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消旋聚乳酸(PDLLA)载体材料复合重组rhBMP-2和hTGF-β1诱导小鼠体内异位成骨的能力,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诱导RCI小鼠股部肌内异位成骨的18只动物模型,实验组(各6只)分别植入PDLLA/rhBMP-2/hTGF-β1和PDLLA/rhBMP-2复合材料,对照组(6只)植入PDLLA材料。采用图像处理技术、组织病理学和RT-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消旋聚乳酸载体材料复合2种细胞因子诱导小鼠体内异位成骨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其诱导异位成骨过程中,II型胶原蛋白、骨桥蛋白和骨钙蛋白等骨基质蛋白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DLLA/rhBMP-2/hTGF-β1和PDLLA/rhBMP-2组复合材料均具有明显的诱导小鼠肌内异位成骨能力,而单纯PDLLA载体材料无诱导异位成骨能力,表现为小鼠股部复合材料植入区的相对密度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II胶原、骨桥蛋白和骨钙蛋白及其基因在2种细胞因子复合材料植入组中均有较高表达,而在单纯PDLLA组则无表达。结论:PDLLA复合rhBMP-2/hTGF-β1具有诱导异位成骨作用,软骨内成骨是其诱导小鼠体内异位成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采用冷冻干燥法,将聚乳酸(PLA)制成多孔成形块状,并将PLA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有效的复合,植入兔下颌骨缺损动物模型,在术后2,4周通过X线片、组织学观察缺损部位的骨生成情况。结果表明:PLA-rhBMP-2植入组术后2周就有部分新骨形成,术后4周骨生成明显;而单独植入PLA组术后4周仅有少量新骨生成。钙含量测定显示PLA-rhBMP-2组高于PLA组。结果提示:PLA为BM  相似文献   

3.
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的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通过细胞计数(MTT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对不同浓度的rhBMP-2/b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浓度的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对体外培养的Beagle犬骨髓基质细胞(MSC)的增殖和碱性磷酸酶的含量的影响不同.结论: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活性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合成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检测其生物相容性和活性。方法 用胶原复合rhBMP-2/hTGF—β1形成复合材料,通过兔眼结膜刺激试验和溶血试验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检测,观察复合材料对Beagle犬骨髓基质细胞(MSC)生长及增殖的影响,通过细胞计数(MTT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对复合材料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呈白色棉絮状或团块状。对兔眼结膜无刺激作用,对兔血也无溶血作用。复合材料明显影响体外培养的Beagle犬骨髓基质细胞(MSC)的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水平。结论 按以上方法合成的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冷冻干燥法,将聚乳酸(PLA)制成多孔成形块状,并将PLA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有效的复合,植入兔下颌骨缺损动物模型,在术后2,4周通过X线片、组织学观察缺损部位的骨生成情况。结果表明:PLA-rhBMP-2植入组术后2周就有部分新骨形成,术后4周骨生成明显;而单独植入PLA组术后4周仅有少量新骨生成。钙含量测定显示PLA-rhBMP-2组高于PLA组。结果提示:PLA为BMP的有效传递系统,PLA-rhBMP-2复合植入块是一种有应用潜能的人工骨替代物。  相似文献   

6.
聚乳酸及其复合物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聚乳酸与骨形成蛋白复合 ,研究该材料修复颌骨缺损的能力 ,探讨聚乳酸作为骨形成蛋白载体的有效性。方法  18只日本大耳白兔 ,随机分组 ,在双侧下颌骨体部形成 12 m m× 6 mm的缺损 ,分别植入聚乳酸 -人骨形成蛋白 - 2复合物 (PL A- rh BMP- 2 )、单纯聚乳酸 (PL A) ,于 2、4、8、12周分批处死。通过 X线、组织学染色等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PL A- rh BMP- 2植入组于术后 2周 ,缺损区部分新骨形成 ;术后 8周 ,大片新骨形成并开始改建 ,术后 12周 ,PL A大部分降解 ,由骨组织修复。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PL A可作为 BMP的有效载体 ,PL A-rh BMP- 2是良好的颌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7.
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细胞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的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通过细胞计数(MTT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对不同浓度的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浓度的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对体外培养的Beagle犬骨髓基质细胞(MSC)的增殖和碱性磷酸酶的含量的影响不同。结论: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活性有剂量依赖性,和细胞浓度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作为人工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制备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多孔复合材料,测定其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人为制造兔下颌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该材料(实验组)和不含骨形成蛋白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多孔材料(对照组),于2、4、8、16周处死动物,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光密度分析来评价该材料的成骨效果以及制备方法是否合理。结果: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为(30.05±3.12)MPa,压缩模量为(371.67±12.37)MPa;实验组在各个时期均可见到新生骨形成,且新生骨逐渐向材料内部生长,对照组仅在初期有少量新生骨出现;实验组各个时段的光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16周时实验组缺损区同周围骨组织密度近似(P>0.5)。结论: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未破坏骨形成蛋白活性,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体内成骨能力,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可作为人工骨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9.
