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原因,构建区域协同医疗平台,实现医疗信息、医疗服务、医疗资源的共享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代理检验作为区域协同医疗平台的服务之一,可以提高社区医疗单位的医疗服务水平,缓解大医院接诊压力。针对我院军卫一号不能接入互联网的情况,设计并实现了以离线文件传输形式交换数据的数据导入导出软件,导入检验申请,导出检验结果。该软件保证了数据安全,可经过简单修改移植到其他医院,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2.
影像科区域协同医疗流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化医院建设进程的加快,医院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区域协同医疗作为信息资源共享的一种模式,建立区域级的医学信息共享平台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借鉴龙岗中心医院在建立区域协同医疗平台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以影像科室为例,详细论述了区域协同医疗的流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工作回顾和总结,结合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指导,对疫情期间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梳理和探讨。提出了应对疫情的智能预约挂号平台、互联网门诊平台、5G区域协同救治转运信息平台的具体建设方案,分析了“互联网+”医院的运用模式,为未来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以及互联网医院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信息动态     
《中国医院》2011,(9):36-36
《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围绕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目标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工作.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区”。毫无疑问,区域医疗协同网络的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医院各自建立信息系统的模式.解决各大医院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实现区域医疗整合优势的全面发挥。为了了解区域医疗协同网络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以及在区域医疗协同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与《中国医院》杂志社决定联手开展“医疗网络与区域协同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调研”。  相似文献   

5.
依托部属医院建立的省级远程医学平台,在远程医学服务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区域协同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项目建设经验探讨当前远程医学服务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强调部属医院省级远程医学平台在充分发挥远程应用与业务协同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探索将区域医疗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以区域协同为核心,探索高效、便捷、规范的双向转诊服务模式,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方法/过程 融合“互联网+”,构建双向转诊云平台,实现转诊业务与院内业务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结果/结论 双向转诊云平台推动了转诊流程规范化、便捷化,提升了医患满意度。基于区域协同的双向转诊服务模式推进了医疗资源一体化,在提升医联体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改善转诊患者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在北京地区医疗机构互联网应用智慧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儿科专科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及应用研究能够有效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促进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下沉。方法/过程 研究儿科专科互联网医院信息平台总体架构、特色功能设计和应用效果,并讨论下一步发展路径。结果/结论 儿科专科互联网医院信息化建设实践将儿科医疗服务从医院延伸到家庭,有利于儿科智慧服务应用模式的推广,为长效提升儿童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协作医院范围的医疗影像协同需要,给出了基于IHEXDS/XDS—I集成模式的区域医疗影像协同平台的总体架构和业务应用设计,探讨了跨域构建协作医院范围共享域的实现方法及协同业务流程。经过平台初步功能测试,验证了平台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以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为中心,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建设建立眼科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系统,并探索构建虚拟眼科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其特点是政府为主导、信息化平台支撑,专科技术辐射、区域协同医疗。整个信息平台根据需求进行相关系统软件的研发、硬件平台的调试、网络的搭建,同时对专家资源、设备资源共享,协同医疗服务模式进行探索和推广,发挥眼科影像学诊断优势,以利于后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0.
