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交替性文氏周期(Alternating Wencke-bach Period)和反向交替性文氏周期(ReverseAlternating Wenckebach Period)均属文氏现象的特殊类型。它可以发生在心脏传导组织的不同部位,但以房室交界区最为多见。近年来由于对其认识的提高,交替性文氏周期  相似文献   

2.
1.文氏现象的发生必须是激动在心脏传导系统某处的连续下传过程中,不能把中间被插入的下传激动分隔开的那些激动看成相连续来计算文氏周期。上层2:1下层文氏型传导的交替性文氏周期从表面上看来是以相隔一次的下传激动计算文氏周期的,但实值上因双层阻滞的关系,有一半激动并未到达下层,对于下层来说,相隔一次到来的激动恰恰正是连续下传的。若下层相邻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指文氏周期是指传导间期逐渐延长,最后发生一个冲动阻滞,不论是否存在“典型”的R-R间期进行性缩短。交替性文氏周期的定义为传导间期进行性延长的2:1阻滞,最后产生3:1或4:1阻滞。交替性文氏周期大多发生在房室结内,然而也可起源于呈传导障碍的任何组织内。本文报告6例其体表心电图符合房室结以外的交替性文氏周期的研究结果。交替性文氏周期一般认为是同时存在二个传导障碍区所致,一个位于病变组织的近段,一个位于远段。结束于连续阻滞2个冲动的交替性文氏周期大多是由于近段文氏型  相似文献   

4.
交替性文氏周期分为A型与B型,多发生在房室交界处,而出现在束支内则少见且预后差。现报告1例貌似右束支反向文氏周期的左束支内A型交替性文氏周期。  相似文献   

5.
以心房回波结束周期的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AVB)十分罕见。自Schamroth 1981年首次报道以来,国内仅有少数个案报道。本文报道1例以心房回波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束文氏周期的卧位性AVB,并对其发生机理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6.
关于室性早搏折返径路内反文氏期心电图的报导散见于心电学杂志上,其大致特征是早搏的联律间期逐搏缩短,终至一次或数次早搏脱落,其发生机制的解释多认为是在室早折返径路中存在着双层阻滞,由于双层阻滞可能呈A型或B型,相似于交替性房室交界区文氏周期那样,由于上层呈文氏型阻滞下层呈2:1阻滞或上层旱2:1阻滞下层呈文氏型阻滞,再加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32岁。因胸闷行心电图检查 ,见图1。图 1中上下两行为长Ⅱ导联连续记录 ,P P间期略不齐 ,心率为 71~ 75次 /min ,P R间期逐渐延长以一个提前出现的直立P波结束文氏周期。例如Ⅱa的第 1、3个文氏周期P R间期为 0 .32s→ 0 .34s→ 0 .36s,第 2个文氏周期为 0 .32s→ 0 .34s,其后均继一个提前直立P波结束文氏周期 ,其R P间期固定 0 .1 2s。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 ;文氏型心房回波呈正相性逆行P- 波。讨论 本例心电图特征为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 ,P R间期逐渐延长并非发生窦性P波脱落 ,而以一个提前出现的形态与窦性P波相似的直…  相似文献   

8.
交替性文氏周期是指在2:1房室传导阻滞时下传心搏的P—R间期逐次延长,最后以2~3个P波连续下传受阻而结束一个文氏周期的一种心电图表现。交替性文氏周期不仅可以发生于交界区,希氏—浦氏系统,还  相似文献   

9.
室性早搏折返径路内交替性逆转型文氏周期2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何方田 《心电学杂志》1992,11(2):94-95,103
交替性文氏周期分为 A、B 二型,多发生在房室交界处。现报道罕见的室早折返径路内交替性逆转型文氏周期 A、B 型各1例。例1 患者男性,32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图1)为 V_1导联连续记录,示QRS 波形态有4种:①rS 型,P-R 间期0.14s,属窦性激动下传心室。②rsR′s′型,P-R 间期0.11s,系室性融合波(如 E_1)。③rsR′型,提早出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32岁。风湿热。Ⅱ导联R2、R3与R5、R6及R8、R10、R12、R22均为窦性激动下传心室,其余R波为结性或室性逸搏激动,梯形图示A型交替文氏传导。V1导联前两个R波及最后两个R波均为逸搏激动,中间连续的11个R波均为窦性QRS波群,窦性激动2∶1交替下传,梯形图示A型交替文氏周期。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合并A型交替性文氏传导。  相似文献   

11.
心肌传导组织有两处文氏阻滞区,激动通过该两处阻滞区时,同时或先后形成两种文氏周期,称为双文氏周期或双重文氏现象(Do ubleV Wenckebach phe-nomenon,DWP)。现报告二例。例1、患者女,41岁,突然心慌1小时急诊测得图1,临床拟诊心肌炎,本图示窦性心律,心率约48次/min,为窦性心动过缓,心室传导为不全性右束支阻滞。另有折返性交界性早搏构成双联律,早搏的QRS(R_(2、4、5、6、10、12))为CRBBB型——不同程度的IRBBB型——正常形态,它们与窦性QRS构成交替性右束支直接显示型反文氏周期(alternating RBB reverseWenckebach Period)。又可称为交替性手风琴样效应  相似文献   

