染色体丢失和del(9q);诱导缓解治疗完全缓解率高,应用联合化疗进行巩固强化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脑梗死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儿童脑梗死4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以感染为病因22例(占50%);外伤14例(占32%),脑血管畸形4例(占9%)。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梗死位于顶叶者18例(占41%),额颞叶者14例(占32%),枕叶者8例(占18%),皮质下腔隙性梗死4例(占9%)。44例中40例基本治愈(占91%),4例显著进步(占9%),无1例恶化。结论儿童脑梗死以感染为病因者最多见,外伤其次,脑血管畸形者占一定比例;梗死部位以顶叶多见;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儿童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病例的临床特征和远期随访结果。方法截止2003-07-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SARS医疗小组收治的以及北京市卫生局科教处提供的北京地区儿童SARS病例共38例,根据卫生部SARS信息系统提供的临床信息总结分析儿童SARS病例的临床特征,在患儿出院后1年半左右,对38例患儿进行随访研究,随访的内容包括:(1)血压测量;(2)血常规检测;(3)肝肾功能检测;(4)肺:所有患儿进行X线胸片和肺功能检测,若二者之一有异常,则进一步进行高分辨CT检测;(5)股骨头X片;(6)心电图和心脏B超;(7)T细胞亚群检测;(8)患儿行为和主观生活质量评估,包括儿少主观生活质量和儿童行为量表;(9)血清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38例儿童SARS临床表现中,发热率为100%,咳嗽30例(78·9%),咳痰25例(65·8%),气促3例(7·9%),全身中毒症状中,乏力、肌肉关节酸痛和头痛的发生率分别是36·4%、7·9%和18·4%。从实验室检测看,38例儿童SARS中,外周血白细胞<4·0×109/L者8例(21·1%),(4·4~10·0)×109/L者25例(65·8%),>10·0×109/L者5例(13·2%)。血小板减少2例(5·26%)。部分病例肝肾功能和心肌酶轻度异常。共有16例儿童SARS病例家长按期完成随访研究。16病例中,血清抗SARS-CoV-IgG阳性和阴性各8例。血清抗SARS-CoV-IgG阴性和阳性病例的临床特征症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患儿的心肝肾功能、股骨头X片、T细胞亚类均正常,无高血压病例。3例患儿肺功能检查均示轻度异常,表现为FEF50-75轻度减低,R20轻度升高,其中1例行高分辨CT检查,结果正常。共有8例8岁以上患儿进行了儿童行为调查和儿少主观生活质量评估,未见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存在。结论SARS在儿童并不是一个严重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预后好,远期没有严重的并发症。但其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奥斯他韦 (达菲 )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的效果。方法 对 2 0 0 2年 12月— 2 0 0 3年 2月及 2 0 0 3年 12月— 2 0 0 4年 2月我院内科门诊临床拟诊流行性感冒 ,病程在 2d以内的患儿 ,按 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 5例。同时每组抽 2 5例患儿 ,做咽拭子病毒分离 ,观察发热、咳嗽、鼻卡他 /鼻塞等症状变化。治疗组用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的奥斯他韦 (达菲 ) ,4mg/(kg·d) ,每日 2次口服 ,疗程 5d。 结果 病毒病原学检查 :治疗组分离出甲3 型流感病毒 14例 ,乙型流感病毒 9例。对照组分离出甲3 型流感病毒 2 0例 ,乙型流感病毒 4例。奥司他韦 (达菲 )治疗组退热平均时间为 (2 0 8± 0 5 9)d ,咳嗽消失平均时间为 (4 6 7± 1 4 2 )d ,鼻卡他 /鼻塞消失平均时间为 (3 0 8± 0 91)d。与对照组相比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未做病原学的拟诊流感患儿用奥司他韦 (达菲 )治疗 ,与分离出病原学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奥司他韦可用于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进一步证明 ,按照中华医学会《流行性感冒诊断和治疗指南》的临床诊断标准 ,拟诊流行性感冒的患儿用奥司他韦治疗 (达菲 )同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婴幼儿慢性复杂性肛管、直肠炎症的病因及临床诊断方法。方法 2008年5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慢性复杂性肛管、直肠炎症患儿9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就诊时年龄1岁8个月至3岁。结合病因诊断,回顾性分析患儿病史、辅助检查以及经验性治疗结果。结果9例患儿最终病因诊断为Cronh病7例,肠结核1例,疑诊Crohn病1例。均存在贫血及前白蛋白低下,其中有4例血清IgG增高,7例IgA增高,结核抗体均为阴性;C-ANCA弱阳性2例(Crohn病和肠结核各1例)。结肠镜显示病变累及全结肠1例,左半结肠4例,乙状结肠及直肠4例。结肠镜检查结合组织病理学表现诊断为Crohn病2例,肠结核1例,经验性药物治疗后确诊Crohn病5例,1例诊断不明。结论婴幼儿慢性复杂性肛管、直肠炎症临床诊断需要考虑非特异性炎性肠道疾病的可能性,在明确诊断并治疗原发疾病前不宜局部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甲下外生骨疣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22例甲下外生骨疣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为(120.2±34.7)个月,范围为43~182个月;病程为(13.5±10.7)个月,范围为3~48个月。21例的病灶位于趾骨末节,1例位于指骨末节(右手示指)。21例中,左足8例,右足13例;趾14例,第2趾3例,第3趾3例,第4趾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3.5个月,范围为6~57个月。有明确外伤史的患儿4例,有明确感染的5例;18例有趾(指)甲畸形;17例趾(指)甲有压痛。记录患儿甲下外生骨疣的发生部位、趾(指)甲有无畸形、有无压痛、有无外伤史、有无感染、手术方式等。结果 22例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其中Ⅰ型3例,Ⅱ型13例,Ⅲ型6例。术中对27.3%(6/22)的患儿拔甲,72.7%(16/22)的患儿没有拔甲,27.3%(6/22)的患儿修补缝合甲床,若不能直接缝合,则削切正常甲床的薄层组织作为补片修补缝合甲床;4.5%(1/22)的患儿复发并接受二次手术治疗。所有患儿的平均随访时间为2...  相似文献   

