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虞丰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43-43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6月手术中发生脾损伤51例,占脾损伤的20.48%。男43例(84.31%),女8例(15.69%);年龄18-75岁,58-73岁(90.69%),中位年龄66岁。脾损伤发生在胃癌手术34例(66.67%)、胃十二指肠手术7例(13.73%)、食管癌手术6例(11.76%)、肝肿瘤手术3例(5.88%)、结肠造瘘术1例(1.96%)。  相似文献   

2.
51例患者(其中46例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手术死亡率为11.5%,术后随访率为82.5%;手术后半年、1年、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39.4%、21%和6%。对手术指征、影响手术死亡率和术后生存时间的有关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外科治疗与围手术期处理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136例70岁以上肺癌病例。结果行根治性手术者112例(82.3%),姑息性手术者19例(13.9%),剖胸探查5例(3.7%),手术切除率96.3%,围术期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3.4%。结论高龄并非肺癌手术治疗的禁忌。重视术前诊断和合并症治疗、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加强术中与术后监测和防治并发症,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妇科腹腔镜手术27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的手术方式、手术适应证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27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适应证主要为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异位妊娠,占91.8%(2478/2700例)。手术方式主要为筋膜内子宫切除术、腹腔镜辅助阴道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剜出术、卵巢囊肿剥出术及异位妊娠手术,占93.1%(2514/2700例)。腹腔镜手术占同期妇科手术的64.9%,急腹症腹腔镜实施率达63.3%。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6%(43/2700例)。结论腹腔镜技术的进步拓宽了手术指征,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只要合理把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技术可替代妇科大部分腹式手术。  相似文献   

5.
总结16年来采用手术矫形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1448例,术后随访,手术效果良好1259例,占86.7%;尚好167例,占11.5%;较差19例,占1.3%;无效6例,占0.4%。对手术原则、作用机理、手术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兰世英 《新疆医学》2011,41(5):65-69
当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发病率约为40%。SUI和POP两者密切相关,SUI者80%合并POP,POP者50%伴有SUI。近年来,随着手术方法与手术替代材料的不断改进,使得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相比,治愈率相对低下,但手术可能引起出血、盆底神经痛、和尿潴留等,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率高,且只有14%的病人愿意接受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术前手的消毒、手术问空气消毒、物品消毒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法。方法对2002年、2003年手术前手的消毒、手术间空气消毒、物品消毒效果监测并进行比较。结果2002年、2003年术前手的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为96,3%、100%,手术间空气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6,9%、100%,物品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8,l%、100%。结论加强无菌技术的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杜绝无菌手术的感染,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瓣膜置换术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瓣膜置换术再次手术的3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造成瓣膜置换术再次手术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再次进行手术的原因有:瓣周漏患者9例(30.00%)、人工机械瓣膜心内膜炎患者3例(10.00%)、瓣膜血栓形成患者1例(3.33%)、瓣膜结构性损坏患者5例(16.67%)、人工瓣膜功能障碍患者7例(23.33%)、新出现其他瓣膜病变患者4例(13.33%),首次手术为急诊手术患者1例(3.33%)。结论:为了确保瓣膜置换术再次手术的成功,应充分了解造成再次手术的原因,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3452例食管贲门癌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本院10年来食管贲门癌的外科治疗进展,并对外科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1992年9月~2002年9月的3452例食管贲门癌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992~1998年间1877例分为A组(单纯手术1128例为A1组,手术 术后放化疗749例为A2组,1998-2002年间1522例分为B组(单纯手术336例为B1组,手术 术后放化疗512例为B2组,术前化疗 手术 术后放化疗674例为B3组),早期癌(Tis,T1)53例分为C组。结果 本组肿瘤患者手术切除率为91.6%,其中A、B、C组分别为88.3%、95.4%、100%;总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出血、肺部并发症、乳糜胸、膈疝、喉返神经损伤、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3.5%,其中A、B、C组分别为4.5%、2.3%、1.9%;总手术病死率为1.6%,其中A、B、C组分别为2.1%、1.0%、0.4%;总3年生存率为51.0%,其中A1、A2、B1、B2、B3、C组分别为44.5%、50.7%.47.1%、52.4%、59.6%、98.1%。结论 ①早期癌的手术治疗效果最好;②肿瘤综合治疗较单纯手术治疗效果好;③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精细的手术操作、术后对各种可能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及时有效处理仍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急性重症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通过对91例急性重症性胰腺炎(SAP)各种治疗方法的回顾性分析,对其疗效、合并症、住院费用、再次手术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胆源性SAP的治疗方法为ERCP、早期手术、晚期手术,其合并症发生率分别为10%、23%、67%,住院费用分别为1.8万元、2.3万元、3.5万元,再次手术率分别为5%、8%、40%;非胆源性SAP的治疗方式为非手术治疗、晚期手术、早期手术,其合并症发生率分别为21%、9%、63%,住院费用分别为1.5万元、2.1万元、4.4万元,再次手术率分别为8%、9%、31%。