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目的比较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及CT在股骨头坏死(ANFH)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69例138髋中,X线平片正常,全部行CT、MRI检查,3例(6髋)全部为阴性,11例(17髋)为Ⅲ~Ⅳ期ANFH。55例(72髋)确诊为早期ANFH。其中Ⅰ期18髋,MRI:T1WI表现为小斑片状及线样低信号,及股骨头及颈部的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Ⅱ期54髋,CT主要表现为股骨头的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MRT表现为线样征及囊状长T1长T2信号,其中有45髋出现髋关节腔积液。比较CT、MRI对早期ANHF的阳性检出率;分别约72%和85%,MRI略优于CT。结论MRI较CT能更敏感地检出早期ANFH,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特别是早期坏死较为可靠且必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炎性乳腺癌MRI和钼靶X线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炎性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钼靶X线摄影,观察组进行MRI检查,比较两组的炎性乳腺癌阳性检出率及征象特征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0.0%、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腺体局部增厚、界限不清等影像学特征检出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钙化影像学特征检出情况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性乳腺癌应用动态增强MRI检查可显著提高其诊断准确度,钼靶X线对于病变钙化敏感,二者联合检查,便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陆煜州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872-2873,2875
[目的]比较X线平片与CT在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间于我院骨科诊治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36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29~69岁,平均36.8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或磁共振检查确诊。患者入院后先拍摄双侧髋关节X线正位片,然后行双侧股骨头CT检查,采用设备为GE公司LightSpeed64排螺旋CT机,全面观察病变部位、数量、形态、边缘、密度、大小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等。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Froberg等提出的分期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72侧股骨头中,CT共发现47侧股骨头缺血坏死,检出率为65.3%(47/72),明显高于X线平片(29侧,40.3%)(P﹤0.05)。②CT则共检出Ⅰ期股骨头坏死9侧(12.5%),Ⅱ期股骨头坏死13例(18.1%),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5)。CT对Ⅲ期、Ⅳ期、Ⅴ期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分别为19.4%、8.3%和6.9%,与X线平片的检出率相比(18.1%、8.3%、6.9%)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病变检出率高,是较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MRI征象,评价ANFH的分期。方法52例双侧股骨头行低场MRI和和X线片检查,部分行CT检查,并将ANFH的影像学分期进行了和对比。结果(1)52例(66个股骨头)中,双侧15例,单侧37例。其中18个(27%)X线平片为阴性。(2)将ANFH的Mitchell分型与Hungerford分期列于对应表中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型和B型与0—Ⅱ期之间,C型和D型与Ⅲ、Ⅳ之间有密切的对应关系(P〈0.005)。(3)Ⅲ,Ⅳ期ANFH合并积液量比0—Ⅱ期明显多。结论低场MRI可准确的显示早期ANFH的病变范围,程度及信号特征。ANFH的MRI分型与影像学分期之间有密切的对应关系,且低场MRI的敏感性及诊断价值高干CT及X线平片。因此临床上凡是有髓部疼痛、功能障碍、长期饮酒及服用类固醇激素者检查都应进行MRI检查,力求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线,CT以及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0月襄阳市某医院收治的58例早期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X线,CT以及MRI检查。观察患者X线,CT,MRI检查结果中是否出现关节间隙异常、关节面下骨质受侵蚀、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关节软骨肿胀等情况。比较3种检查方法早期AS的检出率。结果 X线早期AS检出率为44.83%,低于CT早期AS检出率(6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P0.05);MRI早期AS检出率为94.83%,高于X线及CT早期AS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41,13.08;P0.05)。结论在早期AS的临床诊断中,采用MRI检查能有效弥补X线和CT诊断的不足,其能够清晰地显示骶髂关节的关节间隙异常、关节面下骨质受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及关节软骨肿胀等,进而提高早期AS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X线、多层CT、MRI对胸腰椎体结核感染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就诊的82例脊柱结核患者(208个患椎)为研究对象,均进行X线、多层CT、MRI检查,并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及敏感度。结果 X线片表现为椎体破坏、椎旁脓肿、椎间隙狭窄或破坏等,CT主要表现为椎旁脓肿、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死骨等,MRI主要表现为椎间盘信号变化、椎体和附件骨破坏、椎旁脓肿、脊髓受累和韧带扩散等,多层CT和MRI对椎体破坏、椎管受累、椎旁脓肿和椎间盘受累的阳性检出率高于X线(P0.05);多层CT对死骨形成的阳性检出率和平均评分高于X线和MRI(P0.05);MRI对椎间盘受累、椎管受累、椎体破坏和椎旁脓肿的阳性检出率和平均评分高于多层CT(P0.05);多层CT、MRI病灶检出时间低于X线(P0.05),检查所需时间高于X线(P0.05);MRI检查所需时间高于CT(P0.05)。