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抗凝溶栓疗效。方法本文对52例急性脑梗塞病人进行随机、双盲分组用药 ,观察各组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t-PA释放、PAI的活性。结果对照组只有全血低切粘度有显著差异 ;治疗组全血低切粘度和纤维蛋白原 (Fg)有极显著差异 ,血浆粘度有显著差异。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第1d有显著差异 ,第5d有极显著差异。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的活性 ,两组都无显著差异。结论巴曲酶 (东菱克栓酶 )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疗效显著 ,血液流变学检测 ,t-PA的检查为急性脑梗塞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陈曦  刘楠  张洪淞 《医学信息》2019,(14):142-143
目的 探究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尤瑞克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分别为(0.23±0.05)g/L、(0.34±0.03)%、(9.05±0.98)mPa·s、(1.21±0.15)mPa·s、(4.59±0.43)mPa·s,均低于对照组的(1.39±0.53)g/L、(0.43±0.04)%、(11.23±1.05)mPa·s、(2.49±0.21)mPa·s、(6.49±0.49)mP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4%,高于对照组的8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能够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梗阻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纤溶酶联合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武钢第二职工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确诊的86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联合纤溶酶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毒副作用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改善,但治疗组(13.98±1.02)明显优于对照组(17.11±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2.50%、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52%、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毒副作用和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近期疗效显著.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0年 7 月至 2023 年 7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103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1)和试验组(n=52),分别予以阿替普酶 50 mg静脉泵注或低分子肝素 0.4 mL皮下注射超早期溶栓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分析治疗 14 d后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 14 d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采用XTG-1600型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小板功能指标;并记录治疗 1 m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 14 d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NIHSS评分、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膜糖蛋白CD63 阳性率、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阳性率、血小板P选择素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替普酶+低分子肝素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改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1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急性加重组,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1例恢复期患者为恢复组和社会招募51例健康受试者为正常组,考察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中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凝血功能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结果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部分患者的红细胞计数偏离正常值范围,整体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红细胞计数与恢复期和正常组受试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均较恢复期和正常组受试者的值高,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PT、APTT、FIB、TT高出正常值范围,并且与恢复期和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血液黏度升高、凝血功能紊乱.因此血液黏度和凝血功能检查,可以作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判定与评估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对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检测3C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水平。正常对照组20人。结果脑梗死患者组治疗前跟正常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患者组PT、APTT较短,纤维蛋白原含量较高,D-二聚体稍有增加;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T、AP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大幅降低,D-二聚体含量大幅增加(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体内呈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形成。用东菱克栓酶治疗后,使高凝变为低凝,激活纤溶系统,从而栓予溶解及血管再通。凝血和纤溶系统在整个疾病过程中起到了中间环节的作用,观察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对诊断及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脑梗死患者对炎性因子和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7月-2022年5月就诊的脑梗死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阿替普酶),观察组49例(血栓通+阿替普酶);对比两组炎性因子水平、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下降,观察组IL-6和IL-8以及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降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 d、7 d、14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7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脑梗死患者能够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有利于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和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2020-09-2021-02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和对照组55例(依达拉奉右莰醇),对比分析两组血流变指标(全血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ESR),脑损伤生化标志物;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炎性因子以及神经功能差异及临床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14天后,两组全血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ESR,S-100β蛋白、MMP-9、NSE水平及炎性因子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评分显著降低,MMSE评分、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5%(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9.
王韶兵  李龙  景远 《中国微循环》2002,6(2):F003-F003,F004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疏血通组 ,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疏血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200ml中静滴 ,每日1次 ,10d一疗程 ,共两疗程。结果疏血通组治疗后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临床症状的改善也与血液流变性的改善一致。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具有良好的降粘、解聚、溶纤的功能 ,并能显著提高肺心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防治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41例继发性血栓倾向重症患者按其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73)。对照组采用标准化常规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滴,1次/天),两组疗程均为7天。比较两组治疗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和低切全血表观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凝血纤溶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以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降低效应主要体现在脑卒中、颅脑外伤、慢性心力衰竭及肿瘤晚期等疾病(P<0.01)。所有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除外)及凝血纤溶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显著(P<0.01)。观察组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较好地协同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且不增加出血事件,这可能与其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指标,减轻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的脑梗死患者8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150mg加5 %葡萄糖250ml缓慢静滴 ,每日一次。对照组用复方丹参针剂20ml加5%葡萄糖250ml静滴 ,每日1次。连续用14d为一个疗程。治疗前与治疗后检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治疗组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 ,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丁咯地尔注射液通过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改善微循环 ,从而促进患者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12.
