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融合5G、云计算、物联网、传感器集群等技术设计面向急救的5G+智慧医疗服务体系。从信息感知、网络传输、数据管理、智慧服务4方面阐述该体系基本框架,介绍其在数据、业务、管理层面所发挥的服务优势以及关键技术,为5G赋能急救医疗服务提供理论框架,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随着健康中国建设工作不断推进,院前急救领域信息化建设也在持续加强。研究5G与院前急救场景深度结合,有助于提升院前急救信息化水平,以及院前、院间、院内业务协同效率。方法/过程 分析院前急救业务痛点,按照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3层架构阐述基于5G专网的智能院前急救方案,提出5G智能急救专网实现方法、基于5G智能急救车的急救平台改造实现方法、5G智能院前急救场景应用模式等。结果/结论 基于5G实时传输医疗设备信息、高清音视频画面,在急救人员、急救车、应急指挥中心、医院之间构建5G智能院前急救专用网络,相较传统模式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就医效率,优化服务流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依托5G,整合院内院外危重母婴急救诊疗中的所有信息资源,打造一套一体化的危重母婴急救转运的整体解决方案。方法:集成智能救护车、创新型车载医疗设备、院前急救智慧系统、院内数字化业务管理系统等,优化业务流程,实现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多学科会诊、多业务全流程的闭环可追溯管理。结果:通过区域母婴急救转运,实现了下级医院和上级医院转诊、转运、会诊、任务管理、急救车管理等信息共享。结论:基于5G的危重母婴急救转运平台提升了急诊工作效率,可为危重母婴提供差异化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一套基于3G/4G无线网络的区域性急救系统的设计过程。该系统以医院急诊科为救治中心,依托专网专线和3G/4G通信网络建立,集成了数字化智能救护车系统、急救现场手提箱系统和区域性急救医疗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水平,提升应急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处置能力,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以急诊医疗救治一线需求为导向,依托医联工程,加快推进市级医院急诊急救一体化建设,运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建设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市级医院急诊急救一体化平台,形成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互联互通和无缝联动的一体化救治网络,提高急诊急救效率,实现了急诊可视化管理、规范化诊疗、精细化质控。  相似文献   

6.
急救服务网络社区化建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救医疗服务的重点人群在社区,社区急救的顺利开展是急救医疗服务成功的根本保证。本文主要针对国外发达国家急救服务的社区开展情况、国内急救网络的社区化建设情况进行系统的概括。  相似文献   

7.
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急救医疗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程远茜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0):1903-1904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抢救设备匮乏,科室配置不全,医护人员缺乏系统的急救培训,医疗急救水平低,而群众对医疗急救的期望值又超过了其实际水平,导致医患关系欠和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目前的医疗和社会环境中面临着极大的急救医疗风险.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完整的国家急救体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急救水平,增进医患沟通,化解医患矛盾,注重防范,能有效降低社区卫生服务的急救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救能力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急救能力,为社区急救站点的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朝阳区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急救基本设施、急诊医疗服务人员和急诊医疗服务开展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 有81.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救车的急救设施配备不齐;院内急救设施的配备存在大量缺口;急诊医疗服务人员35岁以下者占56.7%,以初级职称和大专学历为主;18家单位设有独立工作区的急诊室,占51.4%.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急救医疗服务有其优势,但需要在急救设施的配备、人员的急救技术培训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决院前与院内急救数据的传输稳定性问题,提高急救信息互联互通水平。方法:基于5G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院内集成平台的基础上,对院前院内急诊系统进行标准化数据传输、医联体院前急救模式改造和统一调度平台建设,打通院前和院内急救系统。结果:院内医生可提前查看院前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等诊疗信息,并通过5G网络与患者或医生进行实时视频沟通或指导。结论:5G的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特性,可大大缩短抢救响应时间,提高患者救治效率,实现院前院内信息资源共享、院前院内急救系统信息互联互通,为院前急救、智慧医疗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对急救硬件投入保障较多.但在人力资源保障方面仍语焉不详。 “若按每4万人配备一辆救护车、5名工作人员计算,2000万人口的北京至少需要配备500辆当班救护车。”北京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刘红梅,在谈到已完成立法调研的《北京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下称《急救条例》))时表示,《急救条例》对于院前急救的硬件投入保障较多,但在人力资源保障方面却语焉不详,院前急救服务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完善院前院内急救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郭荣峰 《中国医院》2003,7(11):14-16
