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倩 《河北医药》2013,(23):3579-3580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瘦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内分泌科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根据IMT分为正常组和增厚组,其中正常组61例,增厚组54例,分别测定2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值(FPG)、空腹胰岛素(FINS)、hs-CRP及瘦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组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胰岛素抵抗、hs—CRP及瘦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增厚组HOMA-IR、hs-CRP及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平均水平,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增厚组颈动脉IMT与HOMA—IR、hs-CRP及瘦素均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HOMA-IR、hs-CRP及瘦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可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5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及印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应用B超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病组C反应蛋白浓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关系密切,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之一,糖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1]。本文通过对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各代谢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相关性研究,旨在探讨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5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组27例采用门冬胰岛素30分两次皮下注射,均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MT、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C—RP。结果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的IMT、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RP的降低程度均好于口服降糖药组。结论早期胰岛素类似物治疗能改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将72例T2DM患者依据CIMT值,分为内膜正常组(35例)、动脉硬化组(37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清胆红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动脉硬化组年龄(60.03±9.68)岁、糖尿病病程(7.81±5.63)年,显著高于内膜正常组年龄(52.29±7.46)岁、糖尿病病程(4.47±3.95)年,而动脉硬化组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分别为(11.96±4.73)μmol·L-1、(8.86±3.61)μmol·L-1,低于内膜正常组的(14.05±3.98)μmol·L-1、(10.54±3.17)μmol·L-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与CIMT呈负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的胆红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姜涛  张敏  宋秀霞  李会会  扬浩 《首都医药》2005,12(18):27-29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敏感B型超声测定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作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同时测定血尿酸、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2型糖尿病尿酸升高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胰岛素、负荷后2小时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低于尿酸正常组;尿酸升高组颈动脉平均IMT、最大IMT和大血管病变发生率比尿酸正常组明显增厚;血尿酸与颈动脉IMT明显相关,但校正了年龄、体重、血压、血脂等因素后血尿酸与颈动脉IMT相关不明显,血尿酸主要与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独立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一个重要方面,血尿酸不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与大血管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归因于尿酸和其他危险因素存在关联,但尿酸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生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测定127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IMT分为IMT正常组(IMT≤0.9mm)38例、IMT增厚组⑴(0.9mm〈IMT〈1.3mm)44例和IMT增厚组⑵(IMT≥1.3mm)45例。所有受试者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同时测定并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评估指数(HOMA-IR)。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厚主要与年龄、病程、FIns和HOMA-IR有关。IMT增厚组⑵FIns和HOMA-IR显著高于IMT正常组,并高于IMT增厚组⑴,并且胰岛素抵抗程度和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程度与IMT的增厚呈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可能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增厚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与胰岛素抵抗(IR)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50例初诊T2DM患者根据IMT分成A组(IMT<1.0 mm,32例)和B组(IMT≥1.0 mm或存在硬化斑块,18例);正常对照组(C组,25例).检测三组血清8-OHdG水平、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血脂、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A组和B组的血清8-OHdG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且B组较A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8-OHdG水平与Homa-IR和IMT呈正相关(P<0.05).8-OHdG、Homa-IR、HbA1c、总胆固醇(TC)为IMT的风险预测因子.结论 血清8-OHdG水平增高与IR和颈动脉IMT的增厚相关,提示氧化应激参与了IR的形成及T2DM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脑梗死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95例,单纯2型糖尿病对照组97例。入选对象均B超检测颈动脉IMT,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糖尿病脑梗死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与SBP、DBP、HbAlc、IMT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显示IMT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IMT增厚组(54.0%)脑梗死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0.9%)(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厚度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赵伟萍 《中国药业》2012,21(15):15-17
目的观察拉西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43例患者给予拉西地平片(司乐平)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于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血管形态、结构,内膜是否光滑,有无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采用免疫透射散射浊度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并与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患者IMT明显增加,血清hs-CRP水平显著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拉西地平治疗后患者血压显著改善(P0.01),临床总有效率为90.70%;IMT明显变薄、血浆hs-CRP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拉西地平降压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可能逆转血管重构,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方法 测定正常对照组30例(A组)、T2DM非脑梗死组30例(B组)及T2DM合并脑梗死组33例(C组)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hs-CRP,ELISA法测定血清APN水平,超声测定IMT;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与A组相比,B,C组hs-CRP、IMT均升高,C组升高更明显(P<0.05);A、B、C三组血清APN水平依次降低(P<0.05);APN水平与hs-CRP和IMT均呈负相关(r=-0.528、r=-0.585,P<0.05).结论 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动脉炎性反应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更加明显;联合检测血清APN、hs-CRP及IMT,对T2DM患者合并脑梗死可能有预测和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2.
