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肺、胸廓或肺血管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进而出现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发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为逐渐出现的肺心功能不全以及其他器官受累的征象,常表现为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的交替出现.选取临床 2009年以来收治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80例采用酚妥拉明治疗临床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了解川芎嗪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进展. 方法 选用121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均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 结论 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左心室舒缩功能;血塞通注射液能解除血液的高凝状态,改善血粘度,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等慢性病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本病在我国较为常见,以老年居多,我科自2002年8月~2003年10月共收治肺心病人68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问题,探讨其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普遍存在心理的、呼吸道、感染、饮食等方面的问题;本组病人死亡2例,余均病情稳定出院.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配合相应的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5.
肺源性心脏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1] ,常伴有严重缺氧及机体代谢障碍 ,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 1995~2 0 0 2年 ,我院收治肺心病并发MOF患者 34例 ,回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4例均符合 1997年全国第 2次肺心病会议修定的诊断标准。男 2 3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6 4 .3岁 (4 9~ 80岁 ) ,肺心病病程 5~ 30年 ,平均 13.5年 ,出现心衰病程 2~ 16年 ,平均 6 .4年。1.2 MOF诊断标准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在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或两者均有的基础上 ,同时或在短时间内发生 2个或 2个以上的器官衰竭 ,可诊断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肺心病组)和80名同期健康体检对象(对照组)进行HRV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心病组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窦性心搏平均值的标准差、相邻窦性心搏间期之差大于50 ms的心搏个数占总窦性心搏的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1);肺心病组不同程度肺功能损害病人的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窦性心搏平均值的标准差、相邻窦性心搏间期之差大于50 ms的心搏个数占总窦性心搏的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RV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许淑香 《吉林医学》2013,(35):7531-7532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院诊治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其中试验组应用舒适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办法,观察护理期结束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非常满意49例,满意26例,总满意率为93.75%;对照组非常满意15例,满意22例,总满意率为4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可有效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准确及时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42例肺心病患者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计划。结果减少了因护理措施不当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和并发症。结论正确得当的护理措施是肺心病患者治疗、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扩张、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根据1977年我国修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其他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并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下肢水肿及静脉高压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辨证论治的方法.方法 研究近年来中医药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结论 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肺源性心脏病(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系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系统病变所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等多种因素的心脏病. (1)控制性吸氧的护理肺心病病人吸氧原则为持续低流量控制吸氧.吸氧浓度要求从24%~28%、流量为1~2L/m i n开始.吸氧的目的在于提高P a O2,一般要求吸氧后的P a O2上升至8kPa(60mmHg)以上为宜,以达到纠正缺氧,又不因吸氧而引起C O2潴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的疗效。方法:对6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早期积极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结论:加强预防,积极治疗可以控制CPHD患者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李嫚  刘洁云  秦雷 《中原医刊》2014,(24):71-73
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发作类型和病因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收集开封市中心医院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93例进行24 h 心电监护或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发现并发心律失常120例,未并发心律失常7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心律失常类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19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有120例并发心律失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52例,房室早搏26例,房性心动过速11例,心房颤动10例,室性早搏 6例,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左束支传导阻滞3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心房扑动5例;心律失常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心力衰竭、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发生率均高于未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比例较高,以窦性心律过速和房室早搏较多,其常见诱因为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等,给予相应治疗可有效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率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肺源性心脏病并发肺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源性心脏病并发肺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在抢救危重患者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首先必须加强预见性护理意识,采取超前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咳嗽、血压、呼吸、心率、体温、腹胀、呕吐、皮肤黏膜及意识的改变,注意预防性护理,注意吸氧、用药,减少CO2潴留,早期预防肺性脑病的发生,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在5年住院患者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有101例,其中合并有冠心病者15例 占14.85%,本文结合临床资料,提出一个诊断标准,并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特点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肺源性心脏病人进行辨证治疗.结论: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能增进肺泡毛细血管网的气体弥散功能,改善循环淤血,并增强心脏工作能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吴佳宏 《当代医学》2011,17(34):67-68
目的 探讨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原则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对患者心电图的检查,分析患者心律失常类型.结果 本组患者中合并心律失常者29例(72.5%),心律失常类型主要集中在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及房性期前收缩.结论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伴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治疗心律失常应采取综合治疗,对患者进行24h心电监护.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方法:通过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住院期间采取适当有效的护理及指导。结果:可避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从而减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延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进展。结论: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88年12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按全国肺心病会议1983年诊断标准,以下简称肺心病)156例,占同期内科住院病例1.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