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并探索临床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自制问卷调查收集450例肾移植术后的中医证候及实验室指标相关资料,应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χ2检验等统计方法,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以期对其客观分型,并找出临床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结果肾移植术后1周中医证型有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兼证有外感、血瘀、湿热、湿浊。与气阴两虚证比较,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脾肾气虚证白细胞计数及Na+浓度降低,PLT计数升高(P0.05);与脾肾阳虚证比较,肝肾阴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证尿WBC计数降低(P0.05);与肝肾阴虚证比较,脾肾阳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证间接胆红素降低,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证血糖降低(P0.05)。结论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吴兴波  柯嘉儿  鲁欢  陈刚毅  罗月中 《新中医》2017,49(12):119-122
目的:观察2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及各证型、兼证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中医四诊对2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辨证,统计患者中医本证、兼证的分布情况,分析透析时间、原发病及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280例血液透析患者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其他证型依次为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兼证以血瘀证、湿热证最多,其他兼证依次为湿浊证水气证风动证。从各中医证型来看,脾肾气虚证多兼湿浊证,肝肾阴虚证多兼血瘀证,脾肾阳虚证多兼湿浊证,气阴两虚证多兼血瘀证。透析年龄≤36月的患者均以脾肾气虚证为主,透析年龄36月的患者均以脾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慢性肾炎及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及气阴两虚证为主,高血压病及梗阻性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多囊性肾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及肝肾阴虚证为主。肝肾阴虚证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高于脾肾阳虚证患者(P0.05)。风动证患者PTH水平高于水气证患者(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阳虚为主,标实以血瘀、湿热、湿浊为主,虚实夹杂贯穿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医证候肾脏病理的相关性,探讨中医辨证在推断IMN病情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IMN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病理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各证型间临床及病理等方面的异同。结果:IMN患者本虚证以脾肾阳虚型居多,标实证以血瘀证为主。气阴两虚型发病年龄要明显高于脾肾阳虚型和脾肾气虚型(P0.05)。脾肾阳虚型患者肾病综合征发生率要高于脾肾气虚型和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型与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脾肾阳虚型与水湿证呈正相关(P0.01);脾肾气虚型与水湿证、湿浊证呈正相关(P0.01)。气阴两虚型患者体重指数要明显低于脾肾阳虚组和脾肾气虚组(P0.05)。各组间CKD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BUN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肾气虚型患者病理分期以Ⅰ期为多(P0.05),脾肾阳虚组、气阴两虚型患者则以Ⅲ期多见(P0.05)。气阴两虚型患者肾脏病理中慢性化及小管间质积分要高于脾肾阳虚型和脾肾气虚型。结论:IMN患者主要的中医证型有脾肾阳虚型、脾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本虚证与标实证之间存在相关性,气阴两虚型患者病情较其余证型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3~5期非透析住院患者血钾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共纳入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住院的CKD 3~5期非透析患者308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中医证型,分析中医证型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CKD分期、血钾水平、高钾血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因风动证及热毒证比例极少,故未纳入分析,纳入分析的患者298例。虚证中,脾肾气虚证70例、肝肾阴虚证41例、脾肾阳虚证57例、气阴两虚证93例、阴阳两虚证37例;阴阳两虚证患者eGFR和CKD3期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其他证型者(P均<0.05)。脾肾气虚证和肝肾阴虚证患者血钾水平和高钾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证型者(P均<0.05);阴阳两虚证患者血钾水平和高钾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组(P均<0.05)。兼实证情况中,无兼证28例,兼实证270例,其中湿浊证53例、湿热证45例、瘀血证43例、湿浊+瘀血证60例、湿热+瘀血证69例;不同兼实证情况之间eGFR及CKD分期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湿浊+瘀血证...  相似文献   

5.
