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我院儿科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儿科2006年收集的67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67例ADR中,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4.03%(63例);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3.28%(29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49.25%(33例)。结论应关注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加强儿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临床科室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分析,发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提示医务人员密切关注各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停药,对症治疗。方法总2011年1—10月各科室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136例。结果136例ADR报告中,男76例(55.88%),女60例(44.12%),老年人ADR49例发生比例最高,可达36.04%,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其中抗感染药物85例引起的ADR最多,可达62.50%,涉及器官及系统的ADR中,以皮肤及附件最常见58例占42.65%。结论各临床科室应积极密切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上报,以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5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58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158例ADR报告中,大于6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总例数的35.44%(56例);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总例数的84.81%(134例);最易引起ADR的药品为抗感染药,占总例数的47.47%(75例);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最高,占抗感染药物例数的49.33%(37例);ADR致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且比例最高,占总例数的42.41%(67例)。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减少或避免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探讨发生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收集的15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4例ADR中,大于60岁患者较多(35.71%);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18.83%),其次为抗肿瘤药(17.53%)和中药制剂(14.94%);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的ADR类型为全身性损害,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严重ADR有8例(占5.19%)。结论医务工作者应重视ADR监测工作,避免和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5.
75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各种因素对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及其特点,以促进医院的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2004年1月1日~2007年9月30日的我院门诊、住院患者ADR监测报告75例,对药物种类、抗茵药类别、涉及的系统/器官、给药途径及年龄等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75例ADR中,老年患者较多,占18.67%(14例);静滴给药引发的ADR居多,占总例数的82.67%(62例);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5.33%(34例);临床表现以皮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9.33%(37例)。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药品使用中结合ADR发生的特点,注重合理用药,把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尼富苓 《首都医药》2009,16(16):60-6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11例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1例ADR中,男性患者较多(占62.16%);静脉给药方式引起的ADR最多(占61.26%);引发ADR药品共57种,其中以抗病毒药及抗感染药居多;ADR涉及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占27.86%)。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2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以药师查房和临床报告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122例不良反应中,有11例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余为一般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50.82%,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20.49%,神经系统反应18.03%。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61.48%。低龄儿童及年龄50岁以上人群发生的ADR比例分别为21.32%、34.42%。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1.96%。结论:对低龄儿童及老年人群用药要慎重,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静脉给药要注意药物剂量和临床观察,重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同时加强ADR监测,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 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2月-2013年10月收集的118例ADR报告。结果118例ADR报告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中,以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高,为41.5%(49/118),其次是中药注射剂及中成药,为16.9%(20/118);静脉给药途径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大,为83.1%(98/11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为39.0%(46/118)。结论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ADR的主要因素,以这些因素为重点加强医院ADR监测工作,尽量保障患儿用药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9.
我院16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7年9月164例上报的ADR报告从年龄分布、性别、药物种类、给药途径、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患者(〉60岁)ADR的发生率较高,占37.8%(62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27.44%(45例);静脉给药是引发的ADR的主要途径,占88.42%(145例);ADR临床反应以神经系统最为常见,占43.90%。结论:要加强ADR监控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临床表现,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124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24例ADR报告涉及药物42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居首位,占70.42%,静脉给药产生ADR最多占73.24%,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不良反应的分类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分别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反应。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因素、药物因素及给药途径有关。应加强ADR蓝测工作,确保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雅安地区2008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情况,并对其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了解ADR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等的关系以及发生ADR的抗菌药物的分布情况,为临床医师进行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雅安地区207份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207例,涉及8大类,共35个品种,其中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曲松钠的不良反应报告最多,分别为46例(22.2%)和38例(18.4%)。结论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普遍存在,医务工作者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2.
829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目的 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济南市2009年收集到的829例严重ADR/ADE报告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829例严重ADR/ADE病例中涉及273种药品,其中抗微生物药品77种占居首位(占44.75%);涉及国家基本药物75种(占27.47%),其中严重ADR/ADE 病例270例(占32.57%);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占78.04%);严重ADR/ADE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占8.56%)、呼吸系统、全身性损害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结论 加强严重ADR/ADE监测工作,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钱小蔷  刘心慧  姚敏 《中国药房》2009,(35):2777-2779
目的:分析我院输液室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输液室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收集到的22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25例ADR报告中,10岁以下患儿构成比较高(109例,48.44%);ADR发生时间在10~30min内较多(115例,51.11%);ADR涉及药品种类有29种,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素类药物构成比较高,分别占43.56%和23.56%;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143例,63.6%),其次为消化系统(40例,17.8%)。结论:ADR监测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加强输液室ADR监测,可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16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2008—2010年收集到的163例ADR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63例ADR报告中,引发ADR的男女比例为1∶1.30,>60岁为高发年龄段;静脉滴注给药为引发ADR的主要途径,有118例(占72.40%);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位居前2位的是抗菌药物(84例,占51.53%)、中药制剂(19例,占11.66%);抗菌药物中,发生ADR的总病例数位居前3位的是氟喹诺酮类(27例,占32.14%)、头孢菌素类(19例,占22.62%)、大环内酯类(17例,占20.24%);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合理,应重视ADR,加强监测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收集并上报的ADR报告327例,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严重ADR、合并用药情况、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7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人较多,有75例(占22.94%);抗精神病药引起的ADR居首位,有263例(占80.43%),涉及13个品种,其中以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阿立哌唑、喹硫平排名前5个品种频率最多(占77.57%);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神经系统最多,有124例(占36.80%),消化系统的损害次之,有57例(占16.91%)。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以合理用药为目的,加强ADR的分析、评价,及时干预和疏导,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集到的16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168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37种,其中中成药13种(35.14%),肝病辅助治疗药8种(21.62%),抗感染药4种(10.81%),抗病毒药4种(10.81%)等。ADR累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共79例(47.02%),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上报了39例(23.21%),有4例严重的ADR发生。结论应加强对肝病患者ADR的监测工作,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674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4例中,以抗感染药物引起ADR最多(44.81%),其次是中药制剂(29.08%);ADR/ADE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多数(35.32%)。结论抗感染药、中药制剂的不合理应用及静脉给药方式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其使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表现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2009年上报到山东省ADR监测中心的502份门诊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2例ADR报告中,抗菌药物所引起ADR最多,有109例(占21.71%);其次为中药制剂,有90例(占17.93%)。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有278例(占55.38%)。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多数,有138例(占27.49%)。结论:医务人员应强化合理用药意识,开展和加强临床ADR监测,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的26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3例ADR中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8.06%);抗感染药引发ADR居首位(75例,占28.52%),其次是中药制剂(56例,占21.2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103例,占39.16%)。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杨军炎  顾小丽 《中国药房》2010,(10):922-923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5~2008年抗肿瘤药致ADR报告162例,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合并用药情况、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2例ADR中,男女比例相近,60岁以上老年患者有68例,占41.98%;单一用药123例,占75.93%,合并用药39例,占24.07%;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的ADR居首位,占39.51%;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6.42%。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抗肿瘤药致ADR监测工作,合理、规范使用抗肿瘤药,避免或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