69例脑梗死死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对69例脑梗死住院死亡病例与存活病例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血液流变学异常对脑梗死转归的影响,以便对高危因素及时予以干预.方法血液流变学数据资料源于住院病历.采用仪器MVIS-2010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系统.统计软件为SAS6.12,作配对t检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生存的脑梗死组比较,死亡组的全血黏度增加(P<0.05),红细胞聚集性增强(P=0.001),纤维蛋白原浓度上升(P=0.001),相对危险度(RR)均大于1.结论全血黏度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纤维蛋白原浓度上升,与脑梗死病人的死亡事件显著相关.纤维蛋白原是预测脑梗死死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观察纤溶系统活性,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变化,探讨蛇毒抗栓酶(SVATE)、UK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静脉一次大剂量UK治疗,患者血浆PL、ELA、t-PA活性和FDP出现快速大幅度增高,PAI、Fg降低、这种作用仅持续短时间、SVATE静脉首次大剂量以后小剂量维持2周处理,血浆上述纤溶指标逐渐恢复,ELA、t-PA和PAI活性2~3周接近正常水平。结果提示,SVATE、UK溶栓治疗使AMI患者纤溶功能得到改善,若采用二者联合用药,效果可能更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治疗组(n=40)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12d,对照组(n=38)应用银杏叶注射液静滴12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恢复及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C)评分.结果两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明显改善(p<0.0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均未发现出血性脑梗死或上消化道出血.结论大剂量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大剂量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治疗组(n=40)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12d,对照组(n=38)应用银杏叶注射液静滴12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恢复及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C)评分.结果两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明显改善(p<0.0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均未发现出血性脑梗死或上消化道出血.结论大剂量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益脑通络胶囊对大鼠白细胞黏附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益脑通络胶囊”对大鼠白细胞黏附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从大鼠静脉内注射内毒素后30min、1、2h,通过微循环显微摄像技术,观察、记录、分析微循环的变化,2h后各剂量组和正常组经快速心脏取血5ml,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 内毒素能引起白细胞黏附和内皮损伤,而益脑通络各剂量组对内毒素引起白细胞黏附和内皮损伤有预防作用,并且益脑通络胶囊可显著降低大鼠的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结论 益脑通络胶囊能改善微循环,其作用机理主要与改善血液流变性、血液流态和抑制内毒素诱导的白细胞黏附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天芪航力片"提取物对+10 Gz暴露后大鼠脑损伤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防护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 Gz组和"天芪航力片"防护组,每组12只。于灌胃给药14 d后,给予+10 Gz、5 min的加速度暴露,观察各组大鼠脑超微结构、脑ATP酶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脑组织电镜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10 Gz组大鼠脑皮层神经细胞出现线粒体肿胀、嵴模糊不清及溶酶体增多等损伤变化,大鼠脑ATP酶含量显著降低(P<0.05);"天芪航力片"防护组脑组织损伤较轻,大鼠脑ATP酶含量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和+10 Gz组比,"天芪航力片"防护组SOD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10 Gz组的高、中、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显著升高(P<0.05),"天芪航力片"防护组,高、中、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下降(P<0.05);与+10 Gz组相比,"天芪航力片"防护组,高、中、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复方中药"天芪航力片"提取物对+10 Gz暴露引起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防护机制可能与改善高G暴露引起的大鼠血液流变学改变、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及减轻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50例心脑血管疾病伴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的患者,用丹参、蛇毒(蝮蛇抗栓酶)的单独和联合疗法治疗,观察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丹参对降低血液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有显效,蝮蛇抗栓酶对降低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蛋有显效,两者联合使用可使红细胞压积、血液粘度、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年龄49-78岁、发病1-3天内入院,均给予脑蛋白水解物20ml和中药针剂冠心宁20ml静滴,1次/天,连用14天为一疗程,同时口服阿司匹林;部分脑水肿病例给予20%甘露醇治疗5-10天;并控制血压、调整血糖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前及一疗程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表观黏度、低切表观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流变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疗效:临床痊愈15例,显著进步40例,进步14例,无变化7例,恶化4例,治疗显效率68.75%、总有效率达86.2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及时给予脑蛋白水解物和中药针剂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液高黏滞状态,促进缺损神经机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内服外敷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合并高黏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COPD合并高黏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n=44)与对照组(n=44),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并予以中药内服和穴位贴敷。14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连续治疗14天后,治疗组临床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5.45%vs25.00%,P0.05),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82%vs22.73%,P0.05)。治疗组高切表观黏度、低切表观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除红细胞聚集指数外,其它指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内服外敷中药治疗COPD合并高黏血症,可明显提高临床痊愈率并显著改善血液流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