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女性尿失禁患病率接近50%,严重尿失禁约为7%,其中约一半为压力性尿失禁~([1])。长期尿失禁会导致盆腔炎、膀胱炎、阴道炎、性生活障碍等疾病,中、重度患者需手术治疗。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方法传统上有阴道前壁修补术、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等~([2]),目前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应用最为广泛,而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为《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1])高度推荐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桥脑小脑角区肿瘤是颅内常见肿瘤,其中听神经瘤最常见,约占颅内肿瘤的8%~10%,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5%~([1])。临床上以桥脑小脑综合征及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目前听神经瘤手术病死率明显降低,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所以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有文献报道,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面、听神经周围的显微手术操作可以使中大型听神经瘤切除术后面听神经的功能得到保留~([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  相似文献   

3.
<正>"微血管减压术"通俗地讲就是将相互压迫的神经、血管分离开来的手术方法,1967年由Jannatta PJ教授首次提出,目前已成为治疗面肌痉挛的标准方法~([1-2])。其优点是在解除局部血管压迫、消除症状的同时,保留面神经正常功能。但仍有10%~30%患者疗效不满意,术后颅神经并发症及死亡仍是患者和医生所面临的挑战~([3])。目前对责任血管  相似文献   

4.
<正>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多发于老年男性,患者常伴有夜尿增多、尿痛、尿急等表现,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上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多以药物、手术等为主,传统的药物治疗虽可缓解病情,但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影响疗效~([2])。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方法包括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TURKP)等,且均取得良好的成效~([3])。本研究主要对TURP与TURK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对  相似文献   

5.
正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常见于经产妇的储尿期功能障碍性疾病,患病率为27.5%~61.0%,临床表现为喷嚏、咳嗽等会导致腹压增高的运动时,尿液自主经尿道外口流出~([1-2])。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目前治疗以功能锻炼、电刺激等为主,但疗效不够理想。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属中医"小便不禁""遗尿"等范畴,发病多与肾气虚有关,治疗需从固摄肾气方面入手~([3])。本研究探讨针灸联合益气升提散穴位敷贴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Electrical pudendal nerve stimulation,EPNS),综合盆底肌训练、神经电刺激疗法和中医长针深刺的优点,通过直接兴奋阴部神经诱发盆底肌节律性收缩,从而增强盆底肌肉力量以改善控尿能力,EPNS在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方面具有满意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同时在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膀胱过度活动症、慢性盆腔疼痛和产后盆底康复等方面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体检筛查出辽河油田压力性尿失禁女职工273例,对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改变生活方式、盆底肌锻炼等保守治疗,对于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结果显示,辽河油田女职工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较高。盆底肌锻炼等保守治疗对于轻、中度尿失禁有一定效果。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可明显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对压力性尿失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论经耻骨上膀胱尿道悬吊术(SPARC)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临床尿动力学检查确诊5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无膀胱出口梗阻,均为稳定膀胱,行经耻骨上膀胱尿道悬吊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30~50m in,术中出血量20~40m l,术后留置导尿2~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术后症状消失。其中1例出现尿潴留,经尿道扩张、留置导尿1周后症状缓解,随访2~13个月,未见复发及并发症。结论经耻骨上膀胱尿道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具有简单、疗效好、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颅内临近或累及功能区的胶质瘤常引起暂时性甚至永久性的神经功能损失~([1-2]),如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失语等。手术治疗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切除肿瘤~([3-4]),并减少术后产生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无论是低级别还是高级别胶质瘤,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可带来生存时间及生存率的受益~([5-6])。术中应最大程度减少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损伤,从而保证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及病变压迫、浸润等引起脑功能区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2年5月-2010年3月膀胱出口梗阻患者18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术后病理明确为前列腺癌,TNM分期为T1a~b.其中10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5例行内分泌治疗,3例行保守观察.结果 10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3例发生尿道狭窄,1例真性尿失禁.5例内分泌治疗患者3个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均降至参考范围内.2例于术后1年失访(PSA在参考范围),其余随访2.5~7.0年,平均4.2年,均无瘤存活.3例发生尿道狭窄患者定期尿道扩张后好转.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能够提高早期前列腺癌的检出,前期电切术不妨碍后期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及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11.
包健 《中外医疗》2014,(33):4-5
目的:研究对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使用电针阴部神经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治疗的作用机制与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电针阴部神经刺激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电刺激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症状评分改善明显较大,总有效率90%明显较高(P<0.05)。结论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对于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观察抗阻力髋部肌锻炼对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轻中度SUI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学表法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采用抗阻力髋部肌锻炼,包含髋外展锻炼和髋内收锻炼;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2组均锻炼12周。于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比较2组尿失禁次数评分和1 h尿垫试验漏尿量。 结果干预12周后,2组尿失禁次数评分均低于干预前,1 h尿垫试验漏尿量明显少于干预前,观察组患者尿失禁次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髋部肌锻炼可显著改善SUI患者的尿失禁症状,减少漏尿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男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患者采用AdVance经闭孔吊带术治疗的早期疗效。方法:2名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SUI患者纳入本研究,尿失禁程度通过体格检查和尿垫使用量来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回访时获得。结果:中度SUI患者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nternational prostate scoring system, IPSS)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分,术后IPSS生活质量评分2分。最大尿流率20 mL/s,残余尿量0 mL。患者整个随访期间临床表现稳定,没有随着时间推移加重。术后未发现伤口感染,尿道没有侵蚀,患者对手术效果感受为满意。重度SUI患者术后每天使用7~8块尿垫(术前使用8~10块尿垫),尿垫使用量较术前稍减少。排尿日记显示,日间自主排尿2~3次,其余均需要尿垫。术前IPSS生活质量评分6分,术后IPSS生活质量评分5分。最大尿流率15 mL/s,残余尿量0 mL。术后未发现伤口感染,尿道没有侵蚀,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为不满意。结论:AdVance经闭孔吊带术是治疗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一个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轻度或中度SUI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纯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术)与TVT-O术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 将 2012年1月至2013年 12月120例女性中至重度SUI 患者按随机分配表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单纯采用TVT-O术式,B组60 例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TVT-O术疗法(完成TVT-O手术后3个月,接受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2个疗程),对所有患者于TVT-O术后1年门诊随访,观察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主观疗效指标包括患者治疗前后72 h排尿日记(总排尿次数、总排尿量、总漏尿事件次数)尿失禁相关生活质量问卷(I-QOL)、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评分(ICI-Q-SF)。疗效客观指标包括尿流动力学检查(最大尿流、残余尿量)、Valsalva漏尿点压(VLPP)和尿垫试验。结果 B组患者治愈率、显效率较A组升高(88.33% vs.75% 和16.67% vs. 10%,P均<0.05),而无效率较A组降低(1.67% vs. 8.33%,P<0.05)。B组患者治疗后在总排尿量、I-QOL、ICI-Q-SF、VLPP和尿垫试验方面均优于A组(P<0.05)。结论 TVT-O术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中至重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协同作用,疗效优于单纯TVT-O术。  相似文献   

