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及寻求难治性ITP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IT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将137例慢性ITP(CITP)中Hp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B组激素联合根除Hp治疗;19例难治性ITP单纯应用根除Hp治疗。结果156例患者Hp总感染率为70.5%,其中CITP为6913%,难治性ITP为78.9%。A、B两组有效率分别为57.8%和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抗HP治疗难治性ITP有效率为42.0%。结论ITP患者Hp感染率较高,激素联合抗HP治疗疗效较好且持久,缓解后复发率低;难治性ITP根除Hp治疗有效,为其探索出一条有益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及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2006年8月至2010年4月在本院血液科经临床及骨髓检查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12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幽门螺杆菌免疫印迹试剂盒检测血清中各幽门螺杆菌抗体及可溶性幽门螺杆菌(soluble-helicobacter pylori,S-HP)抗原.(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2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中,50例(40.7%)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抗体类型主要为UreB抗体、VacA抗体和CagA抗体,三者均合并S-HP抗原为主;其中部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采用激素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有效.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及寻求难治性ITP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IT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将137例慢性ITP(CITP)中Hp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B组激素联合根除Hp治疗;19例难治性ITP单纯应用根除Hp治疗。结果156例患者Hp总感染率为70.5%,其中CITP为69.3%,难治性ITP为78.9%。A、B两组有效率分别为57.8%和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抗Hp治疗难治性ITP有效率为42.0%。结论ITP患者Hp感染率较高,激素联合抗Hp治疗疗效较好且持久,缓解后复发率低;难治性ITP根除Hp治疗有效,为其探索出一条有益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但发病机理尚未阐明。细菌感染是影响发病重要因素之一。国外文献报导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ITP有关,但国内未见报告。我们对48例ITP患者进行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测定,旨在初步探讨Hp感染与ITP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根除疗法治疗Hp阳性的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 59例Hp阳性的慢性IT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抗Hp组(治疗组,30例)和安慰剂组(对照组,29例),随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63.3%,19/30)明显高于对照组(27.6%,8/29)(x2=7.59,P<0.05),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升高值[(33.5±21.6)×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12.6±19.5)×109/L](t=5.52,P<0.05).结论 Hp根除疗法可升高轻中度Hp阳性慢性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anti- Helicobacter pylori (Hp) treatment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cITP). Methods Fifty-nine patients with cITP and positive-Hp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digits table:Hp eradication group (30 cases,given a standard anti-Hp treatment) and placebo controlled group (29 cases,received a placebo). The platelet response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fter three months' follow-up. Result The platelet response in Hp eradication group (63.3%, 19/3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lacebo controlled group (27.6%,8/29 )(χ2 = 7.59, P < 0.05 ), and the increasing level of platelet count in Hp eradication group [ (33.5 ± 21.6)× 109/L]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lacebo controlled group [(12.6 ± 19.5) × 109/L] (t = 5.52,P <0.05).Conclusion Hp eradication treatment can promote the platelet recovery in mild and moderate cITP patients with positive-Hp.  相似文献   

6.
刘德新 《现代保健》2010,(29):189-191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年发病率为小儿群体的4/10~8/10万.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儿童ITP发病时病情重,多以皮肤黏膜出血为症状,血常规检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由于不易与其它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的疾病相鉴别,故临床中对该病进行准确诊断及安全有效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根治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治疗意义.方法 选取于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到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就诊的伴Hp感染的80例ITP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Hp根治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学和血小板参数的水平变化,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Hp根除率、临床疗效和一年内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p感染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1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0,P<0.05).观察组患者一年内总复发率为5.00%(2例),对照组患者一年内总复发率为36.67%(11例),观察组患者的一年内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明显高于对照组(t=6.46,P<0.05).观察组的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血小板分布宽度、大型血小板比例、血浆黏度、血小板凝集率、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压积比、血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6.54、-13.28、-16.79、-8.97、-6.51、-5.40、-2.94、-4.35,均P<0.05).结论 儿童ITP与Hp感染有关,根除Hp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儿童ITP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联合抗病毒治疗前后P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参数变化.方法 采用日本生产的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10例ITP患儿(病例组)联合抗病毒治疗前后Pt、MPV、PCT、PDW,其中轻度组16例、中度组38例、重度组30例、极重度组26例.并与11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ITP患儿轻度组与中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重度组与极重度组比较MPV、PDW、P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极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及对照组Pt、PCT及MPV、PDW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t、PCT仍低(P<0.05).结论 动态监测血小板参数可反映ITP病情变化,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1、什么是ITP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病因虽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认为是对血小板产生了自身抗体,使血小板在脾脏等网状内皮系统组织中被破坏.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因此也被称为免疫性或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AITP)。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患儿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分为感染亚组和未感染亚组;同时,选择同期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55.00%(44/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P=0.008)。各组间CD4+、CD4+/CD8+以及CD19+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感染亚组患儿CD4+[(13.40±4.65)%]、CD4+/CD8+T淋巴细胞[(0.69±0.18)%]明显低于未感染亚组[分别为(28.56±3.82)%、(1.04±0.23)%],而CD19+T淋巴细胞[(45.21±10.20)%]则明显高于未感染亚组[(22.05±2.23)%];未感染亚组和感染亚组患儿CD4+、CD4+/CD8+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20±3.42)%、(1.54±0.42)%],而CD19+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11.02±2.89)%]。感染亚组和未感染亚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91%、91.