从院前与院内之间急救工作的全方位联系、衔接的各环节出发,阐述充分利用各类急救资源,建立和完善贯穿整个急救急诊服务全过程各个环节的有效、规范的“链接”,使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并努力倡导社会“大急救”观念。进一步提高急诊水平和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军队医院机动卫勤保障力量及训练特点,分析当前医院机动卫勤紧急救护能力的不足,结合新彤势下机动卫勤保障需求和急诊医学发展趋势,探讨提高军队医院机动卫勤救治能力,研究加强急诊医学队伍的建设,思考建立以急诊医学科为主体的平战结合的机动卫勤保障机制,对提高紧急医疗救治水平和医院平战时的卫勤保障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中国院前急救的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永春 《中国医院》2003,7(11):11-13
本文通过对中国院前急救的现状分析,提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对21世纪中国院前急救的发展方针、政策、方向和运作方法等进行探讨,以提高中国院前急救医疗水平、队伍素质,并拓展急救医疗业务范围,实现与国际接轨,为人民提供高效、优质、快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在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过程中,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较好地完成了应急医疗救援任务,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胜利。作者认为科学的指挥调度、快速的医疗救治、良好的沟通协调、有力的后勤保障是做好灾后应急医疗救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原有急诊医疗服务流程运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多次排队、多次交费、多处检查和等待就诊,以及等待检查、检验时间过长等症结进行改造,以期达到急诊医疗服务流程快速、高效和畅通。方法:资料来源于该院急诊科。2005年1~3月和2006年同期就诊患者的数据,采用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和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各收集100例次(共200例次)就诊患者诊疗过程的相关数据。2005年的数据(100例次)作为对照组,2006年的数据(100例次)作为研究组。采用系统性重新整合方法,同时全面实施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对原有急诊医疗服务流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的关键环节进行改造。主要干预措施包括:采用急诊电子病历管理系统、计费自动化系统、影像及检验数据网络传输共享系统;医师资源和设备资源重新整合,依据峰谷患者流特点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等措施。结果:经过急诊医疗服务流程改造后,患者在就诊、检查、检验、交费的等待时间和全程诊疗时间比改造前均有明显缩短(P〈0.01)。结论:改造后的急诊医疗服务流程可明显缩短患者在就诊、检查、检验和交费等方面的等待时间,明显缩短患者全程诊疗时间,并且为患者提供高效、快速、满意的急诊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山西省医疗急救体系现状,为我省医疗急救事业发展提供对策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随机抽取山西省11个地(市)的27个医疗急救机构,调查其资源配置、能力建设与工作开展情况。结果:经27个医疗急救机构调查回收资料数据分析,认为山西省医疗急救体系发展不均衡,机构覆盖不全,基础设施薄弱,基本设备配置不齐全,服务能力偏低。结论: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各级医疗急救机构,补足站点,增加财政与设备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建成三级医疗急救网络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制定与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发展相适应的智慧急救平台顶层设计,为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调研组走访院前急救中心、分中心、急救站及院内急诊,通过访谈深入了解北京地区急救信息化现状及问题,分析用户需求,构建智慧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平台顶层设计。结果/结论 顶层设计包括总体架构、数据架构和支撑平台,围绕调度指挥、医疗服务、应急保障、决策管理、公众服务等7大急救职能提出系统功能规划,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化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基层部队卫勤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其体系进行测评分析。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河南省军区卫勤机构中选择研究对象,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检测评价体系的信度与效度。结果整个评价体系的复测信度系数为0.826,10个维度间的θ系数为0.751,Ω系数为0.959;因子分析提取出应急配备、应急训练、应急重视3个公因子;综合评价模型为F=0.309F1+0.273F2+0.221F3。结论该评价体系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所建立模型可用于初步评价基层部队卫勤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