15.
李俊  郭晓卫  赵金金 《安徽医学》2021,42(5):486-489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治疗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产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顺序选取从2020年1~11月在界首市妇幼保健院产后康复中心接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治疗的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8例,对照组行生物反馈治疗,试验组行生物反馈治疗联合核心肌群训练,隔日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72 h漏尿次数、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量表)评分比较.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肌力、72 h漏尿次数、ICIQ-SF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试验组盆底肌肌力、72 h漏尿次数、ICIQ-SF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显著(P<0.05).结论 生物反馈治疗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漏尿次数及尿失禁严重程度,并提高患者盆底肌肌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发病率逐年升高,但该病治疗手段单一,疗效一般,而本研究旨在积极探讨经皮穿刺阴部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摸索该病治疗的新方法,造福更多患者。 方法 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膀胱过度活动症女性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继续给予经皮穿刺阴部神经电刺激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平均24 h排尿次数、平均24 h尿失禁次数、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问卷表(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生活指数评分。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2组各疗效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平均24 h尿失禁次数,OABSS、SAS及生活指数评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平均24 h排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皮穿刺阴部神经电刺激疗法能有效减少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平均24 h尿失禁次数,改善患者OABSS、SAS及生活指数评分,缓和患者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造福更多该病患者。   相似文献   

17.
王小红  卢惠  黄飘  李康英 《吉林医学》2012,33(22):4741-4742
目的:探讨产后进行盆底肌肉锻炼(PFMT)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将530例住院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后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由专业助产士实施8周以上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及盆底肌功能训练指导,分别于产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随访,通过两组排尿状况、盆底肌张力及尿垫试验进行评估,评价PFMT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排尿状况评分、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产后6个月、12个月尿垫试验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产后行PFMT可以有效防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和发展,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体针治疗轻、中度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疗效,为针刺治疗女性轻、中度单纯性SU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金华市第二医院康复科的轻、中度单纯性SUI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针...  相似文献   

19.
Zhu L  Hai N  Lang JH  Yu SY  Li B  Wong F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1,124(23):4046-4049
Background  Occult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may lead to de novo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after pelvic floor repair surgery. A measurement of pudendal nerve terminal motor latency can reflect the integrity of the nerves. We aimed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pudendal nerve terminal motor latency in the diagnosis of occult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pelvic organ prolapse patients.
Methods  Ten patients with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 group), 10 with SUI and uterine or vaginal prolapse (POP+SUI group) and 10 with uncomplicated uterine or vaginal prolapse (POP group)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pudendal nerve terminal motor latency using a keypoint electromyogram.
Results  The amplitude of positive waves was between 0.1 and 0.2 mV. The nerve terminal motor latency was between 1.44 and 2.38 m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ave amplitudes of pudendal nerve evoked action potential among the three different groups (P >0.05). The pudendal nerve latency of the SUI group, POP+SUI group and POP group were (2.9±0.7) seconds, (2.8±0.7) seconds and (1.9±0.5) seconds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UI group and POP+SUI group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where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UI and POP groups and between the POP+SUI and POP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udendal nerve latency and the severity of SUI;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0.720 (P <0.01).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SUI may have some nerve demyelination injuries in the pudendal nerve but the damage might not involve the nerve axons. The measurement of pudendal nerve latency may be useful for the diagnosis of SUI in POP patients.
  相似文献   

20.
阴道内电刺激治疗女性尿失禁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阴道内电刺激盆底肌群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方法32例女性尿失禁患者分为压力性尿失禁组(n=12)和急迫性尿失禁组(n=20)。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内功能电刺激,两组患者的治疗频率分别为10~15 Hz和50~100 Hz,治疗持续8周后进行临床随访。依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排尿日记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临床随访发现,压力性尿失禁组中,8例(66.7%)尿失禁症状消失,4例(33.3%)症状改善;急迫性尿失禁组中,2例(10.0%)尿失禁症状消失,15例(75.0%)症状改善,3例(15.0%)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除3 d总排尿量之外,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排尿日记和ICI-Q-SF评分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阴道内电刺激盆底肌群能显著改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