祖凤梅 《河北医药》2011,33(8):1180-1181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阿乐)短期治疗对高血压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C-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2例,口服阿托伐他汀钙10 mg,每晚顿服,12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64-67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入院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给予磷酸西格列汀和格华止口服,共24周,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和格华止口服,共24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GP)、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GHb A1C)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两组治疗前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用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用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结果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MI、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除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外,还可改善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T2DM患者110例,以正常对照组中胰岛素抵抗指数(H0MA-IR)中位数为分割点,分为两组:T2DM非IR组(DM1组)54例,T2DM伴IR组(DM2组)56例。并选择正常对照组(NC组)50例,分别测定血清CRP。结果DM1、DM2组的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DM2组的血清CRP水平与DM1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增高(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CRP水平与BMI、SBP、DBP、HbAlc、LDL-C、HOMA均呈正相关(均P<0.05~0.01),与HDL-C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C反应蛋白与T2DM的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本文共收集98例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新容奇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分为勺形组和非勺形组,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再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非勺形组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比勺形组增高,非勺形组的IMT高于勺形组。结论颈动脉IMT与血压昼夜节律有密切关系,非勺形节律将促进颈动脉IMT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方法 :采用超声多普勒技术高频探头对 12 3例 2型糖尿病 (其中合并高血压 64例 )及 79例正常对照进行了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CAIMT)、颈动脉内径 (CADIA)及斑块的测定。结果 :CAIMT<0 .8m m与≥ 0 .8m m组比较 ,≥ 0 .8mm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合并高血压例数、SBP、WHR、FINS、CHO、TG、UAL B较 <0 .8mm组明显增高 ,斑块指数更大。结论 :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二者的综合因素比单纯糖尿病 CAIMT增厚更明显 ,且更易形成斑块  相似文献   

17.
周晓春  李雪梅 《贵州医药》2009,33(6):483-48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股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的相关性。方法62例T2DM患者根据双下肢股浅动脉IMT分为两组(IMT〉=1mm和IMT〈1mm),分别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同时测定血脂、血压等指标,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hs—CRP、ET-1均明显增高(P〈0.05;P〈0.01),而其中股浅动脉IMT≥1mm组hs—CRP、ET-1均明显高于内膜中层厚度〈1mm组(P〈0.001);hs—CRP、EB-1是影响T2DM患者股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正相关因素。结论炎症反应和内皮损伤可能在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痰湿证与胰岛素抵抗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痰湿证组及非痰湿证组,分别检测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痰湿证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大于非痰湿证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痰湿证组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指数大于非痰湿证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胰岛素抵抗,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指数更高,这一现象可能是2型糖尿病痰湿证患者更易出现血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8例,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选用罗格列酮治疗,对照组继续原有治疗。12周后,测定2组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胰岛素(FINS)、C反应蛋白(CRP),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测定双侧颈总动脉内膜厚度(IMT),计算0与12周之间各组变化值(AIMT)。结果2周后,试验组IMT明显下降;而对照组IMT明显增厚;2组AIMT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试验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bAlc、TC、TG、CRP均较干预前下降;以IMT为应变量进行相关分析,IMT与HOMA—IR、HbAlc、CRP、TC呈显著正相关,与TG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高血糖及高胆固醇血症相关;而与高甘油三酯血症无关。罗格列酮可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