新型聚乳酸共聚物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的聚乳酸鄄聚乙二醇(PLA鄄PEG)共聚物作为细胞因子的载体修复兔下颌骨缺损。方法:新型聚乳酸共聚物(孔隙率为88.7%左右,孔径150~250μm,分子量35973u)和细胞因子(骨形成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后,分为实验组Ⅰ(PLA鄄PEG/BMP)、实验组Ⅱ(PLA鄄PEG/BMP/bFGF)和对照组(PLA鄄PEG)三组,分别植入27只雌性新西兰白兔的右侧下颌体部预制直径5mm,深3mm的骨缺损。术后2周、4周和8周,对实验标本进行大体、X线、组织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观察。结果:实验期间各组实验位点均未发生炎症和排异反应,各组创口愈合均良好,成骨活跃。2周时实验组Ⅱ成骨量最多,实验组Ⅰ其次,对照组最少,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4周时实验组Ⅱ成骨量最多,其余两组成骨量差异不大;8周时各组的成骨量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新型的PLA鄄PEG共聚物呈现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性,复合BMP后早期通过BMP骨诱导作用对骨再生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bFGF在与PLA鄄PEG和BMP复合后通过其促进毛细血管增殖的效应而对PLA鄄PEG和BMP有协同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在壳聚糖(CS)/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体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过程中,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及兔面动脉血管束对成骨作用的影响,探讨CS/β-TCP/rhBMP-2+复合因子血管束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6只共36侧骨缺损(全部为左侧),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在缺损区植入CS/β-TCP复合体,加入rhBMP-2,同时包埋兔面动脉及下颌下腺包膜组成的血管束;对照1组缺损区植入CS/β-TCP复合体,只加入rhBMP-2;对照2组缺损区植入CS/β-TCP复合体,并包埋兔面动脉及下颌下腺包膜组成的血管束,不加入rhBMP-2。于术后4周、8周、12周分批处死动物,取材后行大体观察、X线、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及骨密度测定,观察各组的成骨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实验组在术后8、12周的骨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实验组取材后大体观察,植入材料区皮质骨形成完好,与自体骨组织分界肉眼难辨别,X线表现较正常骨质已无明显差异,HE染色可见丰富成熟的骨小梁及板层骨,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CS/β-TCP复合体修复兔下颌骨缺损过程中,加入rhBMP-2并包埋进兔面动脉血管束可明显促进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聚乳酸、自体血、rhBMP2复合体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寻找一种适合临床应用促进骨再生的新型材料。方法:家兔6只,随即分为2组,在每只兔的双侧下颌体部各形成一个方块形骨缺损,随机在一侧骨缺损处填塞rhBMP-2、自体血、聚乳酸复合体材料,另一侧骨缺损处不填任何材料作为对照,于2周、6周和10周行X线检查,于6周和10周分别处死动物,取缺损处标本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对比两组成骨状况及植入材料在组织内的反应。结果:X线检查及病理结果显示试验组骨缺损愈合快,成骨速度及成骨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自然愈合的骨缺损,电镜显示该材料组织相容性好,无炎性刺激反应,可降解。结论:聚乳酸、自体血、rhBMP2复合体是一种促骨再生的新型生物复合材料,可望成为临床实际应用的修复颌骨缺损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12.
rhBMP-2/rhTGF-β1联合应用对兔成骨样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bsfirnubg griwtg factirs beta,TGF—β)、与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联合应用对兔成骨样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兔成骨样细胞,采用四唑盐比色法和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两种生长因子对兔成骨样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结果:100ng/ml rhBMP-2促进兔成骨样细胞的分化,对增殖无明显作用。不同浓度的rhTGF-β1均可促进成骨样细胞的增殖,对分化无明显作用。二在同时应用时,其作用部分或完全抵消。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rhBMP-2、rhTGF-β1联合应用时无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个体化钛支架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效果,探讨下颌骨个体化修复再生的途径。方法以9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采用磨骨术建立兔下颌骨单侧缺损模型,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快速成型技术等设计制作兔下颌骨个体化钛修复体,再将其与CHA和rhBMP-2复合应用于兔下颌骨标准化缺损修复,通过大体标本观察、骨密度检测、生物力学测试和组织学染色对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再生修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兔下颌骨解剖形态恢复理想,生物力学测试、骨密度检测及组织学观察均显示随时间点延长成骨效果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钛支架内具有大量新骨形成,新生骨组织在24周时已明显成熟。结论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个体化钛支架复合CHA和rhBMP-2,可望通过骨再生途径实现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 beta,TGF-β)、与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联合应用对兔成骨样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兔成骨样细胞,采用四唑盐比色法和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两种生长因子对兔成骨样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结果: 100ng/ml rhBMP-2促进兔成骨样细胞的分化,对增殖无明显作用。