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茵芍桂芪汤对血浆置换后的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血浆置换术后的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比较两组治疗第8周后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肝功能、凝血功能及其疗效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茵芍桂芪汤治疗血浆置换后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症状,促进胆红素的代谢,提升血清白蛋白,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均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同时联合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氨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及生化指标均明显改善,治疗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穴位注射能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近期病情,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阮清发  洪昱钤  郑全胜  吴丽  赵俊芳 《光明中医》2011,26(12):2439-2441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组加用中药,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第8周末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浆置换次数及其疗效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胆红素(TBiL)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进行血浆置换(4.0±1.2)次,对照组进行(4.6±1.4)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症状,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减少血浆置换的次数,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联合中药方重肝合剂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72例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肝合剂,比较2组在治疗第6周末的肝功能、凝血功能、疗效及血浆置换次数。结果:2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2组综合疗效相当,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1或0.05),而治疗组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进行血浆置换(3.3±1.6)次,对照组(5.5±1.8)次,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中药方重肝合剂治疗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减少血浆置换治疗次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81次,通过比较治疗患者前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检查指标,判断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经人工肝血浆置换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的好转,血清中转氨酶、胆红素明显下降,血浆中凝血功能明显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提高,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52例患者基本治愈48例,无变化1例,死亡3例。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安全可靠,明显降低了重型肝炎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王菁  聂琼  李忠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4):57-58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胆红素吸附治疗重型肝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重型肝炎的临床资料.结果:87%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明显下降(P<0.01),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上升(P<0.01),总有效率为90.32%(28/31).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胆红素吸附治疗重型肝炎近期疗效肯定、安全,无严重副作用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间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疗法、内科综合治疗及中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5例。结果症状明显改善,血胆红素显著降低(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改善(P<0.01),血内毒素降低(P<0.05),好转出院34例(75.6%)。结论中间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重肝合剂联合血浆置换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肝合剂联合血浆置换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例均给予相同的西医疗法(护肝及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治疗组加用自拟中药重肝合剂,1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6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肝血清学主要指标方面(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凝血功能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重肝合剂配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可显著提高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且可提高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疗效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江志华 《河南中医》2011,31(1):37-38
目的:观察退黄合荆内服、灌肠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内科综合保肝及对症支持加单重血浆置换术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退黄合剂口服、灌肠治疗,疗程均为28d。结果:治疗纽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患者脘腹胀满、乏力、口苦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明显降低患者胆红素及内毒素水平,改善凝血功能,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在改善患者肝功能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退黄合剂内服、灌肠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可提高人工肝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效果及安全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揭阳市人民医院于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重型肝炎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增加人工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的前三项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重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上,采用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血浆置换治疗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李朝亮 《光明中医》2020,(3):332-334
目的探讨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对比2组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记录2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TL)、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而胆碱酯酶(CHE)、血浆白蛋白(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并明显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恢复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恢复期的疗效。方法 将 5 4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同时加用苦黄、丹参及当飞利肝宁 ,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降低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凝血酶原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恢复期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益气活血颗粒联合单重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因素。方法:3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益气活血颗粒联合单重血浆置换治疗88次为治疗组。同时设单重血浆置换治疗慢重肝31例为对照组。结果:上述方法可明显提高早期(88.89%)、中期(85.71%)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好转率(P<0.05);不同的发病基础预后不同。结论:益气活血颗粒联合单重血浆置换为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有效手段之一,宜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施行。  相似文献   

14.
凉血解毒法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针对重型肝炎血分瘀热火毒炽盛的病机,采用清肝解毒针(由水牛角、赤芍、丹皮、生地等组成,治疗重型肝炎38例,存活率为61.16%(24/38),单用综合治疗的对照组存活率为40%(14/35),p<0.05.治疗组用药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胆碱酯酶都有显著改善,表明该药对肝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并能改善由于肝功能损害而引起的凝血机制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比较置换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肾功能、血氨、凝血功能等指标和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胆红素、PTA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和皮疹,3例治疗中出现明显血压下降,经对症处理能较快恢复。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近期存活率,且可以为等待移植的患者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6.
许英  王维  于晓辉 《西部中医药》2014,(10):123-124
目的:评价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32例重型肝炎患者,其中慢性肝功能衰竭211例,慢性肝功能衰竭115例,急性肝功能衰竭306例,均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电解质、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等指标变化。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前后比较黄疸指数、转氨酶、凝血酶原活动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愈率为72.97%;不良反应较轻。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脐火疗法联合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38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8例为常规内科对症支持基础上应用单重血浆置换术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脐火疗法,疗程均为14 d。结果:治疗组患者脘腹胀满、乏力、口苦、畏寒症状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明显降低患者胆红素水平,治疗组疗前总胆红素为(435.4±182.2)μg.L-1,治疗后降为(65.7±22.0)μg.L-1,对照组疗前总胆红素为(422.7±178.5)μg.L-1,治疗后降为(98.7±36.1)μg.L-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在改善患者肝功能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脐火疗法可明显提高人工肝治疗效果,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血浆置换及西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及大黄煎液灌肠。观察二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存活率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在上述指标的改善上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中药能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配合中药口服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22例重型肝炎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39例次,部分患者同时予以清热凉血、解毒退黄之中药口服。结果:22例经上述方法治疗后存活18例,存活率为81.8%,存活者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不良反应率为20.5%(8/39),病人耐受性良好。结论:血浆置换对于重型肝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宜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20.
HP与PE对胆红素清除的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血液灌流(HP)与血浆置换(PE)治疗肝性高胆红素(TBIL≥17mol/L)血症的疗效对比观察。方法45例肝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随机分为HP1(每天行一次HP治疗)15例,HP2(连续三次,间隔8小时)15例,与PE治疗组15三组;观察三组在治疗前、后的血清化: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球蛋白(GlO)、凝血指标: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及三组治疗后3d总胆红素(TBIL)的反弹率。结果PE治疗组与HP1治疗组对比分析,PE组的TBIL下降程度,凝血指标的改善均优于HP1组,有统计学意义;PE治疗组与HP2治疗组对比发现TBIL的下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但凝血指标的改善PE组优于HP2组,有统计学意义;HP2组与HP1组对比TBIL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但凝血指标的改善无显著性差异;总胆红素(TBIL)的反弹率:PE治疗组与HP1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HP2组与PE组及HP1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浆置换(PE)在改善凝血机制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在降胆红素这方面的功能与血液灌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