结论:对SAP的治疗应根据每个病例的自然病程,尽量采用“个体化”为原则,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胆源性胰腺炎以ERCP或早期手术疗效为优,非胆源性胰腺炎主张非手术或晚期手术疗效为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钼靶、超声和18F-FDG符合线路肿瘤显像在原发性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4例女性乳腺疾病病例(57个病灶)的钼靶、超声和18F-FDG肿瘤显像结果,并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分别比较钼靶和超声二联检查,钼靶、超声和18F-FDG肿瘤显像三联检查的敏感性;比较18F-FDG肿瘤显像和二联检查的敏感性。结果在原发性乳腺癌诊断中,钼靶、超声和18F-FDG肿瘤显像单项检查的敏感性分别为89.13%、91.30%和91.30%,特异性为72.73%、72.73%和63.64%,准确性为85.96%、87.72%和85.96%;二联检查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3.64%,准确性为92.98%;三联检查敏感性为97.83%、特异性为81.82%、准确性为94.74%。二联检查和三联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钼靶(P<0.05);18F-FDG肿瘤显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二联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联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二联检查(P<0.05)。结论联合钼靶、超声的二联检查或联合钼靶、超声和18F-FDG肿瘤显像的三联检查可改善乳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胎盘生长因子(PLGF)/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和PLGF/可溶性内皮因子(SE)比值与妊娠不利结局的关系。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于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和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及住院部纳入孕16~22用意向经阴道分娩的孕妇734例。纳入人群在入组时留取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入组后每4周均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和量表调查。血液标本离心后分析PI。GF、SVEGFR-1、SE含量及比值,用Logistic回归分析指标与妊娠不利结局的关系。结果:正常分娩孕妇486例,诊断为胎儿过小66例,子痫前期24例,发生死胎2例,其他不利结局156例。PLGF/SVEGFR—1指标诊断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死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了60%、72%,72%、84%,8l%、95%;假阳性率控制在5%~14%。PLGF/SE指标诊断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死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了62%、86%,78%、84%,60%、88%;假阳性率控制在11%~16%。结论:PLGF/SVEGFR-1和PLGF/SE比值可作为孕早中期预测妊娠不利结局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对义齿基托树脂抗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对义齿基托树脂抗菌性能的影响。方法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FUMAT T200-4,按0%(对照组)、1%、2%、3%、4%、5%、7%、10%(V/V)比例添加在加热固化型义齿基托树脂中。采用薄膜密着法检测抗菌剂对变形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并分析比较抗菌剂添加比例与基托树脂抗菌性能的相关性。结果添加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的基托树脂对变形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抗菌剂添加比例1%~10%组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24.5%、73.3%、80.2%、87.2%、90.7%、96.5%、100%,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为26.3%、46.7%、53.3%、63.1%、69.9%、73.2%、79.8%,抗菌性能随添加比例的上升而明显提高。结论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的添加赋予了基托树脂良好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微波结合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应用微波结合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6 7例 ,对照组 2 5例仅作鼻中隔矫正术。结果 :患者术后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 ,3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 98.5 %和 72 .0 %,有效率为 1.5 %和 2 8.0 %;1年显效率分别为94 %和 6 8%,有效率为 6 %和 2 0 %;2年显效率分别为 91%和 5 2 %,有效率为 9%和 2 0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微波结合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永关 《医学综述》2013,(19):3593-3595
目的 探讨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间符合标准的152例冠心病患者以及4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采用心电图以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冠心病的假阳性、假阴性、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在健康志愿者中,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与阴性率分别为15.0%和5.0%,与心电图的45.0%和5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和阴性率分别为82.9%和17.1%,与心电图的75.0%和2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5.4%和82.3%,与心电图的70.3%和75.6%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的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8%和69.9%,显著高于心电图的77.8%和56.1%(P<0.05).结论 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是一种简单方便,价格低廉,且无创的方法,并且可以作为早期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但为了防止其出现误诊和漏诊,最好与其他方法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反映卒中二级预防的负担。方法前瞻性调查478例连续的脑卒中门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人口学、个人疾病史和不良生活方式,计算单个危险因素的百分比、危险因素的累积数目和组合情况。结果在所调查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77.2%)、血脂异常(66.7%)和吸烟(42.9%)列前3位。有0~7个危险因素的患者百分比依次为1.5%、8.6%、30.1%、29.7%、19.9%、6.7%、3.3%和0.2%。在具有2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中,主要的危险因素组合为高血压和血脂异常(28.5%)、吸烟和血脂异常(13.2%)、高血压和吸烟(10.4%)、高血压和糖尿病(10.4%)。结论高血压是卒中预防的重中之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卒中预防的重要环节。90%的患者有2种或2种以上的危险因素,是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应对之综合干预,多数患者需要更严格的治疗靶目标。  相似文献   

17.