不同浓度的rhTGF-β1均可促进成骨样细胞的增殖,对分化无明显作用。二者在同时应用时,其作用部分或完全抵消。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rhBMP-2、rhTGF-β1联合应用时无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透明质酸钠凝胶(HA)复合重组人类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建立兔下颌骨缺损的动物模型,制备10mm×6mm×3mm骨缺损,应用TGF-β1/HA作为实验组,单纯HA载体材料和空白组作为对照组,修复下颌骨缺损.通过大体解剖、X线片、骨密度检测、钙含量测定、骨小梁百分比测定和微血管标记分析修复效果.结果:空白组和单纯HA组在不同时期成骨情况无明显差异.用TGF-β1/HA复合材料者与单纯HA载体相比,各指标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TGF-β1/HA复合材料能促进骨缺损修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对体外培养的鼠牙乳头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17d胎龄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胰蛋白酶消化分离牙乳头,置半固态培养基培养6d,半固态培养基中加入重组TGF-β1或BMP2与肝素,组织学观察。结果 TGF-β1或BMP2加肝素可诱导牙乳头周边细胞发生极化,并分泌胞外基质。TGF-β1或BMP2单独加入时未见细胞极化,但基质分泌增加。结论 TGF-β1和BMP2均能诱导成牙本质细胞的细胞学分化和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表达。方法将48只大白兔分为Ⅰ-Ⅳ组,每组兔12只。在Ⅰ、Ⅱ组兔的双侧下颌骨缺损区,分别植入梯度质量浓度为1mg&#183;L^-1和10mg&#183;L^-1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部分脱钙异种骨(PDXB)混合充填材料;在Ⅲ组兔的双侧下颌骨缺损区,植入同种异体骨;在Ⅳ组兔的双侧下颌骨缺损区,植入PDXB。分别于术后2、4、8周各处死每组动物4只,取材行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TGF-β1和VEGF的表达情况,对比其相关性。结果TGF-β1和VEGF在Ⅲ组中表达最强,在10mg&#183;L^-1的PDXB-BMP复合组的表达与Ⅲ组相近,TGF-β1与VEGF表达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PDXB和BMP混合后可显著地上调骨移植区TGF-β1和VEGF的表达,TGF-β1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聚乳酸、rhBMP-2复合体在牙槽骨修复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聚乳酸与rhBMP-2的复合体在牙槽骨修复中作用,寻找一种适合临床应用促进牙槽骨再生的新型的生物材料。方法杂种犬6只,随机分为2组,拔除每只犬的上下颌前磨牙,右侧拔牙创填入聚乳酸与rhBMP-2的复合体,左侧拔牙创自然愈合作对照,于2周、6周和10周行X线检查,于6周和10周分别处死2组犬,取拔牙创标本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对比两组成骨状况及植入材料在组织内的反应。结果X线检查及病理结果显示右侧拔牙创愈合快,成骨速度及成骨质量明显优于左侧自然愈合的拔牙创。电镜显示该材料组织相容性好,无炎性刺激反应,可降解。结论聚乳酸与rhBMP-2复合体是一种促牙槽骨再生的新型生物复合材料.可望成为临床实际应用的修复牙槽骨缺损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快速成型(RP)技术辅助下制作的个体化假体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HA)、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成骨效果。 方法以27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3组(每组9只),全部建立下颌骨连续性缺损模型,并在兔下颌骨缺损区分别植入个体化假体+自体骨(A组)、个体化假体+CHA(B组)、个体化假体+CHA+rhBMP-2(C组)。分别于术后4、12、24周3个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标本观察,以及骨钙素(OC)、Ⅰ型胶原(COL-1)的免疫组化观察,分别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并对实验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术后24周各组实验兔外形均对称,通过OC及COL-1的吸光度检测,骨缺损区均有大量新骨形成,A组(0.537 ± 0.010)、C组(0.530 ± 0.010)可见大量骨小梁及编织骨结构,缺损区的新骨OC、COL-1的免疫组化观察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007,P>0.05);但A组强于B组(0.415 ± 0.009,t = 0.122,P<0.001);C组也强于B组(t = 0.12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通过RP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CHA复合rhBMP-2后成骨能力明显增强,成骨效能肯定,为后期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bFGF)、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 β1(rhTGF β1)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2 (rhBMP 2 )单独和联合使用 ,对骨髓基质细胞 (BMSC)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和钙化能力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 ,分别用一定浓度的rhTGF β1(5 μg/L)、rhBMP 2 (2 0 0 μg/L)和rhbFGF(1μg/L)单独或者联合应用 ,测定第 12、14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 ;加入矿化诱导液 ,用Vonkossa染色 ,检测 10、2 0和3 0天的钙化情况。结果 :rhBMP 2可增强BMSC的ALP活性 ,rhbFGF和rhTGF β12种因子单独或者联合使用抑制BMSC的ALP活性 ,rhTGF β1和rhBMP 2以及rhbFGF和rhBMP 2联合使用时 ,抑制BMSC的ALP活性 ;3种生长因子联合使用时 ,抑制BMSC的ALP活性 ,研究发现f b组和b组可显著促进BMSC向成骨细胞转化 ,增强细胞的矿化能力 ;其它各组对BMSC向成骨细胞转化、矿化能力无显著作用。结论 :生长因子rhBMP 2(2 0 0 μg/L)单独应用和rhbFGF(1μg/L)在此浓度下结合使用可以提高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的钙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