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以往不少对卒中康复的研究是对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测定,而不是对特殊运动功能的测定。本文作者分析急性颈动脉系统闭塞的病人发病头6个月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以确定能预示病后半年运动功能恢复程度和最早期的测量项目。这有助于对病人  相似文献   

3.
结合定量分析23例内囊及纹状体内囊区脑梗塞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及恢复,研究了病变与其相应解剖部位功能间的关系。并用WGA-HRP示踪方法研究了各运动区发出纤维在内囊部位的走行,进一步探讨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及恢复与各运动区投射纤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卒中后神经可塑性与运动功能恢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卒中后神经可塑性与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卒中后脑皮质重塑可代偿受损部位的功能,并已得到动物实验证实。功能性神经影像学技术已逐渐应用于评价神经可塑性。  相似文献   

5.
6.
根据2017年国际卒中会议(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 ISC)上提交的一项研究,结构性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卒中幸存者的认知功能. 对13项干预试验共735例患者进行的一项汇总分析显示,无论康复治疗方案长短(即>3个月或1~3个月),结构化体力活动训练都能够显著改善认知功能.该研究还显示,即使在卒中慢性期(发病3个月后)开始体力活动也能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多种药物对脑损伤的动物模型有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然而,在损伤后数天到数周延迟给药,仅有增加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药物才能促进恢复。为了确定这些研究结果能否应用于人类,我们采用去甲肾上腺素兴奋剂右旋苯丙胺(AMPH),配合物理疗法  相似文献   

8.
卒中常常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以往的研究表明认知功能恢复在卒中3个月内是其极限。该项研究旨在探讨卒中后总的认知功能是否存在长期的改善过程,并确定可能与其改善相关的临床特征。 对151例病人[年龄(70.4±7.7)岁,教育年限(10.4±4.4)年]在卒中后3个月及每年进行一套神经心理学测验,并将所测得的结果转换为总分值,它是以在非卒中的标准对照组中测定的分数经平均后所得出的一个概括分值(summary score)为基础的。并规定每年测验中的概括分值增加大于标准组第1年变化的平均值的两个标准差以上即为认知功能有改善。并应用  相似文献   

9.
动物试验研究表明,某些中枢神经系统活性药物可影响脑局部损害后行为的恢复。甚至单一剂量就可导致长期不良作用。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明确这些药物对人类是否也有相同的不良作用。 在研究GM_1神经节苷酯对缺血性卒中作用的多中心研究组中,选择参加Sygen急性卒中研究组(SASS)的对照患者作前瞻性研究。其标准为起病在48h内、颈动脉分布区的缺血性卒中的成人患者。在卒中后入院时、7、14、21、48、56及84天分别作Toronto卒中量表运动评分(TSSMS)评价运动障  相似文献   

10.
据第20届欧洲卒中会议(European Stroke Conference,ESC)报道,在缺血性卒中后早期给予氟西汀的耐受性良好,并可改善严重运动功能缺损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优化运动技巧的康复训练对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有上肢功能障碍的40例卒中(脑出血或脑缺血)患者按照入院病例号尾数的奇偶数,分为优化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卒中的传统康复和药物治疗,给予优化组患者优化运动技巧的康复训练,40 min/次,2次/d,5 d/周。时间均为6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进行上肢Fugl-Meyer评分(FM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评分。结果①治疗后6周,两组FMA评分均上升,但治疗前后优化组评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6±6.0)分和(3.6±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分中,治疗后肩臂运动评分和手部运动功能评分,优化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后两组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评分均有提高,治疗前后评分的差值优化组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8±5.3)分和(9.5±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化运动技巧的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改善卒中后上肢的运用和控制能力,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正>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通过采用弱电流直流电的形式调节皮质兴奋性,依据直流电的极性、神经放电频率的增加或减少促使直流电诱导的静息膜电位的改变,即阳极t DCS(anode DCS,at DCS)增加运动皮质的兴奋性,阴极t DCS(cathode DCS,ct DCS)降低运动皮质  相似文献   

13.
既往报告多认为卒中6个月后功能恢复是不明显的。但这些研究多缺乏系统性,且评价方法也由于着眼点不同而有不足之处。该研究着眼于发病6个月后的功能演变情况,还就年龄和神经受损程度的影响及其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材料与方法 1989年6月~1991年5月间按纳入标准评价了50例患者(男31,女19)。按年龄分成<65岁与≥65岁两组。右左侧瘫痪人数分别为23及27例,17例有失语。分别在出院两周后做基  相似文献   

14.
认知,是指人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对感觉输入信息的获取、编码、操作、提取和使用的过程,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及思维等。卒中后患者不但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而且一部分病人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在各种认知功能障碍中,注意障碍的发生率高达60.61%,且注意障碍常与记忆障碍同时存在。有研究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5.
成年急性卒中患者经常发生感染且与功能转归不良有关。卒中预防性抗生素治疗研究( Preventive Antibiotics in Stroke Study, PASS)旨在确定应用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进行预防性抗菌治疗能否改善急性卒中患者的功能转归。  相似文献   

16.
卒中后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和脑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CD)是指局灶性幕上损害的对侧小脑半球出现相应的血流和代谢减低,本文应用~(99m)TC-六甲基丙烯胺肟(HMPAO)单光子发射CT(SPECT)研究了47例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皮层梗塞病人的CCD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2017年国际卒中会议(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ISC)上提交的一项探索性研究显示,使用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有望改善卒中患者的手臂运动功能.虽然主要终点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次要终点方面却显示出前景.这项探索性研究在美国和英国的4家医疗中心募集存在慢性中至重度上肢偏瘫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参试者均植入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并随机分为刺激组和假刺激组,并接受为期6周的强化任务特异性康复训练,每周3次(2 h/次),每次任务约重复50次,每次训练总共包括300~400次运动.刺激组(8例)在康复训练的同时接受电流强度为0.8 mA的配对迷走神经刺激,而假刺激组(9例)仅打开设备开关而不传递电流(0.0 mA).  相似文献   

18.
正强制性运动疗法(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由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Taub[1]于1976年提出,其理论基础是大脑可塑性和克服"习得性废用"。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应在卒中早期阻止产生"习得性废用"[2-3]。CIMT不是单纯的康复手段,而是将行为学因素应用于康复治疗技术中,通过塑形、行为和限制技术等行为学因素改变患者以往形成的"习得性废用",强制使用患侧上肢,使其运动功能得到恢复,并将实验室中获得的结果运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采用脑电图自动分析系统对卒中后患者进行研究的结果。 40例中男24例,女16例;20例为颈内动脉栓塞,20例为大脑中动脉栓塞;20例属卒中后早期(下称ⅢB组,即在头4周内,卒中状态无改善或只有部分改善),20例属卒中后慢性期,下称Ⅳ组,即自第4周以后,具有持久的神经病学症状)。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连续10~15次。出现最明显的神经病学障碍和第一次高压氧治疗之间的相距时间,ⅢB组平均为8天(最短者1天,最长者14天);Ⅳ组平均为3个  相似文献   

20.
根据第16届欧洲神经病学学会(European Neurological Society,ENS)年会上的报告,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为偏瘫的卒中患者手臂功能的恢复带来了希望。加拿大多伦多康复研究所康复工程技术实验室的Popovic等评价了15例FES 常规卒中康复和9例行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