结论多层CT和MRI结合互补用于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对脊柱结核的临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诊断早期强制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应用X线、CT和MRI影像学检查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都实施X线、CT、MRI检查,对这三种检查方法检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概率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关节面异常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X线片和CT检查对强制性脊柱炎0级的检出率都是0%,而MRI检查对其0级的检出率为100%,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检查对I级、II级强制性脊柱炎的检出率分别是24.1%、53.5%,CT检查对I级、II级强制性脊柱炎的检出率分别89.7%、82.1%,而MRI检查对其I级、II级检出率都是100%(P0.05);X线片、CT和MRI检查对III、IV级强制性脊柱炎的检出率都是100%(P0.05);X线片检查对于关节面浸润、关节面骨囊变检查率分别为62.0%、34.8%;CT检查对两者的检出率分别为84.8%、68.5%,而MRI检查对两者的检查率分别为96.7%、85.9%(P0.05)。结论:相比较于X线片和CT检查,MRI检查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钼靶X线、超声、MRI检查,比较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准确率及检出率。结果 MRI检出率高于超声和钼靶X线,误诊率低于超声和钼靶X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能够及时快速检测出患者是否患有乳腺癌并给予诊断结果,为后续医师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乳腺X线摄影及MRI影像学表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9月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乳腺X线检查及MRI检查,对比二者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X线摄影诊断影像学表现以局灶性致密影、钙化、血管征等为主;MRI诊断影像学表现以肿块影、斑片阴影、结节状、斑片状及环形强化为主;X线摄影确诊率低于MRI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确诊率高于X线摄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确诊率略高于MRI,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X线摄影与MRI均可作为早期乳腺癌诊断手段,二者均有其优缺点,因此在对乳腺癌早期诊断时可将二者结合,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及漏诊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X线、CT和MR检查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采用X线、CT和MR检查,对获取的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价,由多人分组给出诊断结果并统一诊断结果。结果:MR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CT检查方法,而X线检查对应的检出率最低,不同检查方法阳性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X线、CT和MR都有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检出,但是MR检查对应的阳性检出率最高,有助于患者尽早实施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齐春华  周树立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498-5499
目的 探讨CT与MRI诊断早期老年股骨头坏死的表现特点以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160例患者先后行CT和MRI扫描,并检测阳性率、确诊率及临床分期.结果 CT与MRI的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阳性检出患者经手术确诊率明显高于CT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和MRI对阳性患者检测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具有相似的临床检出率,而MRI较CT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临床对老年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应综合多类影像学资料、并结合临床资料与经验,方可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2.
管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42-243
[目的]探讨CT与MRI在颈椎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某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颈椎损伤患者病例共30例,对其颈椎X线平片、CT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观察椎弓骨折及脊髓损伤。[结果]CT与MRI在颈椎损伤中各有优势,与普通X线片相比,CT在椎弓骨折的显示方面有明显优势,二者间有统计学差异;而在脊髓损伤的显示中,MRI则比CT更有优势。[结论CT与MRI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颈椎损伤的早期诊断的准确率,为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廖冬梅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3):741-742,744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血清C反应蛋白(CRP)、人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联合检测对肝病诊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10年6月某院收治的慢性肝炎患者48例(B组)、肝硬化患者49例(C组)、肝癌患者52例(D组),另选择体检健者50例为正常对照组(A组)。入院后,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CEA、CA199。比较单项检测阳性比例及联合检测阳性比例。[结果]肝病各组血清AFP、CRP、CEA、CA199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随病情的加重,各指标也明显升高,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指标联合检测在各组中的阳性率高于单一指标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的AFP、CRP、CA19-9对肝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明显提高敏感度,降低了消化道肿瘤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14.
