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提升VTE风险评估效率,降低VTE发生率,提高临床医疗工作质量。方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一套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VTE风险评估系统。结果:在智能化VTE风险评估系统的辅助下,医院全面开展VTE风险评估和防治工作,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结论:信息技术为医院VTE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可以有效提升VTE防治工作的效率,提高医院VTE专项管理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开发应用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 Embolism,VTE)智能评估与辅助决策系统,提升院内VTE防治能力.方法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对院内多元系统数据进行后结构化处理,通过机器学习方法,综合已有量表指标和专家意见,研制VTE风险评估模型;结合规则引擎、人工智能引擎,开发VTE智能评估和防治决策支...  相似文献   

3.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us embolism, VTE)作为仅次于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第三大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安全;尤其是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直接危害患者生命。尽管VTE在人群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特别是在住院患者中,但VTE有可预防的特点,合理实施VTE的预防措施可极大降低VTE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目前,我国三甲医院院内VTE的防治能力较早年有所提高,但国内整体院内VTE防治情况并不乐观。一是院内没有建立VTE防控组织架构;二是医护人员存在着VTE的认识不足。基于现状,我国各医院水平的VTE防治能力亟待提高。本文从基本的VTE概念和发生机制、国内外VTE的发生率、病死率和防控现状等进行阐述,希望临床医护人员对院内VTE防控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如何提高院内VTE防治能力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us embolism, VTE)作为仅次于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第三大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安全;尤其是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直接危害患者生命。尽管VTE在人群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特别是在住院患者中,但VTE有可预防的特点,合理实施VTE的预防措施可极大降低VTE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目前,我国三甲医院院内VTE的防治能力较早年有所提高,但国内整体院内VTE防治情况并不乐观。一是院内没有建立VTE防控组织架构;二是医护人员存在着VTE的认识不足。基于现状,我国各医院水平的VTE防治能力亟待提高。本文从基本的VTE概念和发生机制、国内外VTE的发生率、病死率和防控现状等进行阐述,希望临床医护人员对院内VTE防控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如何提高院内VTE防治能力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杨婧诗  邹立群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3):2992-2997
静脉血栓(VTE)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亦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第二位非肿瘤致死因素。淋巴瘤是VTE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之一,然而,目前针对淋巴瘤相关VTE风险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方法尚未达到一致共识。因此,本文将结合最新指南及文献总结,将淋巴瘤相关VTE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作一综述,分别介绍与淋巴瘤疾病本身、临床检验指标以及抗肿瘤治疗相关的VTE危险因素。同时,将4种VTE预测模型(即:Khorana评分、Ottawa评分、Michigan评分以及ThroLy评分)对淋巴瘤VTE风险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为淋巴瘤相关VTE的防治提供新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是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探讨利用人工智能新技术实现有效的VTE预防。医院将智能VTE质控系统嵌入医生工作站,利用新技术提取病历中VTE风险因素并自动计算分值、提示出血评估和推送防治建议,要求各科室医生针对全院的住院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从而提高预防意识及高危患者的预防比例,减少院内VTE、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TE)发生率,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构建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防治管理体系的效果.方法 构建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对VTE诊治进行管理,评估实施后的效果.结果 通过实施院内VTE防治管理工作,医务人员VTE防治意识明显提高,院内VTE诊断例数(83例vs.60例)、治疗率(83.1% vs.61.7%)提高,VTE相关死亡病例(0例vs.2例)、医生因素未治疗比例(38.5% vs.56.5%)下降,平均住院日(18.4 d vs.20.5 d)及平均住院费用(44421.5元vs.45 980.4元)无变化.结论 构建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能有效提高院内VTE的规范诊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脊柱手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断与防治方法。 方法 对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于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例脊柱手术后并发VTE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过程及转归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VTE防治的相关文献,对脊柱手术后并发VTE的流行病学、防治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结果 本组脊柱手术后并发VTE共8例,其中4例为单纯症状性深静脉血栓(DVT),1例为单纯症状性肺血栓栓塞症(PTE),3例为症状性PTE合并无症状性DVT,VTE总的发生率为0.47%(8/1 699)。4例单纯症状性DVT患者经抗凝及取栓、溶栓、下腔静脉滤网(IVCF)植入术等积极治疗,均治愈出院。4例PTE患者中,有1例为致死性PTE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3例经溶栓、抗凝等积极治疗,均治愈出院。 结论 虽然脊柱手术后VTE的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因此,应务必提高脊柱手术后VTE的预防意识,完善术前的危险因素评估,建立和完善VTE的防治体系,并进一步深化研究,改进脊柱手术VTE风险评估及分级预防模型,以便为今后脊柱手术VTE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罗秋莲  吴功强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0):1260-1261
目的探讨肺癌并发静脉血栓(VTE)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肺癌患者744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和非VTE组。单因素筛选肺癌并发VTE的危险因素后行多元素logistic分析。结果 744例患者中共发生VTE30例,发生率为4.03%,发生时间在肺癌确诊3个月内较多,占33.33%;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TNM分期、D-二聚体(D-D)和并存疾病与VTE的发生相关(均<0.05);多元素logistic分析显示,病理类型为腺癌、高TNM分期和高D-D是肺癌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214、2.122和4.449。结论肺癌确诊3个月内是VTE高发时间段,腺癌、高TNM分期和高D-D患者更易并发VTE,临床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0.
