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压电烧伤病人浸浴治疗后皮肤微循环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浸浴疗法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外周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用WX-9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观测50例严重高压电烧伤病人浸浴前后足甲襞微循环变化.观测指标包括微血管形态、微血流动态、微血管周围状态三方面共十六项指标.本组病人男47例,女3例,年龄14~45岁,平均年龄(24.32±11.33)岁,电烧伤面积7%~45%,平均烧伤面积(20.3±11.6)%.结果 与浸浴前足甲襞微循环指标比较,浸浴后管襻清晰度好转,管襻数目增多,长度增加,管径增大,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减轻等.结论 浸浴疗法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微循环障碍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浸浴疗法对大面积烧伤病人外周微循环的改善作用。方法用WX -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XG -8型图像处理系统 ,观测50例次大面积烧伤病人浸浴前后足甲襞微循环。观察指标包括微血管形态、微血流动态、微血管周围状态共十六项指标。本组病人男24例 ,女6例。年龄16~43岁 ,平均年龄(26 .90±12 .25)岁 ,烧伤面积50 %~90 % ,平均烧伤面积(70.36±20.57) %。结果浸浴前后足甲襞微循环检测结果比较 ,浸浴后管襻清晰度好转 ,管襻数目增多 ,长度增加 ,管径增大 ,血流速度加快 ,红细胞聚集减轻等。结论浸浴疗法对大面积烧伤病人微循环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烧伤创面延迟愈合与外周皮肤微循环障碍的相关性 ,探讨外周皮肤微循环障碍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用WX -6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图像处理系统 ,观测50例烧伤创面延迟愈合病人 (简称延迟组 )和50例烧伤创面正常愈合病人 (简称正常组 )之足甲襞微循环。创面延迟愈合组烧伤面积为(8.46±6.30) % ,年龄为20~67岁 ,平均(40.32±19.78)岁 ;创面正常愈合组烧伤面积为(9.43±6.17) % ,年龄为19~60岁 ,平均(39.83±17.46)岁。观察指标包括微血管形态、微血流动态、微血管周围状态共十六项指标。结果延迟组与正常组比较 ,前者清晰度低 ,管襻数少 ,输入、输出枝长度缩短 ,输入枝、输出枝和襻顶直径小 ,管襻畸形率高 ,血流速度减慢 ,红细胞聚集性增高 ,襻周渗出明显 ,乳头平坦者多见。结论烧伤创面延迟愈合与外周微循环紊乱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创面延迟愈合与足甲襞微循环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测创面延迟愈合的热烧伤、电烧伤和化学烧伤患者之足甲襞微循环变化,探讨外周皮肤微循环障碍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烧伤创面延迟愈合病人(延迟组)和50例烧伤创面正常愈合病人(对照组)。延迟组烧伤面积为(15.3±8.8)%,年龄为(58.32±9.78)岁;对照组烧伤面积为(16.2±9.3)%,年龄为(59.83±9.46)岁。用WX-9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观测两组病人足甲襞微循环十六项指标,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延迟组与对照组比较,延迟组足甲襞微循环清晰度低,管襻数少,输入、输出枝长度缩短,输入枝、输出枝和襻顶直径小,管襻畸形率高,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性增高,襻周渗出明显,乳头平坦者多见。结论创面延迟愈合与外周微循环障碍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高压电烧伤病人足甲襞微循环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高压电烧伤病人足甲襞微循环变化,探讨高压电烧伤对人体微循环的影响。方法用WX-9B及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观测50例高压电烧伤病人足甲襞微循环,并同50例健康人对照。高压电烧伤组病人均有电流出入口,体表烧伤面积为(12.4±9.3)%,平均年龄(26.58±5.33)岁;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24.40±4.68)岁。观察指标包括微血管形态、微血流动态、微血管周围状态共三方面十六项指标。结果高压电烧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前者微血管清晰度降低,管襻数减少,输入枝及输出枝长度缩短,输入枝、输出枝和襻顶直径变小,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性增高,襻周有渗出和出血。结论高压电烧伤对人体外周微循环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20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甲襞及球结膜微循环改变。对其中口服西药治疗未能改善的60例给予中药“脉络宁”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到治疗前患者的甲襞及球结膜微循环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碍。表现在形态方面:以微血管模糊,管襻减少、交叉、畸形增多为主;在流态方面:以血流缓慢、瘀滞、血色暗、红细胞聚集、白色微小栓子形成明显。脉络宁治疗1~2个疗程后,可见微血管管襻的清晰度提高、管襻数增多、交叉畸形改善、微血流流速增快、红细胞聚集减轻、白色微小栓子减少甚至消失。显示出经脉络宁治疗后微循环障碍显著改善,说明对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微循环监测和活血化瘀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脉络宁对异常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脉络宁注射液 20ml加入 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500ml中静脉滴注,卫日1次,14天为1疗程。