郁建江  周剑波  陆忠民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28+2561-F0002,F0003
目的分析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抗体阳性的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球蛋白、血糖、脑脊液的检测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胶体金法检测EV71-IgM阳性、阴性的手足口病患儿各50例,行血清免疫球蛋白、血糖及脑脊液检查,采用SPSS 12.5软件统计分析2组病例各项实验指标的差异。结果 50例EV71抗体阳性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分别为(0.52±0.38)、(8.36±2.15)和(1.52±0.26)g/L,50例EV71抗体阴性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分别为(0.41±0.21)、(8.45±2.34)和(1.48±0.27)g/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EV71抗体阳性患儿中有26例血糖升高,血糖升高率为52.0%;22例脑脊液检查异常,脑脊液检查异常率为44.0%。而50例EV71抗体阴性组患儿中有4例血糖升高,血糖升高率为8.0%;3例脑脊液检查异常,脑脊液检查异常率为6.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手足口病患儿中开展EV71抗体的检测同时检测患儿血糖和脑脊液有助于危重患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尿路平片和静脉尿路造影(IVP)在输尿管小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排石证实、结石直径≤5mm的335例输尿管小结石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X-线尿路平片和静脉尿路造影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35例输尿管小结石患者中,超声检出304例有小结石,检出率90.75%,漏诊31例,占9.25%;尿路平片检出140例,检出率41.79%,漏诊195例,占58.21%。335例中有102例进行IVP检查,检出69例,检出率67.65%,漏诊33例,占32.35%。超声检出率明显高于IVP与尿路平片。超声检出的304例中,193例并发轻度肾积水,占63.49%;5例并发中度肾积水,占1.64%;106例无肾积水,占34.8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输尿管小结石的检出率较尿路平片和IVP高,且无损伤、无痛苦、可重复和动态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多种MRI技术(常规EMR平扫与增强、灌注、弥散以及波谱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比较各种方法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优势。结果:多MRI技术的综合应用不仅有利于前列腺癌的检出和定位,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还能提供有关前列腺癌的生长、预后及转移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CT与MRI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30例应用CT检查,30例应用MRI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法发现异常的阳性率及预后以及两种检查方法发现异常的部位。[结果]应用MRI检查发现异常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T检查,且发现颅脑损伤的部位也多于CT检查(P﹤0.05)。[结论]应用MRI检查颅脑损伤具有较好的诊断优势,明显优于应用CT检查。  相似文献   

18.
赵波 《现代保健》2014,(24):38-40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椎炎(AS)骶髂关节受累的X线平片、CT和MRI的影像学特点,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8例AS患者的骶髂关节的X线、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X线检查23例,骶髂关节受累检出率17.4%;CT检查32例,骶髂关节受累检出率59.4%;MRI检查40例,骶髂关节受累检出率90.0%。MRI显示AS骶髂关节受累的检出率优于X线平片和CT(P〈0.05)。结论:X线平片对典型AS能作出准确诊断,但对AS的早期诊断不如CT、MRI;MRI能显示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AS骶髂关节受累的急性炎症改变,滑膜炎所致的少量积液和滑膜异常强化是骶髂关节受累最常见的MRI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R、CT与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69例外伤隐匿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行DR、CT与MRI检查,并比较三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69例外伤隐匿性骨折患者,DR检查显示阳性率是25.19%(16/69);CT检查显示阳性率是88.41%(61/69);MRI检查显示阳性率是97.10%(6T/69)。MRI检查〉CT检查〉DR检查,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难以发现早期隐匿性骨折,CT可提供较多的诊断信息,MRI是早期诊断隐匿性骨折最准确、最敏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与磁共振(MR)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96例疑似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患者ECT和MR检查的诊断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正确诊断指数等。结果 96例疑似病例中,共有80例确诊为早期ANFH。ECT和MR对早期ANFH检查与病理诊断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ECT和MR检查早期ANFH的灵敏度分别为92.3%和95.0%(P>0.05),而MR特异度(80.0%)和正确诊断指数(0.75)显著高于ECT(特异度为55.6%,正确诊断指数为0.48)(P<0.05)。结论 ECT与MR在早期ANFH临床检查和诊断中,均有较高的灵敏度,MR的特异度和诊断正确指数优于ECT,更适用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