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健康医疗大数据云平台技术,能实现更加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更大地满足人们个性化的医疗需求,也能进一步促进医学知识与技术的进步。本文主要对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来源和特点进行了概述,对健康医疗大数据云平台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介绍与分析,总结了健康医疗大数据的相关开发与研究案例,提出了目前健康医疗大数据云平台面临的一些问题与对应策略。而保障健康医疗大数据云平台的规范与安全,有利于有效促进临床决策、远程医疗、电子档案分析与公共健康等各个方面的医疗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解决临床研究中分析、建模及项目管理的相关问题,整合多种统计及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智能临床研究分析及AI建模云平台。方法:采用Django作为Web应用框架,Nginx负载均衡,使用R语言实现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等传统临床统计方法,同时集成了XGBoost、SVM、随机森林等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一键自动人工智能建模的云平台。结果:平台目前已完成搭建,集数据治理、医学统计学、机器学习建模、项目管理、流程追溯于一体,可以一站式全流程完成临床研究分析建模。结论:本平台有助于减少临床医生开展临床研究时数据整理、分析及建模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同时提供了技术和方法支撑,有效提升了临床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健康河南卫生服务云”平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健康河南卫生服务云”建设理念进行详细阐述,介绍项目目标和系统架构。该平台有效地促进河南省卫生信息化成果的应用和普及,让基层群众切实感受到卫生信息化带来的就医高效便捷,同时便利卫生行政部门的监控以及管理。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针对医疗行业数据孤岛、服务碎片、知识差异、产业发展等诸多痛点,提出新一代城市健康信息平台的建设路径.方法:通过数据实时汇聚、数据融合计算、整合公共服务、跨界产业应用四层实施建设路径,系统性地开展了健康信息公共云服务、智能化应用与数字健康科研及产业化的研究开发.结果:形成了一批数据实时采集汇聚技术栈、人工智能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健康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新产业在中国的出现,受到众多行业领域的密切关注,且有着快速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随着中医治未病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且中医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与技术优势,中医药与健康管理体系的结合符合我国国情,能够充分满足人民预防保健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建立中医健康体检服务模式。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对某事业单位职工实施中医健康体检服务前后的健康体检资料,2013年常规体检,2014、2015年增加中医健康体检服务和治未病服务。通过分析职工的满意度、生活行为方式以及体质的变化,探讨中医健康体检服务的实施效果。结果 2013年职工对健康体检服务的满意度为77.23%,2014年、2015年满意度分别为91.75%、93.06%,较2013年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4年体检结束后,针对该单位职工中医体质偏颇分布情况和饮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缺乏、作息不规律这3项较突出的健康风险问题,开展中医养生保健宣教,2015年的生活行为方式较2014年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4、2015年体检后接受治未病服务,即中医辨体调养干预服务3个月的人群与未干预组对比,体质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中医体质辨识、四诊检查、中医经络检测、中医体检报告解读以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宣教为主要内容的中医健康体检服务模式,作为西医健康体检套餐的补充,与中医治未病手段结合后,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改善亚健康、促进健康的需求,值得中医治未病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广西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中缺乏有效方法实时个体化管理的困难与瓶颈,利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云平台并应用示范。方法:通过中医体质监测,对个体下达中医特色的干预计划并实时监控,同时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接口与服务。结果: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给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的应用效果带来较大提升。结论:平台对于创立广西区域医共体内的中医治未病患者管理服务模式和防控方法,推进中医治未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健康体检中的服务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健康体检过程中的服务质量,提高受检者的满意度、舒适度。方法2005年采取注意体检医务人员的素质培养、健全体检组织、创建舒适的体检环境、及时总结体检结果等措施,与2004年的工作方法相比较在体检人次和被检者的满意度上有了较大提高。结果提高了体检工作效率和受检者的满意度,使优质的服务贯穿在整个健康体检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结论我们在体检的服务与管理中注重人性化,使被检者在体检过程中舒适、满意,得到良好的效果,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介绍大数据概念和关键技术,从总体框架、数据层架构、服务层模式3方面详细阐述基于大数据的中医养生保健应用系统设计,充分发挥大数据价值,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系统架构、功能、实现方式几方面阐述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平台设计,介绍平台应用情况,指出该平台开创性地将中医健康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根据个体不同健康状态提供相应健康干预和教育方案,变被动健康维护为主动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指导中医临床数据资源管理与服务技术平台建设,为释放中医临床诊疗数据活力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分析中医临床数据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需求,从总体架构、业务功能、数据安全等方面提出实现路径。结果/结论 中医临床数据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应用价值体现在中医临床多源异构数据集成、中医临床研究模式创新、中医药标准化建设、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深入分析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期进一步优化升级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和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我国优生优育工作的现状和中医药在优生优育方面的特色与优势,介绍中医优生保健平台的主要内容、系统功能、系统特色以及在北京市丰台社区应用的情况,从社会需求、中医特色优势和社区应用模式等不同侧面分析中医优生平台在社区健康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中医养生保健在社区医疗中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详细阐述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背景、内容及成果,对平台进一步建设提出展望,以期对提升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水平及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健康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系统架构.方法:参照国内外研究资料,分析北京小汤山医院对健康管理对象的需求及系统主要业务流程,从建设目标、信息平台架构等方面,提出了整体设计思路.结果:提出了健康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设计了一种系统架构,并详细论述了该架构的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结论:该系统架构为“十二五”期间研发和部署我国健康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因人制宜的个性化医学理论,利用微博接口建立认证,为用户提供中医体质测评系统,并根据不同体质提供相应建议.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推荐模型设计,详细阐述其设计原则、用户流程,并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解决中医药行业科学数据所有者共享意愿较低的难题,推动中医药行业科学数据标准化汇聚、共享及应用。方法/过程 遵循国家科学数据汇交与管理相关标准,融合区块链、数字水印等技术,打造中医药科学数据汇交可信流程,构建中医药科学数据管理平台。结果/结论 中医药科学数据管理平台为区域中医药科学数据汇交提供信息化支撑,有效提升区域内科学数据汇交效率与汇交意愿。  相似文献   

19.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分中医药服务项目的病种成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小年  由旭  郭岩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3):1401-1402
目的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分中医药服务项目的病种成本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07年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特色诊区的7个病种作为研究对象,先计算病种服务的直接成本,再计算间接成本,求二者之和为总成本;查找2007年中医特色门诊就诊的总人次数;求单次服务平均成本;计算单病种的平均就诊次数;将平均就诊次数和单次服务成本相乘得病种成本.结果 中医药服务项目的单次服务成本为29.8元;颈椎退行性变、腰椎退行性变、肩周炎、膝关节退行性变、中风后遗症、面瘫、失眠症的病种成本分别为881.78、630.57、772.71、586.76、932.74、560.84、868.07元.讨论社区中医药服务在收支两条线管理条件下,可以按就诊总人数乘以单次服务成本做年度项目预算,也可以按病种成本乘以病种就诊人数来安排预算;还可以依此来考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资源配置与中医药服务功能在社区的开展情况。方法采取结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中心城区11所中心中医药资源配置与服务开展情况。结果常用的中医药设备配置比较齐全,中医药服务在社区“六位一体”功能开展中有一定运用,以中医特色的医疗和康复为主。结论需进一步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六位一体”功能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