10.
儿童多动症的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效果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讨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对多动症患儿的效果 ,本文对 32例多动症患儿实施药物和行为矫正方法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 我院 1995年 6月~ 2 0 0 0年 7月收治的 32例多动症患儿 ,诊断均符合CCMD - 2 -R诊断标准。男 2 9例 ,女 3例 ,年龄 4~ 14a ,平均 (7.1± 3.4)a ,5~ 8a居多(74.7% ) ;病程 7个月~ 7a ,平均 (3.8± 3.1)a ;有阳性家族史 6例 (多动症、癫痫各 2例 ,强迫症、精神分裂症各 1例 )。二、致病因素 外伤史 4例 ,难产 3例 ,抽风、早产各 2例 ,脑炎 1例 ,病因不明者 2 0例 (6 2 .5 % )。…  相似文献   

11.
10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64例年龄为10~1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下简称急淋)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儿中男44例,女20例均接受99-XH-ALL方案治疗,随访1~11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3个月,并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无事件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分析。结果64例患儿中24例(37.5%)无不良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良好,40例(62.5%)有不良临床特征及早期治疗反应不佳,64例患儿中58例达到CR,其中55例一疗程达到CR(85.94%),总CR率为90.63%,平均CR时间为38.45(25~56)天;13例复发(22.41%),平均复发时间为CR后15.77(2~58)个月;9例死亡(14.06%),其中4例死于感染,5例死于复发;随访中有21例失访,其中7例为复发后,10例为CR后,4例为未CR者,3例患儿接受移植,其中2例存活,1例死于移植后疾病复发,4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占11.76%,其中1例乙肝(50个月),3例股骨头坏死(25、32、60个月),1例女孩4个月时发生第二肿瘤恶性葡萄胎,治愈存活至今。64例病人7年EFS:(37.31±7.23%),7年OS:(54.40±6.51%)。结论10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的急淋预后不良,长期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1980—2004年确诊的174例IE患儿的临床特点。174例患儿中男94例,女80例,年龄3个月至14岁,病程3d至4个月。结果(1)99例IE发生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上,35例发生在风湿性心脏病的基础上,35例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4例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发生,1例发生在肥厚性心肌病的小儿。(2)临床主要表现:发热(150例,86·2%)、肝大(74例,42·5%)、脾大(55例,31·6%)、贫血(65例,37·4%)、血沉增快(68例,39·1%)、多发性脏器栓塞(34例,17·8%)。细菌培养76例(76/174)阳性,阳性率43·7%,其中55例为葡萄球菌。(3)受累瓣膜以二尖瓣赘生物最多见,占48·3%。(4)并发症以顽固性心衰为主(25·2%),其次为神经系统并发症(13·2%),瓣膜腱索断裂最少见(0·57%)。(5)由于IE临床表现很不典型,病例早期被误诊为流感、肺结核、急性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10余种疾病。(6)治愈率为60·9%,其中单用抗生素治疗治愈76例(71·6%),抗感染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愈30例(28·3%)。死亡28例(16·1%),脑栓塞及顽固性心衰是IE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结论发生IE的基础心脏病中,先天性心脏病跃居首位,风湿性心脏病逐渐减少。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IE的诊断。对于IE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应用抗生素,若经内科治疗效果不满意应尽早考虑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轻微脑炎/脑病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MER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例MER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发病年龄10个月至12岁,平均5岁2个月。主要临床特点为:有前驱感染史,其中包括发热5例,呕吐4例。临床表现为惊厥6例,意识障碍、阵发性视觉异常各3例。颅脑MRI弥散加权成像表现为胼胝体压部高信号,其中1例同时伴有双侧半卵圆中心、部分颞叶白质对称多发长T1、长T2信号。全部病例5~30 d后复查MRI,异常信号消失。随访3个月至2年,8例患儿神经发育均无异常。结论儿童MERS发病多与感染有关;颅脑MRI弥散加权成像示胼胝体压部高信号为其特征;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寄生虫病     