肿瘤本身及其治疗措施等多种因素均能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 VTE是除肿瘤进展外的首要死亡原因。本文介绍了肿瘤患者处于门诊化疗、内科住院期间、外科围手术期间等不同情境下需要区别于非肿瘤患者的风险评估方法以及需采取的个体化预防策略;肿瘤相关VTE的治疗药物选择和抗凝时长;特殊临床困境下肿瘤相关VTE的防治方案调整等国内外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与预警监控系统,分析系统建设核心问题、关键技术等,从业务流程、架构、功能模块几方面阐述系统设计,指出该系统能够有效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误诊率,提升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刘蕾  马壮 《西部医学》2023,(9):1249-125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漏诊率及高误诊率的特点,是住院患者院内可预防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虽然各级医院都已加强对VTE防治和管理的关注,但在防治质量与整体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缺陷,缺乏统一质控指标。本文通过对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质量评价与管理指南的回顾,对指南的意义、VTE防治的重点人群及关键评估时间点、防治质量评价核心指标等进行详细的解读,以便为科学地评价VTE管理与防治质量提供依据,最终减少医院相关性VTE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余鹏  吴思荣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2):2082-2085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导致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因受意识障碍、手术、深静脉置管、脱水治疗、全身性感染、长期卧床以及肢体功能障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发生VTE的高危人群,但VTE是可以预防的。目前TBI患者VTE的预防措施包括基础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预防等。由于不会增加出血的风险,VTE的物理预防措施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和安全,已成为标准化预防血栓的重要组成部分。抗凝治疗作为预防VTE的基础治疗是相对安全且有效的。但针对TBI患者,由于担心抗凝药物会导致新的出血过程或最初出现的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进展,大多数创伤外科医生更倾向于延迟TBI患者的VTE药物预防。正确评估患者VTE风险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抗栓治疗,力求“抗栓获益/出血风险”最大化,是临床医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对TBI后VTE的发病率、危险因素、诊断及防治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分析用户特征及功能需求,从思路、架构、工作流程、功能等方面阐述基于移动设备的骨质疏松症防治系统设计与实现,指出该系统为患者提供便捷的骨质疏松自测工具,为医生提供完整的患者信息管理,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全面的家庭医生签约履约全流程管理,有助于提升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课题和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发掘防治AD的新靶标和新药物是当今医药领域亟待破解的难题。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中枢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central rennin-angiotensin system,CRAS)与AD密切相关。本文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综述CRAS中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及其受体(angiotensin II type 1 receptor,AT1R;angiotensin II type 2 receptor,AT2R),血管紧张素IV(angiotensin IV,Ang IV)及其受体(angiotensin II type 4 receptor,AT4R)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在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揭示可能成为防治AD的新靶标,提出开发新型抗AD药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术后静脉血栓(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治及预防. 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4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分析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断及预防治疗. 结果 142例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7.04% (10/142),包括下肢静脉血栓9例和肺栓塞1例.其中宫颈癌术后发生率为6.94% (5/72);卵巢癌术后发生率10.71% (3/28);子宫内膜癌术后发生率4.76% (2/42).患者多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增粗;高龄、合并内科疾病、术中用血、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肥胖等均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治疗采用以抗凝为主的综合性药物治疗. 结论 高龄、合并内科疾病、术中用血、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肥胖等可能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临床以左下肢静脉血栓为主.多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确诊VTE,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和抗凝治疗对VTE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介绍脓毒症防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院内脓毒症风险管理系统的方法,分析系统应用效果,指出该系统可实现患者住院期间脓毒症筛查指标、诊断指标的持续监测与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