治疗120例,其中脑动脉硬化患者55例、脑梗塞25例、冠心病22例、糖尿病18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甲襞微循环积分值的变化。结果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甲襞微循环积分值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体外血栓形成及甲襞微循环血液流态改善明显。结论脉络宁具有降低血液粘滞性、纤维蛋白原含量、提高纤溶活性、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的发生和发展。所以脉络宁是值得推广的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中小面积热力烧伤病人感染期皮肤微循环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小面积热力烧伤病人感染期微循环改变及其特点。方法 用WX-9B型及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微循环图像分析系统,观测56例处于感染期的中小面积热力烧伤病人(烧伤面积19.2%±8.2%)足甲襞微循环(food nailfold microcirculation,FNM)变化,并与同样数量健康人比较。观测指标包括微血管形态、微血流动态、微血管周围状态三方面共十六项指标。结果 中小面积烧伤病人FNM在感染期存在一定程度的紊乱,主要表现为管襻缩短、管径变细、微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存在、血液灌流量减少、襻周有渗出等。结论 中小面积烧伤可引起全身微循环改变,治疗中小面积烧伤时可采用改善微循环疗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48例烧伤休克病人足甲襞微循环的研究,发现烧伤休克病人存在明显的微循环紊乱。表现为管襻变细、变短、数目减少、重者管襻完全隐没;血流明显缓慢、红细胞不同程度聚集;襻周明显渗出等。因此,从临床角度上证实烧伤休克微循环紊乱的存在,并阐述其变化特点。提出微循环改变可作为烧伤休克的重要诊断及监测指标,同时对病情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指出足甲襞是大面积烧伤病人微循环的良好观察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苏补液对重烧伤儿童休克期足甲襞微循环(FNM)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用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图像处理系统监测30例重烧伤儿童休克期复苏补液过程的FNM变化,观测时相分别是入院时、补液后1、2、3、4、5、20、40小时。本组儿童平均年龄5.57±2.70岁,平均烧伤面积36.04 %±16.90%。结果补液前FNM管襻数减少、长度缩短、直径减小、血流速度缓慢、红细胞聚集和襻周渗出等。经复苏补液(晶胶型)后,管襻数、长度和直径在补液后2~3小时恢复正常,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逐渐恢复,襻周渗出则随补液治疗逐渐加重。结论重烧伤儿童休克早期存在严重的微循环障碍,而复苏补液(晶胶型)对烧伤休克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补液不能减少毛细血管周围渗出。  相似文献   

11.
严重烧伤患儿足甲襞微循环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烧伤过程的微循环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 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图像处理系统,对52例重烧伤儿童分烧伤休克、回吸收、急性感染和创面修复四个时相进行足甲襞微循环(简称FNM)观测。本组病人平均烧伤面积29.94%±11.97%。平均年龄5.96±2.62岁。结果烧伤各阶段均存在微循环障碍。烧伤休克时以微循环痉挛为特点,回吸收时以微循环扩张充血为特点,急性感染时以微循环扩张淤血为特点,而创面修复期只存在流态和襻周异常。结论微循环障碍在儿童重烧伤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监测烧伤后微循环变化对儿童烧伤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病情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丹参对微循环障碍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研究对甲襞微循环有影响的病种 ,经丹参治疗后的临床变化。方法选择对甲襞微循环有影响的疾病如 ,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哮喘等共11个病种42例病人。用丹参液经静脉点滴治疗 ,在此前后各测定微循环的各项指标 ,并予以分析对比。结果经丹参一个疗程治疗后 ,甲襞微循环竟无一例发现白色血栓 ,积分值为0 ;血流速度明显加快 ,积分值由治疗前的1.047±0.0713下降为0.7428±0.044(P<0.001) ;红细胞的解聚现象亦比较明显 ,积分值由0.4486±0.0673下降为0.3016±0.0560(P<0.05) ;其他各项指标管径粗细的修整 ,浅平乳头的波纹化 ,乳头下静脉丛及血管运动性的减少 ,其积分值都有所降低。结论能引起甲襞微循环障碍的多种疾病 ,经丹参静滴一个疗程后 ,甲襞微循环的总积分由治疗前的4.0474±0.2591下降为2.9876±0.1664 ,差异非常显著 (P<0.001) ,说明丹参对治疗临床很多伴有微循环障碍的疾病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严重烧伤病人感染期恢复阶段的微循环改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索严重烧伤病人感染恢复阶段的微循环改变。方法用微循环显微镜(WX-753B型)及其图像处理系统(XG-8型),观测51例处于烧伤感染恢复阶段的严重烧伤病人足甲襞微循环。本组平均烧伤面积是54.59%±17.30%,年龄为27.21±5.27岁;对照组是50例健康成人,年龄为24.40±4.68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感染恢复组管襻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流速度慢(P<0.05),红细胞聚集性增高(P<0.01),聚集以轻、中度为主;血管襻周围有轻度渗出(P<0.01),汗腺导管数减少(P<0.01),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感染恢复阶段的严重烧伤病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在治疗时需纠正微循环紊乱。  相似文献   

14.