12.
梯形图中可知房室传导关系呈现B型交替性文氏周期。综上分析,本图诊断:房扑伴房——室B型交替性文氏周期,CRBBB,QRS电交替。  相似文献   

13.
2∶1交替文氏现象多由房室结分层阻滞和隐匿性传导引起,其发生机制是房室结存在两个水平和功能不同的阻滞区,一个阻滞区呈2∶1传导,另一个呈文氏型传导。这种现象可以发生在房室结本身存在病变的基础上,但绝大多数是由于过快的心房率在房室结遇上不应期所致。根据两个区域阻滞程度的不同,心电图可分为A、B两型。快速心房扑动呈B型2∶1交替文氏现象少见,而文氏周期短且为偶数的现象就更少见,极易造成心电图诊断的偏差。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27岁,因心悸1周入院,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V_1导联连续描记(附图)示窦性心律稍有不齐,QRS波群呈rS型,宽大畸形之QRS呈rsR'型,其偶联间期明显不等,然而又没有折返性室性期前收缩伴折返径路内文氏现象的特点,故可排除折返性期前收缩。上行末一QRS波至下行QRS_(1—4)皆为室性心搏,但R'-R'间期不等,前4个心搏成对出现,即短R'-R'间期与长R'-R'间期交替出现,而长R'-R'间期又小于2倍的短R'-R'间期,令人疑及并行性室速(周期0.52s,频率约115次/min)伴文氏型传出阻滞,然而有时又可能为顿挫性文氏型传出阻滞(如下行R_4后未出现R'成对,即说明发生顿挫性文氏型传出阻滞),加之窦性心搏  相似文献   

15.
房室传导的PR间期由长逐渐缩短即为房室传导倒文氏现象,在2:1房室传导基础上顺传的PR间期逐渐缩短,直至出现3:2的房室传导,可诊断为交替性倒文氏现象,其是由迷走神经相关性的房室传导阻滞伴前向性房室交接区隐匿传导所致.本文报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2020年1月13日收治的1例房室传导交替性倒文氏现象的患者.心电...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 ,70岁。临床诊断 :急性下壁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心功能Ⅲ级 (killpe分级 )。上两条图为入院时心电监护仿Ⅱ导联非连续记录 :窦速 ,频率 12 0次 min ,QRS波有Rs和RS两种。由梯形图可以看出 ,Rs型为窦性激动下传心室 ,RS型为交接性逸搏。交接区近端为 2∶1阻滞区 ,远端为文氏型传导 ,1个文氏周期结束时连续 3次窦性P波未能下传心室 ,随后即出现 1次交接性逸搏 ,交接性逸搏又干扰了下 1个文氏周期的第 1个本应下传心室的激动 ,因此第 1行Ⅱ导联头两个文氏周期实为远端 4∶3文氏传导 ,却表现为Rs与RS波2∶1交…  相似文献   

17.
房室结习惯分成房结区、结区和结希区。房室传导阻滞可以在两个或三个层次同时形成,称为房室传导中的分层阻滞。一般最多见的是两个层次的阻滞,结区易形成文氏型传导,而结希区和房结区易形成2:1传导。这种房室结两个水平上存在不同类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而引起不规则的心室律,称为交替性文氏现象或交替性文氏型传导。 交替性文氏现象可以发生于传导系统的各个部位以及起搏点与周围心肌的交界区。以房室阻滞的交替性文氏现象较为多见。房室交界区的交替性文氏现象是指在2:1房室传导阻滞时下传心搏的P-R间期逐次延长,最后以二至三个P波连续受阻而结束一个文氏周期的一种心电图表现。大多数交替性文氏周期的发生机理是由于传导系统中存在着两个性能、水平不同的阻滞区。由于传导系统近侧与远侧的阻滞类型不同,可引起不同的心电图改变。假若近侧部位呈2:1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73年Halpern等命名交替下传的文氏周期以来,国内外已屡见报道,多见于房室交界处,而发生在束支或分支内的两  相似文献   

19.
心房扑动的交替性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房扑动的传导比以偶数比例 (2∶1 ,4∶1 ,6∶1等 )为多 ,奇数比例 (3∶1 ,5∶1)者较少 ,其心室搏动多较规整 ,不规整的则是由于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尤其是交替性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所致。本文介绍本院所见的心房扑动交替性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现象。一、典型交替性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1]1.A型交替性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接区上层为2∶1阻滞区 ,下层文氏周期结束时出现连续3次激动未下传 (图1)。作者单位 :276800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内三科、日照市妇幼保健院内科 (潘广芬 )图3患者女性 ,36岁。临床诊断 :…  相似文献   

20.
房扑合并A型交替性文氏及右束支倒文氏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6 9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本图为心电图Ⅱ导联(图 1)示 :FF周期 0 2 2s ,频率为 2 75次 /min。RR间期呈长短两种 ,短RR为房扑 2∶1,FR为 0 2 1s,QRS呈Rs型 ,宽度为 0 0 7s。长RR为房扑 4∶1,其前FR为 0 30s ,然后连续三个F波脱落 ,构成交替性文氏。房扑 4∶1之后的第一个下传的R波呈rsr′s′型 ,宽度为 0 12s,之后下传的QRS波宽度分别为 0 10s ,0 0 8s,至恢复正常 ,构成右束支倒文氏现象。心电图诊断 :房扑合并A型交替性文氏及右束支倒文氏现象。图 1 Ⅱ导联连续记录 ,说明见文内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