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疗效的影响,比较电针和普通针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疗效区别,探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脊髓损伤性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48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2岁。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6.83岁。对照组24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4.63岁。对照组采用常规膀胱训练及普通针刺八髎穴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膀胱训练及电针八髎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排尿频率、尿失禁次数、平均尿量、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和生活质量(QOL)的变化,并评价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排尿日记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排尿频率、平均尿量、尿失禁次数分别为(5.89±1.07)次、(357.58±84.71) mL、(3.20±1.46)次;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排尿频率、平均尿量、尿失禁次数分别为(7.98±2.53)次、(288.83±84.75) mL、(5.24±2.54)次;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排尿频率、尿失禁次数少于对照组,平均尿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尿动力学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分别为(339.79±87.92) mL、(103.63±42.69) mL。治疗后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分别为(277.29±64.25) mL、(136.79±49.1) mL。治疗后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膀胱容量增加量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QOL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QOL为(6.63±3.85)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QOL为(11.29±6.36)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QO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疗法对脊髓损伤性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其排尿频率、尿失禁次数、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等膀胱功能,提高患者QOL,整体效果要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
背景:骶段的脊髓和腰椎病变导致脊髓损伤使骶髓初级排尿中枢受损或其周围神经(副交感和体神经)病变引起逼尿肌无反射,会导致尿潴留,进而导致膀胱组织细胞形态学也发生了病理性变化。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穴对骶髓损伤后尿潴留模型大鼠最大膀胱容量及其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制备骶髓损伤模型后随机摸球法均分为模型组、电针穴位组和电针对照点组。模型组大鼠只捆绑不针刺,穴位组取大鼠“次髎”、“中极”、“三阴交”,对照点组取非穴对照点,针刺后加电针,均治疗20 min。且所有大鼠在治疗后第14天和第22天行膀胱容量检测,治疗结束后取膀胱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膀胱组织形态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电针穴位组最大膀胱容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1),并且较对照点组疗效更明显(P < 0.05),穴位组膀胱容量差值(d值)较对照点组差异更明显(P < 0.05)。②电针穴位组膀胱组织形态学较模型组及对照点组有明显改善。说明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穴可有效降低骶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最大膀胱容量并使受损的膀胱组织细胞得到一定程度修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膀胱功能训练对剖宫产患者术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8例。两组患者均在成功麻醉后留置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对照组于术后2h采用夹闭尿管措施对膀胱功能进行刺激,当患者有尿意时开放尿管,尿管留置时间为术后24h。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主动膀胱功能训练。对比两组产妇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排尿效果(排尿通畅、辅助排尿、排尿困难)以及膀胱刺激征、尿潴留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与残余尿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术后排尿通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辅助排尿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尿潴留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术后膀胱刺激征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膀胱功能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剖宫产女性术后的排尿功能,减少膀胱刺激征、尿潴留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Ⅲ型子宫切除手术前后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数据的分析对比,评估术后患者下尿路功能改变情况,探寻其发生机制、主要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方法: 选取Ⅲ型子宫切除手术患者,于术前后12~14 d和术后3个月分别对患者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尿动力学参数。结果: Ⅲ型子宫切除术后12~14 d残余尿量、尿流时间、排尿感容量和最大膀胱压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膀胱容量、顺应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压和最大尿道闭合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残余尿量、尿流时间、排尿感容量和最大膀胱压较术前增加(P<0.05);而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顺应性、最大尿道压和最大尿道闭合压则下降(P<0.05)。术后3个月与12~14 d相比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膀胱容量、顺应性和逼尿肌压力明显增加(P<0.05),残余尿量和最大膀胱压明显减小(P<0.05)。结论: Ⅲ型子宫切除术后12~14 d多数患者出现明显的下尿路功能障碍:膀胱顺应性急剧减小所致储尿功能异常、逼尿肌无收缩力导致排尿功能障碍和尿道闭合压降低引起控尿功能下降。膀胱储尿、排尿功能术后3个月有所恢复,但没有恢复到术前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神经肌肉刺激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对高龄初产妇产后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我科于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97例高龄初产妇产后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9).对照组患者采取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盆底肌肉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 m后的自主排尿效果、干预前1 d和干预1 m后的膀胱容积、尿流情况,以及干预后3 m内尿潴留复发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主排尿总有效率、膀胱初感容积、最大膀胱容积、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刺激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对高龄初产妇产后尿潴留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自主排尿,加速膀胱功能恢复,降低尿潴留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低频电刺激训练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膀胱功能、尿动力参数及盆底肌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5例宫颈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采取盆底肌肉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膀胱低频电刺激训练.观察两组膀胱功能、尿动力参数、盆底肌力以及尿潴留情况.结果:观察组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残余尿量(Post Void Residual,PVR)和膀胱功能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膀胱顺应性、膀胱逼尿肌收缩力、最大尿流率、盆底肌力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低频膀胱电刺激训练可以增强盆底肌肉力量,调节尿动力学参数,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并有助于预防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加味八正散治疗湿热下注型糖尿病神经性膀胱排尿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湿热下注型糖尿病神经性膀胱患者7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八正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水平。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36%,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两组治疗后残余尿量、最大膀胱测压容积下降,平均尿流速和逼尿肌肌力增加,膀胱顺应性改善,且实验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八正散可改善湿热下注型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的尿流动力学指标,减轻患者的排尿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8.