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亚组患儿经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复发率(20.45%)显著低于未感染亚组患儿(30.56%;χ2=6.396,P=0.038)。结论通过免疫功能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李晓红  盛光耀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2964-2965,2967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项细胞因子的测定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6月于某院进行治疗的68例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8、TNF-α、sICAM-1、Lp和sLR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治疗前慢性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清IL-6、IL-8、TNF-α、sICAM-1、Lp水平高于急性患者,sLR低于急性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后IL-6、IL-8、TNF-α、sICAM-1、L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sLR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项细胞因子水平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转归,可以作为本病治疗和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近期疗效。方法  31例重症ITP患者分为两组 (17例、14例 ) ,分别用丙种球蛋白 4 0 0mg/ (kg·d)、5 0~ 6 0mg/ (kg·d)静滴 5d ,同时开始口服强的松 1mg/ (kg·d)。观察临床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相近 ,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开始上升 ,升至≥ 5 0× 10 9/L ,达峰值的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峰值、出血症状控制时间均相近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丙种球蛋白可迅速提高ITP患者血小板水平 ,短期内控制出血症状 ,中剂量丙种球蛋白的疗效与大剂量相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和血小板4项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经我院确治的99例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和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关系及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4项参数变化。[结果]①骨髓巨核细胞数和Plt没有相关性,但颗粒型、产板型巨核细胞和Plt有一定相关性(P﹤0.01)。②Plt与MPV呈负相关(P﹤0.01);MPV与PDW、P-LCR,PDW与P-LCR呈正相关(P﹤0.05)。③ITP患者治疗前Pl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PV、PDW、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Plt上升MPV、PDW、P-LCR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观察血小板参数对骨髓巨核细胞产血小板功能及病情判断、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晓琴  王萍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484+2486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HP)杆菌感染与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AP)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某院89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观察组,7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分别给予13C呼气试验检测。[结果]观察组与实验组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是过敏性紫癜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首次发病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及总结150例ITP患儿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及比较对症治疗、单用激素治疗及激素+IVIG治疗3组患儿的短期疗效.[结果]首次发病的儿童ITP患儿大多数可循前驱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以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颗粒未释放型臣核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而成熟释放型臣核细胞比例显著减少.3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70%、82.1%、93.1%,4例对症治疗患儿血小板自行恢复,7例采用单用激素治疗和7例激素+IVIG治疗患儿无效.单用激素组和激素+IVIG组的两组患儿短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急性ITP首次发病有独特临床特征,激素+IVIG治疗短期疗效优于单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6.
张小梅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1043-1044,1047
[目的]观察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8例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2组均给予全反式维甲酸、泼尼松片治疗:全反式维甲酸,10mg/次,3次/d,口服;泼尼松片,1mg/(d.kg体质量),3次/d,口服。观察组同时给予人血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400mg/(kg.d),连用5d。2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51.72%,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痊愈率34.48%,总有效率79.31%。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gG、PAIgM、PAIgA等观察指标治疗后2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4+CD25+T及CD4+CD25highT阳性率、血小板计数2组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有效止血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ITP疗效显著,可缩短止血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及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围产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年1月~2005年1月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处理经验。结果妊娠合并ITP患者63例,发生率为0.23%,其中妊娠高血压疾病12例,产后出血4例,早产4例,妊娠期糖尿病2例,糖耐量异常3例,前置胎盘1例,胎儿生长受限3例。阴道分娩21例,剖宫产32例,其中需孕期治疗54例,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31例,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13例,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小板悬液治疗10例,新生儿血小板减低3例,发生率为5.56%,均未发现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其他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结论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血小板悬液是治疗妊娠合并ITP的理想方法,应加强对妊娠合并ITP的孕期监护及治疗。  相似文献   

18.
郑冬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196-2198
[目的]探讨白介素-11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起效时间及血小板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某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治疗的90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其中A组采用白介素-11进行治疗,B组采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C组采用白介素-11联合激素进行治疗,观察比较3组的治疗的起效时间及血小板变化情况。[结果]C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B组,且C组血小板升至正常水平所用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P均﹤0.05),3组治疗后的血小板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其中C组升高的明显优于A组、B组,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无皮疹、消化道及肾脏、关节的临床症状,A组、B组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常见的副反应主要为失眠、高血压、高血糖、继发性感染、满月脸、向心性肥胖及消化道出血等。C组的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A组、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介素-11联合激素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起效时间快,明显改善血小板功能,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RP)的百分率和绝对值对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0例ITP患儿外周血中RP的百分率和绝对值,并与1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RP%为(10.71&#177;3.69)%,绝对值为17.82&#177;9.31,而病例组的RP%为(28.31&#177;7.46)%,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而绝对值为16.39&#177;5.18,低于对照组。[结论]RP的百分率及绝对值可作为判断血小板生成动力学的指标,也可作为血小扳减少症鉴别诊断的有用指标,在临床上判断ITP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4月~2010年4月期间收治的14例TTP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对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治愈8例,好转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1.4%。8例治愈患者随访6个月~1年,血小板(PLT)计数、乳酸脱氢酶(LDH)、肾功能、尿常规均正常。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剂是TTP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