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采用ABC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了10例正常大肠粘膜、20例腺瘤、60例癌组织中的PCNA、p53的表达量。结果显示:(1)大肠癌组织中PCNA强阳性表达率(63.3%)>腺瘤(20%)>正常粘膜组(0%);p53阳性表达率大肠癌组(58.3%)>腺瘤组(15%)>正常粘膜组(0%)P<0.05;(2)存活5年以下大肠癌组PCNA强阳表达率(83.3%)、p53阳性表达率(80%)>存活5年以上大肠癌组(43.3%,36.7%)P<0.01;(3)PCNA表达量与大肠癌患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与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无关,p53表达量则均不相关;(4)PC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p53表达正相关,而在腺瘤中的表达则不相关。提示PCNA、p53的表达多少不仅可辅助大肠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且可辅助评估大肠癌患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erbB-2、p53、Ki-67及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Ki-67及VEGF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C-erbB-2、p53、Ki-67及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2%、48.6%、56.9%、65.3%。C-erbB-2、p5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相关(P<0.05);Ki-67、VEGF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R和PR呈正相关(P<0.05);C-erbB2与ER、PR呈负相关(P<0.05);p53与ER和PR呈负相关(P<0.05);p53、Ki-67、VEGF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C-erbB-2、p53、Ki-67及VEGF检测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3例食管癌COX-2、p53和PCNA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21例癌旁组织中COX-2、p53及PCNA的表达。[结果]53例食管癌组织中COX-2、p53及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02%(44/53)、64.15%(34/53)和94.34%(50/53),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COX-2在高、中分化食管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癌(P〈0.01),在临床低分期(0、Ⅰ、Ⅱ期)表达率高于高分期(Ⅲ、Ⅳ期)(P〈0.01),COX-2阳性表达者3年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者(P〈0.01)。[结论]COX-2的表达对预测和早期诊断食管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PCNA和p53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PCNA、p5 3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对 5 4例浸润性小叶癌进行检测 ,用有关统计学方法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浸润性小叶癌PCNA阳性率为 90 74% (49/5 4) ,PCNA平均指数 5 1 5 0 %± 2 2 49% ,PCNA指数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P <0 0 1)。随PCNA指数升高 ,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生存期缩短 (P <0 0 1)。但浸润性小叶癌p5 3阳性率仅为 3 70 % (2 / 5 4)。结论 :1)PCNA可作为反映浸润性小叶癌增殖活性 ,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2 ) p5 3免疫组化检测不能作为浸润性小叶癌的有用指标 ,需探讨其它的检测方法。 3)进一步显示浸润性小叶癌与来源于导管上皮的乳腺癌的某些生物学特征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6.
p53、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53、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胃癌石蜡切片中p53、PCNA的表达。[结果]p53、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p53、PCNA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表达与p53、PCNA、AgNOR表达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陆林  区穗芳 《癌症》2000,19(6):551-553
目的 研究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表达与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muclear antigen,PCNA)表达和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计数关系。方法 采用AgNOR染色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用抗ER,抗p53(DO-7)及抗PCNA(PC10)单克隆抗体,研究50例乳腺癌AgNOR计数及ER,p53,PCNA表达。结果 乳腺癌33例(66%)ER表达阳  相似文献   

8.
胃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肿瘤学杂志》2005,18(3):156-157
  相似文献   

9.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p5 3、nm 2 3和PC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收集我院 1996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标本 6 0例。男性患者 2 7例 ,女性 33例 ,年龄 39~ 80岁。肿瘤直径 <5cm者 2 8例 ,≥ 5cm者 32例。Dukes分期 :A期 12例 ,B期 16例 ,C期 2 7例 ,D期 5例。肿瘤分化程度 :低分化 10例 ,中分化 5 0例。标本均经 10 %的福尔马林液固定 ,石蜡包埋 ,4μm厚连续切片 ,HE染色。1.2 试剂及测定方法鼠抗人nm 2 3蛋白和兔抗人 p5 3…  相似文献   