肖萃 《医学信息》2018,(20):183-185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护理中集束化康复护理的应用。方法 选取于2016年2月~2017年5月入院6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方式予以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方式选用集束化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护理后满意度与护理前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满意度为97.44%,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前后膀胱容量分别为(199.64±20.05)ml、(408.87±23.14)ml,护理前后残余尿量分别为(185.29±19.86)ml、(69.71±11.75)ml,对照组护理前后膀胱容量分别为(199.73±20.12)ml、(300.41±19.88)ml,护理前后残余尿量分别为(184.93±19.94)ml、(107.64±15.28)ml,两组患者护理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护理中集束化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和自主排尿的康复训练经验。方法对27例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患者采用清洁性间歇性导尿结合手法训练、配合音频电疗、微波方法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测量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尿液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SPSS统计学处理。结果经康复训练,膀胱容量较留置导尿期显著增加(﹤0.05),残尿量较留置导尿期显著减少(﹤0.05),尿菌数及尿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结论清洁性间歇性导尿结合手法训练、配合音频电疗、微波等方法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患者可显著减少尿路感染,对恢复患者膀胱功能、自主排尿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作用于肌肉运动点,帮助中风后患者腕手功能的重建,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中风后腕手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病程在2周-2个月的、手腕部Lovett肌力分级法肌力在0~2级的中风患者3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经颅磁刺激组+电刺激组)及对照组(电刺激组),于治疗前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Barthel ADL指数评价表评价各组治疗前后腕手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后各组腕手功能均有恢复.治疗组腕手部各项分值提高较为明显(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中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能力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临床应用中具有无痛、无创、操作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早期干预性护理的方法和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8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44例患者。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加用预防尿潴留早期干预性护理。对两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尿量残余、尿潴留发生情况、尿路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明显更短,尿量残余量明显更少,尿潴留发生率明显更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更低,护理满意度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患者术后进行预防尿潴留早期干预性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参数最大尿流率(Qura of maximum,Qmax)、残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 volume,PVR)、膀胱最大储尿量(Volume cystometric capacity,VMCC)与拟行膀胱造瘘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发生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 8 月~2021年 6月于我院就诊的158例拟行膀胱造瘘术及 TURP 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膀胱造瘘术及尿流动力学检查,根据是否发生BOO分为BOO发生组(n=124)和BOO未发生组(n=34).比较BOO发生组、BOO未发生组,以及BOO发生组中不同梗阻程度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参数(Qmax、PVR、VMCC),分析Qmax、PVR、VMCC与前列腺增生患者发生BOO梗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比较BOO不同预后患者的Qmax、PVR、VMCC.结果:BOO发生组Qmax、VMCC水平低于BOO未发生组,PVR水平高于BOO未发生组(P<0.05);BOO 发生组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 Qmax、VMCC 水平比较:轻度梗阻>中度梗阻>重度梗阻(P<0.05);PVR水平比较:轻度梗阻<中度梗阻<重度梗阻(P<0.05).Qmax、VMCC水平与是否发生BOO,及梗阻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PVR水平与是否发生BOO,及梗阻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参数Qmax、PVR、VMCC与行膀胱造瘘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是否发生BOO及梗阻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患者Qmax、PVR、VMCC水平,辅助临床判断BOO严重程度,为临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磁刺激神门穴脑电信号的样本熵分析与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用经颅磁刺激仪在不同频率下刺激肢体神门穴,在安静、磁刺激、假刺激、假穴4种不同状态下脑电信号的样本熵值以及脑电信号诱发电位的特征。对8名被试者进行实验,实验分为4组即安静、磁刺激、假刺激、假穴,测量3种不同频率(0.5、1、3 Hz)刺激下的脑电信号并计算样本熵值,对刺激后的脑电信号诱发电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 Hz与0.5 Hz磁刺激脑电信号样本熵没有明显变化(P0.05);3 Hz时4种状态下的脑电信号样本熵变化较明显(P0.05),磁刺激组和假穴组明显高于安静组和假刺激组,且磁刺激组略低于假穴组;3 Hz磁刺激无诱发电位;而假穴组产生明显体感诱发电位等其他诱发电位。实验表明,对人体神门穴进行磁刺激对脑电信号有明显抑制,与进行针刺或电刺激同样具有调节神经机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5 Hz与20 Hz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到2022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接受生物反馈联合20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接受生物反馈联合5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及疗效.结果:治疗4 w、8 w、12 w观察组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ADAS-Cog)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 w、8 w、12 w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 w、8 w、12 w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8.37%(38/43)显著高于对照组67.44%(29/43)(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20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疗效更好,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盆底磁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近期疗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盆底磁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2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平均年龄为(52.5±11.0)岁.平均产次(1.4±0.6)次:11例(56%)处于绝经期。接受Neocontrol 盆底磁刺激治疗8周,根据治疗前后患者主观和客观临床参数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并进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和膀胱充盈试验,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随诊率100%。结果治疗结束后75%患者不再漏尿,15%患者症状得到改善。1h尿垫试验结果平均溢尿量减少7.6g,3d溢尿次数平均减少5.1次。16例患者治疗前后行膀胱灌注试验,治疗后初始排尿欲膀胱容量和最大膀胱容量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治疗中未见任何副作用。治疗后随诊3个月,治愈患者中60%症状复发。结论盆底磁刺激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安全、有效、简便、无痛的方法,但疗效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6.