张伟  张波 《西部医学》2010,22(9):1684-1685,1688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治疗淋病合并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淋病合并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患者采用加替沙星治疗,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4%、94.7%,淋球菌清除率分别为100.0%、97.4%,沙眼衣原体清除率分别为86.7%、85.7%,解脲支原体清除率分别为95.5%、91.3%,两组间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2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替沙星治疗淋病合并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疗效满意,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观察环孢霉素A(cyclosporinA ,CsA)、地塞米松和CsA联合地塞米松对穿透性角膜移植(penetratingkeratoplasty ,PKP)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 :86例 (86眼 )PKP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 3组。①CsA组 ,2 9例 2 9眼 ,用 1%CsA溶液滴眼 ;②地塞米松组 :2 6例 2 6眼 ,用 0 .1%地塞米松溶液滴眼 ;③CsA联合地塞米松组 :31例 31眼 ,用 1%CsA和 0 .1%地塞米松溶液滴眼。 3组每日滴眼各 3~ 4次 ,均于术后 1月改为 2~ 3次 ,持续用药 3个月以上。对PKP术后发生植片免疫排斥反应者 ,予以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和增加 1%CsA及 0 .1%地塞米松滴眼液的滴眼频次 ,直至病情缓解。所有患者随访 1~ 2年。结果 :术后发生角膜免疫排斥反应共 15眼(17.4 % ) ,其中CsA组 5眼 (17.2 % ) ,地塞米松组 7眼 (2 6 .9% ) ,CsA联合地塞米松组 3眼 (9.7% )。后组与前 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15只发生排斥反应眼经治疗有 13眼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PKP术后应用 1%CsA联合 0 .1%地塞米松滴眼能更有效地减少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 ;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和增加CsA及地塞米松滴眼液的滴眼频次 ,能有效控制PKP术后所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 ,从而提高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胃癌术前TM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60例,其中手术切除55例,所有病例均行上腹部CT平扫加三期增强。结果胃癌累及胃底贲门23例,胃小弯21例,胃大弯12例,胃窦15例,其中29例累及2个及以上部位,另7例为弥漫病变。高分化腺癌9例,中分化腺癌13例,低分化腺癌16例,未分化癌12例,黏液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4例,腺鳞癌2例。MSCT在胃癌T1-4分期中的敏感度为100%、83.33%、50%、89.47%,特异度为100%、62.5%、69.23%、80.95%。在BorrmannⅠ-Ⅳ分型中的敏感度为77.78%、61.9%、75%、100%,特异度为70%、68.42%、75%、100%,在判断转移淋巴结方面仅以短径大于0.5cm为标准的敏感度为57.41%,特异度为69.19%;在综合判断时敏感度为72.9%,特异度为81.34%,两种判断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多层螺旋CT对胃癌的术前评估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骨髓瘤82例临床与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其他相关辅助检查资料。结果:A亚型和B亚型中,单独或合并存在B-J蛋白尿者各占20%和51.9%;Ⅲ期患者各占67.3%和92.6%;β_2微球蛋白(β_2-MG)≥6mg/L者各占43.8%和87.5%;血钙≥2.98 mmol/L者各占5.5%和25.9%,以上4项指标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P<0.01和P<0.025)。血红蛋白(Hb)<85g/L在原始型+不成熟型组和中间型+成熟型组各占82.4%和40%;β_2-MG≥6mg/L在两组各占87.5%和20.0%;骨髓浆细胞百分数≥30%在两组各占76.5%和32.0%,以上3项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25,P<0.005和 P<0.025);缓解、进步与无效3组年龄>65岁者各占30%、32.6%与37.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M常以骨、肾损害为首发表现;IgA比IgG型患者更易出现高黏滞综合征;病程早期血小板减少很少见;高钙血症发生率低;肾功能损害多见于B-J蛋白尿、Ⅲ期和高钙患者,常伴有β_2-MG增高,原始型和不成熟型患者多伴低Hb、高β_2-MG和高骨髓浆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