05 0 2 38 儿童常见寄生虫病的药物治疗 /王绍映∥临床儿科杂志 .- 2 0 0 4 ,2 2 ( 7) .- 42 1~ 42 40 5 0 2 39 重视小儿寄生虫病 /董永绥…∥临床儿科杂志 .- 2 0 0 4 ,2 2 ( 7) .- 41 9~ 42 00 5 0 2 4 1 阿奇霉素治疗先天性弓形虫病 1 6例随访报告 /陈桂芳…∥中华儿科杂志 .- 2 0 0 4 ,42( 1 ) .- 2 3采用阿奇霉素 1 0 mg/( kg· d)服用 6d,停 8d,服 2个月 ,间隔 1个月 ,根据情况继续用药。疗程2~ 8个月 ,平均 5个疗程。随访 2 .5~ 5年 ,平均 4年。结果 :全部患儿均有效 ,病情逐步好转。1 2例治疗 9个月~ 1 .5年后 ,复查弓形虫…  相似文献   

15.
儿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与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儿童缺血性脑血管病(ICD)的临床特点与病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ICD调查表,包括发病年龄、性别、个人史、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免疫检查、代谢检查等,对武汉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002年2月-2008年6月住院的53例ICD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患儿中,男30例(56.6%),女23例(43.4%);起病年龄为9个月~12岁,其中≤6岁45例(84.9%);患儿分布农村(60.4%)多于城市(39.6%);全年均有发病.53例ICD患儿的首发神经功能障碍中,40例(75.5%)为肢体瘫痪,其中偏瘫32例(60.4%),交替性偏瘫5例(9.4%),单肢瘫3例(5.7%).颅脑CT/MRI检查显示基底核区缺血病灶27例(50.9%),其次为多脑叶梗死15例(28.3%);磁共振脑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显示40例血管影像异常,其中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受累者最多[21例(52.5%)].41例(77.4%)明确病因,以感染[13例(24.5%)]最多,其次为烟雾病8例(15.1%)、脑血管畸形5例(9.4%)、头部外伤4例(7.5%);12例(22.6%)病因不明.结论儿童ICD多以肢体瘫痪为首发症状,最常受累的病变部位为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其次为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脑血管畸形等.其发病原因以感染最多见,其次为烟雾病、脑血管畸形和头部外伤等,还有一部分原因不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肾脏病(CKD)的病因构成、并发症及治疗情况,为儿童CKD的综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肾脏科住院的CKD患儿临床资料,对其病因构成、并发症、初始治疗情况等信息进行回顾性调查及分析。结果1.本组371例CKD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44∶1.00。年龄分期0~3岁35例,4~6岁54例,7~12岁189例,13~18岁93例。CKD 2期11例,CKD 3期59例,CKD 4期62例,CKD 5期239例。2.先天性肾脏和尿道畸形(CAKUT)135例,占36.39%;肾小球疾病77例,占20.76%;遗传性肾脏疾病21例,占5.66%;肾小管间质疾病12例,占3.23%;遗传代谢病4例,占1.08%;其他病因5例,占1.35%;病因不详117例,占31.64%。3.其中57例进行了肾活检,肾活检率为15.36%。病理类型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8例,31.58%)、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3例,22.81%)和肾小管间质肾病(10例,17.54%)为主。4.贫血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分别为289例(77.90%)和271例(73.05%),其次为高血压[183例(49.33%)]、心血管疾病[139例(37.47%)]和蛋白质能量消耗[51例(13.75%)]。CKD 5期患儿高血压、贫血、SHPT和心血管疾病均明显高于CKD 2~4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03、122.36、77.07、64.89,均P<0.01)。肾小球疾病的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于CAKU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63、40.89,均P<0.01)。CAKUT的蛋白质能量消耗发生率高于肾小球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P<0.01)。5.共190例患儿需进行初始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129例(67.89%),腹膜透析31例(16.32%),拒绝治疗30例(15.79%),初始移植0例。结论CKD患儿CAKUT为首位病因。本中心CKD 5期CAKUT和肾小球疾病所占比例相近。儿童CKD最常见并发症为贫血。高血压、贫血、SHPT和心血管疾病等随着CKD分期进展呈增多趋势。SHPT多发生于CKD 4期以上患儿。不同病因CKD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不同。本中心初始肾脏替代治疗以血液透析为主。  相似文献   

17.