朱刚  孙伟  张沙丽 《山西中医》2010,26(11):38-41
目的:观察138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通过临床观察138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研究其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MHD患者中单纯虚证患者较多,占53.7%。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占47.1%(65/138)。(2)该组MHD患者本虚证脾肾气虚证患者年龄小于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兼证中湿热证小于湿浊证(P〈0.05);本虚证中脾肾气虚证及肝肾阴虚证透析时间长于气阴两虚证及阴阳两虚证(P〈0.05);脾肾气虚证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肝肾阴虚证以高血压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气阴两虚证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为主,阴阳两虚证以红斑狼疮、梗阻性肾病、多囊肾、痛风、肾癌为主。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特点表现为急证、重证较少,而慢证、轻证较多。(2)患者年龄因素、透析时间因素、原发病因素可以影响中医证候分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将113例IMN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肾脏病理分期及临床生化指标检测,并分析其间关系。结果 IMN的证型以气阴两虚证(42.5%)和脾肾气虚证(35.4%)为主,兼证以湿热证(25.7%)和瘀血证(23.9%)为主;脾肾气虚与脾肾阳虚证病理多见于Ⅰ、Ⅱ期;气阴两虚证除见于Ⅰ、Ⅱ期外,也见于Ⅲ和Ⅳ期。气阴两虚证患者24 hUpro、LDL值较高(P0.05),ALB较低(P0.05);脾肾阳(气)虚证患者血Scr水平较肝肾阴虚证高(P0.05),较气阴两虚证低(P0.05);肝肾阴虚证患者ALB水平较高(P0.05)。结论 IMN的中医证型与其病理类型、临床生化指标有一定关系,结合病理和生化改变有助于IMN微观辨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IgA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主要预后指标的关系进行调查,为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的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中心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了1016例IgA肾病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探索IgA肾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 出现概率在10%以上的中医症状包括阴虚、气虚、阳虚、湿热及血瘀症状;其中气阴两虚证最多(41.4%),脾肾阳虚证最少(8.1%);随着年龄的增长,脾肺气虚证患者比例下降,而脾肾阳虚证患者比例上升;兼证中湿热(31.6%)和血瘀(28.9%)最为常见。脾肺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证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显著低于脾肾阳虚证(P〈0.05);脾肺气虚、气阴两虚证血压水平显著低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P〈0.05)。结论 气虚、阴虚是IgA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证型与尿蛋白、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预后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57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虚证证候进行了辨证分型的临床相关性研究。方法:调查IgA肾病患者57例,对症状、临床指标及病理改变进行评分,统计其出现的频率和积分,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虚证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最为多见;血尿多见于阴虚及气阴两虚型;低蛋白血症的发生及24h尿蛋白定量偏多与脾肾气虚型密切相关;高血压发生率肝肾阴虚组明显高于脾肾气虚组及气阴两虚组;病理损害程度肝肾阴虚组最轻,明显低于脾肾气虚组及气阴两虚组(P<0.05)。结论:IgA肾病中医虚证的3种主要证型其临床指标和病理改变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医证候特点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初步探讨中医证型在IMN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将65例IMN患者分为脾肾阳(气)虚及气阴两虚型两组,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脾肾气虚型与湿浊证、水气证呈正相关(P〈0.01),脾肾阳虚型与水气证呈正相关(P〈0.01),而气阴两虚型与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气阴两虚型发病年龄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P〈0.05),两组间CKD分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eGFR、Scr、BUN及L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肾脏病理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型肾小管间质积分及慢性化积分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P〈0.05、P〈0.01)。结论脾肾阳(气)虚及气阴两虚是IMN的主要中医证型,中医本虚证与标实证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脾肾阳(气)型比较,气阴两虚型IMN患者临床及肾脏病理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医证候特点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初步探讨中医证型在IMN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将65例IMN患者分为脾肾阳(气)虚及气阴两虚型两组,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脾肾气虚型与湿浊证、水气证呈正相关(P〈0.01),脾肾阳虚型与水气证呈正相关(P〈0.01),而气阴两虚型与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气阴两虚型发病年龄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P〈0.05),两组间CKD分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eGFR、Scr、BUN及L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肾脏病理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型肾小管间质积分及慢性化积分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P〈0.05、P〈0.01)。结论脾肾阳(气)虚及气阴两虚是IMN的主要中医证型,中医本虚证与标实证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脾肾阳(气)型比较,气阴两虚型IMN患者临床及肾脏病理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临床以腹痛或腹部不适感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为基本特征,关于其病因病机,现代多认为与情绪有关。中医理论认为其与发病肝脾密切相关。通过对对近20年来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报道的统计学处理,发现:临床上肝郁脾虚型最多、脾胃虚弱型次之。证候表现以脾胃证候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证候规律。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来所有相关文献,通过筛选,选择其中的医案部分,录入相关数据,然后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共录入171例病例,其中以肝郁脾虚型最多,脾胃虚弱型次之。临床表现以腹痛、食欲减退、腹胀等脾胃症状为主,共出现344次,占总症状的79.3%,以烦躁易急等精神症状为次,舌质以红为最多,苔以薄苔或以白苔为主。结论:肠易激综合合征的发生以肝失疏泄为标,脾土不足为本,肝郁脾虚是其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3.