10.
乳腺病变的PCNA、p53表达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病变与PCNA、p53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乳腺癌原发灶,16例乳腺增殖症及9例乳腺癌旁异型小叶蜡炔采用LSAB法标记PCNA,p53。结果:PCNA,p53阳性率在三种病变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当PCNA表达强度为(++ ̄+++)时,其阳性率与乳腺癌病理分级淋巴结有否转移及转移数目呈正相关。p53的表达与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明显关系。结论:PCN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 erbB 2、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抑癌基因p5 3在卵巢上皮性囊腺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抗生蛋白链菌素标记法 (LSAB)和图象分析系统方法检测卵巢上皮性囊腺性肿瘤组织中 (其中 61例良性肿瘤、19例交界性肿瘤、4 4例恶性肿瘤 )C erbB 2、PCNA及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1)C erbB 2、PCNA、p5 3三指标在囊腺瘤、交界性囊腺瘤、囊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均呈梯度升高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其中PCNA与p5 3在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交界性肿瘤及黏液囊腺癌组织 (P <0 0 5 )。 2 )C erbB 2、PCNA和p5 3在囊腺瘤组织中的阳性细胞平均积分光密度值 (染色强度 )均显著低于交界性瘤和恶性肿瘤 ,且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3)p5 3蛋白表达与囊腺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 (P <0 0 5 )。 4 )p5 3+PNCA和C erbB 2 +PCNA +p5 3联合表达率在交界性囊腺瘤与囊腺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C erbB 2、PCNA和p5 3蛋白的高表达与囊腺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可作为卵巢上皮性囊腺性肿瘤恶性化的分子标志。PCNA和p5 3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可成为卵巢上皮性囊腺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客观辅助指标 ,并为其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5 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在胸腺上皮性肿瘤中表达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化法 ,检测良性胸腺瘤 18例 ,恶性胸腺瘤 16例 ,胸腺癌 16例的 p5 3蛋白与PCNA的表达。 结果 p5 3蛋白和PCNA的Ⅲ~Ⅳ级指数在 3组胸腺上皮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 3 .3 % ( 6/18) ,62 .5 % ( 10 /16) ,81.3 % ( 13 /16)和 3 8.9% ( 7/18) ,68.8% ( 11/16) ,81.3 % ( 13 /16) ,(P <0 .0 5 ) ;其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p5 3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率可提示肿瘤恶性程度及其侵袭力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R、PR、p53、C-erbB-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对32例子宫内膜癌和1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标本进行ER、PR、p53、C-erbB-2的检测.[结果]正常增生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p53、C-erbB-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67%、83.33%、8.33%、16.67%及46.88%、4063%、53.13%、62.5%,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ER、PR表达在G1与G3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G1与G2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p53、C-erbB-2表达在Ⅰ期与Ⅲ期之间、G1与G3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R、PR、p53、C-erbB-2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ER和PR的表达可作为内分泌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 bcl-2、p53、PCNA 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和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SABC 免疫组化分折62例(T1G1-G339例,T2-T4aG3 NOM023例)甲醛固定和石蜡包埋的膀胱癌标本 bcl-2、p53和 PCNA 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平均随访37个月,24例复发。增殖指数(PI)表示肿瘤细胞中 PCNA 阳性细胞百分比。TUNEL 法检测细胞凋亡,凋亡指数(AI)表示肿瘤细胞中凋亡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62例膀胱癌中,50例(80.0%)发生 p53突变,与 G1(72.7%)和 G2(78.5%)相比较 G3(91.3%)更多见(P<0.05);pT2期(95.7%)p53突变率较 pTa-1期(74.3%)高(P<0.01)。14例(22.5%)发现有 bcl-2表达,bcl-2表达阳性率 G3明显高于 G1和 G2(P<0.05),与分期无关(P>0.05)。Bcl-2表达与 p53突变无关。在膀胱癌中,PI 为17.2%~41.8%(平均为22.4%),AI 为1.9%~3.5%(平均为2.9%)。统计分析显示 PI 与肿瘤分级、分期关系密切,AI 与肿瘤的分级有明显关系。结论结果表明,p53突变与浸润性行为呈正相关。在膀胱癌中 p53和 PCNA 过表达可能能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随着肿瘤的进展,肿瘤细胞过度增殖可能伴有频繁的凋亡,但增殖指数的增加明显强于凋亡指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3突变、bcl-2和PCNA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膀胱癌中bcl-2、p53、PCNA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和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SABC 免疫组化分折62例(T1GI —G339 例,T2-T4aG3 NOM023例)甲醛固定和石蜡包埋的膀胱癌标本bcl-2、p53 和PCNA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平均随访37个月,24例复发。增殖指数(PI)表示肿瘤细胞中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凋亡指数(AI)表示肿瘤细胞中凋亡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62例膀胱癌中,50例(80.0%)发生p53突变,与G1(72.7%)和G2(78.5%)相比较G3(91.3%)更多见(P<0.05);pT2期(95.7%)p53突变率较pTa-1期(74.3%)高(P<0.叭)。14例(22.5%)发现有bel-2表达,bcl-2表达阳性率G3明显高于G1和G2(P<0.05),与分期无关(P>0.05)。Bcl-2表达与p53突变无关。在膀胱癌中,PI 为17.2%~41.8%(平均为22.4%),AI为1.9%-3.5%(平均为2.9%)。统计分析显示PI与肿瘤分级、分期关系密切,AI与肿瘤的分级有明显关系。结论  结果表明,p53突变与浸润性行为呈正相关。在膀胱癌中p53和PCNA过表达可能能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随着肿瘤的进展,肿瘤细胞过度增殖可能伴有频繁的凋亡,但增殖指数的增加明显强于凋亡指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中p2 7基因的表达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强度指数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 在68例原发性胃癌组织中,p2 7基因阳性表达率47 0 6% (3 2 /68) ,PCNA染色指数平均为5 9 18±3 2 8,p2 7基因阳性率和PCNA染色指数在组织学分级Ⅰ级中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Ⅲ级(P <0 0 1) ;在无淋巴结转移者中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 <0 0 5 )。结论 胃癌组织中p2 7基因的表达和PCNA染色指数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客观反映胃癌的组织分化状态,肿瘤进展及转移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TUNEL法对10例正常大肠黏膜和62例大肠癌组织中细胞增殖指数(PI)及凋亡指数(AI)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正常大肠黏膜和大肠癌组织中,PI逐渐增加,AI逐渐下降,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大肠癌Dukes分期升高,PI逐渐增加,AI逐渐下降;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对这2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显示,PI增高而AI降低组,较其它异常结合模式组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细胞增殖与凋亡平衡失调的程度与大肠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PI增高同时有AI降低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两者联合检测对大肠癌的临床分析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