儿童晕厥30例病因及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小儿晕厥的发病情况及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1995年 6月至2 0 0 4年 6月以“晕厥或头晕”主诉收治住院的 30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儿年龄在 2~ 13( 9 4± 2 7)岁 ,男 12例 ,女 18例。神经系统疾病晕厥 12例 ,占 4 0 0 % ,包括颅内动脉供血不足 7例 ,癫疒间1例 ,癔症 2例 ,脑震荡 1例 ,发作性头晕肘痛 1例 ;心源性晕厥 7例 ,占 2 3 3% ,3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1例为长Q T综合征伴阵发性尖端扭转性室速 ,另 3例为法洛四联症缺氧发作 ;月经失血性贫血 1例 ,占 3 3% ;其余 10例病因不明 ,占 33 3% ,其中 2例为运动后或站立时间过久。结论 儿童晕厥发病年龄绝大多数在学龄期 ,女性多见 ,病因多种 ,有神经系统疾病、心源性等 ,青春发育期女性发生晕厥还应考虑到月经失血性贫血所致 ,另有 1/ 3患儿病因不明 ,可能为神经血管介导性晕厥 ,需通过直立倾斜试验等检查及进一步随访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慢性血清肌酸磷酸肌酶(CK)升高的儿童患者的病因诊断。方法对2005-01—2007-03,北京协和医院遗传门诊入院的CK持续升高超过3个月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获得诊断,确诊率64%,诊断分别为:7例dystrophin相关肌营养不良症,1例携带者;2例Pompe病,1例糖原累积症;1例线粒体肌肉病,1例戊二酸尿症,2例炎症性肌肉病,1例脊肌萎缩症。其余9例未能明确诊断。结论血清肌酶持续增高在儿童病人多提示神经肌肉疾病或累及肌肉的代谢性疾病,病因复杂,除常规生化检查外,肌电图、肌活检、酶生化测定、基因检测等多种检查的综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Xu KS  Yan TB  Mai JN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12):913-917
目的比较电刺激定位引导肉毒毒素A(BTX-A)注射结合物理治疗与单纯物理治疗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踝蹠屈肌群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脑瘫患儿,年龄35~82个月(52·4±13·2个月),随机分为2组:①电刺激定位引导BTX-A注射结合物理治疗组(BTX-A组,23例);②单纯物理治疗组(20例)。患儿入选后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2周、1、2、3个月进行以下评定:①踝关节被动活动范围(PROM),②改良Ashworth量表(MAS),③综合痉挛量表(CSS),④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和E两项,⑤步行速度。BTX-A组在注射后72h、单纯物理治疗组入组后开始为期10d的物理治疗并配戴踝足矫形器,所有患儿10d后改由家长在家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儿踝PROM、MAS、CSS、GMFM评分及步行速度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1、2、3个月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PROM、MAS、CSS评分治疗后2周、1、2、3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t值分别为6·48、9·74、9·59,P均<0·05)。GMFM评分治疗后1、2、3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0、3·26、4·13,P均<0·05)。步行速度治疗后2、3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2、2·57,P均<0·05)。结论电刺激定位引导BTX-A注射结合物理治疗较单纯物理治疗能更好地缓解脑瘫患儿踝蹠屈肌群痉挛,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0d内已退热的川崎病(KD)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IVGG)治疗的必要性以及不同剂量IVGG治疗对KD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999-10—2005-10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56例KD患儿,所有患儿均为10d内退热后确诊且无冠脉病变。按IVGG治疗剂量分成3组,A组(11例)用1g/kg,B组(26例)用2g/kg,C组(19例)未使用,余治疗相同。对其冠状动脉损害(CAL)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病程14~21d时发生CAL例数:A组2例(18·18%),B组4例(15·38%),C组16例(84·21%),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随访0·5年CAL例数:A组1例(9·09%),B组1例(3·85%),C组11例(57·89%),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A、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10d内一经确诊的KD无论是否已退热均应给予IVGG治疗,对已退热且无冠脉损害的患儿应用总量1g/kg IVGG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