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学生营养性贫血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患儿的病例资料,考察其发病率与发病的相关因素,探讨对IDA患儿进行健康管理干预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的疑似IDA患儿的病历资料,对其中5例确诊为IDA患儿均施行系统的持续性健康管理干预,必要的补铁治疗。考察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of children,IDAC)的发病率;采用单因素分析考察IDA患儿发病的相关因素;比较经健康管理干预和治疗前、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体重的变化,实验室相关指标血红蛋白(HGB)、血铁。 结果 ①51例(占14.57%,51/350)患儿确诊为IDA,其实验室检查外周血中的血红蛋白、血铁蛋白(Fer)含量均低于非IDA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岁(含)幼儿的发病率最高。②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主要喂养方式、合并消化系统等疾病均为引起IDAC的相关因素。③经健康管理干预和治疗后,多数IDA患儿实验室指标中的血红蛋白、血铁蛋白及患儿体重均基本恢复至本院实验室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多数(96.08%,49例)患儿贫血及临床不适症状或异常体征得到有效的改善。 结论 IDAC以1~3岁(含)幼儿多发,患病原因主要为膳食结构不合理、合并消化系统疾病等。对IDA患儿施行合理、持续的健康管理干预和治疗多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寻求降低患病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利用散居儿童保健管理系统中体弱儿管理档案进行统计,病因分析。结果:3940名体检儿童中NIDA儿童694例,患病率为17.61%,6个月组占48.13%,6~12个月组占34.58%,12~24个月组占11.24%,24~36个月组占6.05%;病因分析:辅食添加不当占75.94%,先天储铁不足占1.59%,需求量大占21.47%,丢失过多占1.01%。结论:营养性缺铁铁性贫血在0~6个月发病率偏高,辅食添加不当为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应加强对婴幼儿的喂养指导和定期的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4.
营养性贫血是小儿的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为了探讨婴儿营养性贫血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以适应小儿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水和能量需要相对多的特点,使婴儿能够健康地成长。我科自2001年6月-2003年12月住院婴儿1900例中,其中180例确诊为营养性贫血,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宁海地区学龄儿童营养性贫血的相关因素,为儿童保健提供参考。方法对本地区学龄儿童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学龄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及风险因素。结果宁海地区学龄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发病率为15.6%,相关因素为年龄、学校寄宿、厌食、偏食、进食不规律、家长文化水平,危险因素为厌食、偏食及进食不规律。结论宁海地区学龄儿童营养不良性贫血发病率较高,应改善学龄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降低营养性贫血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邱海芳 《浙江医学》1998,20(9):561-561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营养缺乏症已明显减少,但缺铁性贫血仍是目前威胁小儿健康的因素之一,笔者对我院近期门诊125例2岁以下婴幼儿进行调查,发现89例存在不同程度营养性贫血。现就89例营养性贫血的临床及喂养情况作一分析。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89例中年龄4~6月12例,~12月34例,~24月43例,来自农村53例,来自城市36例。贫血诊断标准及其严重程度分级参照《实用儿科学》。 2.临床表现:平时哭吵16例,食欲不佳21  相似文献   

7.
营养性贫血在老年人中易发生,临床上重视病因的寻找,对治疗和改善全身状况至关重要。1999年10月~2003年12月,我们收治60岁以上老年营养性贫血患5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12例早产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原因与非母乳喂养、胎龄小、出生体重低、辅食添加时间迟等因素有关,而与其生长发育良差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贫血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婷 《医学综述》2010,16(14):2170-2172
贫血是妊娠常见的内科合并症,威胁着全球母儿健康,一直是围生期预防保健的重要内容。其中,以营养性贫血最为常见,尽管采取各种预防措施,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然而,缺铁对母儿的影响及预防性补铁的利弊,仍存争议。各种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的贫血与妊娠的安全和妊娠结局关系十分密切,早期识别和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母儿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高产科医师对妊娠期贫血病因的识别,给予合理的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小儿营养性贫血与母乳喂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日贞 《广州医药》1994,25(4):44-44,43
  相似文献   

11.
吴萍  徐永发 《重庆医学》1995,24(1):11-11
营养性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我院于1993年5月对驻地某小学1338名学龄儿童进行了血色素普查。现报告如下:调查方法及诊断标准1.对该校1338名在校学生进行发育营养状况(身高、体重)测定及血色素检测。1338名受检者均为7~13岁学龄期儿童,其中男性697人,女性641名,均为城区及郊区儿童。2.诊断标准:根据1988年10月洛阳会议拟定小儿贫血诊断标准:学龄期儿童血色素低于120g/L者为贫血。又分为轻度(Hb120—110g/L),中度(Hb109—90g/L),重度(Hb<90g/L),凡符合上述标准且除外是否疾病因素引起贫血,均纳入营养性贫血统计内。  相似文献   

12.
宫红梅 《中外医疗》2009,28(16):134-134
目的了解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情况,探讨防治措施,降低发病率。方法随机选取辖区0~6岁儿童456名,进行监测及血红蛋白测定。结果患病比率、患病程度与年龄大小成正比,儿童贫血与生长发育情况有关。结论加强妇幼保健指导,儿童营养均衡摄入,加强对体弱儿的管理是降低贫血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营养性贫血是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 ,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尤其对婴幼儿和青少年的影响更大。为此 ,我们于 2 0 0 0年 10~ 11月份 ,对临沂市兰山区5所中、小学校的 10 35名青少年进行了营养性贫血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青少年 10 35名 ,男 5 42人 ,女 4 93人 ;年龄 7~ 18岁 ,平均 (12 .5± 2 .5 )岁。均为在校学生。1.2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选择城市和农村小学二、五年级 ,中学选初二、高二年级的学生为监测对象 ,各年级男女比例相同。于每日 8∶30~ 12∶0 0采集左手无名指血。根据世界卫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科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二价铁比三价铁易吸收,目前仍以硫酸亚铁常用,每日30mg/kg于2次饭间口服,并加服维生素C以增加铁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紊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为小儿贫血最常见类型,尤以6个月~2岁者为多见,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科四病之一.  相似文献   

16.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致.具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血清铁和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铁剂治疗效果良好等特点.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  相似文献   

17.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是广大妇幼工作者的责任。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它影响儿童正常发育,造成儿童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因此,我们于2004年3月-4月对我镇儿童进行调查,以便摸清我镇儿童营养性贫血的状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营养性贫血与血清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的102例营养性贫血儿童为观察组,同期门诊查体的10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均进行静脉血铁、锌、钙、铜、镁测定,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中锌、铁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统计学分析差异非常显著。结论营养性贫血儿童锌、铁缺乏,应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19.
小儿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综合征,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计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戏蛋白合成所致的低色素小细胞 性贫血,又称营养性小细胞必贫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广西2市4县29所中小学校共4305人的贫血现状及贫血类型。调查表明,平均贫血率为25.46%,其中女生为28.04%明显高于男生的23.19%(P<0.05)。乡村学生贫血率为26.71%明显高于城市学生的23.41%(P<0.05)。在贫血学生中,缺铁性贫血的比重最大,占52.87%,其次是大细胞性贫血(32.19%),最低是混合性贫血(14.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