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验挫折教育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方法以两所民办高校2010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创设挫折情境,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基础实验课挫折教育,采用"挫折承受力测试量表",结合实验考核成绩及学生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检验挫折教育对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影响。结果挫折承受力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期末实验考核实验组学生表现相对沉稳,成绩略高于对照组;带教教师对实验组学生心理素质评价较高。结论挫折教育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学生挫折承受力现状,寻找提高方法。方法采用挫折承受力问卷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挫折承受力呈中等水平,低于非医学专业学生的挫折承受力水平,且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医学生挫折承受力总分无显著性差异,但男生在面对挫折时的外在行为表现与女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教育实践中应加强对医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而经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差,社会各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既有其形成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又有其积极和消极的特点。针对其特点对大学生实施不同的体育教育;采用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科学合理地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4.
自美国心理学家Rosenzweig于1941年提出了挫折承受力这个概念后,许多学者开始了对挫折承受力的关注。鉴于挫折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1],很多研究主要围绕个体如何应对挫折^[2-4],如何提高挫折应对能力^[5]。以及如何培养挫折承受力方面,对挫折承受力与一些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不多,本研究探讨人格与挫折承受力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学生挫折承受力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及提升其挫折承受力的对策。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从某独立医学院校抽取460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挫折承受力问卷、艾森克人格量表(EPQ)进行测评,用SPSS13.0软件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挫折承受力总均分及6个影响因素与艾森克各因子相关极其显著;多元回归结果表明,艾森克三因子对挫折承受力具有预测作用,人格因子对应的t值分别为-4.85,P〈0.01(精神质);6.93,P〈0.01(外倾性);-11.15,P〈0.01(神经质)。结论大学生挫折承受力水平与人格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应根据不同人格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抗挫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大学新生挫折承受力与核心自我评价、主观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方法:运用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主观社会支持量表对254名大学新生进行测定。结果:(1)挫折承受力不同的大学新生核心自我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638,P0.001),主观社会支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5,P0.05)。(2)大学新生挫折承受力水平与其核心自我评价、主观社会支持呈正相关(P0.01),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社会支持也呈正相关(P0.01)。(3)核心自我评价(P0.001)和主观社会支持(P0.05)都能够预测大学新生的挫折承受力。结论:大学新生挫折承受力与核心自我评价、主观社会支持有关,在培养大学新生挫折承受力的同时应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合理的自我认知。  相似文献   

7.
浅谈临床实习生高情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教育只关注学生智力培养 ,而忽视情商培养。本文强调教师应改变观念 ,注重临床实习生的情商培养 ,提高实习生自我认识能力 ,增强主观能动性 ,进行自我意识训练 ,调整情绪 ,培养韧性 ,增强挫折承受能力 ,加强养成教育 ,发扬协作精神 ,培养人际沟通能力 ,使他们日后成为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人格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自编挫折承受力问卷、卡特尔16项人格问卷(16PF)对大学生进行测定.结果 ①稳定性、恃强性、敢为性和实验性(r值分别为0.230,0.193,0.157,0.233)的人格特质与挫折承受力的内在思维情绪呈显著正相关,而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和紧张性与此呈负相关;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实验性与自律性与挫折承受力的外在行为表现呈显著正相关,怀疑性、忧虑性和紧张性则与此呈负相关(P<0.05).②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稳定性、实验性、学生的专业和忧虑性进入回归方程且有显著意义,对挫折承受力的内在思维情绪起预测作用(P<0.01).结论 挫折承受力与某些人格特质有关,在研究和培养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同时应结合他们的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9.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已成为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对此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意见》等重要文件,并要求高等院校认真贯彻执行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学生做为一个特殊群体,正面临从青少年期向成人期转化的重要阶段,由于他们阅历浅,挫折承受能力较弱,独立生活能力不足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与冲突,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恢复心理平衡,以增强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结合引起大学生自我不和谐的因素,以药用植物教学为例,从自我协调能力、人际关系、专业责任感、挫折承受力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阐述专业课教师开展大学生自我和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人格等因素的关系。方法用自编挫折承受力问卷、卡特尔16项人格问卷(16PF)对大学生进行测定。结果①稳定性、恃强性、敢为性和实验性(r值分别为0.230,0.193,0.157,0.233)的人格特质与挫折承受力的内在思维情绪呈显著正相关,而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和紧张性与此呈负相关;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实验性与自律性与挫折承受力的外在行为表现呈显著正相关,怀疑性、忧虑性和紧张性则与此呈负相关(P〈0.05)。②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稳定性、实验性、学生的专业和忧虑性进人回归方程且有显著意义,对挫折承受力的内在思维情绪起预测作用(P〈0.01)。结论挫折承受力与某些人格特质有关,在研究和培养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同时应结合他们的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3例男护生在手术室实习期间表现出的心理行为及特点进行观察、分析,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心理调适,激发男护生的学习兴趣,并强化其心理素质,增强挫折承受力和责任感,使其较好地适应护士角色,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走上护理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3.
1997年5月20日,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的目标在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高智商与高情商的综合体,这一点对医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情商包括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情绪的自控性、挫折的承受力、自我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等多方面。我们以往的教育更多强调学生智力的发育,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了解和控制自身情绪,  相似文献   

14.
厉伟彩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8):1070-1071
通过对实习护生(下称护生)压力源分析,认为通过采取实习前培训、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培养护生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营造良好宽松的实习环境、加强责任心和爱心教育等措施,使护生面对现实,变压力为动力,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  相似文献   

15.
谢旭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2):120-121
挫折教育能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调节心理平衡,产生新的情绪体验,以增强耐挫折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和乐观,这是一种崭新的德育理论和德育模式。目前,不少学校已经开始进行“挫折教育”,但在中专教育中还很少有人问津,所以.对中专生进行“挫折教育”刻不容缓.这是培养跨世纪人才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如何开发高职学生的情感智力,其实质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只有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才能更好地创新,而创新的动力资源在于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挫折承受力,注意学生的情感调控,加强其自我激励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主要体现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兴趣,勇于进取,勤奋向上;性格开朗,自我悦纳,胸怀坦荡;情绪稳定,自信乐观,有轻松愉快的心境,善于自解;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面对挫折,有较强的承受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扬合作精神;乐于交流,有较强的适应性。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心理成熟度,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效果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经过抗挫折教育后抗挫折能力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03级原调查的大学生在经过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后采用标准化问卷方式等进行再次调查.结果:①教育后大学生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丧失和其他因子应激程度高于教育前,学习压力因子应激程度低于教育前;②教育后大学生应付方式中仅解决问题和求助的方式得分低于教育前;③教育后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方面和焦虑情况基本没有变化;④教育后大学生抑郁标准分和发生率明显降低(具体表现为抑郁严重指数、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障碍、抑郁心理评分明显降低);⑤68.5%的大学生自我感觉抗挫折能力明显提高;86.2%的大学生是通过自我调节提高抗挫折能力的.结论:经过教育后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今后应继续加强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康荔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7):140-14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活动性、体验性、开放性、以人为本等特征,符合高职生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为主要内容,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增强其情绪调控能力、耐挫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情商”(EmotionQuotient)是近年来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提出的衡量一个人的情绪智力高低的指标,其内容是指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以及揣摩、察觉和驾驭别人的能力以及面对压抑情景的挫折承受能力与应变能力。在美国企业界人事主管部门普遍认为:“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