辨证治疗胰岛素抵抗综合症52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雨田 《山西中医》2002,18(1):9-10
采用中药治疗胰岛素抵抗综合症52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甘油三酯及血压变化,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及血压均下降(P<0.05或P<0.01),差异有显著性;胰岛素敏感指数上升(P<0.01),差异亦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张友堂  付青青 《河南中医》2012,32(9):1105-1106
通过对168例五苓散验案进行分类、统计和整理分析,基本可以确定五苓散证的参考指征为:①主症:小便不利,口干渴(渴欲饮水或不欲饮水),腹胀满;②兼症(或然症):浮肿,汗出,短气,尿频,倦怠乏力,呕恶,眩晕;③舌脉:舌淡苔白腻、白滑或薄白,或可见舌胖大;脉沉细或沉滑。在临床应用中有三项主症加上舌脉征象,或两项主症,两项兼症,加上舌脉征象即可初步诊断为五苓散证,选用五苓散进行加减论治。  相似文献   

15.
尿道综合征是现代医学病名,为已婚女性常见病,治疗颇为棘手。文章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患者特征,将尿道综合征分成5个类型论治,提出尿道综合征的主要病机为湿热内困、下注膀胱,可兼气滞、血瘀、阴亏,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湿热为病,湿为本,热为标,热为湿困蕴化而成。除湿热之邪,湿宜“温”化,热要“凉”清。治疗湿热之证,要寒、温药并用,寒而不过以免助湿,温而不多以防助热,四诊合参,在定性湿热的基础上,仔细分辨“湿”与“热”孰重孰轻,准确把握寒、温药的用药比例,小心进退,力求无偏,是治疗湿热证有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丹  钱先 《江苏中医药》2010,42(11):22-24
目的:研究分析干燥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对10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证候分类,分别统计各证型与病程、中医证候积分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将本病分为阴虚内燥证、津亏血虚证、阴虚络滞证、气阴两虚证、阴虚湿热证5个主要证型,阴虚津亏、络脉滞涩是本病重要的证候特点,临床证型以阴虚络滞证、津亏血虚证最为多见,病情评估阴虚络滞证重于其他四证。结论:根据干燥综合征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考虑临床可简化证型,以便于本病辨证论治方案的制定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证候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的分布,学术界提出了与中医心、肝、脾、肾四脏相关的单一或组合的多种证型.在代表行业和国家标准的权威文献中,本病肾阴阳两虚证未能列入其中.通过对本病症状表现、临床用药规律的考察确认,肾阴阳两虚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变本质.本病比较多见的肾阴虚证和部分肾阳虚证与其他疾病的同类证不同,其特点是在肾阴虚证以阴虚表现为主的基础上,伴见某些阳虚表现;而肾阳虚证以阳虚表现为主的同时,合并一定程度的阴虚征象.从本质上说来,两者皆属肾之阴阳两虚.据此,建议在对本病进行辨证规范时,将肾阴阳两虚证正式列为基本证型;在治疗上应有意识地兼顾温阳与滋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综合征在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也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对其相关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尚不成熟.笔者认为,痰瘀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中心环节,临床中针对痰瘀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不同发病机制分期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史梅莹  赵燕  王天芳 《世界中医药》2014,9(12):1672-1674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研究,分析PCOS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为建立PCOS的辨证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13年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分为调查研究和干预研究2类,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纳入181篇文献,其中调查研究48篇,干预研究133篇;2)调查类文献中,原始辨证结果 64种,涉及29种证候类型,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依次为肾虚证、痰湿(浊)证、血瘀证、肝气郁结证和肾阳虚证;3)干预类研究文献中,原始辨证结果 50种,涉及22种证候类型,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依次为肾虚证、痰湿(浊)证和血瘀证;4)2类文献中,病位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均为肾、肝、脾;病性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均有虚、痰湿(浊)、血瘀、气滞、阳虚,另外,调查类文献中还有阴虚,干预类文献中有火(热)。结论:临床中,对PCOS的辨证结论虽繁杂、各异,但涉及的证候要素相对集中;本研究所归纳、提炼之证候要素,可为制订该病的临床辨证规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近20年文献的研究,探讨其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证候要素的提取,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有关中医药辨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文献,应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临床最常见的证候类型主要是心脾两虚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结证、脾胃气虚证。病位依次为脾、肝、肾、心。临床病机特点以正虚为主,兼有虚实夹杂,正虚以气虚、血虚、阴虚为主;邪实以气滞、痰湿、瘀血为主。结论从证候要素入手进行中医证候的研究能够更好地统一、规范临床辨证,文献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