严重烧伤病人康复期的微循环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通过观测重烧伤康复期的微循环变化,探讨大面积严重烧伤对人体微循环的远期影响。方法用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图像处理系统,观测48例处于烧伤康复期患者的足甲襞微循环。本组既往烧伤的面积是(54.59±17.30)%,年龄为(25.21±9.27)岁。伤面痊愈后1~10年,平均(4.71±4.50)年;对照组是50例健康成人,年龄为(24.40±4.68)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烧伤康复期病人足甲襞微循环突出的改变是管襻畸形率高(P<0.01)和汗腺导管数明显增多(P<0.01),同时还存在血管管襻周围有渗出(P<0.01)等,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严重烧伤创面虽然痊愈,但痊愈后的康复期仍存在微循环紊乱,说明严重烧伤对人体微循环影响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腔负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循环的影响 ,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观察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4例为高血压Ⅰ期 ,2例为高血压Ⅱ期且伴有左心室肥厚。应用Hices口腔负压仪(发明专利申请号 :98101665) ;实施负压(0.05±0.01)mPa治疗 ,每日1次 ,每次持续10min ,连续治疗15d后 ,通过微循环显微电视技术对其治疗效果和微循环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甲襞微循环明显障碍 ,总积分值为3.022±0.216 ,血液流态1.622±0.121 ,16项指标中主要表现为微血管输入枝缩窄、微血流流速变慢呈粒流或粒缓流、红细胞中度聚集。治疗后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 ,总积分降为1.892±0.162 ,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1)。4例患者头痛、心慌、头晕症状消失或大部分消失 ,微循环的微血管口径缩窄、红细胞聚集等异常变化缓解 ,微血流流态改善、流速增快 ,微循环障碍减轻 ,显效率为66.7%。1例负压治疗后 ,血压降至临界血压值 ,虽头痛、头晕症状改善 ,但微循环的微血管缩窄和血细胞聚集改善不明显 ,症状体征改善≥50 % ,作为有效 ,有效率16.7 %。1例患者治疗后 ,血压、症状及微循环障碍改善不明显 ,无效率16.7 %。总有效率83.3 %。结论口腔负压治疗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微循环障碍 ,尤其对Ⅰ期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脉络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已为临床证实。我们对用药患者进行甲襞微循环监测,证实脉络宁具有明显的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现就我院对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后微循环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脉络宁对糖尿病(DM)周围血管神经病变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和作用.方法74例DM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5例,分别观察两组间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甲装微循环的改变.结果1、治疗前后疗效两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脉络宁治疗组甲襞微循环改变,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3、两组间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脉络宁对DM周围神经病变及微循环有明显改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具有见效快、疗效好、安全、可靠之优点.  相似文献   

18.
新正天丸对偏头痛血瘀证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偏头痛血瘀证病人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的改变及新正天丸治疗后的影响。方法 :对照观察 3 6例偏头痛血瘀证病人发作期、治疗后和 2 8例正常人甲襞微循环 ,检测 2 8例偏头痛病人球结膜微循环 ,并与 2 6例正常人相比较 ,重点观察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的形态、流态及血管袢周围状态等多项指标 ,并以加权积分法计算其积分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发作期存在明显的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改变 ,主要表现在毛细血管管径缩小 ,管袢形态异常 ,袢周出血。经新正天丸治疗后 ,管袢清晰度增强 ,血流速度加快 ,红细胞聚集性下降 ,加权积分法示治疗前后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有显著性改变 (P <0 .0 5~ 0 .0 1)。结论 :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障碍可能是偏头痛血瘀证的重要病理特征 ,新正天丸对其微循环障碍可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严重烧伤病人急性感染时微循环改变,用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图像处理系统,观测56例严重烧伤病人(烧伤面积56.05±18.20%)急住感染时足甲襞微循环(简称FNM)变化,并与同样数量的普通烧伤病人比较。结果显示,严重烧伤病人急性感染时FNM存在显著的微循环障碍,主要表现为管襻增长、管径增大、微血流速度缓慢、红细胞明显聚集、白微栓形成、襻周渗出显著等。提示临床治疗烧伤并发急性感染时应积极纠正微循环紊乱。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异常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疗程15天。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综合定量评价甲襞微血管形态、微血流流态,并与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组对比分析。结果:TIA患者治疗前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甲襞微循环形态异常,红细胞聚集,出现粒缓流。经两种药物治疗后,上述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以奥扎格雷治疗组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能明显改善TIA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和微循环障碍,且效果优于川芎嗪注射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