背景:糖尿病性膀胱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建立糖尿病膀胱病动物模型为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动物平台。 目的:建立糖尿病膀胱病豚鼠模型并进行尿动力学评价。 方法:50只英国种短毛雌性豚鼠,实验组(n=42)以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诱导糖尿病豚鼠,对照组(n=8)注射相应剂量空白枸橼酸缓冲液,分别在9周和12周时行尿动力学检查,确定膀胱功能失代偿豚鼠即糖尿病性膀胱病组和代偿豚鼠即代偿组豚鼠尿动力学特点。 结果与结论:42只豚鼠有20只成功诱导出糖尿病。糖尿病豚鼠中,9周时9只糖尿病组豚鼠,6只膀胱功能代偿,3只失代偿;12周时,另外9只糖尿病组豚鼠,1只膀胱功能代偿,8只失代偿(89%)。糖尿病性膀胱病组豚鼠残余尿量增加(0.72±0.08) mL、最大逼尿肌压下降(0.63±0.05) kPa、膀胱容量增加(2.01±0.05) mL及膀胱顺应性增加(3.47±0.41) mL/kPa,与对照组及代偿组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 < 0.001)。豚鼠一般可在诱导糖尿病成功后12周发生糖尿病性膀胱病,表现出膀胱残余尿量增加等相应的尿动力学改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国际上传统的小鼠尿动力学检测方法为膀胱造瘘法。该传统方法破坏膀胱连续性,与临床上广泛采用的经尿道法有明显的差异。本研究寻找到合适的小鼠导尿管材,拟探讨模拟人体经尿道插管法行小鼠尿动力学检测的优势和应用价值。方法: 雌性小鼠8只,选择小儿留置针软芯进行导尿,并作为测压管和膀胱灌注管,经三通外接微量泵以及压力感受器。直肠测压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外套乳胶手套小指末端一截制成球囊,然后导入小鼠直肠。结果: 该方法成功收集到以下尿动力学指标:膀胱基础压力(BBP)、膀胱漏尿点压(BLPP)、最大排尿压(MVP)、膀胱最大容量(MBC)、残余尿量(PVR)、排尿量(VV)、排尿效率(EV)和膀胱顺应性(BC)。结论: 本研究首次成功模拟人体经尿道插管法,实现小鼠尿动力学检测,成功避免膀胱造瘘对小鼠尿动力学的影响,检测后的小鼠能够长期生存,可以顺利进行后续分子和基因实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膀胱逼尿肌形态学表现和生理变化以探讨糖尿病大鼠膀胱收缩功能减退的病理基础以及胰岛素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6周和10周正常组鼠、糖尿病观察组鼠、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鼠各7只,观察测量其膀胱残余尿量、压力-容量曲线并留取逼尿肌标本,进行光镜和电镜病理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观察组膀胱残余尿明显增多,压力峰值明显降低,而胰岛素治疗组曲线基本与对照组相同;光镜下可见逼尿肌肌束排列紊乱松散,胶原纤维减少;电镜下可见逼尿肌细胞间胶原纤维和中间连接减少,线粒体空泡变性。而胰岛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光镜及电镜下表现均无差异。结论糖尿病大鼠早期即可出现逼尿肌形态学改变以致收缩功能下降,早期给予胰岛素治疗可以预防或减轻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联合原位U形与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回肠新膀胱的构建方式将其分为2组,U组28例患者构建U形新膀胱,W组40例患者构建W形新膀胱。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随访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U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短于W组(P 0. 05);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U组患者新膀胱容量小于W组(P 0. 05); 2组患者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夜间尿控满意率均低于日间尿控满意率(P 0. 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U组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率高于W组(P 0. 05),其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与U形膀胱相比,W形膀胱具有更大的膀胱容量和更低的尿失禁发生率,但W形膀胱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较长,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20.
徐新刚 《医学信息》2019,(23):159-161
目的 探讨肾脑复元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中风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肾脑复元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高切及低切全血粘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脂变化[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TG低于对照组, HD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肾脑复元汤联合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