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统筹院前院内急救资源,建立院前院内衔接路径与衔接机制,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信息共享.方法:基于院前院内急救医疗应用场景要求,遵循模块化、流程化、规范化设计开发理念,采用Netty框架及Kotlin开发语言实现多个独立系统的数据集成共享和移动端应用.结果:有效整合院前院内急救资源,统一急救信息输入与输出路径,实现了26...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平台的模式和实现途径,以及在救治急救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JSON的数据交换方式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选择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平台上线后3个月我市定点医院抢救的165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平台上线前3个月的15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平台上线前后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率和急诊...  相似文献   

3.
4.
完善院前院内急救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郭荣峰 《中国医院》2003,7(11):14-16
从院前与院内之间急救工作的全方位联系、衔接的各环节出发,阐述充分利用各类急救资源,建立和完善贯穿整个急救急诊服务全过程各个环节的有效、规范的“链接”,使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并努力倡导社会“大急救”观念。进一步提高急诊水平和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维权意识,医学、法学知识也在提高,医疗纠纷正星增加趋势,院前急救由于其时间紧、病情重、条件有限等原因,防范及处理难度明显增加。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院前医疗急救中如何防范医疗纠纷、事故。  相似文献   

6.
张青梅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6):143-144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院外环境中对各种危重患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通称.迅速、安全地运送患者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环节,长途转运是院前急救的职能之一,具有患者病情危重多变、病种复杂、车程较长等特点,抢救受环境、设备、时间、路程的限制,抢救过程受患者家属的监督及其情绪的影响,如何做好院前长途转运患者的急救护理,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是摆在急救专业人员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为整体推进北京地区卫生计生信息化全面协调发展,根据顶层设计的理论方法,结合北京卫生计生信息化的实际情况,从技术路线、组织实施方面开展顶层设计实践研究并阐述顶层设计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院前死亡病例分析,初步探讨院前急救周期,呼救半径与死亡关系。方法 对成都市120急救指挥中心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在调度中院前现场急救死亡病人393例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男269例(68.37%),女124例(31.63%),男女之比为2.169:1。其中,青,老年分别占42.74%和33.07%。死亡原因以创伤,不明原因,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为前5位,死亡时间依次为20-24点,8-12点,16-20点,结论 缩短院前急救周期,提高医护及调度人员的急救,调度水平,合理分布院前急救站,缩短急救半径,配备先进急救装备及卫星定位系统等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溺水儿童最佳的院前、院内急救方法,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对近2年我院急诊与PICU救治的20例溺水儿童病例作回顾分析。结果20例惠儿中15例在现场进行了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平均到达医院时间0.5-3小时。至我院急诊时,心肺停止、瞳孔散大者7例;意识障碍者8例;抽搐者1例;完全清醒4例。对心肺停止的7例惠儿立即进行复苏。3例急诊室死亡;其余4例均恢复自主循环,其中2例心肺停止30分钟复苏成功,目前基本恢复正常。2例进入PICU后8-24小时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非心肺停止组13例忠儿中4例遗留轻度缺氧性脑病,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及时的现场心肺复苏、完善的转运机制、一体化的急救体系,是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伤残率的有效保障。溺水的预防应关注高危人群,加强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0.
11.
院前急救对时限性要求高,传统方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运用云平台和物联网技术有效解决传统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包括远程专家支持、现场明确诊断、区域协同救治等,节省了医疗费用,同时提高了救治效果。介绍了广州军区总医院院前急救系统的软件平台和系统架构。运用院前急救平台使该地区的胸痛患者院前急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北京市120院前医疗急救道路交通伤害相关资料,分析道路交通伤害的区域差异,指出道路交通伤害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存在中度以上的空间聚集,对于指导区域内院前医疗急救资源配置和“绿色通道”建立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双向转诊的角度来讲,国家已经开始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院前急救转运平台,但是从规模、区域、建设标准来讲,目前都没有明确的准则出台.基于可用性、实用性和科研需要,儿童医院采用信息技术与临床医学知识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个以优质医院为中心,辐射到周边地区的区域转诊和危重症评估体系,解决当前各地区、各医疗单位之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危重症患者转运高风险的问题,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范围内医疗资源的共享和转运分流,有效降低患者转运风险.  相似文献   

14.
急救系统对北京市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现阶段北京市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延迟时间以及急救系统对院前延迟时间的影响,并对北京市急性脑卒中院前救治系统的建设提出初步的建议.方法 收集北京市现阶段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就诊流程资料,详细记录院前延迟时间段以及患者的一般信息,总结影响急救系统院前延迟时间的主要因素.结果 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共收集1 029例患者的资料,其中使用急救系统(EMS)的院前延迟中位时间为4.65 h,未使用EMS的院前延迟中位时间为6.95 h,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单因素分析中可见受教育程度、基层医院延迟、EMS使用、居住情况、疾病严重程度5个因素对发病至决定就诊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ic回归模型显示影响因素主要有发病时间、基层医院延迟以及发病后的疾病严重程度,EMS的因素未进入方程.结论 北京市急救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延迟时间;应当进一步加强公众脑血管病知识教育,宣传EMS的作用,同时加强医院与急救系统的密切合作,使急救系统能够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环节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构建院前急救电子病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院前急救电子病历应充分考虑院前急救"急、短、快"的工作特点,在其中纳入调度语音信息、急救视频信息、文字与图像信息等数字化信息,并采取有效的实现方式才能满足院前急救电子病历"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突出重点"的要求,达到提高急救质量,优化急救资源配置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Web的诊疗信息平台采用符合国标、行标、地标的信息标准和数据规范,通过J2EE技术框架,建立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实现病案管理、统计分析以及质量管理等功能,优化病案管理流程,最大程度的实现病案无纸化管理,保证诊疗信息平台的可靠性、完整性、安全性,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病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院前急救医学系统的组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计算机及通讯信息技术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医疗卫生事业也进入了崭新的信息时代,各医院已于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医院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而院前急救信息的管理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本文主要针对数字化院前急救医学系统的组成与应用进行系统的概括和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院前急救投诉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提高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急救中心的满意度。方法对云南省急救中心2009年1月~2011年10月94次投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云南省急救中心2009年1月~2011年10月出诊量约16万人次,投诉94次,占O.059%;最常见的投诉原因是患方对服务态度和急救收费不满意,各占22.3%和20.5%。结论医疗投诉不可避免,但通过及时处理,避免医患双方严重冲突,并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服务质量,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完善院前病案质量标准,明确病案质量管理目标,促进院前急救质量提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到12月31日的病案质量,共6,453份,总结病案中的缺点或缺陷。结果急救病案中有缺陷病案1,355份,缺陷率为23.6%,病案总体质量令人满意,但缺点和陋习仍然存在。结论病案管理工作中,要文字质量与内涵质量并重;病案质量控制小组应切实履行好职责,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培训,提高院前急救病案质量和院前急救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刘丹丹  侯莹 《中国病案》2013,(5):F0002-F0002,52
医保管理平台能够按年度统计医院各科室病人次均费用、自费比例、药费比、拒付率等指标,监控在院医保病人数据,提供医保政策的在线支持,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按项目比和病种等方式划分的科室管控参考指标,以及趋势化的医保数据支持,帮助医院降低总额预付的实施带来的拒付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