华东医院是一家具有区域医疗资源纵向整合需求的集团化医院,通过构建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医院数据中心,探索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以解决集团内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的问题,实现跨院区、跨医院的转诊/转检、病人主索引等应用服务,最终落实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理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区域内地方高校在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中面临的问题,加快融入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方法:以蚌埠市某高校学生、教师、管理员三个不同人群共2 789人为调查对象,分别进行横断面的问卷调查。其中,学生2 385人,教师298人,管理人员106人。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认知维度与意愿维度。采取四分位数法对数据进行分级并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结果:调查显示,学生群体对长三角地区的知晓率为79.87%(1905/2 385),整体高意愿为24.78%(591/2 385)。教师群体对长三角地区知晓率为93.96%(280/298),对长三角一体化了解率为50.00%(149/298),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的中等以上发展意愿占80.54%(240/298)。管理员群体对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全体理事大会的知晓率为59.4%(63/106),对于本校发展高意愿为89.62%(95/106)。学生群体中,女性对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措施高认知程度、本校发展措施高认知程度、整体高认知、发展趋势高意愿、本校发展期望高意愿、本校发展优势高意愿、发展障碍2...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能对其进行整合开发和充分挖掘,将能有效增强长三角旅游竞争力,成为市场开拓新的支点和拉动长三角经济的新增长极。整合开发长三角文化旅游资源应采取建立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协调机制,构建长三角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实现小范围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重点整合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联系的定量分析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2008年长三角一体化正式从学术层面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长三角各等级中心城市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小集聚、大分散的特点且各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量呈辐射状圈层结构。长三角一、二级中心城市对其他低等级中心城市具有绝对的经济辐射力,但是经济辐射带重叠区与经济辐射带塌陷区并存,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等城市均具有较大的经济辐射半径,经济辐射带与其他城市均有重叠,而苏北和浙江南部地区的部分中心城市,其经济辐射半径甚至不能覆盖其行政区范围,出现大范围的经济辐射带塌陷区。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区域旅游的合作与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合作是长三角经济合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把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苏、浙、沪应进一步消除合作障碍,完善旅游合作机制,建立无障碍旅游区,构建长三角旅游联合体和国际旅游圈。用“共赢互融”的理念处理好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旅游协调机构,建立长三角区域旅游利益分享机制,建立共同市场信息、预警平台,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并发展为国家战略后,国内鲜有探讨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研究,长三角作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地区,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本研究基于专利及基金项目合作的产学研模式,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对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中专利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合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还处于发展阶段,一体化程度也有待提高;高校及科研院所更倾向于与企业合作开展发明专利,与高校合作开展基金项目研究。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间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也存在一定差距,建议长三角地区采取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相关龙头科研机构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医药类高校借助学科优势培养创新型人才,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三角区域发展效应的大小、强弱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进程。在打造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和长三角区域快速率先发展进程中,我们需要继续推进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继续推进长三角的可持续率先发展。目前,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仍存在着许多困境与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与行政壁垒的矛盾、区域共荣与地方利益的矛盾、高速增长与环境质量的矛盾等方面。今后要不断深化发展理念,整合市场、政府、社会三种力量,发展产业集群和县域经济,建构社会政策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区域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市场概念.在新的产业革命浪潮中,长三角完全有可能承接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其腹地转移.长三角地区与江西、安徽两省,经济联系密切,社会交往频繁,文化相互融合,具有较为广泛的合作基础.长三角与徽赣两省的合作发展,既是长三角区域内生发展的必然需求,又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需求,也是区域一体化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国际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三角实现可持续率先发展有着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诸如环境资源人口压力巨大、经济粗放增长、社会矛盾累积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初步实现率先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层次推进,保持率先发展的势头,并且由经济的率先发展走向全面的率先发展、和谐的率先发展、可持续的率先发展,这是长三角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应有责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对比“医养结合”背景下中央与地方智慧健康养老政策主题呈现的异同点,归纳其主题变化趋势。方法/过程 收集中央政府和长三角地区政府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相关政策,通过结构主题模型识别其中出现的主题,并分析中央与地方、年份这两组协变量对主题的影响。结果/结论 智慧健康养老政策主题可以归并为4类。相较于中央政府,长三角地区政府更偏向于发布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和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等主题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推动这个地区以竞合的方式在一个更大的区域市场空间来优化资源配置,以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共同的文化价值观有助于经济人格采取亲密合作的态度,从而有助于一个更大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形成一长三角区域不但有着优越的自然禀赋,而且有着充满巨大活力的吴越文化:吴越文化以其“经世致用”的价值内涵和精致典雅的文化气质,不但创造了古代太湖流域的灿烂文明,而且在其现代演进中,促成了长三角区域强势经济圈的形成。“十五”以来,长三角区域各地推进文化大省、文化大市建设,文化产业也方兴未艾,逐步建立起一种经济、社会与文化互动发展的新模式:同时,长三角区域文化也进入了一种自觉合作的时代,这将更进一步地增强长三角区域的经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