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面11期我们已经连续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 / 室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定位基本原则、右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和三尖瓣环、二尖瓣环、左心室间隔部、心外膜及心大静脉(GCV)最远端、希氏束旁、特发性左心室室壁瘤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及左冠状动脉窦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经右心室流出道优先传导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本文介绍右心室间隔部不同起源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2.
前面7期我们已经连续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 / 室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定位的基本原则、右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和三尖瓣环、二尖瓣环、左心室间隔部、心外膜及心大静脉最远端室性期前收缩 /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3.
前面6期我们已连续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定位基本原则、右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和三尖瓣环、二尖瓣环、左心室间隔部及心外膜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然而,近来我们发现,部分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经右心室流出道及左心室流出道均未能找到理想靶点,但在冠状静脉最远端存在理想靶点并消融成功。本期结合2例典型病例,介绍经心大静脉最远端心室流出道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和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4.
林加锋 《心电学杂志》2010,29(4):343-347
前面4期我们已经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定位的基本原则、右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和三尖瓣环、二尖瓣环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本期我们介绍起源于左心室间隔部的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5.
前面9期我们已经连续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 / 室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定位基本原则、右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和三尖瓣环、二尖瓣环、左心室间隔部、心外膜、心大静脉(GCV)最远端及左右希氏束旁室性期前收缩 /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近来我院收治1例罕见的特发性左心室室壁瘤合并持续复杂性室性心动过速并消融成功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前面8期我们已经连续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定位基本原则、右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和三尖瓣环、二尖瓣环、左心室间隔部、  相似文献   

7.
前面5期我们已经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的适应证、定位基本原则、右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和三尖瓣环、二尖瓣环及左心室间隔部起源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然而,在临床上,一些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经心内膜途径反复消融不成功,经心外膜途径或联合心内膜心外膜途径消融则有望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正>大部分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少数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及二尖瓣、三尖瓣环、左心室间隔部附近。起源于左心室前间隔左前分支室性期前收缩的QRS形态与左前分支折返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相似,绝大多数患者采用经股动脉逆行途径常规导管标测及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安全有效,但少数患者由于心脏的解剖关系,消融导管在此处无法贴靠而消融失败。近期我院1例左心室前间隔左前分支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采用股动脉逆行途径普通消融导管消融失败,而采用穿  相似文献   

9.
大部分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少数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及二尖瓣、三尖瓣环、左心室间隔部附近。起源于左心室前间隔左前分支室性期前收缩的QRS形态与左前分支折返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相似,绝大多数患者采用经股动脉逆行途径常规导管标测及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安全有效,但少数患者由于心脏的解剖关系,消融导管在此处无法贴靠而消融失败。近期我院1例左心室前间隔左前分支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采用股动脉逆行途径普通消融导管消融失败,  相似文献   

10.
大部分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PVCs/VT)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少数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及二尖瓣、三尖瓣环、左心室间隔部附近及肺动脉干。起源于肺动脉干的PVCs/VT已有报道[1-3]。我们也作了一些研究[4]。现报道1例起源于主肺动脉干的PVCs经右心室流出道优先传导,并最终经主肺动脉干标测肺动脉电位消融成功的病例。  相似文献   

11.
上期我们已经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定位基本原则及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本期我们将介绍右心室流出道邻近结构即主肺动脉干及左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2.
林加锋 《心电学杂志》2010,29(3):267-272
前面3期我们已经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定位的基本原则、右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和三尖瓣环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本期将介绍起源于二尖瓣环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室性早搏(室早)主要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和左心室中后间隔部位,新近发现部分特发性室速还可以起源于二尖瓣环附近,本文报道14例特发性室速的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结果.  相似文献   

14.
林加锋 《心电学杂志》2010,29(2):178-182
前面2期我们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下称消融)的适应证、定位基本原则、右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本期我们介绍起源于三尖瓣环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5.
林加锋 《心电学杂志》2009,28(6):451-455
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虽然心室的各个部位均可发生室性期前收缩,但其存在好发区域。目前研究发现右心室流出道及其延伸部位(主肺动脉干)是最常见的好发部位,约占室性期前收缩的70%左右,其次是左心室流出道左冠状窦内、左冠状窦下及左心室间隔部和房室环(二尖瓣环和j尖瓣环)等是较常见的好发区域,  相似文献   

16.
文献报道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室性期前收缩(PVCs)多起源于心室流出道尤其多源于右心室流出道(RVOT),对于左心室心尖部来源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行RFCA治疗罕有报道;而同时伴发隐匿旁道者,更未见之于文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电磁解剖标测系统(Carto)标测和指导射频消融在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12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年龄(33±12)岁。心动过速周期(370±95)ms。室性心动过速持续发作时,7FNavi-Star在相关心室标测,实时重建心腔三维电解剖图,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在右心室流出道详细标测,根据激动图上最红色区域为较早激动部位,结合大头导管记录心室波最早、且起搏时体表12导联图形与心动过速一致处,作为消融靶点。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在间隔部细标,标识较体表QRS波及His束电位提前的P电位处,作为靶点。温控60℃放电消融。以基础态及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反复电生理检查.不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作为成功消融终点。结果12例均成功消融,其中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7例,均位于右心室流出道前中间隔部,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5例,起源于左心室后中间隔4例、中下间隔近心尖部1例。1例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于心动过速在左心室后中间隔处标测时,室性心动过速终止,后标志此处作为靶点,放电消融成功。手术时间为(102±25)分钟,曝光时间为(11±7)分钟。随访6~1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Carto系统通过磁场标测定位,结合心内电图重建室性心动过速时心室电激动图,可有效快速寻找最早激动点或P电位处作为消融靶点,进行电解剖标测,并可在标测导管机械损伤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处标志,结合起搏标测,作消融参考点指导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源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07例右心室流出道源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室性心动过速12例,室性期前收缩95例。单点穿刺股静脉后,将单根消融导管按需放置于右心室心尖部、流入道或流出道。行电生理检查、起搏与激动顺序标测和消融治疗。结果消融成功101例,成功率94.39%。有效靶点电图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起始点提早(36.1±5.8)ms。成功靶点位于右心室流出道游离壁27例、后间隔26例、前间隔48例。操作时间(55.2±26.2)min,X线曝光时间(9.9±53)min,放电时间(418.2±163.6)s,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月~3.5年,复发3例。结论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源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操作简便,且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19.
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经常规体检、生化检查、X线胸片、心脏彩超、长程心电图等各种检查后,入选室性期前收缩患者98例,其中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82例,左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10例,左心室流人道室性期前收缩6例,分别采用起搏或起搏与激动结合的方法进行标测消融,对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总结.结果:手术成功有90例,好转有6例(再次手术成功5例,1例室性期前收缩较前减少),手术失败2例.术后随访6个月~7年,未发生任何手术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技术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4例(13例右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1例左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并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体表12导联心电图QRS波特征:Ⅰ导联呈rs、m、QS及R型,aVRa、VL均呈QS型,Ⅱ、Ⅲ、aVF、V5-6导联均呈单向R波型,胸前导联R波移行区常在V3、V3导联之后,V1、V2导联R高度/S高度比值常<0.3。左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的QRS波特征与右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类似,但其胸前导联R波移行区常在V2导联之前,V1、V2导联(尤其V2导联)R高度/S高度比值常≥0.8。13例消融成功,手术操作时间45~156min,X线曝光时间8~28min。术后随访2~3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有其独特的心电图表现,射频消融治疗能安全、有效地根治此类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